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另一个自己作文
1走向另一个自己
一只雏鹰站在了窠巢的边缘……
这粒小小的种子慢慢在土壤中汲取营养、在黑暗中积蓄力量,期待着在破土而出的那一瞬间色彩斑斓。
2005年的春节晚会,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记住了一个名字——邰丽华。她曾经跌进生命的谷底,但是这个坚强的女孩却让生命之火更绚丽地燃烧。在婀娜的舞姿背后,是她一次又一次,爬起,摔到,爬起;是她小腿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青黑的伤疤。终于,她成了我们心中圣洁的女神。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邰丽华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于无声处再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这个朴素的女子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
这个蚕宝宝,在经历了没日没夜的啃食叶片之后,开始吐丝把自己慢慢地包裹进去,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它都要独自在黑暗中度过。它盼望着终于有一日破茧而出,完成生命的蜕变。
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是个无忧无虑的天才少年,如果不是遭遇了那个盛极而衰的朝代,如果没有经历过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如果不曾亲眼目睹社会底层百姓的疾苦,他也不会完成这一次华丽的转身。他痛苦的挣脱了自己心上的茧,但最终成就了忧国忧民的“诗圣”的美名。
这只雏鹰颤颤巍巍地站在了悬崖上的窠巢边。它突然从巢里跳了出来,向悬崖下坠落而去。它止不住内心的恐惧,一边坠落一边拼命挣扎,拼命地扑腾翅膀。渐渐地它竟然止住了下降趋势,歪歪斜斜的飞了起来,而且越飞越高。从此它在高空盘旋,高傲的俯瞰大地,又潇洒又自由。它终于成了真正的雄鹰!
“逆境也是一种恩赐”,没有荆棘的路不是我想要的,一路平平淡淡地走,波澜不惊,会丢失一种勇气、一种热情。就像一块完美的璞玉,没有经过雕琢,永远也不会价值连城。
我们的人生版本都是相近似的,然而看似近似的版本总是在发生着变化,一些磨难,一些挫折都会改变原有的轨迹。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从一个自己不断地走向另一个自己,那个未来的自己,那个光芒万丈的自己。感谢一路走过的黑暗,才让我觉得明天的黎明会有多明亮。
悄然无声地在困顿中汲取力量,我们像种子一样;坚定地在黑暗之中忍受孤单,我们像蚕一样;在痛苦中完成蜕变,我们要像鹰一样。在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路上,我们充满力量。
2走向另一个自己
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词莫过于改变,人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完善自己。从软弱到坚强,从不负责任到勇于承担,每一个人应走向另一个自己,用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去完成一个美丽的转身。
生命的意义在于改变,因为人只有在不断的变化中才能得到提升。想必人人都是熟知王昭君为国请命远嫁塞外的故事,就像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曾说道的千载琵琶做胡语,分明怨恨曲终论,大多数人都在为这样一位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的美丽女子的悲惨命运。但我却对她尤为敬佩。她本是一位普通的软弱女子,远嫁到塞外之后,那种艰苦而又孤独的生活反而激发了她内心封存已久的一股强大的力量,让她认识到语气天天一泪洗面等死,还不如快快乐乐的享受生活,她这才鼓起勇气勇敢的走向另一个自己,生活也有了转变。有的时候,人的潜能是因为环境而被激发,但更的时候,这种潜能是源于自己的勇气和想要改变的心。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位沉睡的将军,他需要你来唤醒,所以,不要再等待,唤醒她,让她帮你走向另一个自己。
