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小学家校合作教育案例

时间: 07-28 栏目:案例
篇一:小学家校合作教育案例(3742字)

一、案例描述

小G同学为外来务工子女,性格较内向,为人纯朴,但生性懒惰,害怕吃苦,对学习无兴趣,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是班里的后进生。其父亲做古董玉器买卖,生意兴旺,家庭生活环境优越。小G的母亲主要料理家庭生活起居及照顾3岁小女儿,也时常叮嘱小G的学习,但小G从不理会,故而小G的学习由威信较高的爸爸来管理,然而出于生意繁忙及对小G的溺爱,根本无法起到对他学习的监督与督促。我经常与其父亲沟通联系,告知小G在校情况,小G父亲多次表示会极力配合我的工作,但效果甚微,甚至有时包庇小G。因而小G持续表现为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拖拉,第二天在同学老师的督促下补出部分作业,上课精神不佳。

二、案例剖析

1。家长对孩子教育过于溺爱

溺爱孩子这是很多家长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也是导致孩子出现成长困惑的重要原因之一。溺爱下的孩子,通常比较自私,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贴顾惜别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具有极强的依赖思想。特别是孩子一旦把父母的付出当成习惯时,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而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付出。如果某天这种付出停止,或是孩子无休止的索取遭到拒绝,他会仇恨父母,甚至打击报复父母。小G的父亲虽然时常问起他的作业完成情况,但通常就轻易相信小G作业已经完成,仅仅形式上的叮嘱几句即可,从而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生意上。而母亲性情直率,对小G的学习情况刨根问底,经常引来小G的不满,时常盯着小G完成作业,令小G非常反感,小G不但不听从妈妈的教导,甚至经常顶嘴,对母亲极不尊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统一父亲与母亲对小G教育的态度,就是要让小G的父亲把握好爱的尺度和原则,不要过于溺爱。多让小G参加班级活动、社会实践,融入班级集体,也可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

2。父母缺乏榜样力量,不能言传身教

不少家长在从严要求孩子的同时,缺乏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甚至禁止孩子做的,却是他们自己所喜好的。小G父母要求小G早睡早起,以免上学迟到,上课精神不佳,然而家长自身时常晚上都不在家,并较晚回来,家长第二天也时常睡懒觉,早上手机都为关闭状态,一般到中午才能与家长取得联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也时刻在模仿父母,因此,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现不良的言行举止,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树立榜样。

三、案例回顾

一次次的与家长联系成了家常便饭,每次小G的家长态度都是很诚恳的,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希望老师严格对待孩子。但是每次谈完以后却收效甚微,小G依然是一幅懒洋洋的状态。一天中午,我像往常一样在询问值日班长学生作业的情况,了解到小G作业已经补完,我略生疑虑,心想今天小G补作业怎么那么勤快,便点了小G的名字并要求他将英语作业本交给我检查,小G慢吞吞地从座位上离开走到讲台边,小声地说:“老师,我要去上厕所。”

“你的作业本呢?先把作业本拿上来。”

小G没有做声,一转身气呼呼地坐回座位上趴在了座位上。

于是我又说道:“小G,将作业本拿出来。”

然而,小G仍然不理不睬趴在桌子上。

于是我提高了声音:“老师再说一遍,把作业放到讲台上来!”

但小G还是头也不抬地趴在座位上不理不睬。随即,我便走下了讲台来到小G的身边,对他严厉地教育起来:“老师跟你讲话你不听,如果对老师的教育都不理不睬,那老师只能请你监护人来学校管你了。”

“你别拿这个来威胁我!你去叫好了!”小G将头抬起来怒怒地答道。

“老师管你是老师的责任,如果你还是这样目中无人,那老师可以不管你,当然要在你父母以及你在场并同意的情况下。”我消了消心中的怒火,严厉地说道。

“好呀!不管就不管!谁要你管!”小G情绪似乎越发暴躁,嘴里还嘟囔着脏话……最后,治保老师将小G请出了教室……

四、应对策略

1。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小G的此次事件,我决定请小G的父母一同来学校,小G的父亲很配合,及时与小G的母亲赶到了学校,小G的父母到了家长接待室以后,我先是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表明我今天请他们过来是想和家长一起帮助小G改掉身上不好的习惯,小G父亲听了以后表示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说知道自己孩子身上存在很多的问题。我简单叙述了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经过,但同时表示并不是因为他对老师态度不好我才请家长过来,而是真的想要和家长好好沟通,让家长多方面了解小G在校的情况,同时我也能更好的开展对小G的教育工作。小G父亲听了我的叙述以后对小G的行为略表生气,说小G在家时也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他说道:“平时让他做作业,他都以上厕所、洗澡为由,躲避我们的管教。”

母亲在一边也应声道:“对的,就是这样的。”

我马上接住他的话问道:“那当时你们是如何教育他的呢?”

