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回姥姥家作文
1大年初二回姥姥家
大年初二那天,我还没起床,就听到外面响起了一阵阵鞭炮声。我赶紧起床洗脸、刷牙、吃过早饭。我们高高兴兴回姥姥家去了。
爸爸开车大约过了三十分钟后,我们到了姥姥家,我一进门先看到了舅舅,我赶紧说:“舅舅新年好!”,紧接着姥姥、姥爷回来了,我说:“姥姥、姥爷过年好!”
后来妈妈带着我出去串门,我还抄写了几幅对联,上联:财运步步高,下联:家业年年好,横批:欢度春节。还有一幅更好的,上联是:瑞雪兆丰年年年大吉,下联是:丑牛接寅虎虎虎生威,横批:万事如意。一路走我一路读到了好多不错的春联,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的该吃午饭了,舅舅来找我们了。
临吃饭之前姥爷开玩笑说:“俊钊,还没给我们磕头呢!”我接着说:“姥姥、姥爷我给你们拜年啦”。姥姥、姥爷说俊钊长大了会给我们磕头了,姥姥、姥爷高兴地笑了,姥姥说:“好了,吃饭了”。我们一家人团聚真高兴。
2大年初二回姥姥家
初二这天早上,我穿上新衣和新鞋,我真兴奋,终于可以回姥姥家了,终于可以与朵朵、妞妞姐姐见面了。
爸爸开着车,拉着我和妈妈。一路上,我们边说边笑,我看着街上行色匆匆的人们,他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赶回家,看着那一栋栋的楼房,我不仅想起了那些身在异国他乡的人们想回家与自己的家人一起过年,可因为某种原因回不去,只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思念自己的亲人,那是一种多么难受的感觉!可我天天都在温暖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奶奶的关怀备至。想到这些,我就感觉到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所有。
不知不觉,伴随着一路的欢笑声,我们来到了姥姥家的大门口。我与妈妈先上了楼,爸爸在楼下把送给姥姥的水果搬上去。我一进门,就看见了妞妞姐姐与朵朵姐姐,她们一见我就高兴的对我说:“妮妮来了,快进来。”她们俩把我拉到了里边的房间对我说:“我们正商量看什么呢,既然你来了,你给我们出出主意吧!”我想了想说:“不如看《蜡笔小新》吧!虽然有点幼稚,但是我很喜欢。”经她们的一致同意我们就拿来零食边吃边看,我们一会儿被蜡笔小新的天真而哈哈大笑,一会儿又被蜡笔小新的意外遭遇而感到同情。
随后,大姨、二姨、舅舅也来了,顿时,房子被塞的满满的。
12点钟开饭了,我与两个姐姐一同来到饭桌上一看,可真丰盛:有菠菜调猪肝、炸鸡柳、芹菜炒肉、丸子汤等等好吃的菜,顿时让我胃口大开。
姥姥和大姨穿着围裙还在热气腾腾的厨房里忙的不亦乐乎,舅舅、爸爸和姨夫们在酒杯里斟满了酒,一起有说有笑的聊起工作上和家里的事,我和哥哥姐姐们一桌,互相问候对方,说说学习上的事情,妈妈和大姨、二姨、姥姥坐在一起说说家常事。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笑声充满了整个屋子。
吃完饭,我们小孩都给姥姥、姥爷拜了个年,磕了个头,我当时看到姥姥姥爷的脸上爬满了皱纹,显得很疲惫,我想对那些身在异国他乡的人说:请你们不管多忙,过年都尽力回家陪陪自己的父母,跟他们说说话,回不去也往家多打几个电话,这样父母不会觉得那么空虚寂寞。
我们在姥姥家又玩了一会儿,就开车回家了。我觉得,在没有比今天更开心的了!
3大年初二回姥娘家
人人都说,“大年初二回娘家”,我们一家也按照这个习俗,在大年初二去了姥娘家。
本来我们想争个早,抢先到姥娘家多干点事。没想到,我们下午一点走的,我觉得已经很早了,但是,大姨二姨却是捷足先登,把所有家务活都干完了。
虽然家务活都干完了,但是爸爸还是不顾自己,站上板凳去擦已经亮晶晶的玻璃。
我们忙活来,忙活去,转眼间,就到了下午四点了,我的哥哥姐姐也来了。
我们先在一起包饺子,我包的饺子不像饺子,倒是像一个个迷你型的柳叶包,上面有好多花纹,妈妈还问我怎么宝的,我摇摇头说:“这是独家秘方,必须保密!保密保密!”实际上,我是瞎包的,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包出来的。我包的这么不像饺子,那大人包的一定像吧。我看了看爸爸的,啊哈,包的也不是很好,不过,比我的好多了,我又看看妈妈的,妈妈包的可好了,花纹非常漂亮,就像是精雕细琢刻出来的。
我们包了不知道多长时间,就有将近一百五十个水饺了。我看了看表,都五点半了,大哥哥还不来,我就和哥哥姐姐下去迎大哥哥。
我们等了半个小时,等得花都快谢了,大哥哥还不来,我们失去耐心了,扔了个鞭炮就走了。结果等我们上了楼没一会,大哥哥就来了,是不是成心和我们做对呀!
终于等到吃饭的时间了,一路上,爸爸买的鸭子可把我馋死了,一直盼着吃饭大吃特吃呢!