人若想真真正正的改变,除了要有勇气,更重要的是雷打不动的决心。春秋时期,青年时代的孔子独自研究学术,到51岁得时候开始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观点,即使没有一位君主完全同意他的观点,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在呀认为对的道路上继续行走,我想着除了勇气外,没有决心的支撑已经年迈的孔子怎能完成这次旅行?孔子用他的决心从一个平凡的青年走向了一位人人尊敬的伟人。走向的另一个自己,需要的还有执着,这样面对风风雨雨的时候才会有解决一切困难的决心,才能冲破阻碍,迎接风雨后那灿烂的阳光。
走向另一个自己,当你成功的改变之后,你会发现,你踏过的路,你遇到的困难时那么的长,那么的多,但是看到转变后的自己,你不会后悔,反而会把这一切当成的长在成功之路上的荆棘,见证你的美丽蜕变。勇敢的迈出第一步,用决心和毅力证明,自己可以更好。
3走向另一个自己
身为少年的我们应走向有责任感的自己。
人有生老病死,社会有不断向前,因此,社会上扮演各种角色的人都在不断更新,少年终究会成为成年人,走入社会,于未来扮演起社会中的各种角色--接班。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国家之间不断地竞争--经济、科技等综合国力的较量,在看似和平的现在,“弱肉强食“的规则仍在。“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梁启超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在今日的时代背景下,对身为祖国未来、社会接班人的我们来说,背负起社会、为使祖国繁荣富强而做准备是我们的任务,如何去完成并圆满完成?最重要的是有责任感。因此,我们要走向有责任感的自己。
如何才能走向有责任感的自己?首先,从自己做起,对自己负责,从自己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认真对待,自己内部不乱才可能处理外部的事。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理想,不断地为自己设定阶段性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正如一粒种子,有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梦想,因此挺过风吹雨打日晒冰冻等黑暗的环境下地生命阶段,终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一天,寒风吹来,落叶归根--种子报效培养自己的土地--也许这就是种子的责任感;生活在培养我们的社会中,为社会效力、为国效力使我们的责任;我们应有敢于负责、主动负责的态度,如认真、想尽办法将交到自己手中的任务完成好,不用紧张,因为对方相信你的实力所以他(她)把任务交到你手里;只要尽力做就好;当自己的条件允许时,可以主动承担脏、累、重活或填补空缺的力量。《送东阳马生序》讲述了一个人为了学习而克服了种种困难的过程--主观的努力上进可以克服客观的艰难困苦。真正有责任心的人会为了自己的理想或祖国的未来而拼尽全力--不抛弃自己,对自己负责;报效培养自己的祖国。
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的瓶子中,身为少年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接班人;为了自己的理想、祖国的命运,让自己的责任感觉醒,奋斗吧!
4走向另一个自己
凤凰经历五百年的涅盘,浴火重生,一飞冲天;胡杨经历上千年的坚忍不拔,扎根沙漠,献上绿荫;蛹经历痛苦的蜕变,冲破束缚,破茧成蝶。天地间之大勇者,其所挟持者甚众,其志亦甚坚也。走向另一个自己,所需要的凌驾于时间的决然与勇气,又有几人能体会?
走向另一个自己,也许轰轰烈烈。大马哈鱼逆流而上,突破重重阻碍,在上游的空中跃出完美的弧线。难以想象它是抱着多强的信念,才逃离了捕食者,穿过了急湍险流,挤过了石罅,完成了自我的转变,在上游孕育自己的后代。回观历史,勾践的自我转变不可谓不壮美。本是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然而他用超人
的意志忍耐了重重折磨,,甘为车马,尝粪试药;然而最终一雪前耻,报仇雪恨。他从社会的最底层一跃成为万人之上的国君,也成为后世人心目中坚韧不拔的道德标杆。李白本是御用文人,生活骄奢,但他却放弃官位,游山玩水,对月独酌。从社会走向自我,从物质走向精神。这份对心灵的坚守让盛唐诗文盛开一朵奇芭,让我们为之感动和庆幸。他们走向另一个自己,也是从时代逗点走向了历史长河。
走向另一个自己,也许悄然无声,当屈原投身汨罗江的刹那,只有滚滚江水静静地目送一位奇才的陨落。当林和靖转身走向山林时,只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与他为伴。然而,人生的蜕变不需要言语,因为历史会为它诉说。屈原在走向江边时,同时走向了“不以察察之身处汶汶之世”的高洁自我。林逋在远离世俗的同时,更贴近“梅妻鹤子”的自我精神追求,当他们走向不被众人理解的自我是时,那份决然,需用多大的勇气才能驾驭?
