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数据库优化方案

时间: 06-21 栏目:方案
篇一:数据库优化方案(2007字)

查询速度慢的原因很多,常见如下几种:

1、没有索引或者没有用到索引(这是查询慢最常见的问题,是程序设计的缺陷)

2、I/O吞吐量小,形成了瓶颈效应。

3、没有创建计算列导致查询不优化。

4、内存不足

5、网络速度慢

6、查询出的数据量过大(可以采用多次查询,其他的方法降低数据量)

7、锁或者死锁(这也是查询慢最常见的问题,是程序设计的缺陷)

8、sp_lock,sp_who,活动的用户查看,原因是读写竞争资源。

9、返回了不必要的行和列

10、查询语句不好,没有优化

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优化查询 :

1、把数据、日志、索引放到不同的I/O设备上,增加读取速度,以前可以将Tempdb应放在RAID0上,SQL2000不在支持。数据量(尺寸)越大,提高I/O越重要.

2、纵向、横向分割表,减少表的尺寸(sp_spaceuse)

3、升级硬件

4、根据查询条件,建立索引,优化索引、优化访问方式,限制结果集的数据量。注意填充因子要适当(最好是使用默认值0)。索引应该尽量小,使用字节数小的列建索引好(参照索引的创建),不要对有限的几个值的字段建单一索引如性别字段

5、提高网速;

6、扩大服务器的内存,Windows 2000和SQL server 2000能支持4-8G的内存。配置虚拟内存:虚拟内存大小应基于计算机上并发运行的服务进行配置。运行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时,可考虑将虚拟内存大小设置为计算机中安装的物理内存的 1.5 倍。如果另外安装了全文检索功能,并打算运行 Microsoft 搜索服务以便执行全文索引和查询,可考虑:将虚拟内存大小配置为至少是计算机中安装的物理内存的 3 倍。将 SQL Server max server memory 服务器配置选项配置为物理内存的 1.5 倍(虚拟内存大小设置的一半)。

7、增加服务器 CPU个数;但是必须明白并行处理串行处理更需要资源例如内存。使用并行还是串行程是MsSQL自动评估选择的。单个任务分解成多个任务,就可以在处理器上运行。例如耽搁查询的排序、连接、扫描和GROUP BY字句同时执行,SQL SERVER根据系统的负载情况决定最优的并行等级,复杂的需要消耗大量的CPU的查询最适合并行处理。但是更新操作Update,Insert, Delete还不能并行处理。

8、如果是使用like进行查询的话,简单的使用index是不行的,但是全文索引,耗空间。 like 'a%' 使用索引 like '%a' 不使用索引用 like '%a%' 查询时,查询耗时和字段值总长度成正比,所以不能用CHAR类型,而是VARCHAR。对于字段的值很长的建全文索引。

9、DB Server 和APPLication Server 分离;OLTP和OLAP分离

10、分布式分区视图可用于实现数据库服务器联合体。联合体是一组分开管理的服务器,但它们相互协作分担系统的处理负荷。这种通过分区数据形成数据库服务器联合体的机制能够扩大一组服务器,以支持大型的多层 Web 站点的处理需要。有关更多信息,参见设计联合数据库服务器。(参照SQL帮助文件'分区视图')

a、在实现分区视图之前,必须先水平分区表

b、在创建成员表后,在每个成员服务器上定义一个分布式分区视图,并且每个视图具有相同的名称。这样,引用分布式分区视图名的查询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服务器上运行。系统操作如同每个成员服务器上都有一个原始表的复本一样,但其实每个服务器上只有一个成员表和一个分布式分区视图。数据的位置对应用程序是透明的。

11、重建索引 DBCC REINDEX ,DBCC INDEXDEFRAG,收缩数据和日志 DBCC SHRINKDB,DBCC SHRINKFILE. 设置自动收缩日志.对于大的数据库不要设置数据库自动增长,它会降低服务器的性能。在T-sql的写法上有很大的讲究,下面列出常见的要点:首先,DBMS处理查询计划的过程是这样的:

