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谈孝心作文600字

时间: 10-23 栏目:话题作文

1谈孝心

说孝心,先从“孝”这个字说起。“孝”这个字十分有意思,“老”的上半部和“子”在一起,我认为这个字的含义是子女们都在老人的身边,与老人心贴心。

“孝”是流传千古的中华传统美德,古人云:“百字孝为先。”孝心是儿女们必备的准则。孝心不是在老人去世后在坟前带着哭腔说几句:“我们没尽孝心啊,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好好的照顾你的”那些假腥腥的话。而是从身边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在生活中处处体贴老人,帮助老人,为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今年的春节晚会上,有一个人的形象一直在我脑海里抹不去。虽然他貌不惊人,只是一位普通的大伯,但是节目主持人把他的事迹说出后,我也和在场的观众一样禁不住热泪盈眶。他与妻子结婚后一年,妻子就永远的离他而去了。大伯独自承担起赡养岳父母的责任。他二十八年如一日的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正是这个孝字让他在我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记忆。

孝,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帮老人干家务、和老人促膝谈心……有一首歌,早已在大街小巷流行《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们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总操心只奔个平平安安……”这首歌道出了父母的心声,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女,有事业、家庭的时候还经常回家看看。心中还惦记着自己,他们就足够了……

家有一老是块宝,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愿“孝”长驻我们心中!

2谈孝心

“百善孝为先”。孝顺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中国是礼仪之邦,从古至今孝顺的故事数不胜数。

春秋末年,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参,世称“曾子”,以孝著称。至今还流传着啮齿痛心的故事。曾参上山砍柴时忽然觉得心痛,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急忙返回家中跪问何故,母亲道:“有客人忽然到来,我不知所措,咬手指盼你回来。”我读后震惊不已,曾参与母亲相距那么远,而曾参仍能感受到母亲在呼唤自己,说明他与母亲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这是非一般人能达到的孝母境界。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对孩子说这个故事,让他知道孝顺母亲虽然不能和曾参一般,但也不能和父母犟嘴,而要孝顺父母。

四川雅安发生7级地震,不少人命丧这一场灾难中。在这个悲惨的时刻,在庐山县医院,大量伤员涌来,医生们搭建了一个帐篷医院,一个青年抱着一个中年人在等候,看样子是他的爸爸。青年抱着爸爸已经站立了一个多小时,中年人眼含热泪问青年:“累吗?”他摇摇头直说:“不累!”从他那急切的眼神里可以看到,他对爸爸浓浓的爱,这个青年真的不累吗?他不想休息一下吗?绝对不是。他虽然很累,很想休息一下,但他一望见爸爸那饱经风霜的脸时,心中的那股孝父之力一下子就冒了出来,孝敬父亲的心使他在火辣辣的太阳暴晒下,坚强地站立一个多小时,这让我深受感动。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时刻谨记弟子规中的这几句话,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好孩子。

3清明节,谈孝心

每年四月四日或五日,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这一天人们都会来到其逝世亲人的墓前,放一束鲜花,烧一些纸钱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祝福,并在心里为他们默默祈祷。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家喻户晓描写清明节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见唐朝就已经有清明节了,可是古人为什么要规定这一专门的节日来祭念我们逝去的亲人,因为这是想让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孝顺。

所以在清明节这天,我们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在去年的生活里我们是否对亲人们尽了孝道,如果没有的话,好好想一想若干年以后你的父母去世了,你却没有尽应有的孝道,那种阴阳两隔却无能为力的遗憾是多么痛苦啊,所以我们应该趁着他们健在的时候好好的孝顺他们,孝顺之所以是中华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美德,是因为他们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尽我们的孝道吗?

但我们应该如何父母尽我们的孝道,父母从不奢望儿女能天天请自己吃山珍海味,浴人间仙池,他们只想自己的儿女可以在工作空闲的时间来看望一下自己,和自己咾一唠家常事,让儿女吃一顿自己亲自烹饪的菜肴,有一首歌唱得好“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父母不图儿女对家有多大贡献啊,只求可以平平安安。”由此可以看出父母的爱是多么无私啊,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那些久不归家的“成功人士”常回家看看吧,不要忘记了父母对我们的赐生之恩。

回家帮父母擦擦地,洗洗碗,多慰问慰问自己的父母,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尽好自己每一份的孝道。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