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秋游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计算方法和试商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加上整堂课都是进行计算教学,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机械,学起来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我的课后反思。
通过分析教材,我没有把这些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具体情境和现实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学习调商。学生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早已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他们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遇到商乘除数的积比被除数大,知道“不够减”,这些都是教学调商可以利用的资源。
本课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数学情境,把那些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以秋游图片欣赏为引子引出情景图,让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要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与同桌交流。大多数孩子都认识到“9乘34得306,272比306小怎么办”这个问题揭示新的认知冲突,再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学会调商的过程,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但整节课下来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1.列竖式时数位没有对齐,致使计算出现偏差。2.个别学生对试商没有真正的理解。3.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口算能力不强。4.试商后被除数同试商乘除数的积相减出现错误。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四三班现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1人,回族学生6人。该班学生整体素素质处于中等水平,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强,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良。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4/5学生能扎实的掌握。但也有1/5学生基础不扎实,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学困生较多,有20%的学生计算能力差,反应较慢,并有粗心大意的习惯。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68页《秋游》。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商一位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试商、调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郊游吗?告诉老师你们到哪里秋游.老师前几天也和同学们到郊游,并且拍了一些照片回来,大家想欣赏吗?(出示风景幻灯片)这地方美吗?老师把这些图片都洗出来了想要吗?比一比哪一组表现最好,就奖励给哪一组.大家加油哦!
(设计意图: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打下伏笔.)
二、建立模型
1、你们想去吗?公交车站有两种车可供大家住租用大客车限乘客46人,小客车限乘客34人.(出示公交车幻灯片)
2、实验小学三年级师生共272人,四年级师生共230人,五年级共有师生368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 、同桌讨论如何安排车辆.
4、解决问题
(1):三年级师生共272人都坐小客车,需要租几辆?
①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72÷34=
②让学生猜得数,
③讨论如何估计试商。
④学生试着独立计算,(一名学生板演)
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除数与商的积大了,说明什么?该怎么办?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⑥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四年级师生共230人都坐大客车,需要租几辆?
①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30÷46=
②让学生猜得数,
③讨论如何试商。
④学生试着独立计算,(一名学生板演)
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余数等于除数,说明什么?该怎么办?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⑥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46”看作“50”来试商,初商“4”小了,改商“5”的原因。
(设计意图:从情景图入手,让学生猜数,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问题由学生提,方法让学生找,还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
5、启发学生想一想,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试商?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1)、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2)、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余数大余或等于除数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3)、小结, 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在试商的过程中遇到商大了就调小,商小了就调大,这就叫做“调商”(板书“调商”)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四舍法,商偏大,要改小;五入法,商偏小,须调大.翻倍法,积要接近被除数.
(设计意图:规律由学生总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三、应用拓展。
1、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计算下列各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什么情况下商可能小了?什么情况下商可能大了?然后再计算:361÷54 342÷43 272÷26 448÷89
第2题:(机动)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师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不用计算,在○里填入“>”、“<”或“=”.
263÷27○10 602÷31○20 487÷18○30
第2题(提高题):先估算,再计算.233÷34= 351÷58=
840÷35= 630÷31=
3、帮帮老师。(机动)(课后延申)
老师带来了128张精美的小图片,
(1)如果奖励给第一组16位同学,平均每人能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2)如果奖励给第二组15位同学,平均每人能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3)如果奖励给四(3)的61位同学 。平均每人能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学生质疑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完成“练一练”第3,4题。
活动名称:我们去秋游
活动目的:1使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设计指导思想: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使之得以实践。这“适宜的环境和条”除指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堂气氛外,更得益学生所面临需要解决的是“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正是这种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多角度、灵活地、创造性地思维。因,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我们去秋游》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又是学生乐接受的活动,容易诱发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创造才能。
活动准备:让学生了解去的人数,交通工具,门票价格等。
活动过程:一、明确活动内容
1、播放歌曲《郊游》,同时画面显示学生去郊游的情景。
2、谈话:同学们,你们去秋游过吗?
(1)去过。去过哪里呢?玩得愉快吗?秋游前做了哪些准备呢?
(2)没去过。想去吗?你认为秋游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讨论有关秋游的问题。
二、组织讨论(一)
1、东洲小学四年级的同学准备到“水上乐”去游玩,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他们作了充分的准备,已经收集了一些资料:(画面显示)
2、讨论:(1)看着这些资料,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你能算一算每人乘车和买门票一共要交多少元钱吗?
3、创设情景
(1)如果同学们去了,对什么最感兴趣?想不想每个项目都玩一下?如果给你30元,你准备怎么玩?最多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最少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
(2)如果组织同学们去“水上乐”,你准备向家长要多少钱?这些钱可以怎样安排?(模拟表演)
三、组织讨论(二)
1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同学门都能很好的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趁次活动的机会,我们的中队长有事和大家商量。接下去的时间就交给中队长。
2中队长:同学们,我们学校也打算组织我校四年级同学去秋游,你门准备到哪里去?有多少人?要多少费用呢?请我们每个小组结合前的调查情况,制定一份完整的活动放方案。
3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交流活动方案内容。
4中队长:同学们的方案都不错,我一定会把同学们的意见告给校领导,最后,祝我们的秋游活动能顺利进行。
5师:同学们的方案老师都听到了,感到非常满意。还想问一问同学们,如果你是校领导,根据同学们的建议你会组织学生去哪里呢?为什么?
四、活动小结
出去秋游必须定好地点,确定人数,核算一下费用,使我们的秋游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提高秋游的质量。同时字核算费用的过程中,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和运用,使我们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方案自我评析:
1创设情境,激发主体参与的动机。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但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为,本活动开始时,借助电教媒体播放歌曲《郊游》及学生去郊游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秋游的氛围中,使学生在轻松、活泼、自然的情境下愉快的学习,既创设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外部环境,又有利激起学生思维的灵感,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创新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提供的东洲小学四年级同学收集的资料,替他们计算每人乘车和买门票一共要交多少钱,使学生能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针对两个开放性的题目展开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信息在多层次、多方位上展开。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尽可能展示,学生的思维得以自由的飞翔,智慧的火花得以点燃。
3在活动中求发展
从他人秋游向我们自己秋游,这一环节由中队长主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是民主”。这样的气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激发探索欲望,诱发创新意识。同时,学生活动结束后,教师适当给予评价,又不失其主导地位。整个这一环节,在中队长的组织下,学生根据自己前的调查情况,选择秋游的地点,设计方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给予创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