1、 查询语句的词法、语法检查

2、 将语句提交给DBMS的查询优化器

3、 优化器做代数优化和存取路径的优化

4、 由预编译模块生成查询规划

5、 然后在合适的时间提交给系统处理执行

6、 最后将执行结果返回给用户其次,看一下SQL SERVER的数据存放的结构:一个页面的大小为8K(8060)字节,8个页面为一个盘区,按照B树存放。

12、Commit和rollback的区别 Rollback:回滚所有的事物。 Commit:提交当前的事物. 没有必要在动态SQL里写事物,如果要写请写在外面如: begin tran exec(@s) commit trans 或者将动态SQL 写成函数或者存储过程。

13、在查询Select语句中用Where字句限制返回的行数,避免表扫描,如果返回不必要的数据,浪费了服务器的I/O资源,加重了网络的负担降低性能。如果表很大,在表扫描的期间将表锁住,禁止其他的联接访问表,后果严重。

14、SQL的注释申明对执行没有任何影响。

篇二:数据库优化方案(2433字)

关于数据库优化方面的文章很多,但是有的写的似是而非,有的不切实际,对一个数据库来说,只能做到更优,不可能最优,并且由于实际需求不同,优化方案还是有所差异,根据实际需要关心的方面(速度、存储空间、可维护性、可拓展性)来优化数据库,而这些方面往往又是相互矛盾的,下面结合网上的一些看法和自己的一些观点做个总结

一个系统的性能的提高,不单单是试运行或者维护阶段的性能调优,也不单单是开发阶段的事情,而是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都需要注意。所以我希望按照软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总结数据库性能优化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 分析阶段

一般来说,在系统分析阶段往往有太多需要关注的地方,系统各种功能性、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需求往往吸引了我们大部分的注意力,但是,我们必须注意,性能是很重要的非功能性需求,必须根据系统的特点确定其实时性需求、响应时间的需求、硬件的配置等。最好能有各种需求的量化的指标。

另一方面,在分析阶段应该根据各种需求区分出系统的类型,大的方面,区分是OLTP(联机事务处理系统)和OLAP(联机分析处理系统)。

二、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可以说是以后系统性能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有一个关系到以后几乎所有性能调优的过程—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库设计完成后,可以进行初步的索引设计,好的索引设计可以指导编码阶段写出高效率的代码,为整个系统的性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下是性能要求设计阶段需要注意的:

1、数据库逻辑设计的规范化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规范化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范式,我们可以这样来简单理解范式:

第1规范:没有重复的组或多值的列,这是数据库设计的最低要求。

第2规范: 每个非关键字段必须依赖于主关键字,不能依赖于一个组合式主关键字的某些组成部分。消除部分依赖,大部分情况下,数据库设计都应该达到第二范式。

第3规范: 一个非关键字段不能依赖于另一个非关键字段。消除传递依赖,达到第三范式应该是系统中大部分表的要求,除非一些特殊作用的表。

更高的范式要求这里就不再作介绍了,个人认为,如果全部达到第二范式,大部分达到第三范式,系统会产生较少的列和较多的表,因而减少了数据冗余,也利于性能的提高。

2、合理的冗余

完全按照规范化设计的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系统特别的小,在规范化设计后,有计划地加入冗余是必要的。

冗余可以是冗余数据库、冗余表或者冗余字段,不同粒度的冗余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冗余可以是为了编程方便而增加,也可以是为了性能的提高而增加。从性能角度来说,冗余数据库可以分散数据库压力,冗余表可以分散数据量大的表的并发压力,也可以加快特殊查询的速度,冗余字段可以有效减少数据库表的连接,提高效率。

3、主键的设计

主键是必要的,SQL SERVER的主键同时是一个唯一索引,而且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选择最小的键组合作为主键,所以主键往往适合作为表的聚集索引。聚集索引对查询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这个在下面索引的叙述。

