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垂线的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教育要求之间相矛盾,为了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画垂线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有3点:一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二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三是通过画垂线,能发现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由于设计的教学内容明朗,教学活动中能让学生说一说、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课堂气氛活跃,所以本节课上的比较成功,但还是有一些瑕疵:
1、让学生尝试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用的时间较长,仅仅是让学生结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句话的理解画垂线,部分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迟迟无法做出垂线,建议新的教学设计应让学生结合课本例1的演示来完成,学习效果不但会提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彩色粉笔的灵活运用。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可以用彩色粉笔作点缀,让学生看得更清晰。
3、多一些合作学习,练习形式多样化。学生在自学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时,同桌两个人可以互相看、互相说、互相指导。在学生学会画垂线后,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方的本子上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直线外点一点,让其练习做垂线。做完之后,量给同桌看,让同桌明白是怎样操作的及是否正确,让自己的操作过程也更熟练。
这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设计上的一些小细节进行总结、完善,希望在不断反思时更加完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本节课内容是让学生会画垂线,理解垂线的特征,引导学生会判断、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体会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的能力。
在引入新课时先出示几组互相平行和相交的直线,让学生判断并找出互相垂直的直线,在教室里找一找互相垂直的线段,再出示由几组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线段组成的图形。让学生充分感受由垂直、平行线组成的图形之美,从而产生画图的欲望。
之后,我让学生小组内随意画一条直线,尝试过直线上(外)任意一点画直线的垂线,交流个人的想法,初步体会用作图工具三角尺画出的垂线比较规范,然后再启发学生能不能用其它的工具来画垂线——量角器。教师特别提醒学生正确的使用三角尺和量角器。然后放手让学生画延伸方向不同的直线的垂线。利用平行线和垂线画各种图案,学生通过交流、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垂线画法的探索过程中去,培养了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最后时在实际应用中用数学。让学生回到生活中,找一找生活中垂线的应用。这样不仅理解了垂线的性质,而且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
《画垂线》一课中,用直角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几何作图技能。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有3点:一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二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三是通过画垂线,能发现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这节课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在教学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自学,然后小组交流画法,最后请学生示范画垂线让学生进行评价与判断。在课堂上我看到学生对于这部分的内容的掌握还不错,因此我没有作规范的画垂线示范,并且我无意间用了左手来画垂线。课后经过科级老师们的提醒,我意识到对于几何作图老师必须要有规范作图示范。之前我一直在思考学生为什么在作图时总是出现较大的偏差,我想除了误差外就是老师给学生的示范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注意这些细节的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画垂线,能发现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这是垂线段的重要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为了突出垂直线段的长度最短,于是我把书上的“把直线个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改成了“过直线外的一点画直线的垂直线段与不垂直线段”。谁知搞到学生在画垂直线段与不垂直线段这个地方花掉了很多时间,导致不够时间得出“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课后自己反思为什么学生会画不出来呢?原来是自己提的问题太抽象,学生想不明白到底老师要我们做什么。这让我意识到,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的问法一定要多与科组老师研究,要让学生知道如何操作。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一些感想,希望在不断的反思中能完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1、这节课,我把教科书的教学内容顺序上做了调整和重组,即把例2和例4整合在了一起。例4画长方形恰恰就是利用例2画垂线的方法来操作,这两个例题联系得很密切,而且在知识的梯度呈现出了由浅入深,所以我大胆的将这两个例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两个例题的学习,但实际上是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与运用。
2、本节课采用了尝试教学法,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积极、主动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通过直观图像来观察、分析问题,运用已掌握的画直线、射线、线段和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足点及作线的基本技能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比较得心应手,正确率比较高。同时,通过学生的交流、质疑,调动了课堂活跃的气氛,让学生学会说,学会质疑问题,学会理解错误原因,及时更正,加深理解。另外,加上表扬能正确解决问题的学生,以达到激发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相信我能行,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用数学的信心。
3、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来引导孩子专心于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上,使问题也变得形象和生动起来。通过练习,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及熟悉作垂线的方法,使学生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不足的是:有些学生在尝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老师没有给予及时的纠正,而是待学生描述完后,由同学们来纠错,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导致有些孩子的思维跟不上,或错误改正不过来,但就当堂的其他同学的描述来看,还是比较好的。另外就是,学生描述的比较清楚,但在动手操作画的时候,还存在着线不直,有接头;直角标记不规范等瑕疵,今后加强作图的严密性、规范性。还有就是个别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小组讨论也不够到位,可能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接下来还要虚心的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不断的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让学生们都喜欢上数学课,并在轻松的、愉快的氛围内学习数学,收获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会用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体会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以致用的习惯,在观察、操作、思考的数学活动中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三角形的高做准备。
一、旧知迁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学会画直角,在此基础上,我提问:回忆我们是怎样画直角的?然后复习回忆垂直的概念,引出课题:怎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呢?
二、直观演示,了解作图步骤。
老师重点演示第一种: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学生观察总结出作图的步骤:一放二推三画四标,即首先将三角尺放在直线上,注意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推动三角尺,平移到靠紧直线上的点;三是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垂线;四是标出直角符号。
三、动手操作,掌握画法,提高技能。
然后放手让学生画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同学们观察思考,尝试动手操作,交流总结,老师适时点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更好的掌握画法。
不足:在达标练习中,特别是已知直线的位置不是水平的,是倾斜的,或是点在已知直线的下方时,个别学生翻来翻去地摆弄三角尺,就是找不到正确的位置,做出的直线与已知直线不垂直。
今后的教学中,一方面加强这方面的练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或同桌互助的方式掌握方法,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学生熟悉自己的三角尺,提高作图的技能。
《画垂线》一课是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课内容不仅是让学生会画垂线,理解垂线的特征,还引导学生会判断、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体会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以致用的习惯。在教学了本课以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在教学时我先教画过直线上任意一点做它的垂线,然后再学过直线上给定的一点画垂线,最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画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便能水到渠成。学生画完后,很自然的总结出了画垂线的方法:一放(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直线放在一起)二推(推到规定的点的位置)三画(画出所给直线的垂线)四标(最后标上直角的符号)。
在联系时,我让学生进行同桌合作,自己画一条直线,自己画点的位置同桌交换练习本画垂线。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经历是形成过程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