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小学垃圾分类计划

时间: 07-11 栏目:计划
篇一:《垃圾分类》班级活动计划(684字)

课题名称:《垃圾的分类》

指导老师:徐茂玲

活动班级:新牟小学三年级二班

一、本学期活动综合设计:本学期,围绕《垃圾分类》这一活动主题,引导小学生通过开展“我是小记者”、“垃圾分类信息大搜集”、“垃圾分类知识问答”“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等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增强协作能力,从小学会研究性学习,良好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能力

1、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等。

2、让学生经历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过程,培养学生调查、搜索、整理的综合能力。

3、了解垃圾分类的的意义及垃圾分类的各种常识,并对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内容有一定认识。

(二)情感态度

1、激励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创新学习,学会探究、学会与他人交流。

2、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的各种调查活动,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

(三)价值取向:

1、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2、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双赢”。

三、活动措施:

1、上书店、图书馆等查阅书籍。

2、通过互联网上搜集信息。

3、走进社区进行实地观察和采访。

4、学习把活动的过程拍摄成照片。

35、撰写活动日记。

五、活动具体安排:

周次日期 活动安排

1——2周 制定活动计划

3——6周 我是小记者

7——10周 学会搜集信息

13——14周 垃圾分类知识竞赛

15——16周 开展社会调查

17——19周 学写倡议书,办实践小报等

20周 综合评价

篇二: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活动计划(892字)

活动目的:为更好地利用学校教育平台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形式引导广大在校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垃圾分类行动,南湖小学开展“大手拉小手,垃圾分类走进学生家庭”为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宣传对象南湖小学全体教师学生以及家长

二、活动时间9月16日-----9月30日三、活动内容

(一)活动启动、倡议与宣传阶段

1、启动倡议仪式(9月23日)负责:六(3)班、大队部彭娇

2、广播站宣传(9月16---9月30日)周一中午:收听广播垃圾分类周二中午:全校统一学习垃圾分类问答题(每班一份)周三中午:全校统一学习垃圾分类问答题(每人一份)负责:大队部彭娇

3、班队会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两次)9月16日早上第一节课(大队部统一印发学习资料,班主任负责组织,要求按照班会的程序要求,主管行政巡查)9月22日下午第二节课(大队部统一安装ppt以及视频资料,班主任负责组织,要求按照班会的程序要求,主管行政巡查)

4、全校教职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大队部统一印发学习资料,老师们自行学习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二)活动实践阶段

1、各班选出两名学生当选“环保小卫士”管理班级垃圾分类,(9月17日前上报大队部,)

2、三年级以上小报、创意垃圾桶的制作、评比、奖励(上学期已开展,本学期部不再重复)

3、“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走进学生家庭活动

⑴、学校统一印发宣传资料,由学生同家长共同学习。并在家中与家人实施垃圾分类,要求拍照或写活动感受,上交班主任,为班级墙报提供宣传资料;家长回执班级收齐交大队部。活动时间为(9月16—9月22日)

(三)活动成效阶段

1、各班出一期名为“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我能行”为主题的班级外墙报。(时间:9月25日行政对各班级外墙报进行评比,黎海明老师拍照。)

2、抽查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时间:9月26--9月30日,由六年级学生协助大队部利用中午广播时间检查)

3、对各班级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并将检查结果上报大队部。(郭校医负责)

4、全校迎接市领导检查考核(时间零时通知)

深圳市南湖小学德育办少先队大队部

20XX年9月12日

篇三:冼村小学垃圾分类方案(710字)

根据教育局思政科《关于做好我区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就我校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活动目的: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二、活动时间:20XX年4月1日——今后

三、活动要求:

(一)学校行政领导、班主任、卫生老师要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积极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利用升旗仪式、班会课向学生广泛宣传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目标、意义。通过电子屏幕、宣传栏、广播、开展生活垃圾知识的宣传,在学校主要出入口设立宣传标牌,悬挂宣传标语,使全体学生充分认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必要性,形成全体学生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各个年龄阶段的垃圾分类常识教育,增设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劳动实践课程,增强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校园内实现最大程度垃圾源头减量,规范化分类回收,并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等系列活动,推动垃圾分类在社区中的普及。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撰写生活垃圾分类日记,制作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学校营造浓厚的生活垃圾分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氛围。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到社区、公共场所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实践等各种形式的体验活动。

(四)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班队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科学课的教育内容,使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不仅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也逐渐成为新形势下循环经济理念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教育学生树立低碳、环保理念,合理使用学习用品减少浪费,鼓励学生学习用具再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将学校开展生活垃圾活动实践作为创建绿色学校的一项内容。

20XX年3月31日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