在有多个键的表,主键的选择也比较重要,一般选择总的长度小的键,小的键的比较速度快,同时小的键可以使主键的B树结构的层次更少。

主键的选择还要注意组合主键的字段次序,对于组合主键来说,不同的字段次序的主键的性能差别可能会很大,一般应该选择重复率低、单独或者组合查询可能性大的字段放在前面。

4、外键的设计

外键作为数据库对象,很多人认为麻烦而不用,实际上,外键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很有用的,理由是:

外键是最高效的一致性维护方法,数据库的一致性要求,依次可以用外键、CHECK约束、规则约束、触发器、客户端程序,一般认为,离数据越近的方法效率越高。

谨慎使用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作为SQL SERVER 2000当年的新功能,在2005作了保留,应该有其可用之处。我这里说的谨慎,是因为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有些突破了传统的关于外键的定义,功能有点太过强大,使用前必须确定自己已经把握好其功能范围,否则,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可能让你的数据莫名其妙的被修改或者丢失。从性能看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是比其他方法更高效的方法。

5、字段的设计

字段是数据库最基本的单位,其设计对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需要注意如下:

A、数据类型尽量用数字型,数字型的比较比字符型的快很多。

B、数据类型尽量小,这里的尽量小是指在满足可以预见的未来需求的前提下的。

C、 尽量不要允许NULL,除非必要,可以用NOT NULL+DEFAULT代替。

D、少用TEXT和IMAGE,二进制字段的读写是比较慢的,而且,读取的方法也不多,大部分情况下最好不用。

E、自增字段要慎用,不利于数据迁移。

6、数据库物理存储和环境的设计

在设计阶段,可以对数据库的物理存储、操作系统环境、网络环境进行必要的设计,使得我们的系统在将来能适应比较多的用户并发和比较大的数据量。

这里需要注意文件组的作用,适用文件组可以有效把I/O操作分散到不同的物理硬盘,提高并发能力。

7、系统设计

整个系统的设计特别是系统结构设计对性能是有很大影响的,对于一般的OLTP系统,可以选择C/S结构、三层的C/S结构等,不同的系统结构其性能的关键也有所不同。

系统设计阶段应该归纳一些业务逻辑放在数据库编程实现,数据库编程包括数据库存储过程、触发器和函数。用数据库编程实现业务逻辑的好处是减少网络流量并可更充分利用数据库的预编译和缓存功能。

8、索引的设计

在设计阶段,可以根据功能和性能的需求进行初步的索引设计,这里需要根据预计的数据量和查询来设计索引,可能与将来实际使用的时候会有所区别。

关于索引的选择,应改主意:

A、根据数据量决定哪些表需要增加索引,数据量小的可以只有主键。

B、根据使用频率决定哪些字段需要建立索引,选择经常作为连接条件、筛选条件、聚合查询、排序的字段作为索引的候选字段。

C、把经常一起出现的字段组合在一起,组成组合索引,组合索引的字段顺序与主键一样,也需要把最常用的字段放在前面,把重复率低的字段放在前面。

D、一个表不要加太多索引,因为索引影响插入和更新的速度。

篇三:数据库优化方案(3255字)

IN 操作符

用IN写出来的SQL的优点是比较容易写及清晰易懂,这比较适合现代软件开发的风格。

但是用IN的SQL性能总是比较低的,从ORACLE执行的步骤来分析用IN的SQL与不用IN的SQL有以下区别:

ORACLE试图将其转换成多个表的连接,如果转换不成功则先执行IN里面的子查询,再查询外层的表记录,如果转换成功则直接采用多个表的连接方式查询。由此可见用IN的SQL至少多了一个转换的过程。一般的SQL都可以转换成功,但对于含有分组统计等方面的SQL就不能转换了。

推荐方案:在业务密集的SQL当中尽量不采用IN操作符。

NOT IN操作符

此操作是强列推荐不使用的,因为它不能应用表的索引。

推荐方案:用NOT EXISTS 或(外连接+判断为空)方案代替

操作符(不等于)

不等于操作符是永远不会用到索引的,因此对它的处理只会产生全表扫描。

推荐方案:用其它相同功能的操作运算代替,如

a0 改为 a>0 or a’’

