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高中过年的作文

时间: 11-23 栏目:话题作文

1过年

今年春节,我有幸回到了相别8年的家乡──湖北,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了盼望已久的新年,这一次的团聚我似乎更了解了家乡的民风民俗,同时也有所感悟。

首先介绍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为三节,以过年最为隆重,从腊月初八起,一直准备到年三十,除了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东西为最多,如晒“冻米儿”。烫豆糕儿、打“糯米粑”等等,丰富极了!特以冻米、豆糕、糯米粑最好吃。准备过年食物,女性负主要责任,男的以清理债务为重点。应收的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财纳福,过一个快乐新年。可贫穷人家是:“三十的躲猫儿,初一的大摆手”。意思是:过年怕债主逼债,到处躲藏,到正月初一就好了,因为从三十夜到元宵节。债主决不能向债务人讨钱,可以放心大胆了。年夜饭这个名词,在湖北称“年饭”或“团年饭”,时间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那一天说的话要吉祥如意,为了防止儿童口不择言,特在厅堂上张贴“不禁童言”或“百无禁忌”的红纸条儿。饭毕,长辈发红包、晚辈收压岁钱,晚间禁例大开,合家同乐。灯火齐明,通宵达旦、谓之守岁;东方未白,大放鞭炮。出天方,开大门,迎接大年初一。

看到了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的春节,家里来了许多亲戚,在团圆饭时,大家都忙于敬酒,说些祝贺的话语,坐在旁边的我,总觉得很不自在,吃过年夜饭,他们都忙于应付着发来的手机短信,直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大家又坐在沙发上享受着晚会的节目,时不时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后时间不早所以就上床睡觉了,想到这里,我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从来没思考过的问题:除夕夜我们能做的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是啊,传统的年俗的确非常吸引我们,但是现在看来又保留了多少呢?一切的快乐仿佛都被现代高科技取代了。吃顿团圆饭,发发红包,看晚会,每年春节都是同样的程序,每次我都等着盼着新年的到来,但是等它过去了,却又觉得平淡无奇,没有多少值得回味。虽然这也很温馨,但我总觉得少了些更朴实的东西。

春节的基本意义,就是,在一年中只有这个时段很多人才有机会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团聚,所以我希望春节能够在中国逐渐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原有朴实,美好,温暖的样子。

2过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您新禧,您多礼,一手的面不搀你,到家给你父母道个喜!

老北京的民谣唱出了以前对春节的期盼。昨天二十三,可现在高楼中的我们谁还会想到今天是灶王升天?想起几年前在农村,厨房的灶台前总贴一幅灶王像。一张朴实的木刻版画,记忆中灶王总有两撇儿小胡子,旁边满满的挤着一堆人。不过灶王是最大的,其他的都小许多。在画的上面有几排我们叫做“萝卜钱”的剪纸。像金字塔一样站在上面。画像两边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恐怕这物件现已不多见。

以前过年村里总有几家要杀一头猪。我看过几次杀猪,村里几个粗壮的汉子把猪绑起来,几个人按住,一个人用刀子插进猪脖子,刺穿心脏……整个过程中猪的眼睛都是被一块红布蒙着的——这是一个传统。或许你会认为这很残忍。没错,这的确很残忍。但又有几个人能为保护生灵而终生吃素?杀它们是对自己心灵的蹂躏,但有些吃肉的却看不起那些为他们杀猪的。

猪全是自家养的,吃的是五谷杂粮,长得天然健康。每次杀完猪,主人家都会把最好的几块肉给村里的老人送去,其余的便是各家分分卖了。这时主人家不会计较钱的多少,当然乡亲们也不会让人家吃亏。农村人厚道,买买卖卖的不是钱,那是感情。

算着日子还有七天过年,听听窗外只是汽车的鸣笛和风的呼啸。据父亲讲,他小时候过年前十几天便是鞭炮声不断,家家张罗着置办年货。是啊,就是我小时候,家家现在也都开始忙活开了,打扫房子、买鞭炮…人人脸上喜气洋洋。可现在,人人都还在为钱拼搏着,好像把年忘了。政府开始限制燃放烟花,说PM2。0过多。但这再多多的过化工厂吗?化工厂给我们带来生活用品不错,但烟花不是更使我们心情快乐吗?放鞭炮是我们的一个传统,它更烘托出年的味道。不知为什么,那硝烟的味道总令人那么开心。

今年是癸巳年,再过几天就是甲午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年有如此韵味,我似乎又听到了锣鼓喧天;又看到了神龙飞舞;又闻到了母亲包的饺子的香味。

我喜欢过年!