走向另一个自己,完成的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一次灵魂上的升华。纵使前方有“百步九折萦岩峦”的崇山,我们仍需坚守自己的信念,鼓起勇气,去寻找前方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向另一个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得以无悔。
走向另一个自己,让生命的广度得以延展。
请勇敢地走向另一个自己!
5走向另一个自己
纵观历史,英国人发明蒸汽机,使社会走向了蒸汽时代;美国人发明电灯,使社会走向了电器时代。直至现代,人们开展着各种试验,创造者不同的新理论,对地球,宇宙,等各种领域进行探索。整个世界正努力走向另一个自己。同样,中国也在努力这,努力走向里一个自己,古代,近代,现在,一直如此。
“砰”的一声,随着英国军舰向中国射出的第一门炮弹,中国便从此走向了一个充满硝烟,屈辱,自卑且懦弱的道路。那个时代的中国。面对英国的种种欺凌手段与无理要求不敢反抗,面对多国的杀伤抢掠不敢阻挠,面对邻边岛国日本的侵略占领只得哭泣。每每读到清政府同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时,内心总是充满着无以言表的愤怒;每每读到清政府一次又一次对外国侵略者的妥协,内心犹如燃气熊熊烈火一般。久久不能平息。恨不得将那段屈辱史烧成灰烬。回看那一时代的中国,屈辱与软弱是他的标签;会看那一时代的中国,时而眉头紧皱,时而拍案而起,只觉眼里始终含着泪水。
曾经的国耻我们不能忘,也不会忘。
强大,靠的是实力。伟大。靠的是胸怀。
随着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自此走向了一个新自己。当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访华,当邓小平在南海画下一个圈,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当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这些巨大成就是前所未见的。我们的国家正一步一步的走向另一个自己,迈着坚实而有力的步伐,保持着开放求索的态度。那年。中国首次加入WTO,自此中国的对外贸易大幅度上升,经济腾飞。那年,萨马兰奇宣布中国申奥成功,人们热泪盈眶,欢呼雀跃,度过一个不眠夜。那年,奥运开幕式在鸟巢举行,世界上所有的关注聚焦于中国,聚焦于鸟巢,那一个个大脚印,犹如奔跑前行的中国,这个东方的国度正奋力前进,这一年,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再一次使我们获得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掌声。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我认为,他更像是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他从未停下过脚步,他一路学习,一路奋进,一路吸收与包容着,力求走向另一个自己。
曾经的中国是受压迫者,但他没有选择躺在历史的伤痛中,没有选择用扭曲的心态来看世界。成长中的中国没有选择去揭开陈年的伤疤,没有选择种下仇恨,传播仇恨。一次次的挫折与坎坷,一次次的失败与苦痛使中国明白,他真正需要的是自强不息。真正要做的是,走向另一自己,那个充满自信,不卑不亢的自己。
弹指一挥间,过去多少事。
屈辱懦弱过去时,昂首向前进行中。
中国,正走向强大的那一个自己。
6走向另一个自己
当我们把目光汇聚在那些星光璀璨的人们身上时,眼睛里往往写满了对他们的崇拜、羡慕,还带有一丝的嫉妒。他们散发出来的光亮太耀眼,而我们同样是宇宙中的一颗星,却平凡如一颗小石子。可当我们把眼界开拓,便能知晓他们发光发热的缘由了。不知道是否有过栽培一粒种子的经历,看着亲手种下的一粒小小的种子慢慢在土壤中汲取营养、积蓄力量,在破土而出的那一瞬间,它的色彩斑斓,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样的一生精彩无限。