IS NULL 或IS NOT NULL操作(判断字段是否为空)

判断字段是否为空一般是不会应用索引的,因为B树索引是不索引空值的。

推荐方案:

用其它相同功能的操作运算代替,如

a is not null 改为 a>0 或a>’’等。

不允许字段为空,而用一个缺省值代替空值,如业扩申请中状态字段不允许为空,缺省为申请

建立位图索引(有分区的表不能建,位图索引比较难控制,如字段值太多索引会使性能下降,多人更新操作会增加数据块锁的现象)

> 及 < 操作符(大于或小于操作符)

大于或小于操作符一般情况下是不用调整的,因为它有索引就会采用索引查找,但有的情况下可以对它进行优化,如一个表有100万记录,一个数值型字段A,30万记录的A=0,30万记录的A=1,39万记录的A=2,1万记录的A=3。那么执行A>2与A>=3的效果就有很大的区别了,因为A>2时ORACLE会先找出为2的记录索引再进行比较,而A>=3时ORACLE则直接找到=3的记录索引。

LIKE操作符

LIKE操作符可以应用通配符查询,里面的通配符组合可能达到几乎是任意的查询,但是如果用得不好则会产生性能上的问题,如LIKE ‘%5400%’ 这种查询不会引用索引,而LIKE ‘X5400%’则会引用范围索引。一个实际例子:用YW_YHJBQK表中营业编号后面的户标识号可来查询营业编号 YY_BH LIKE ‘%5400%’ 这个条件会产生全表扫描,如果改成YY_BH LIKE ’X5400%’ OR YY_BH LIKE ’B5400%’ 则会利用YY_BH的索引进行两个范围的查询,性能肯定大大提高。

UNION操作符

UNION在进行表链接后会筛选掉重复的记录,所以在表链接后会对所产生的结果集进行排序运算,删除重复的记录再返回结果。实际大部分应用中是不会产生重复的记录,最常见的是过程表与历史表UNION。如:

select * from gc_dfys

union

select * from ls_jg_dfys

这个SQL在运行时先取出两个表的结果,再用排序空间进行排序删除重复的记录,最后返回结果集,如果表数据量大的话可能会导致用磁盘进行排序。

推荐方案:采用UNION ALL操作符替代UNION,因为UNION ALL操作只是简单的将两个结果合并后就返回。

select * from gc_dfys

union all

select * from ls_jg_dfys

SQL书写的影响

同一功能同一性能不同写法SQL的影响

如一个SQL在A程序员写的为

Select * from zl_yhjbqk

B程序员写的为

Select * from dlyx.zl_yhjbqk(带表所有者的前缀)

C程序员写的为

Select * from DLYX.ZLYHJBQK(大写表名)

D程序员写的为

Select * from DLYX.ZLYHJBQK(中间多了空格)

以上四个SQL在ORACLE分析整理之后产生的结果及执行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从ORACLE共享内存SGA的原理,可以得出ORACLE对每个SQL 都会对其进行一次分析,并且占用共享内存,如果将SQL的字符串及格式写得完全相同则ORACLE只会分析一次,共享内存也只会留下一次的分析结果,这不仅可以减少分析SQL的时间,而且可以减少共享内存重复的信息,ORACLE也可以准确统计SQL的执行频率。

WHERE后面的条件顺序影响

WHERE子句后面的条件顺序对大数据量表的查询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

Select * from zl_yhjbqk where dy_dj = '1KV以下' and xh_bz=1

Select * from zl_yhjbqk where xh_bz=1 and dy_dj = '1KV以下'

以上两个SQL中dy_dj(电压等级)及xh_bz(销户标志)两个字段都没进行索引,所以执行的时候都是全表扫描,第一条SQL的dy_dj = '1KV以下'条件在记录集内比率为99%,而xh_bz=1的比率只为0.5%,在进行第一条SQL的时候99%条记录都进行dy_dj及xh_bz的比较,而在进行第二条SQL的时候0.5%条记录都进行dy_dj及xh_bz的比较,以此可以得出第二条SQL的CPU占用率明显比第一条低。