3过年

一年一度的春节在期盼中如约而至,兔年蹦蹦跳跳的向我们走来,过年了。

记得小时候,总是很盼望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拿压岁钱,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快乐的事,总是伴随着春节一起到来。不过,长大了以后,很多的习惯都随着时间流逝而一起消失了,但唯有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春晚的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在生活中没有改变。

现在很多人都在批判春晚的质量下降,不再像以前那么精彩,而是变得很无聊,其实我觉得,不管怎样,春晚的节目都是经过层层选拨、重重彩排出来的,里面都包含了导演和演员的付出和汗水。即使是出于对他们的尊重,我们也应该抱着一种感谢的心态去欣赏,即使不如我们想象中的完美。

过一年,又长了一岁,可是越大,就越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拜年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种多样,从电话拜年到手机短信拜年,再到今年流行的微博拜年,人们不出家门,就可以轻轻松松的给朋友家人百拜年问候,也正是因为这个,大街上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拜年的人也越来越少。大年初一,除了清晨几声寂寥的炮响以外,街道上显得冷冷清清。无可厚非,信息通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与此同时,是不是也淡薄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过年和好久不见的同学们一起去放烟花,烟花在天空中美丽的绽放,照亮了我们灿烂的笑容,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也浮现在脑海中,凛冽的寒风吹过,但心府却泛起了阵阵温暖,我很庆幸,我们一起长大,我们那么熟悉。对着美丽的烟花祈祷: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其实已经过了很多个年了,但每到过年的时候,还总是会小小的激动以下,不知道是发自内心的,还是一种习惯性的激动。可是不管怎样,我还是很喜欢这个节目,毕竟在这个节目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4过年

爆竹一声辞旧岁,欢声笑语迎新年。

过年了,旧的一年又过去了,新的一年又来了,龙年已过,蛇年来了,过年要干些什么?吃、玩、睡、看春晚,吃只吃年夜饭,玩指什么众所周知,睡指过年放假当然该赖床了。

过年时以前放鞭炮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做“年”的猛兽,到了除夕夜就到村里去,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象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

可惜现在放爆竹(现在叫做烟花),成了一种大气污染源,不过也不能完全禁止,因为到了那时候,就更没有年味了。

火药从发明开始,中国就做出了烟花,传到国外后成了杀人利器,用途有了不同的作用。

到了现代烟花都是过年时卖得很好,烟花、鞭炮、爆竹等等都成了过年的一种方式,对于小孩子来说最高兴的是收红包,而对于我来说,最高兴的是放假,为什么?因为现在长大了了,对于过年的观念也变了,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

5过年

大人眼里的年是怎样的呢?常常听到有人提起,在艰苦的岁月里,只有年这个概念最清晰,再贫困的家庭,也要在年前硬省下一顿肉的钱。可以想象,那不甚明亮的屋里,孩子穿着新置的衣裳,红彤彤的脸蛋儿上写满了急切的表情,母亲却像是要耐一耐他们性子似的,先端上的总不是那主菜,虽然平日也吃不到如此丰盛的莱式,可厨房那肉的香气一阵阵传来,总让孩子们忍不住放下筷子到锅边走一趟,闻闻那香气也是好的。终于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端上的肉一下便被夹了个精光,大家彼此不好意思地笑笑,埋头嗅嗅香味,一口就吃完了原本不多的几块肉。有的孩子便懊恼起来。肉的滋味还没好好品尝呢!又要等到明年了。这时最高兴的是母亲,她没有吃到肉,却为孩子那狼吞虎咽的样子而开心,这一年总算没有白忙,总算让孩子盼了一年的小小愿望得到了满足,母亲永远是如此知足的。

游子眼里的年是怎样的呢?刘文房有诗为证:“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这首《新年作》是否真的在新年所作我无从得知,然而这“新岁切”三字倒是说在新年时节最为急切和强烈。刘长卿作为一个游子,尤其是一个被贬在外的人,眼见自己一日日老去,思乡之情更夹杂对归期的未卜之情,在万家灯火的新年之时积郁在心,难以挥发,更加惆怅。