小G父亲顿了顿,说道:“讲了很多,但他总是敷衍我们。”我心想没有真正严格的教育小G当然会钻空子。

小G父亲又补充道:“小G今天这种不尊敬老师的行为让我有点惊讶:“小G那时转校回来就是觉得这里的班主任老师及其他老师对他好,对他更关心,我相信他是一时的冲动,请老师不要见谅。”

“我当然不会。”我摇摇头又说道:“小G这个孩子心地善良,有时也知道老师对他的好,懂得感恩的。”

我举了一个小G曾经让我很感动的事情,又说道:“虽然我们知道孩子难免会犯错,但孩子犯了错,我们不能每次给他一个理由让他觉得每次犯错都可以用一个理由来推脱,而不去思考自己真正的问题,从而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如此很难让他改正一直以来的坏习惯。”

小G父亲频频点头表示同意,并希望老师借此对他严厉地进行教育,让他吸取教训。

我又询问了近期小G在家的表现情况,也告知了小G身上主要存在的问题,家长也很清楚自己孩子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上课无精打采,老是趴在桌子上,二是作业不按时完成。小G的父亲当即表现出一种无奈,说:“讲了很多,也问他作业做好了吗?他总说做好了做好了。”

看的出小G父亲在教育上也很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当即表示了理解,同时表示我对小G并不会放弃,还是很喜欢这个学生的。小G父亲听了以后表示对老师的感谢。我觉得有必要给小G父亲提出一些关于教庭教育上的建议:

①希望回去以后和家人沟通一下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最好父亲、母亲和家人能达成一致不要袒护和溺爱孩子,毕竟是为了他好。②在发现问题以后,一定要当时就给小G指出来,不要忽视孩子的缺点。③作业每天检查,记事本必须由父亲或母亲亲自签字,不能由表哥代劳。④以身作则,督促小G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小G父亲答应尽力做到,并会配合教育工作。

2。丰富家校沟通形式

采取各种不同的家校联系方式,如对学生进行家访、电访、约见、书信、家长会、座谈会等……

在约见了小G的家长后,我也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追踪,继续关注小G的情况,常与家长电访或在记事本上以书信形式与家长交流,反馈小G在校情况。

此外,家访是一种班主任主动与家长沟通另一非常有效的方式。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此后,我也去了小G家中进行家访,当然我不是去告状,这样家访会非常愉快、轻松、和谐。家访时要求小G在场,使家访成为三方会谈机会,有什么问题可以摊开来说,不仅使家长心目中产生“若没有家长的配合,对子女的教育将会更困难”的感受,而且也使孩子感受到家长与老师共同的关爱。

3。满足家长的合理需要,取得家长的信任

心理学原理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学校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也会更积极。因此,教师要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取得家长的信任,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学校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五、实施效果

从此,小G见到我总是有礼貌的主动打招呼,上课坐的端正起来,也有了越来越积极的态度。家长也会主动电话与我联系,了解孩子近期情况,并抽出时间亲自来校接送学生,非常令人欣慰。但小G作业问题仍然存在,尽管有时也会出现反复,上课偶尔也会趴在桌上,但确实,他在努力,他在改变,需要我与家长共同的帮助与督促。小G在成长,但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是会犯错误,我认为那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他才起步,前面的道路还很长很长。我会继续与家长关注小G的成长,尽我所能给予他帮助与温暖。

六、个案感悟

家长工作是学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好家长工作不仅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更能使家校一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才能让家长愿意与我交流,有效交流一直是我在摸索的。在两年多的努力下,我也赢得了家长对我的信任。家庭是学校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学校的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我们对孩子实施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这同样是班级管理的一块重要内容。让我们家校同携手,建立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使每次谈话都能是温暖人心的阳光,让老师、家长、学生都能相互的理解彼此,共同为孩子铺起成长的道路。

篇二:小学家校合作教育案例(2161字)