查询表顺序的影响

在FROM后面的表中的列表顺序会对SQL执行性能影响,在没有索引及ORACLE没有对表进行统计分析的情况下ORACLE会按表出现的顺序进行链接,由此因为表的顺序不对会产生十分耗服务器资源的数据交叉。(注:如果对表进行了统计分析,ORACLE会自动先进小表的链接,再进行大表的链接)

SQL语句索引的利用

对操作符的优化(见上节)

对条件字段的一些优化

采用函数处理的字段不能利用索引,如:

substr(hbs_bh,1,4)=’5400’,优化处理:hbs_bh like ‘5400%’

trunc(sk_rq)=trunc(sysdate), 优化处理:

sk_rq>=trunc(sysdate) and sk_rq50,优化处理:ss_df>30

‘X’||hbs_bh>’X5400021452’,优化处理:hbs_bh>’5400021542’

sk_rq+5=sysdate,优化处理:sk_rq=sysdate-5

hbs_bh=5401002554,优化处理:hbs_bh=’ 5401002554’,注:此条件对hbs_bh 进行隐式的to_number转换,因为hbs_bh字段是字符型。

条件内包括了多个本表的字段运算时不能进行索引,如:

ys_df>cx_df,无法进行优化

qc_bh||kh_bh=’5400250000’,优化处理:qc_bh=’5400’ and kh_bh=’250000’

应用ORACLE的HINT(提示)处理

提示处理是在ORACLE产生的SQL分析执行路径不满意的情况下要用到的。它可以对SQL进行以下方面的提示

目标方面的提示:

COST(按成本优化)

RULE(按规则优化)

CHOOSE(缺省)(ORACLE自动选择成本或规则进行优化)

ALL_ROWS(所有的行尽快返回)

FIRST_ROWS(第一行数据尽快返回)

执行方法的提示:

USE_NL(使用NESTED LOOPS方式联合)

USE_MERGE(使用MERGE JOIN方式联合)

USE_HASH(使用HASH JOIN方式联合)

索引提示:

INDEX(TABLE INDEX)(使用提示的表索引进行查询)

其它高级提示(如并行处理等等)

ORACLE的提示功能是比较强的功能,也是比较复杂的应用,并且提示只是给ORACLE执行的一个建议,有时如果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ORACLE也可能不会按提示进行。根据实践应用,一般不建议开发人员应用ORACLE提示,因为各个数据库及服务器性能情况不一样,很可能一个地方性能提升了,但另一个地方却下降了,ORACLE在SQL执行分析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如果分析执行的路径不对首先应在数据库结构(主要是索引)、服务器当前性能(共享内存、磁盘文件碎片)、数据库对象(表、索引)统计信息是否正确这几方面分析。

篇四:数据库优化方案(3960字)

对于ORACLE数据库的数据存取,主要有四个不同的调整级别,第一级调整是操作系统级包括硬件平台,第二级调整是ORACLE RDBMS级的调整,第三级是数据库设计级的调整,最后一个调整级是SQL级。通常依此四级调整级别对数据库进行调整、优化,数据库的整体性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下面从九个不同方面介绍ORACLE数据库优化设计方案。

一、数据库优化自由结构OFA(Optimal flexible Architecture)

数据库的逻辑配置对数据库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优化自由结构OFA,简单地讲就是在数据库中可以高效自由地分布逻辑数据对象,因此首先要对数据库中的逻辑对象根据他们的使用方式和物理结构对数据库的影响来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包括将系统数据和用户数据分开、一般数据和索引数据分开、低活动表和高活动表分开等等。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结果应当符合下面的准则:(1)把以同样方式使用的段类型存储在一起;(2)按照标准使用来设计系统;(3)存在用于例外的分离区域;(4)最小化表空间冲突;(5)将数据字典分离。

二、充分利用系统全局区域SGA(SYSTEM GLOBAL AREA)

