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经典诵读计划
一、诵读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课标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也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落实课标要求,指导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记忆能力。
二、诵读目标
1.背诵本校自编教材《经典读本》。
2.培养学生诵读积累的兴趣和自觉性。
3.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积累文化底蕴。
4.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诵读措施
1.每周中午午间活动十分钟,带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
2.每节语文课前2分钟,带领学生背诵古诗文。
3.按照计划要求,提前布置学生背诵任务,鼓励学生提前背诵,要求按时完成背诵任务。
4.背诵及时检查,采取教师检查、组长检查、学生互查等形式,保证学生按时背诵,完成全部任务。
5.开展诵读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四、星级评价说明(采取五星级评价)
五颗星:背诵提前或按时,而且背诵内容非常熟练;四颗星:背诵按时,背诵内容熟练;三颗星:背诵按时,但背诵内容不够熟练;两颗星:背诵不能按时,背诵内容基本掌握,不熟练;一颗星:背诵不能按时,拖拖拉拉,而且背诵内容很不熟练。
一、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
中华经典文化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诵读经典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养成;诵读经典,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了宽厚的基础;中华经典诵读还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古老的中国,了解中华文化,从而更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活动基本原则
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三、活动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对中华经典的诵读,让学生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增加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⑤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四 、经典诵读的内容
1、经典诵读的内容选择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经典性、开放性、适宜性、朦胧性、持久性和趣味性。
2、篇幅较长的唐诗、现当代著名作家的散文、浅近的文言散文
五、活动安排和措施
(一)时间安排
每天利用晨读10分钟、课间以及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学生全员参与。回家后,鼓励学生和家长诵读5分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中华经典,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经典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二)氛围营造
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用诗文、名言警句、学生书画等装点学校的橱窗、走廊、墙壁等,教室环境也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开辟有专栏,内容是展示学生诵读活动的成果,包括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三)活动开展
1、向家长发放《告家长书》,让家长感受到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争取学生家长支持。
2、在每周五安排“美文欣赏”活动,由负责朗诵的同学配乐诵读美文,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美读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3、组织开展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精选诗文、版面设计、绘画、书法抄写方面得到锻炼。
4、学期末进行一次经典诵读竞赛,以竞赛促使学生扩大诵读量,使他们从小受到优秀古文化的熏陶。
5、组织参加学校的大型集体的古诗文诵读活动,通过活动,来检测学生诵读方面的效果,激发学生诵诗经典的热情。
6、班级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每周用十五分钟时间的诵读课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记竞赛,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四)评价方式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评价的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每周评价”、“每月评价”、“学期末评价”的方式。
1、每周评价:评价的时间是星期一早上。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五星。该生即指定为一周的诵读班长。每天由值周班长领诵。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著书,补念即可,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100分。
2、每月评价:每月最后一周利用诵读课时间开展诵读展示,评选班级 “诵读能手”、“每月一星”。
3、学期末评价:每班每学期考核两次,对达到某一水平、数量的学生授予“小朗诵家”、“小编辑”“古诗文小专家”等荣誉称号,发给证书、奖品。
一、指导思想:
中华经典文学源远流长,她内容广泛,语言精辟,思想深邃。一部部作品,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反映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扎实有效地开展中华经典文学诵读及全读书活动,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对于帮助学生打好语言文字功底,增强文化底蕴,陶冶高尚的情操,获得智慧的启迪,提升人文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经典诵读、读书活动,推动书香班级建设,形成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标 :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以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设计活动能力,深化学校读书文化的教育。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努力塑造学校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三、活动措施:
1、深入开展《中华古诗词诵读》《论语》等诵读活动、,和学生素质评比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课前两分钟吟诗”活动,对学校推荐的古诗、词、论语等要力求滚瓜烂熟。
2、继续开展早读和午读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早读与午读的习惯。早读要求每周五次。午读每周五次,时间二十分钟左右。开展好“每天为学生读20分钟书”活动。
3、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4、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5、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诵读内容。
说明:论语、古诗80首、宋词二十首、古今贤文六篇等中华经典要让学生阅读成诵。
五、 评价工作安排
1、评价方式
采取等级制,口试为主,测试与平时学习表现相结合。
2、评价内容
朗读要求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莫晓翠
20XX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