范文
菜单

一年级跳绳教学反思

时间: 03-03 栏目:反思
一年级跳绳教学反思一:一年级跳绳教学反思

跳绳运动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到身体协调能力差以及掌握跳绳的能力稍弱等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我在教授学生跳绳这一项目时,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我首先要突破的难点。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游戏,来提高一年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注意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从握绳、徒手转动手腕、徒手跳甩、一直到双手握绳试跳,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而且学习兴趣在老师的调动下越来越浓厚,学练积极性也是越来越高,自然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让一些基础好的学生来担任“小教官”的角色,一方面好的学生积极性越来越高,跳绳成绩也越来越好;另一方面也让成绩好的学生监督和帮助那些“学困生”,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语言交流,很快的学会了跳绳。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努力去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有时会跟学生来比一比,看谁跳的又快又轻巧。在跟学生的直接性交流中,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跳绳成绩也在一天天的进步。

本学期中,我在体育课课后布置了每天的体育回家作业,这里特别要感谢班主任老师的大力配合和家长的配合,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多练习跳绳的机会跳绳成绩也提高了。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班主任和家长的配不配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年级学生的跳绳成绩,体育老师只在跳绳动作的技术指导上做了一定的指导外,大部分学生跳绳成绩的好坏取决于班主任和家长的配合。


一年级跳绳教学反思二:一年级跳绳教学反思(965字)

跳绳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项目。记得有一次,我给一年级学生上跳绳课,在我进行了讲解、示范、辅助练习之后,就让小朋友们自练。已会跳的小朋友可高兴了,有的争先恐后地要我看他们表演,有的同学之间互相比试着,有的在自我尝试着,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这时,我发现有一个小男孩,一个人呆呆地拿着绳子站着也不练,我走过去,他旁边的小男孩举起手大声地说:“老师,他不会跳!”,接着周围的小朋友哈哈地笑起来。他不好意思的低着头不说话,我摸摸他的头,亲切地说:“不会跳,没关系,老师教你。”于是,我耐心地一步一步地引导他,先教他摇绳,再教他掌握好起跳的节奏和时机,并及时地鼓励道:“慢慢来,老师相信你肯定能学会的。万事开头难,对不对?”他听后动了起来,刚开始他一个也跳不起来,我在旁边给他打气,“再来一次,先摇后跳”,在我的激励下,他很艰难地跳过了一个,这时,我高兴的说“看,你真棒,能跳一个了。再试试,能不能再多跳一个。”在后面的练习中,他坚持不懈地练习直到下课,累得满头大汗。在课结束前的小结时,我在全班表扬了他,虽然他在本堂课中只跳了一个,但就这一个,我认为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因为他战胜了自己的胆怯和自卑,找到了自我,找回了自信。课结束后我及时找他谈心,说道“你今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老师相信,如果你每天坚持练,老师相信你会跳得更多更好,你能做到吗?”在我和家长的督促下,在他自己的努力下,不过几天的功夫,他就能连续跳十几个,半个月过去了,他能连续跳几十个了,后来,在举行跳绳比赛中他居然还获得了一等奖。

反思: 从这一案例中,我受到了深深的启发:成长需要激励,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需求,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激发学生去实现这种需要的欲望,使他们产生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奋斗与前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他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激励,生活、工作仅能发挥自身能力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则能发挥80-90%,甚至更高。”激励在调动人的潜力去实现组织目标上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它是唤起学生内驱力的重要手段


一年级跳绳教学反思三:一年级数学上册《跳绳》教学反思(367字)

本节数学课,用跳绳比赛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出学习内容,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试一试等教学环节,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新知,勇敢地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意识以及学习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说、画、写等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学会如何观察、如何思考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形成初步的数学能力。练习中的数学游戏和数学故事,既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前面内容说得较多,以至后面的数学故事时间紧,学生讨论时间少了。今后在时间分配上还需多考虑。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