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人生的平衡点
1人生的平衡点
优美的旋律,无论中间怎样跌宕起伏,总是要回到定下的基调;翱翔蓝天的雄鹰,无论飞的再怎么高,总是保持着矫健的身姿;航行大海的帆船,无论撞上多么汹涌的浪头,总是坚定地冲向远方。
人生也是这样,在不断前进中,不断寻找自己的平衡点。人生的平衡点是一个人的理想。有了理想,人们才会在重重困难面前不改自己的前进方向;有了理想,人们才会做到“泰山崩于眼前而不惊”,保持自己的本色。司马迁虽遭奇耻大辱,仍奋笔写下“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霍金虽只能活动在轮椅上,但他的思维早已飞到宇宙尽头;刘翔在伤痛缠绕之下,仍咬紧牙关,冲向冠军的光环。如果他们没有一个坚定的理想,又如何能够做到在困境面前坚守自己的心灵?如果他们没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又如何能够在重重打击之下挺直自己的脊梁?如果他们没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又如何能够在残酷的现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没有理想,他们的人生可能无法平衡,更别谈取得成功了。人生的平衡点也在于一个人的奋斗,有了理想,而不去奋斗,那理想只能是一种空想,从另一方面说,他也就失去了平衡。
许多学子高呼各种名牌高校,却整天懒于拼搏;林书豪胸怀NBA巨星之梦,不断地努力练习,终于他成功了;马云渴望成为世界巨头,不断地开拓市场,终于他也成功了。假如,林书豪与马云只是将梦想放于口中,恐怕他们也会像那些庸庸学子碌碌一生。假如他们只是成天做着美梦,恐怕他们早已被残酷的社会所淘汰。假如他们只是人们口中的“狂人”,恐怕他们永远也不会成为行动上的“巨人”。不断的奋斗,让他们的平衡点不断提高。站得越高,离理想也就越近。
此时,你也不需担心会丧失平衡,因为,在你的脚下,是用奋斗不断夯实的平衡点。人生的平衡点同样在于一个人的坚持。如果只是三分钟热度,理想同样无从谈起,贝加尔湖边,十几年的牧羊生活,苏武找到了人格的平衡点;迢迢丝绸之路,阵阵驼铃,张骞找到了民族的平衡点;哥本哈根会议,声声讨论,各国总统找到了自然界的平衡点。正因为苏武的坚持,中华民族脊梁上烙下了他的名字;正因为张骞的坚持,大唐与西域从此远离战火;正因为各国总统的坚持,世界看到了和谐稳定的曙光。他们在不断坚持中,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并作为自己奋斗的起点,同时,他们又将这平衡点扩展到很大很大……
树立高远的理想,保持不懈的拼搏,支持自己的位置,才会将人生的平衡点不断拔高,才能在人生的平衡点上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2人生的平衡点
人生旅途如同走一架独木桥,如果你一旦无法维持身体的平衡,你跌入的将是万丈深渊。——题记
茫茫草原,鹿儿在低头吃草。忽然一狼突出,惊起鹿群四散而逃。也许你会怨恨狼的残忍,但正是狼,才维持了草原的欣欣向荣。
哈佛校园,有一个人却对周围景色毫无眷恋,毅然退出了这所拥有世界高度的大学。不久之后,他便在IT领域找到了平衡点,成为一代霸主。
华丽的宫殿之中,燃烧着纣王无尽的贪欲。他渴望走上跷跷板的顶端,傲视天下。殊不知,会有一天,跷跷板重重地落下,将他摔得遍体鳞伤。
人的一生就像一个不断振动的弹簧振子,当你到达峰值时,总有返回的一天。而处于平衡点的人们,拥有的是最快的速度。
平衡,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石。一根木柴,如果你用力过大,终会有使它粉身碎骨的一天。你只有不断地认识到这种平衡,保持这种平衡,才会走出一个散发出精彩活力的人生旅途。
跨栏名将刘翔一直渴望在北京奥运会夺得头筹。然而,过多的比赛,过重的训练,让他的脚部已经不堪重负。他无奈地选择了退出。一年的沉寂让他开始恢复,重新找回了早已缺失的平衡,也重新找回了缺失的辉煌。
杨振宁初涉海外,不断渴望着达到实验物理的顶峰,却一直困于低谷不能前进。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他逐渐离开了那貌似高点的位置,退居到实验物理的平衡点。终于他突破了瓶颈,获得了诺贝尔奖,站在了世界的领奖台上。
如今,地震、雪灾、高温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这一切,不仅仅只是天灾。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欲望也在一点一点地泛滥。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让我们早已远离曾经平衡的生物界,而走上了陡直的下坡路。于是,美好的高度离我们越来越远,也越来越遥不可及。
竹子以坚韧而著称,然而当它达到一定的高度,再出无法寻求到平衡的支点时,终有被折断的一天。蒲苇不断地低头,不断地探求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它才会在风雨过后重新挺起腰板。
人生需要达到一个平衡。过度的希望,过高的追求,终会让你跌入谷底。人,也只有在不断平衡之中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3找到你人生的平衡点,活在自己的点上
人生中的很多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不是这个少了,就是那个多了,况且外界、他人对我们的影响不可掌控之处太多,因此,我们的生活永远处在变动之中。所以,人生,平衡是幸运,是幸福,不平衡是常态。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积极寻找、保持、回归那个人生幸福的平衡点。
人与人有出身、地位、贫富的差别,自然人与人的生活也就有了更大有差别。一个人活着,怎样才算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或者说活到了点子上。这里面也有着很大的学问。
最近,读了俞敏洪的《活到点子上》,深有感触。他说一个活到点子上的人大概有三个要素。
一是有一个自己真心真意喜欢的事情,而且这个事情能带来经济收入。如果不是出于喜欢,那做任何事都会得很痛苦。
二是对于财富、名望、权力没有过分的兴趣,更愿意追求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三是有一个特别值得你一心一意爱的人和你同行。这个人不是你的父母,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爱人。人心之所以会“撒野”,常常是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如果你找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你就会和她(他)一心一意地经营生活。这时候就算是再平淡的生活也充满了欢乐。
对照这三条,看起来很简单,但要真的能达到却是很不容易的事。试想一下,在很多时候,大多数人从事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事,只所以还要艰难地做下去,大半是为了生存。有人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但是,为什么还是做不下去呢?那是因为,自己喜欢的这件事并不能给自己带来经济收入,没有了经济基础,一切都成了不可能。
现实社会中,财富的拥有往往能带来名望,甚至权力,而名望与权力又会加速财富的聚集。一个人如果穷的连饭都吃不饱,还有什么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可言呢?因此,更多的人还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找一个与你一心一意同行的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许多人来说,自己遇到一个愿意与自己同行的人,却不一定是自己的爱人。你遇到了自己爱的人,却没办法和她(他)同行,你们错过了。而整天和自己同行的人,不一定是自己最爱的人,这样的痛苦与矛盾是生活中的常态。
因此,可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没有活到点子上,而是偏离了愿望和点子。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切,只要他还想活到点子上,就是有希望的。
努力活在点子上要比始终活在痛苦中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