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寄语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个老人大国,是个老龄化发展很快的国家;现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了1.3亿,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占了世界老年人的五分之一。所以尊老、爱老、敬老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倡尊老、爱老、敬老也是社会现实的需要。这不但是个家庭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所以应该进一步倡导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发展老龄事业,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以适应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发展。
尊老、爱老、敬老是个双方面的问题,对于社会、对于政府和家庭,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要作好尊老、爱老、敬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快快乐乐,欢度晚年。这也是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有个“自尊、自爱、自立”的问题。
我是个已经在跨越八十岁门槛的老人了,我是怎么样在度过晚年的?
早年工作的时候,勤勤恳恳作事,一辈子正正直直做人。所以“勤勤恳恳作事,正正直直做人”,这是我的一条信念。遵纪守法,两袖清风,一生坦坦然然。工作时,给周围的同志作出样子,在家里给晚辈们起表率作用。有不同的见解,相互商讨、研究和疏导,不以长辈自居,强加于人。儿子们都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可以说几十年,从来没有听到家庭里的叫骂和争吵。我和老伴结婚五十四年了,恩恩爱爱过了一辈子,从来没有红过脸,动过手。“家和万事兴”么,我们都年近八十岁了,身体还比较健康,不能说这不是一条重要的原因,这是其一。
其二,我的第二条重要的信念,就是认为自己“能劳动是最大的幸福”。现在儿子们国内的国内,国外的国外,都另过了;家里就是我们俩老人,吃得粗茶淡饭,生活有条有理,家里窗明几净。晚辈们劝解我们请个家政服务员来帮忙,我们坚持一切自理。因为我们坚信劳动有利于健康,“能劳动是最大的幸福”。
其三,是“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条客观真理。年轻时在校学习,跑过马拉松,获得三级运动员纪念章,还通过了“劳卫制”。年老了一直坚持适度的运动,就是现在也每天从不间断。
其四,我和老伴都离开工作岗位二十多年了。我们的另外一条信念,就是人老了,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思想不能“老”,思想上要与时俱进,永远保持青春。根据自己的情况,就是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在全国轰轰烈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自己觉得总不能袖手旁观,总不能一天天无所事事,也应该发挥点余热,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作的。我选择了在《人民网》上写评论的“工作”,歌颂光明,鞭挞黑暗,为社会主义祖国唱战歌。自己给自己压担子,天天忙忙碌碌,不觉辛苦只觉甜。
这就是我对晚年人生的态度和对待老年人需要“自尊、自爱、自立”的理解。
今天是重阳节,也是敬老节,把我的这些感慨作为寄语,愿世界和平安宁,祖国繁荣昌盛,家家生活幸福!祝老年人健康长寿!
今天是重阳节,也是老人节!我首先祝普天下的老人身体健康,能终享天年,真正老有所倚,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也期望普天下的儿女都能孝敬父母!时值深秋,秋也是收获的季节!老人们一生辛劳,无论对家庭还是社会,他们曾经做出了他们的贡献!作为儿女,无论如何,都应在百忙中能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看看下面的诗,我们就明白,何为父母恩!
首先看孟郊的游子呤: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最是母爱让人难忘!我们没有理由对父母不孝敬!
再来看下面的这一首: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远离家乡的朋友,无论今天多忙,记着这个世间最牵挂你的人永远是父母,他们对你的爱和付出是无怨无悔,在这个重阳节,愿你们打电话给他们,一声轻轻的问语,像春风细雨,把真情传给他们,也把平安传给他们。
无论你的父母贫穷还是富有,但他们给你的爱都是一样,是无价的,无论你对他们作过什么,他们对你做的,总是最多!