然而我眼前的春节是怎样的呢?窗外,平日热闹的圆形广场没有小孩子们的嬉戏,带他们的保姆大概是回家去了,他们大约也是与父母去自己祖父母家去了,那里该是很热闹的吧?却在这里留下一院子的寂寞荒凉。耳边传来稀稀疏疏的鞭炮声,远处平日没怎么开过的一股喷泉,管理员似乎是觉得过年了该派上它的用场了,竟喷得挺欢,不过没多久,估计是它也感到了孤单,终是渐渐停了,于是更加冷清。这就是春节么?我想象中的春节决不仅仅是这样,我想象中的春节要欢腾得多了。或许春节本来就是如此,只是自己还有些孩子气,把春节想象得太好了,其实春节再有趣又能怎样呢?不过如此罢了。

不过若是这样,过春节还有什么意思呢?我突然莫名怀念起年幼时过的春节了。

6过年

“小声点!小声点!”晚上11点多,妈妈边喊边一把推开了我的房门。她用手堵着耳朵,一个箭步冲到电脑前,关掉音响。“你能不能小声点,音响开的比礼花弹声儿都大!”她对坐在电脑前发呆的我大声吼道。我回了她一句新学的口头禅“大过年的气谁都不好。”“把音量调小点,我刚才还当楼下失火了呢!”妈妈补了一句便出去了。她前脚走,我后脚又把音响开开,每年三十儿,我都要听一首最震撼人的歌曲,《拉美莫尔的露西亚》是我这几年来听过的最爽的歌曲,所有音都飘在最高处,这也是妈妈之所以受不了的原因,可是在20XX年中身心极度疲惫的我真的需要打这一针兴奋剂,以便迎接20XX年更大的挑战。

这绝对是我最无聊的一次过年,哪里都去不成,也没有朋友的陪伴。不过年味儿依然十足。爸爸本来说是要今天晚上带我去购物的,可现在哪还敢往外走,楼底下的鞭炮炸的行人东躲西藏,汽车只得停下来等待,炸完赶快开走,烟花在天上炸开,绚烂无比,如同一朵七彩的菊花在夜空上绽放开来,夜晚明亮如黎明,如同俄罗斯圣彼得堡8月的白夜。

我来到窗前,望着如此绚丽多姿的夜空,想像着在俄罗斯过春节的情景,去俄罗斯是我盼望了一年的梦想,从去年三十盼到今年三十,它依然是个梦。

突然,楼下传来好几声巨响,原来是六枚“二踢脚”被一起引爆了,十二点的钟声响起,伴随着新年的炮声,真是“爆竹声中除旧岁”啊,我又长大了一岁。20XX年已经向我们走来,这对中国人是无比重要的一年,奥运会将在8月举行,每个中国人都很期待。爆竹的声音越来越响,月弯弯的在夜空中向这一起微笑着。

在这如此忙碌的20XX年中,我将升入初中,我是那么的渴望。

新年刚刚开始,我的耳边回荡着音乐与爆竹声。过年就是这么好,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

7过年了

又是一个喜气洋洋的春节。

从小时候开始,过春节就意味着穿新衣、领压岁钱、放鞭炮。但跟着闯庠痫的增长,春节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我感觉春节就是家人的团圆,然后忘掉过往一年的烦恼,迎接新一年的但愿。

冷假归家我把自己当成一个大人一样,介进父母“办年”。尾月二十八、二十九两天,我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被我和爸爸打扫的干干净净,屋里挂起了喜气的春节装饰品。金色的至公鸡,火红火红的朝天椒,夸张的大鞭炮。迎春、水仙也怒放于室内,阳台上挂起了大红灯笼,长明不灭。门外贴起吉利的“福”字、对联,因为我们是在新家过头一年,所以我家的对联是“新屋落成千般喜,全家辑穆万事兴”,屋里屋外春意盎然,气氛浓郁。为了全家人的快乐,妈妈在厨房忙活了整整两天,卤肉、卤菜、剁饺馅、蒸包子,都为了大年三十这一天。

大年三十终于到来了。我起了个大早,把自己细心梳妆一番,以丰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年,在我们那里年夜饭一般放在中午3点的时候吃,吃饭之前,要在屋前放挂鞭炮,这就像一声“号令”似的:开饭喽!大人、小孩儿齐上阵,锅碗瓢盆叮叮当当,阵阵香气,浓浓酒气都在这时喷发出来。人们这时候是最绝兴的了,小孩也不顾手脏,望见好吃的就像小老虎似的扑上往,大人也不顾仪态,不顾吃相,大口饮酒,大块吃肉。席间,我们小辈的会给长辈敬酒,这时候嘴上要蜜哦!耍笑的喜气盈满屋内。祝酒词要说得恰当,敬完酒我们红红的荷包也都鼓鼓的了。大餐之后,我们就要拿上香火、黄裱、鞭炮到祖坟“上亮”,让在九泉下面的亲人也感觉到过年的气氛,同时也求得他们的保佑。接下来,便是全家人在一起吃着小吃,望春节晚会。到晚上十二点每家每户万鞭齐叫,那阵势用“火树银花不夜天”来形容尽不为过。这种盛况可以持续一整夜,然后人们就怀着各自的心愿美美地睡往。

