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带薪休假规章制度

时间: 04-21 栏目:规章制度

1公司带薪年休假规章制度

为了让广大员工在工作之余得到更好的休息,充分调节身心,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享受带薪年休假人员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与本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不适用于退休返聘人员、实习生和兼职员工。

二、享受带薪年休假的条件及天数:

1、职工在本企业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方可享受带薪年休假。

2、职工累计工作年限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3、职工工作年限满1年、满10年、满20年后,从下月起享受相应的年休假天数。

三、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1、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上一年度(12个月)累计休病假2个月以上的;

2、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上一年度(12个月)累计休病假3个月以上的;

3、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上一年度(12个月)累计休病假4个月以上的;

四、带薪年休假的具体安排:

1、带薪年休假可以采取集中安排和个人申请获得批准两种方式。

2、各部门可根据业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3、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4、年休假原则上应在相应休假周期内休完。企业和职工双方无论因何种原因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含退休)的,职工本人应申请休完本年度年休假,否则视为自动放弃。

5、员工因有事必须亲自处理而需请假者,应优先请休事假,在事假休完后,方可请休年假。

6、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五、带薪年休假申请、审批、备案程序:

1、公司人事部定期统计出公司全体职工姓名、参加工作年月、工作年限,测算出每名职工的年休假天数、休假周期等信息,并提供给主管领导;作为享受带薪年休假的一般性依据。

2、符合带薪年休假条件的职工,在计划休带薪年休假前,应提前7天向所在部门主管领导口头申请,并将工作向职务代理人交接清楚,不得影响工作。

3、审批原则:个人与所在部门协商一致,不能影响本岗位工作及所分管的工作,离岗后应有职务代理人。

4、各部门在职工考勤表中对带薪年休假应用专用符号予以注明。

六、本实施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本办法与今后国家、本市有关规定相抵触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员工带薪休假管理规章制度

1、目的

完善员工福利政策,规范年休假制度的管理,激励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适用范围

本单位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合同制员工。

其他利润点可参照本规定,制定具体休假规定,并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3、实施细则

3.1休假天数:根据员工入司连续工作时间确定。(附表)

3.2享受待遇

3.2.1休假期间,全额享受岗位基薪、技能工资和基准奖金;

3.2.2经个人申请未被批准,确因工作需要,无法享受休假的,补发岗位固定工资:

岗位固定工资=岗位基薪+岗位技能工资

补发工资=岗位固定工资×享受天数/21

补发工资,总部员工需经总经理批准,利润点员工需经利润点(常务)副总经理批准

3.3请假程序

员工休年休假,由部门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

体程序为:

本人申请→部门主管、分管高层审批→行政人事部复核、备案

3.4其他

3.4.1休假天数指工作日;

3.4.2年休假原则上一次性休完,如确实因工作需要无法一次休完,最多可分二次;

3.4.3年休假原则上需当年享受,最多延期至2月底,过期不再享受;

3.4.4生产部门员工,首先用轮休冲抵年休假,按月冲抵,年终结算。

4、制度自20XX年1月1日起修改执行,原规定同时废止。

5、本制度解释权属于人力资源部。

3公司带薪年休假规章制度

为了让广大员工在工作之余得到更好的休息,充分调节身心,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享受带薪年休假人员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与本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城镇职工、农民工,以及劳务输入人员。不适用于退休返聘人员、实习生和兼职员工。

二、享受带薪年休假的条件及天数:

1、职工在本企业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方可享受带薪年休假。

2、职工累计工作年限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3、职工工作年限满1年、满10年、满20年后,从下月起享受相应的年休假天数。

4、年休假天数指一年(12个月)内的休假天数,按如下标准休假:(附表)

三、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1、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上一年度(12个月)累计休病假2个月以上的;

2、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上一年度(12个月)累计休病假3个月以上的;

3、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上一年度(12个月)累计休病假4个月以上的;

4、上一年度(12个月)因内退、工伤休养等原因累计不在岗6个月以上的;

5、借调到外单位工作的人员,向借入单位申请带薪年休假。

四、带薪年休假的具体安排:

1、带薪年休假可以采取集中安排和个人申请获得批准两种方式。

2、各单位可根据生产经营、业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3、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4、非因工作需要,职工当年自动放弃的年休假,不得转入下一年度,公司亦不发给休假工资。

