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家访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师德、携手育人”为主题,紧紧围绕教师献爱心、学生得实惠、努力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要求,不断提升教师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意识,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实际困难,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鄂教师〔20XX〕7号)要求,在全校广大教师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所有的教师务必全部参与。班级家访以班主任为主,采取家长会等形式,教师家访以实地走访为主要形式,覆盖全部学生家庭。通过家访,切实掌握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身心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解决实际困难,消除不同困境带给学生的消极影响,保证零辍学率、提高帮困率,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从而加强完善家校互动联谊、师生互动交流的有效机制,丰富教育策略,提升教师能力,提高教育实效性。
三、活动任务
1、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
2、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发现好的家庭教育典型;
3、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宣传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知识;
5、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6、及时向学校反馈学生家长提出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活动要求
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突出重点,做到“六回访”;要落实家访内容,做到“六必进”;要讲求实效,做到“六知道”;要遵守纪律,做到“六不准”。
一是实行“六回访”。即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思想、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进城务工子女家庭;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在此次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建立跟踪回访制度。
二是实施“六必进”。即教育的政策措施进家庭;贫困生资助方案进家庭;学困生转化措施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教师个性化关爱进家庭。
三是做到“六知道”。 学生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
四是坚持“六不准”:不准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不准收受家长馈赠的钱、物;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参与家长组织的娱乐消费活动;不准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招考等教育信息向家长谋取利益或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
五、活动安排
建立家访长效机制,开展教师全员定期家访活动,每学期每个学生家庭实地走访一次。今年下半年集中家访活动为期4个月,从20XX年8月中旬开始,至11月底结束。集中家访活动分为二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8月中旬)
1、组织动员。8月中旬,全校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工作部署。结合本校实际和本班实际,制定教师“课外访万家”活动计划。
2、提高认识。认真学习,细心体味,明确家访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要求。
(二)推进实施阶段(8月下旬-11月)
1、摸清信息。8月下旬,收录学生地址、家庭情况、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根据具体情况分配教师家访任务,制定教师“课外访万家”活动个性方案。
2、明确任务。9月上旬,结合本班实际,教师进一步明确家访目标,落实分解工作任务,制订实施方案准备家访。
3、开展家访。9月中旬组织实施家访。家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家访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带头家访,科任教师全员参与。家访后,对学生家庭状况、成长背景和校内校外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认真填写《家访记录本》。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建立学生家访档案。家访活动结束后,每个教师要写出一份家访情况总结报告。
六、组织管理
1、增强工作针对性,确保活动有成效。家访前,每位教师要精心准备个性化家访方案,切实增强家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家访后,教师要对家访中发现和掌握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教师间要做好学生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使学校教育更具针对性。同时,做好家访信息的保管工作,注意保护学生及家庭隐私。
2、强化考核环节,建立长效机制。每位教师特别要注意积累有关活动资料,形成家访工作档案,班级将家访工作情况归入班级家访档案,以便于建立和健全家访登记、考核、回访等制度,不断完善家访工作的方式方法,将教师家访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3、重视家长意见,提高教学针对性。各位教师要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注意收集、整理家长、社会对学校办学、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实际,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与解决办法,努力让每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白水高中高二(14)班“课外访万家”活动教师分工 张春霞老师家访对象:
9月家访计划名单: 李小丽 王开圣 刘优 樊翠翠
10月家访计划名单:张武 杜政 王赢 梅都都 吴红 王丹
11月家访计划名单:姜威静 杨海军 王亮亮 李天祥 吴旭阳
刘 力老师家访对象:
10月家访计划名单:张凤娇 赵如意 王娇 刘威 张路路 陈坤兵 柏壮 11月家访计划名单:李彬楠 朱珠珠 张玉龙 杨杰 张政涛 许双冰 王秋勇 陈发扬老师家访对象:
9月家访计划名单: 王林 余利英 刘康
10月家访计划名单:谢一丰 李晗 崔雪刚 陈锐 张琪琪
11月家访计划名单:孙艳艳 李高翔 张婷婷 胡婷 李小咏
姜瑞老师家访对象:
10月家访计划名单:黄玮 刘洁泉 郝安琪 彭晓旺 毛政 张李华 刘静 张毅 11月家访计划名单:高松 朱军辉 邵元坤 张力 王壮壮 王峰 李一凡 夏雨成老师家访对象:
10月家访计划名单:向坤 丁品 张玉琦 何延安 梅倩 李巧玲 李春华 11月家访计划名单:陈银兰 鲍连 罗玉 叶文文 吴雨娇 张小可 尚文 王华俊老师家访对象:
9月家访计划名单: 桂涛 王素文 张人赫 马俊君
10月家访计划名单:陈楠 廖乐 夏明要 秦顺红 栾相生 熊晨 11月家访计划名单:张贵玲 胡传飞 刘丽丽 马壮 张东晗
请各位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每位学生的家访详细进度(具体到每周)和个性化家访方案。
20XX年,为积极配合全省继续深入开展的“课外访万家”工作,让“课外访万家”工作成为学校的常态化工作,真正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真正夯实家校沟通桥梁,真正密切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在去年“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课外访万家”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外访万家”工作的通知》(鄂教师处【20XX】1号)、《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外访万家”工作的通知》(黄教办【20XX】2号)、还地桥镇中心学校《20XX年家访工作计划》等各级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20XX年度家访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的
家访——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
通过家访,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传授科学的教育子女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提高社会、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