不信读读这首:忆母
河广难杭莫过我,未知安否近如何?暗中时滴思亲泪,中恐思儿泪更多。
我们要知恩报恩,否则我们连动物也不如,最大的孝就是我们不要让父母为我们操心。期望天下的儿女再读这首诗《别老母》: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年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官员的衣食父母是百姓,但若为官者,让天下的老人老无所倚,让他们的儿女为生计到处奔波,出现这样的现像,是你们的耻辱,也是我们的耻辱!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九九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我常想,如果不出意外,人人都有变老的时候,年轻人的今天就是老人的昨天,老人的今天就是年轻人的明天。孩童、少年、青年、壮年、老年,这些都是每个人生命历程中的一环。孩童时候的游戏仿佛就在昨天,人生易老,岁月永恒,永恒的岁月把短暂的人生衬托得越发短暂,短暂的人生把永恒的岁月映衬得越发永恒。
人生在世,无论地位显卑,相貌美丑,收入高低,生活好坏,在变老这件事情上是非常公平的。尽管有些达官贵人、商贾富人,想方设法寻求长生不老的秘诀,但是终归难以逃脱变老的铁律。心理学告诉我们,恰恰是那些地位低下、收入微薄、生活艰辛的人,反而会感到时间的漫长;那些地位显赫、收入丰厚、生活舒坦的人,反而会感到时间流逝得很快。当人近垂暮回首往事的时候,感到值得咀嚼的往往是那些人生中坎坷的历程。苦难和挫折谁都不想遇到,但是苦难和挫折反而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财富。
靠挥霍无度花天酒地享乐生活不会放慢变老的历程,靠吃补品、贴面膜、跳健美操留不住青春岁月。因为人生易老,这是一条放在任何人身上都适用的铁律。与其惧怕变老,在戚戚哎哎中愁眉苦脸,或是在恍恍惚惚中醉生梦死,倒不如笑傲人生,随遇而安,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祥祥和和地慢慢变老,去领略人生各个环节的喜怒哀乐,去走过一个平凡而有滋味的人生旅途。
本会一年一度的敬老节即将来临了,在此向本会所有年长者致以衷心的祝福,祝你们节日快乐。俗话说,“百事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之事,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美德不是被发扬光大了,而是在渐渐遗失。专顾自己嫌弃老人的事情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有的人非但不照料父母,还对父母恶言相向,恶语相加,是指拳打脚踢视为仇人,他们故意忘记了自己也会有老去的一天。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作为按着神形象而造的人竟昧着良心把这一美德丢弃了,实在有愧天恩。本会敬老节的设立恰可以给那些违背父母无亲情的人们一个提醒和垂范,同时也使本会在走向合一和完全的过程中,多一个爱的助力。作为在东方闪的大族兴起的属灵真耶稣教会,肩负着弘扬人类传统美德,重新树立道德标杆的使命。因此在敬老爱老上理应走在世人的前列作道德的表率,这即父神的旨意,诫命的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工作,更是众人以为美的事。当知我们今天所作的不仅仅是为人,更是为主而做。所以要尽心竭力,更要发自内心,让尊老爱老这根接力棒在我们手中不断传递下去。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善待老人何尝不是善待自己!古人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如果每个人皆能如此,世界变得美好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本会发展到今天的光景,期间渗透和凝聚了本会老人们无数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在本会艰难四破的时期,正是他们以老练和忠诚尽职和付出使本会的真道以薪火相传,使圣灵的火种没有熄灭。他们的事迹始终影响和激励着一大批后来者,我们今天敬重和爱戴他们就是在向他们的人生历程表示致敬。
在敬老节到来之际衷心预祝本会所有老年长者身体健康、灵力充实。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你们同在!阿门!
九月初八早上,手机短信传来了好友提醒,问明天重阳节了,有什么安排,这才发现,重阳节这么快就到了。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后来这一习俗慢慢在民间流传开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重阳节最有名的诗句,当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浓浓的乡愁,在这首诗中表露无疑,同时也说明,历史上,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习惯登高望远,思念故乡和亲人,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意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把重阳当成了中国人自己的“父母节”。虽然这个节日远没有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来得热闹,甚至有很多人在忙碌的工作中忽略了这一天,但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一些很精华的东西不能丢。
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的良好传统,只是纷繁的生活,匆忙的脚步,影响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外奔波的儿女们更是觉得不能长久在父母身边尽孝实在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寄语朋友们,无论你身在何方,不要忘了家中的父母,一个电话,一句轻轻的问侯,或者一份小小的礼物,都能让父母幸福很久、很久。
孝顺父母,不在于赚到多少钱,给他们什么样的物质享受,父母们更在意的是生活中,细节上的关注与关怀。前进的步伐再匆忙,都别忘记了抽一点点的时间给父母,让他们感受到儿女们的爱。
借此文祝愿天下所有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幸福平安,健康长寿!
在日常生活中,老人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一部生活交响乐,是跌宕起伏的生活变奏曲。每个人都经历过和正在品味着。首先,在幼儿孩提时代,享受着父母至爱,在温馨和睦的家庭里的孩子,象在蜜罐里长大。甜蜜快乐无忧无虑地走过少年时代。进入中小学阶段的青少年,也是在父母,师长的教育关怀下,社会的迁移墨化的影响里成长!仍然是快乐的。但是,正处于人生观的形成,有的会健康成长!也有的因为家庭婚变,生活在单身家庭。因此,有的青少年心理扭曲。在某种环境中或者发奋图强,或者自甘堕落,不能受到良好教育,走向歧途。因此,这种种不同的心理因素会影响下一代和老人的关系,纷纭复杂。
在和谐幸福的家庭里,大多是尊老爱幼,老人和子女相处很好。在子女为工作忙碌的时候,大多数老一代担负起第三代的上学接送,辅导学习,在家做饭,操持家务,老人毫无怨言!但是,也有些家庭出现把老人当保姆使用,儿媳下班回家什么也不干,这是不尽情理的。更多的婆媳和睦相处互相体谅,对老人很尊重,争着干家务。尤其是某些人两只眼盯着老人的财产和工资,想方设法,巧立名目向老人索取,是令人讨厌的!至于婆媳之间争吵,甚至把失去劳动力的老人撵走。更是让人心寒的!有位老太太年已过八十岁,老伴死后,国家给微薄的抚恤金,生活还需要儿子贴补。可是,那无情的儿媳,把抚恤金占有,却把老人搁在夏不避雨冬难挡寒的冷房里,随便送点饭,吃不吃就没人管了!
可怜的老人啊!这样的儿媳应该受到社会舆论谴责!甚至法律惩处!
可怜天下父母心!养儿能不能防老?全在子女的良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