5、年休假原则上应在相应休假周期内休完。企业和职工双方无论因何种原因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含退休)的,职工本人应申请休完本年度年休假,否则视为自动放弃。

6、员工因有事必须亲自处理而需请假者,应优先请年休假,在年休假休完后,方可请休事假。

7、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五、带薪年休假申请、审批、备案程序:

1、公司劳动人事部定期统计出公司全体职工姓名、参加工作年月、工作年限、集团工龄,测算出每名职工的年休假天数、休假周期等信息,并提供给各单位和部门;作为享受带薪年休假的一般性依据,各单位应随时监控和掌握年休假的休假条件和否定条件事实,以便正确审批年休假。

2、符合带薪年休假条件的职工,在计划休带薪年休假前,应提前7天填写《带薪年休假申请及审批表》、《年休假期间维护稳定工作保证书》,并将工作向职务代理人交接清楚,不得影响工作。

3、审批权限:工人岗位由班段长签属意见后,由所在单位中层正职领导审批;一般管理岗位直接由所在单位中层正职领导审批;中层副职由中层正职签属意见后,上报公司级副职主管领导审批;中层正职由公司级副职领导签属意见后,上报公司经理审批;公司级副职领导直接由公司经理审批。

4、《带薪年休假申请及审批表》一式两份,一份由所在单位保存,一份交劳动人事部备案;《年休假期间维护稳定工作保证书》交劳动人事部,并由劳动人事部转交政治工作部备案。

5、审批原则:个人与所在单位协商一致,不能影响本岗位工作及所分管的工作,离岗后应有职务代理人。

6、各单位在职工考勤表中对带薪年休假应用专用符号予以注明。

7、凡由各单位集中安排的带薪年休假,向劳动人事部及时上报《带薪年休假备案表》及《年休假期间维护稳定工作保证书》即可,不必填写《带薪年休假申请及审批表》。

六、本实施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本办法与今后国家、本市有关规定相抵触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公司员工带薪年休假规章制度

第一章:适用范围

1.1本规定规范公司带薪年休假标准、执行细节、申请等管理制度;

1.2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正式员工。

第二章:目的

2.1为了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及《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2.2并保证员工的基本利益,现对公司20XX年1月实施的《员工带薪年休假制度》予以修订。

第三章:具体规定

3.1享有带薪年假的条件

3.1.1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

3.1.2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

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3.2带薪年假的休假天数

3.2.1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5天;

3.2.2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10天;

3.2.3累计工作满20年15天;

3.2.4以上休假天数指工作日;

3.3不享受年休假的情况:

3.3.1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3.3.2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3.3.3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3.3.4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3.3.5在校实习生、刚毕业工作未满一年的。

3.4其它规定

3.4.1职工依法享受的婚丧假、产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以及因工伤停工留薪期间不计入年休假假期;

3.4.2驻外人员的年休假全部按照国家规定的最高天数既15天执行,具体规定参照《员工出差管理制度》;

3.4.3员工已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年度内又出现不享受年休假情况之一的,将不得享受下一年度的年休假。

3.4.4对于新进入公司的员工,按照在本公司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公司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3.4.5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职工未休或未休完年休假的,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当年已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不再扣回。

折算公式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

3.5带薪年休假执行细节

3.5.1公司安排员工在当年年度里休年假,不得累计,不得顺延下一年度;

3.5.2如有特殊工种,经公司安排不能休假的,公司按照本人日工资标准支付300%薪水;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3.5.3日工资收入按照职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进行折算。

3.5.4月工资是指职工在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12个月剔除加班工资后的月平均工资。

新进入公司工作时间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份计算月平均工资。

3.5.5公司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公司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3.5.6带薪年休假使用《请假条》按照公司请假流程办理手续。

3.5.7其它未尽事项,以国家相关规定为准。

第四章:生效和解释

4.1本规定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如遇修正由工会和人力资源部共同探讨协商。

4.2本管理制度经公司工会审议,人力资源总经理、总裁助理审核,董事总经理和首席营运官批准;

4.3本管理制度自颁发之日起执行。若有与本条款相抵触的有关条款,以本规定为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