二、工作目标
继续实现“两个全体”——即全体教师参与、家访全体学生。教师家访以实地走访为主要形式,班级家访以班主任为主,其它科任教师都要参加。班级学生住址在学校服务区域内的全部采用实地家访的形式,学校服务区域外的学生家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话、信函等辅助形式进行。通过家访,增进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育人意识、责任意识,共促教育和谐发展。
三、工作任务
1、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
2、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发现好的家庭教育典型;
3、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宣传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特别是严禁乘坐“三无”交通工具)等方面的知识;
5、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工作要求
1、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突出重点,做到“六回访”——即学困生、贫困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外来务工子女、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等“六类学生”在此次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建立跟踪回访制度。
2、家访前,教师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3、家访时间选择由教师与家长电话沟通后自行确定,最好选择学生放学回家后的那段时间,那样家访的效果会更好。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休息。
4、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自己的情绪。
5、在家访过程中,要讲究家访的方法,教师要态度和蔼,举止端庄。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真实、客观地给学生家长反映其在校表现;家访时应请学生在场参与,便于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决不允许粗暴地对家长发怨气、批评指责学生,坚决杜绝“告状式”家访。
6、家访时要向家长宣传教育法规、学校课改情况、学校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7、听取家长对学校办学、师德情况、班级管理及对自己孩子要求等意见和建议。宣扬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突出自己的教育特色。
8、教师要做好家访记录,收集和整理好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填写好家访信息反馈表。
五、实施步骤
建立家访长效机制,开展教师全员定期家访活动,每学期每个学生家庭实地走访一次。今年集中家访活动为期5个月,从20XX年2月底,至7月初结束。集中家访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阶段(2月底)
2月底,学校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工作部署。明确家访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要求。
(二)实施阶段(3月-6月)
家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家访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带头家访,科任教师全员参与。家访后,对学生家庭状况、校内校外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认真填写《家访手记》(样式见附件)。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建立学生家访档案。家访活动结束后,每个家访的教师要写出一份家访情况报告。
(三)总结表彰阶段(7月)
各班对集中家访活动进行自查总结,整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各班主任撰写总结报告于7月初上交政教处。
学校会结合班级及个人的表现,表彰一批家访优秀班级和个人。
六、组织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学校成立以校长胡志兵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胡志兵
副组长:陈国前 王优平
成员:刘细章 魏建国 梅云 许义鹏 范先海 袁国强 黄海舰 董水建 余新桃 胡咏中 黄志明
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以各班主任为组长、其他科任老师为组员的班级家访小组,负责对应班级学生的家访工作。
2、增强工作针对性,确保活动成效。家访前,教师要精心准备家访内容,切实增强家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家访后,教师要对家访中发现和掌握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教师间要做好学生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使学校教育更具针对性。同时,做好家访信息的保管工作,注意保护学生及家庭隐私。
3、强化考核环节,建立长效机制。学校要将家访工作情况列入教师师德档案和业务档案,并作为教师师德考评、绩效考核以及评优、晋级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评选的重要依据。要注意积累有关活动资料,形成家访工作档案,建立和健全家访登记、考核、回访等制度,不断完善家访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长效机制,将教师家访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4、重视家长意见,提高办学质量。各班级要在家访活动中注意收集、整理家长、社会对学校办学、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的建议,结合学校实际,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与解决办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5、抓好舆论宣传,形成良好氛围。学校会充分运用简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家访活动情况,家访中好的做法和先进事迹,提高群众知晓率,扩大社会影响力,促进活动深入开展和取得实效。
为积极配合金平县人民政府关于“控辍保学”工作,让“周末访千家”工作成为学校的日常工作,真正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真正夯实家校沟通桥梁,真正密切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上级部门各级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20XX—20XX年度家访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的
家访——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
通过家访,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通过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传授科学的教育子女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提高社会、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
二、工作目标
继续实现“两个全体”——即全体教师参与、家访全体学生。教师家访以实地走访为主要形式,班级家访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参加为辅。班级学生住址在学校服务区域内的全部采用实地家访的形式,学校服务区域外的学生家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话、校讯通等辅助形式进行。通过家访,增进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育人意识、责任意识,共促教育和谐发展。
三、工作任务
1、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
2、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发现好的家庭教育典型;
3、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宣传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特别是严禁乘坐“三无”交通工具)等方面的知识;
5、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工作要求