初一,吃饺子、穿新衣、拜年。现做、现包、现煮的饺子特别够味儿,美滋滋儿的,吃饱了,就换上期待已久的新衣,带上礼品走亲戚。当然,我们的“美差”就是收压岁红包了,初二、初三……一直到初八,父母上班之前这一段日子,早上一出往都是一天,把人吃得、玩得很累。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过后才算把年过完。我今年元宵节在家里吃了妈妈亲手包的汤圆,晚上观望了政府举办的焰火晚会,那天晚上,仿佛又归到了大年三十。

不能不提的还有正月十六这一天,也许有人会希奇,正月十五一过不就过完年了吗?但在我们那还有一个风俗就是“游百病”。正月十六这天,人们都会选择一个好玩的地方外出游玩,“游百病”的意思就是正月十六每个人外出游玩,把疾病、劫难全都驱逐出家门,留在外面,通常这天春景春色融融,白云碧天,是个外出游玩的好日子。

来去返归半个月就算过完年了,过年的感觉虽有些累,但每个人都乐斥责斥责的,小孩子在这几天也格外的“放肆”,亲朋挚友也常常聚在一起联络感情,人们的心被拉近了,这年也是过得有滋有味。

过了一个年,人也算长了一岁,对未来的思索也就更加理智。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新的一年里神清气爽,身体倍儿棒,干什么都顺!

8过年,爽

在一声声鞭炮声中,新年到了。

晚上,大家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一碗碗山珍海味不断往上端。一朵朵烟花快速飞上天空,在漆黑的天空中绽开一朵朵绚烂的金花,接着就是一阵炮响,好像在祝福我们:新年快乐!

不一会儿,就四处都是烟,仿佛进入了仙境。顿时整个屋子热闹起来。大人们开始“上手”了,小孩也玩起了游戏。

“好了好了,”正当大家玩得高兴时,小舅舅大声说道:“今天我请客!”这一说,全场一阵轰动:“你?”“对!今天是大年三十,为了让大伙高兴一下。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我们来一个小小的竞赛,比赛规则:一队想出一首诗,然后派代表对对方说的两遍。对方也想出一首诗来反驳。说出一首加1分。我当裁判,比赛期间,不许吵,不许闹,不许对裁判不敬。

比赛开始。“等一下,还没分组呢!”我说。“哦,分成两队,小孩一队,大人一队。每队都取个名吧!”“我们叫‘小孩比大人聪明’队”。“那我们就叫‘大人比小孩聪明队’!”“不行大人那边人多,我们人少?”我们不服气地说。“那还不简单,大人队四人,小孩队五人,先给小孩队加2分。”“为什么?”大人又不服气了。“看看你们大人队,人家的纪律比你们好,再说他们5个人的年龄都还没你们2个人的年龄大呢!”比赛开始了。

大人队先想出两首诗“春节鞭炮响,处处小孩吵。压岁钱全整钞,为何还嫌少?”大人们可得意了,还有一首:“秦时明月汉时关,新年很早就来到。大人出钱一张张,你们为何还嫌少?”这下可把我们难倒了。裁判说:“大人队加2分”。“太好了!”“我说过不许闹,大人队减一分!”“活该,活该,天助我也!”我们高兴极了,可是裁判又说:“小孩队大声叫!”

“减一分!”这下我们谁也不敢叫了。“请小孩想一首反驳的诗。”裁判说。“哦!有了,你们变得编诗编的好,可我们还是要嫌少。看看自己穿多好。不是夹克是棉皮袄。再加一句,我们怎能不嫌下少?”裁判走到我们队说,小孩队以2。5分比过了大人队1分。“太好了!我们赢了!我们……”我们欢呼起来。

“来,来,来,放烟花了。”“太好喽,放烟花了!”只见一个烟花放着金光,飞上了天空,然后分成好几颗“小星星”落了不来,给我们带来了新年的祝福……

过年,爽!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