在家中养过蚕宝宝,看着它们没日没夜地啃食叶片,然后开始吐丝把自己包裹进去,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它们独自度过黑暗的,与外界隔绝的日子,终于有一日,破茧而出,蜕变成蛾。这不是与我们很像吗?在经历蜕变的这段时间里,我们需要鼓起勇气,一个人战斗。同样,在每个成功的人的背后,都有一段辛苦奋斗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万方多难,会使一个人的心智变得成熟,完成新的蜕变。杜甫就是这样,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天才少年,变为忧国忧民的“诗圣”的。如果没有生在这个战乱不断的朝代,没有经历安史之乱亲眼目睹社会底层百姓的疾苦,没有一颗伤痕累累、忧国忧民的心,杜甫就不会是我们口中的那个诗圣了。
“逆境也是一种恩赐”,没有荆棘、坎坷的路不是我想要的,一路平平淡淡地走,波澜不惊,会丢失一种勇气、一种热情。就像一块完美的璞玉,没有经过雕琢,永远也不会价值连城。
我们的人生版本都是相近似的,然而看似近似的版本总是在发生着变化,一些磨难,一些挫折都会改变原有的轨迹。
我们都在走向另一个自己,那个未来的自己,那个光芒万丈的自己。感谢一路走过的黑暗,才让我觉得明天的黎明会有多明亮。
悄然无声地在困顿中汲取力量,我们像种子一样;坚定地在黑暗之中忍受孤单,我们像蚕一样;在痛苦中完成蜕变,我们要像鹰一样。在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路上,我们充满力量。
7走向另一个自己
种子冲破大地的羁绊,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蚕蛹冲破蚕丝的束缚,才化身为身姿漫妙的蝴蝶;天空要经历乌云的笼罩,才能展现出多彩的虹影?生命只有走向另一个自己,完成了蜕变,才能彰显出生之美丽与灼人。
范蠡在完成帮助勾践灭吴的使命后,功成身退,走向了另一个自己——陶朱公。这一过程是悄然无声的,但却涌动着智慧,完成了蜕变。试想,如果范蠡继续在勾践身边,以勾践“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的君主之心,他想必是逃脱不了杀身之祸的。而陶朱公后来却富甲一方,备受尊敬,其三散家产的佳话也流传至今。
鸠摩罗什翻译佛经典籍,对佛教在中原之盛传具有奠基地位,亦是经过一次自我的超越,而在史册中灼灼耀眼。鸠摩罗什原是龟兹国有名的法师,当时举国信奉小乘佛教。而在其游历各国时深受大乘佛教之感染,毅然改教,不顾反对。大乘与小乘之别即在于,小乘只渡己,而大乘则渡人,具有普渡众生之情怀。他在无数次论辩后,终于走向另一个自己——宣扬大乘佛教的法师。倘若他不经历困苦,改信大乘,也许终生只是西域小国一位小有名气的法师。而且从历史潮流来看,大乘佛教更慈悲,符合历史的发展。鸠摩罗什超越自我,成为中原佛教之鼻祖,让生命更有了意义。
三毛,本是台湾一名作家,却发现了大漠之美,在无情广袤的撒哈拉中她完成了自我的蜕变,走向了另一个人自己——一名坚韧内敛的女子。她的文字中逐渐多出一份沧桑,多出一份野性,更迸发出一种自然生命力的强劲。这蜕变的过程也许撕心裂肺般痛苦,却让她的情、她的影、她的文字流进人们心坎中,镌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走向另一个自己,生命从此变了个模样。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能如范蠡、鸠摩罗什、三毛这般光亮耀眼,但都是生命的一次历练,一次蜕变。走向另一个自己,亦是对自我的超越,等到苦难都过去,我们都是更好的自己。走向更好的自己,是一种生命的张扬,是我们对生命的尊重,亦是彰显生之韵美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