1、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突出重点,做到“六回访”——即学困生、贫困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外来务工子女、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等“六类学生”在此次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建立跟踪回访制度。
2、家访前,教师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3、家访时间选择由教师与家长电话沟通后自行确定,最好选择周六、周日和假期那段时间,那样家访的效果会更好。
4、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自己的情绪。
5、在家访过程中,要讲究家访的方法,教师要态度和蔼,举止端庄。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真实、客观地给学生家长反映其在校表现;家访时应请学生在场参与,便于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决不允许粗暴地对家长发怨气、批评指责学生,坚决杜绝“告状式”家访。
6、家访时要向家长宣传教育法规、学校情况、学校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7、听取家长对学校办学、师德情况、班级管理及对自己孩子要求等意见和建议。宣扬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突出自己的教育特色。
8、教师要做好家访记录,收集和整理好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填写好家访信息反馈表。
五、实施步骤
建立家访长效机制,开展教师全员定期家访活动,每学期每个学生家庭实地走访一次。今年集中家访活动为期5个月,从20XX年2月底,至7月初结束。集中家访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阶段(2月底)
2月底,学校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工作部署。明确家访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要求。
(二)实施阶段(3月-6月)
家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家访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带头家访,科任教师全员参与。家访后,对学生家庭状况、校内校外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认真填写《家访记录表》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建立学生家访档案。家访活动结束后,每个家访的教师要写出一份家访情况报告。
(三)总结表彰阶段(7月)
各班对集中家访活动进行自查总结,整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各班主任撰写总结报告于7月初上交学校。
学校会结合班级及个人的表现,表彰一批家访优秀班级和个人。
六、组织管理
1、成立金平中学“控辍保学”领导
总负责人:陆文清校长
第一组
组长:马隼(副校长)
副组长:黄云炜(办公室主任)高银仓(教科室主任)
成员:方荷玲、罗京、夏绪英、杨永英、陶涛、陈利光、曹绍云、曹正林、李娟晖、李云春、陈艳梅。
承包年级:七年级
第二组
组长:康远明(副校长)
副组长:陶春(党总支副书记) 邹文刚(党办主任)
成员:黄丽、杜艳芳、普德丽、刘群英、宋沙、杨智娟、蔡大理、徐浩然、张金平、陈明兰。
承包年级:八年级
第三组
组长:黄勇(副校长)
副组长:伍国林(教务主任) 李海龙(总务主任)
成员:柳林、杨昌慧、涂山凤、李艳波、盘永福、曾永雁、杨家平、梁芳。 承包年级:九年级
2、增强工作针对性,确保活动成效。家访前,教师要精心准备家访内容,切实增强家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家访后,教师要对家访中发现和掌握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教师间要做好学生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使学校教育更具针对性。同时,做好家访信息的保管工作,注意保护学生及家庭隐私。
3、强化考核环节,建立长效机制。学校要将家访工作情况列入教师师德档案和业务档案,并作为教师师德考评、绩效考核以及评优、晋级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评选的重要依据。要注意积累有关活动资料,形成家访工作档案,建立和健全家访登记、考核、回访等制度,不断完善家访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长效机制,将教师家访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4、重视家长意见,提高办学质量。各班级要在家访活动中注意收集、整理家长、社会对学校办学、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的建议,结合学校实际,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与解决办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5、抓好舆论宣传,形成良好氛围。学校会充分运用简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家访活动情况,家访中好的做法和先进事迹,提高群众知晓率,扩大社会影响力,促进活动深入开展和取得实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步调,统一学校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更好的完成我校的学生培养目标,特制定家访制度。
一、家访内容
1、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及在家的思想状况与表现、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
2、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与家长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
3、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介绍我校的办学特色及学生的培养目标,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4、双向沟通家校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形式以及总结推荐其成功的经验,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5、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6、征求家长对学校及教育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家访原则
家访必须分层次进行,不得只进行后进生的家访,应包括中上等学生的家访。重点是学有潜力的学生,特长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学生,留守生,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心理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等。
三、家访要求
1、班主任每一学期到学生家中家访必须达到全班学生总数的1/5,科任老师、年级组长、行政干部密切配合,每学期必须家访2-4人,各班在三年内必须走访所有学生家庭一次。
2、学生因病、事假或有突出成绩,或发生问题,应及时家访。
3、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谈话中心。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品德等情况,必须实事求是地采用适当的方式告诉家长,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4、家访时,谈话的态度要诚恳、耐心,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要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
5、家访时要注意其家庭环境、家长心情、学生在场与否,酌情采取恰当的谈话方式。
6、班主任(教师)和家长应互相留下联系电话,及时通报双方各自情况
7、在规定的时间内走访学生家庭是硬性指标,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
8、做好家访记录,撰写家访日记,并做好访后分析。
四、家访注意事项
1、家访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
2、家访时,学生、学生家长都应在场,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回避。
3、注意交流方式方法,切忌告状式家访。避免使用令家长和学生失望的语言和结论。
4、尊重家长,抱着热诚欢迎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意见,切忌与家长“斗气”。
5、牢记安全第一,注意家访中的交通等方面的安全。
6、不得借家访之机,向家长提出不合理要求,或收受礼物、接受宴请等。
五、考核
1、每学期由各年级组收齐家访记录(班主任手册之内),上报德育处,德育处将对家访记录进行检查考评并通报。
2、学校把教师家访情况作为教师师德情况的重要内容,家访日记存入教师本人师德档案,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岗位聘任、职评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