魏书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走入学生的心灵中去,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我都会在那得到答案。”一个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承担培养人这个艰巨而复杂的教育工程。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与家长合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而我也体会到了与家长沟通后学生进步的喜悦。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王xx,是我们班的班长。他的学习成绩在年级里数一数二的。按理说,这样的孩子是最叫老师省心的。可是,他的行为举止偏偏不像一个好学生。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下午来学校上课。任课老师反映我们班有酒味。主任叫我进行调查。王xx成为重点怀疑对象。我问他喝酒了吗?他说喝了。我很高兴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可是当他说出喝酒的理由时,我震惊了。王xx属于单亲家庭。母亲带着他嫁给了同村人。现在妈妈又给他生了一个小妹妹。他对我说:“中午他喝酒家里人都知道,他的继父叫他陪亲戚,不喝不行。妈妈阻拦不起效果,他就只有喝酒了。我看他浑身酒味,就通知他的家长来接他回家醒酒。她的妈妈抱着一个不会走路的孩子来了,嘴里一直在骂王xx的亲爸爸,说他不学好,还边说边哭说自己命不好,孩子不争气。当我问及王鑫中午是否在家喝酒时,她妈妈失口否认。说他根本没有回家吃饭。我知道了,王xx在说谎。办公室里面人很多,我和她妈妈约好了,晚上我给她妈妈打电话。

晚上,和家长电话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我了解到在家长眼里,孩子一无是处,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家长唯一的方式就是指责加上谩骂。我迷惑了,这可怎么办?我教育好孩子的关键那就是先教会孩子的妈妈教育孩子。首先我肯定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上课积极举手,聪明上进,有集体荣誉感。他妈妈问我孩子在年级是考第一吗?他和我说他考第一我就没有相信过。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对孩子不信任这对孩子是怎样的伤害呀!我感觉重担一下子全落在我的身上。我决定还是先稳住家长,再做好学生的工作。

第二天,王xx就主动找到了我。他对我说,我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班级,我保证以后不再喝酒和撒谎了。我问他,妈妈怎么教育你的?他说,就是唠叨我呗!在她眼里,我一无是处。我死了她才高兴呢。我再问下去,王xx就什么都不说了,只是啪嗒---啪嗒---掉眼泪。这时候,我又想起了魏书生老师说过的话。要想解决教育问题,我必须走入学生的心灵里去。我要寻找教育契机,再争取家长的配合。

此后没有多久,王xx就出现不完成作业和上课走神现象。还听说他夜不归宿去网吧上网。学习成绩也下降了。我和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就说,这孩子我不要了,他愿意找他的死爹就去找,不好好学习,还上网,回家我也不叫他吃饭。我和家长说,这孩子出现问题也是您的孩子,现在,把这件事情交给我,我来解决它的问题。你只要配合我就可以了。于是,我叫家长该做饭就做饭,不要唠叨,可以关心一下生活。出现不对劲的地方,就直接给我打电话。家长答应我了。

家庭不幸的孩子,往往对老师和同伴的关爱有一种特别的渴望。师爱虽不能代替父爱和母爱,但至少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情和暖意。这不只是一种爱的补偿,更是一种爱的启迪。一个感到人世间充满着爱的孩子,一定会走出心中的阴影,鼓起生活的勇气,乐观地面对现实。

这回,我准备和王xx深谈一次。从她妈妈和他在新家处境,分析到她妈妈在婚姻生活中受到的伤害。在说到望子成龙的心情,不懂得教育方法的苦恼。我问王xx,你理解妈妈的苦心吗?王xx点了点头。我又问,那你觉得妈妈哪些地方需要改一下?他说,我不喜欢回家,每天在学校里,我都是很快乐,可是一到家里,我就感觉浑身都冷,不想回去,没有人喜欢我,我做什么都不对。我写作业,妈妈就带着小妹妹在我屋里玩,一会就说我几句,一会就又说我几句。我去一次网吧,她就唠叨个没完。索性,我就不想写了,我就睡觉。我说,那你觉得你去网吧没有错,是妈妈逼迫你吗?他说,不是,我就是不想回家。我忽然觉得我找到了突破口。看到你这样,我很着急,这样吧,你妈妈那里我去说,保证你的学习环境。但是,你必须要保证不去网吧。这样你妈妈那里就放心了。再有,你妈妈以后也会减少对你的唠叨,你觉得这样可以吗?王xx的眼睛发亮了,他连忙说,可以!可以,我答应。然后,我就又说,你好好学,考上一中,就可以住校了,那时候一周才回一次家,估计你都会想你妈妈的。你出息了,你妈妈在新家里就有了地位。我知道你是一个孝顺儿子,加油吧!王鑫笑了,他深深鞠躬后回班去了。