我们几个都不约而同的冲着鸭子伸去手,恨不得把盒子都拿过来,不一会,鸭子就“壮烈牺牲”在我们的肚子里了。
不光是鸭子,鸡翅也赢得了我们的喜爱,我们七嘴八舌的吃了起来,骨头都可以堆成一个小型金字塔了。
不一会,桌子上的饭菜军团被我们消灭的一干二净,保卫了我们的肚子。
吃完饭,我们去放鞭炮,可惜的是摔炮只有一盒比较响,其他的全是声音非常小的,大的哥哥们又不让我放,真扫兴。
我们又玩了一会,就走了。
虽然中间有不和谐的小插曲,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们过年喜悦的心情。
这次过年给我的快乐很多,我越来越盼望过年了。
4大年初二去姥姥家
记得小时候过年最盼望的其中之一就是初二这一天去姥姥家走亲戚。因为姥姥家人多,小孩子也多,热热闹闹的挤在一起,大人一桌,小孩子两桌。给姥姥,姥爷,姨,姨夫,舅舅,妗子拜年,可以有好多的压岁钱。以强哥为孩子头,逗笑话,玩啊。真是快乐的不得了。
可是今年,数来数去,竟然排到我是最大的孩子了。其实已经算不上孩子了,哥哥姐姐们都有了孩子了。哥哥跟嫂子去走亲戚了,姐姐也有事不能来。加上用车不方便,只好来回跑了两次人才来齐了。姥姥也老了,随便做了些菜吃了顿饭聊了会就回来了。感觉真是索然无味了!这年啊!
今年过年真是觉得很没有意思!想去旅行!做一些梦,要么是在学校又要迎接考试,要么准备找工作了。总缺少了那种轻松奇幻的梦境。梦啊,真是跟心情有关吧。还有半年就该毕业工作了,也该工作了。现在的处境竟然觉得很尴尬了,孩子不是,大人也算不上。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的位置了。工作吧,该成为大人了。以后过年想出去走一走,转一转,人越长大越会受到社会一些事情的牵绊,可是人又无法拒绝长大。就让我出去呼吸下清新的空气。远离人群,远离社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受到什么的影响。越来越觉得,人类,不过是地球大自然的癌症……什么文明,什么进步,什么生产力,不过是无休止的扩张,一切从自身出发,有一天,地球终究会死于“人类”的,那么人类要么于地球同归于尽,要么,逃离地球,寻找下一个“宿主“,呵呵,真是可笑!
我不喜欢人类,虽然我自己也是。我不喜欢,不喜欢……
5过年回姥姥家
记忆中完整的传说是:明朝年间,倭寇作乱,屡犯闽浙海疆,故有戚继光抗倭等典故。有一年除夕夜,倭寇乘福安城关人民过年,疏于防范之际,里应外合,攻入城中,大肆杀戮,死伤惨重,城中大多家中均有亡故。因为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按习俗本应该热热闹闹的过年,可家里死了人要办丧事,怎么办呢?大家相约,第二天,先把丧事搁在一边,等过了年第二日,再办丧事。于是大年初一那天,大家仍旧按往常一样,到亲朋家逛门拜年,第二天,就闭门办丧事,家中没有丧事的也不出门,以免冲撞。三天后,也就是大年初五,尸体收敛,法事作毕,就上山埋葬。因此大年初二、初五福安人不互相逛门拜年的习俗就这样形成并严格遵守下来了。部分文史资料中,只是简单提出“福安的初二”是全国迄今为止唯一的日寇侵华民俗纪念日,对其表象只是限制“互不逛门”的描述,太过简单,各位战友及外地朋友仍是知之甚少。
其实,在福安,大年初二,除了亲朋好友互不逛门外,还有一些习俗:一是各家各户不燃放鞭炮;二是不点香火;三是不奏礼乐;等等此类,反正类似于古代“国丧”的一切礼仪,在福安的每年大年初二日均得到完整的体现。而且,历经四百多年的演绎,在各类通书上,和大部分正月的日子一样,虽然大年初二属于好日子,“宜办诸事”。但是福安人均视而不见地把大年初二列为一等一的忌日,“诸事不宜”,不仅喜事、大事均与此日无缘,而且在这一天,各家各户闭门不出。因此外地的朋友如果到福安的朋友家过年,一定会觉得十分诧异:从除夕夜到大年初一,福安和全国各地一样贴春联、舞龙舞狮、张灯结彩、大放鞭炮、大宴亲朋,但到了初二这一日,却全城寂静,宛若另一个世界,外地朋友一定会以为全城人的时间似乎停滞在初一晚上了,因为初二一大早起床,就没有听到往常的鞭炮声,昨天的喧嚣与热闹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家家户户都窝在家中看电视、打麻将,绝少出门,反正出了门,街上也是冷冷清清,倒是各个寺庙观庵因此热闹了许多,毕竟有人耐不住家中寂寞,到寺庙吃斋去了。
我们到了姥姥家,我看见姥姥我就说:“姥姥过年好,红包拿来。”姥姥笑了笑说:“好的。”舅舅说:“那可不行得给姥姥磕个头。”我害羞的说:“我欠姥姥磕个头,我可不可以回家再磕头,因为这地太脏了,我没法磕头。”姥姥说:“好吧,我先给钱,每人都有(只是小孩子,也有我的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