SGA是oracle数据库的心脏。用户的进程对这个内存区发送事务,并且以这里作为高速缓存读取命中的数据,以实现加速的目的。正确的SGA大小对数据库的性能至关重要。SGA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数据块缓冲区(data block buffer cache)是SGA中的一块高速缓存,占整个数据库大小的1%-2%,用来存储从数据库重读取的数据块(表、索引、簇等),因此采用least recently used (LRU,最近最少使用)的方法进行空间管理。

2、字典缓冲区。该缓冲区内的信息包括用户账号数据、数据文件名、段名、盘区位置、表说明和权限,它也采用LRU方式管理。

3、重做日志缓冲区。该缓冲区保存为数据库恢复过程中用于前滚操作。

4、SQL共享池。保存执行计划和运行数据库的SQL语句的语法分析树。也采用LRU算法管理。如果设置过小,语句将被连续不断地再装入到库缓存,影响系统性能。

三、规范与反规范设计数据库

1.规范化

所谓规范化实质上就是概念的单一化。数据库中数据规范化的优点是减少了数据冗余,节约了存储空间,相应逻辑和物理的I/O次数减少,同时加快了增、删、改的速度。

2.反规范化

在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有时故意保留非规范化约束,或者规范化以后又反规范,这样做通常是为了改进数据库的查询性能,加快数据库系统的响应速度。

3.数据库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数据应当按两种类别进行组织:频繁访问的数据和频繁修改的数据。比较复杂的方法是将规范化的表作为逻辑数据库设计的基础,然后再根据整个应用系统的需要,物理地非规范化数据。规范与反规范都是建立在实际的操作基础之上的约束,脱离了实际两者都没有意义。只有把两者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优点。

四、合理设计和管理表

1、利用表分区

分区将数据在物理上分隔开,不同分区的数据可以制定保存在处于不同磁盘上的数据文件里。这样,当对这个表进行查询时,只需要在表分区中进行扫描,而不必进行全表扫描,明显缩短了查询时间,另外处于不同磁盘的分区也将对这个表的数据传输分散在不同的磁盘I/O,一个精心设置的分区可以将数据传输对磁盘I/O竞争均匀地分散开。

2、避免出现行连接和行迁移

在建立表时,由于参数pctfree和pctused不正确的设置,数据块中的数据会出现行链接和行迁移,也就是同一行的数据不保存在同一的数据块中。因此,在创建表时,就应该充分估计到将来可能出现的数据变化,正确地设置这两个参数,尽量减少数据库中出现行链接和行迁移。

3、别名的使用

别名是大型数据库的应用技巧,就是表名、列名在查询中以一个字母为别名,查询速度要比建连接表快1.5倍。

五、索引Index的优化设计

1、管理组织索引

索引可以大大加快数据库的查询速度,索引把表中的逻辑值映射到安全的RowID,因此索引能进行快速定位数据的物理地址。对一个建有索引的大型表的查询时,索引数据可能会用完所有的数据块缓存空间,ORACLE不得不频繁地进行磁盘读写来获取数据,因此在对一个大型表进行分区之后,可以根据相应的分区建立分区索引。

2、聚簇的使用

Oracle提供了另一种方法来提高查询速度,就是聚簇(Cluster)。聚簇根据共同码值将多个表的数据存储在同一个Oracle块中,这时检索一组Oracle块就同时得到两个表的数据,这样就可以减少需要存储的Oracle块,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

3、优化设置的索引,就必须充分利用才能加快数据库访问速度。

ORACLE要使用一个索引,有一些最基本的条件:1)where子名中的这个字段,必须是复合索引的第一个字段;2)where子名中的这个字段,不应该参与任何形式的计算。

六、多CPU和并行查询PQO(Parallel Query Option)方式的利用

1.尽量利用多个CPU处理器来执行事务处理和查询

CPU的快速发展使得ORACLE越来越重视对多CPU的并行技术的应用,一个数据库的访问工作可以用多个CPU相互配合来完成,加上分布式计算已经相当普遍,只要可能,应该将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程序的CPU请求分开,或将CPU请求从一个服务器移到另一个服务器。对于多CPU系统尽量采用Parallel Query Option(PQO,并行查询选项)方式进行数据库操作。