我马上拨通家长电话,把我们的谈话内容告知家长。她妈妈很开心,答应一定配合我的教育。此后,我经常找王xx,询问情况。他说现在好多了,妈妈不再说他骂他了。

有一次,我去班里上课,走到后门的时候。我习惯性的从后门窗口向里面看。这时候,王xx站在后门处,从玻璃那头给我扮鬼脸,那笑是我久违的笑。那是孩子纯真的笑。我被感染了。

他变了,变得开朗了。变得积极上进了。成绩也上来了。最重要的他已经变成阳光男孩了。

这件事叫我体会到了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必要性。一个孩子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这道题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合作完成的。

在工作中,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享受着这其中成功的喜悦和幸福,“家校合一”桥梁的主要建造者就是我们老师,沟通就可以创造奇迹,合作就可以铸就辉煌。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篇三:小学家校合作教育案例(1189字)

学校和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当学生感到老师和家长在为自己的学习而协同努力时,他们会因这种关注而受到极大的鼓舞,产生向上的动力,激发成就感,并最终转化为进取的实际行动。

我是一位六年级的班主任,我在这里讲述一次我的家校合作案例:

在我的班里有位小仲同学,他是个瘦瘦高高的,戴着一副眼镜,平时表面看上去比较斯文的男同学。进一步深入了解他其实是脾气比较暴躁,容易冲动并且爱撒谎的小男孩。我第一次和他正式“交锋”记得是,有一天他上课的时候因说话被老师点名批评,当场就和老师顶嘴起来,使得课堂教学一时无法进行。当时我就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由于我的班离办公室比较近,我听见他大声的和老师顶嘴时心里就一惊,没想到平时斯文的他竟然这么大的脾气和胆子。

我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走到教室门口把他叫了出来,当时他出来的时候嘴里还大声嘟嚷着“出就出来,我怕你呀”。我当时就火冒三丈,竟然不把我这班主任放在眼里,看样子要叫你家长先带你回去反思反思。当我把他带到办公室的时候,我开始冷静下来,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心想作为一名老师不能用这么简单而粗暴的方法来处理问题,我们的职责是教育好孩子而不是教训孩子。于是叫他到我办公桌旁,还为他找了张椅子,让他坐下冷静一下。当时,我一边用眼角余光观察着他,一边思考应该如何教育这个小男孩呢?我发现过了10几分钟后,他情绪平静下来了,这时候我抓住时机好好地和他谈心,并指出了他所犯的错误。他当时表示自己一定改,我开始还以为他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没想到过几天又发生了类似的问题。我只好打电话给他家长了解他在家的情况。这时我才知道由于他是家中最小的男孩,家长打小就比较宠他,造成他在家里一有不顺心的事情就发脾气,甚至和父母吵架,最后父母都让着他。

放学后他又经常在外和原来不读书的一些“朋友”玩的很晚才回家。他这人比较讲“义气”,为请朋友吃、玩还会骗父母钱。当我知道这些情况后,我觉得教育他应该和他家里父母一起合作才能取得成效,光靠父母或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太单薄。首现我把他的父母请到学校来,告诉他们在家中不能以他小就宠着孩子,什么都顺着孩子。正确的原则该坚持,当孩子对你发脾气的时候,作为父母没必要也对他大声训斥,那是没作用的,你可以先不理他让他一个人平静下来。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可以灵活处理,平时多陪陪他,让他感觉到你们在关爱着他。

在学校我这班主任尝试着和他交朋友交心,经常让他做些班级上的工作并经常鼓励他。教他如何学会与家人、老师及同学相处和沟通,并经常教他如何定义朋友,如何养成好习惯。通过一段时间我和家长对他的教育实践,我发现他逐渐发生了改变。他变得不那么容易暴躁能控制的了自己的情绪,在家里和他父母相处也比较融洽起来。

我发现家校合作能够使得我们对学生的教育真正的落实到位。只要家长和学校拧成一股力我们就能让我们的学生重新找回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对自己的肯定。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