2.使用Parallel Query

Option(PQO,并行查询选择)方式进行数据查询.使用PQO方式不仅可以在多个CPU间分配SQL语句的请求处理,当所查询的数据处于不同的磁盘时,一个个独立的进程可以同时进行数据读取。

3.使用SQL*Loader Direct Path选项进行大量数据装载

使用该方法进行数据装载时,程序创建格式化数据块直接写入数据文件中,不要求数据库内核的其他I/O。

七、实施系统资源管理分配计划

ORACLE提供了Database Resource Manager(DRM,数据库资源管理器)来控制用户的资源分配,DBA可以用它分配用户类和作业类的系统资源百分比。在一个OLDP系统中,可给联机用户分配75%的CPU资源,剩下的25%留给批用户。另外,还可以进行CPU的多级分配。除了进行CPU资源分配外,DRM还可以对资源用户组执行并行操作的限制。

八、使用最优的数据库连接和SQL优化方案

1.使用直接的OLE DB数据库连接方式。

通过ADO可以使用两种方式连接数据库,一种是传统的ODBC方式,一种是OLE DB方式。ADO是建立在OLE DB技术上的,为了支持ODBC,必须建立相应的OLE DB到ODBC的调用转换,而使用直接的OLE DB方式则不需转换,从而提高处理速度。

2.使用Connection Pool机制

在数据库处理中,资源花销最大的是建立数据库连接,而且用户还会有一个较长的连接等待时间。解决的办法就是复用现有的Connection,也就是使用Connection Pool对象机制。Connection Pool的原理是:IIS+ASP体系中维持了一个连接缓冲池,这样,当下一个用户访问时,直接在连接缓冲池中取得一个数据库连接,而不需重新连接数据库,因此可以大大地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3.高效地进行SQL语句设计

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优化SQL对数据操作的表现:

(1)减少对数据库的查询次数,即减少对系统资源的请求,使用快照和显形图等分布式数据库对象可以减少对数据库的查询次数。

(2)尽量使用相同的或非常类似的SQL语句进行查询,这样不仅充分利用SQL共享池中的已经分析的语法树,要查询的数据在SGA中命中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3)避免不带任何条件的SQL语句的执行。没有任何条件的SQL语句在执行时,通常要进行FTS,数据库先定位一个数据块,然后按顺序依次查找其它数据,对于大型表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4)如果对有些表中的数据有约束,最好在建表的SQL语句用描述完整性来实现,而不是用SQL程序中实现。

九、充分利用数据的后台处理方案减少网络流量

1.数据库打包技术的充分利用

利用数据库描述语言编写数据库的过程或函数,然后把过程或函数打成包在数据库后台统一运行包即可。

2.数据复制、快照、视图,远程过程调用技术的运用

数据复制,即将数据一次复制到本地,这样以后的查询就使用本地数据,但是只适合那些变化不大的数据。使用快照也可以在分布式数据库之间动态复制数据,定义快照的自动刷新时间或手工刷新,以保证数据的引用参照完整性。调用远程过程也会大大减少因频繁的SQL语句调用而带来的网络拥挤。总之,对所有的性能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法,但ORACLE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环境,可以从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软件结构、模式对象以及具体的业务和技术实现出发,进行统筹考虑。

七、结束语

ORACLE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环境,可以从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软件结构、模式对象以及具体的业务和技术实现出发,进行统筹考虑。提高系统性能需要一种系统的整体的方法,在对数据库进行优化时,应对应用程序、I/O子系统和操作系统(OS)进行相应的优化。优化是有目的地更改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使其满足一个或多个目标的过程。对Oracle来说,优化是进行有目的的调整组件级以改善性能,即增加吞吐量,减少响应时间。如果DBA能从上述九个方面综合考虑优化方案,相信多数ORACLE应用可以做到按最优的方式来存取数据。

参考文献

1.Kevin Loney.Oracle8i数据库管理员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

2.瓮正科.王新英Oracle 8.X For Windows NT实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