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作文350字
1家乡的春节
我的家乡在一个孤落的小村里。那里没有城市的繁华,没有城市的璀璨,但片刻的清幽、却会留住永恒的微笑和洗刷不掉的农家淳朴。
记得寒假中最让我难却的就是春节十二点钟的那个瞬间。
就这样缓缓的、我的眼神停在那根细而锐利秒针上。
那一刻我拼住了呼吸,一切仿佛都停止了,但唯有它、还在一点一点的完成一轮生命的变迁。
在整个屋子里静静清晰“滴滴答答”的回声。甚至连屋外的刚探出头的嫩草也不再舞蹈。
一缕缕皎洁的月光照射在空地上,仿佛一段光滑的丝绸搭成的桥梁,准备迎回20XX年的冬天,送来20XX年的春韵。
快了……快了!
十二点钟距离近在咫尺,365天的马拉松,终于到了尾声。
“滴滴答答”声仿佛细细流水般,愈来愈烈清晰,愈来愈强烈。他来了。
“当~当~当……”
春韵一乘着徐徐的微风到来了。
那风、是暖的……
一颗绿色的种子埋在了地下,等待萌发,因为它本就是大地……
刹那间隆隆的鞭炮声洋溢在了整个村里。
绚丽的烟花,带着乡下人的美好的心愿和浓厚的淳朴,向上苍祈求,映红了半边天……
2家乡的春节
大年三十那天,我坐了三个小时的车回到了河北宁晋的老家。当天下午家族里所有的男人都要去上坟,包括我们小孩。到了村外坟地里,我见到爷爷和伯伯拉来一车鞭炮,其他人也都到齐了。爷爷等人把鞭炮摆成一排一排的,点燃了。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和二踢脚声中,爷爷烧着纸,伯伯把一瓶白酒倒在坟上。我不懂大人为什么这样做,爸爸说这是怀念逝去老人的传统仪式。我们回到家,村里下饺子的炮声也陆陆续续响起来了。爸爸伯伯赶紧把春联和福字贴上。我没什么事可干,就跟着大人瞎转,等春联贴好,香喷喷的羊肉饺子也下锅了。我们家下饺子放的是二踢脚,真响啊,把妈妈吓得捂着耳朵,闭着眼睛不敢看。饺子煮好了,爷爷却不让我们先吃,而是先供了神位。要知道爷爷家供神位的碗摞起来可有一尺多高呢!第二天,爸爸妈妈一大早就出去了,中午回来的时候,双膝已经沾满了土。因为他们得入乡随俗,见到村里的长辈就要磕头的。
这就是我家乡春节的习俗!
3家乡的春节
我们家乡的春节和北方大多数人家一样,通常的习俗就是吃饺子、拜年和放鞭炮。但是,却很有意义。
在吃饺子时,我们总是会包很多很多的饺子,有韭菜鸡蛋粉条馅儿的、有韭菜猪肉馅儿的、还有羊肉萝卜馅儿的,其中我最喜欢吃韭菜鸡蛋粉条馅儿的了。在吃饺子的过程中,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总会说说笑笑的,说一说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与收获,谈一谈新年的美好与未来。
大年初一拜年是过年的重头戏。我们常常一大早吃完饺子,就去姥姥家,给太姥姥、姥姥和姥爷分别磕头,祝她(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太姥姥今年已经95岁了,最喜欢过年,在这个时候也是她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属她的辈分最高,给她磕头拜年的人也就最多。这时候我还不忘给姥姥家院子里的小狗打个招呼,扔给它个肉饺子作为一年辛苦的奖励。
放鞭炮,是个很危险的活,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因为没有它仿佛就没有了过年的气氛。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嘻嘻哈哈、嘻嘻哈哈,家乡的春节就是在这样喜庆、团圆、祥和的声音中过去了。
4家乡的春节
在我的家乡阜阳,过春节也是挺有意思的。从腊八起,人们就开始忙碌了,忙着采购许多的年货,如:春联、年画、饮料、鞭炮、鸡、鸭、鱼等,在三十这天下午,人们也就把许多的东西都买好了。
除夕晚上,人人都守岁,吃完饺子。在八点钟左右打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欣赏着惊心动魄的杂技,观看着有趣的小品,然后靠在沙发上,吃瓜子,春节联欢晚会一放完,到凌晨0点时,家家开始放炮。放完炮在把没有吃完的饺子吃完。
初一早上就忙着贴春联、年画、拜年等。初一至初五不动刀,就把试先切好的菜拿出来。到了中午吃饭时,家家又开始放炮。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真是其乐融融。下午,大人们坐在一起谈话,唠起家常。我们小孩子则到外面放炮,此后几天,天天如此。
正月十五那天,灯火通宵。家家又围坐在电视机旁看电视,看完了电视,大家出去赏月,那时,天很冷,可大伙儿一点感觉不到,仍然镇定自如,若无其事。观了一会儿月亮,大家又都感觉到累了,又回家吃起元宵,一大家坐在一起,仍是那么无休止讲话,笑声又开始在每一家里传开了。
5家乡的春节
我的家乡在邹城,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了,春节这天大家最忙了。
到了晚上,家家都包饺子,什么馅得都有:萝卜肉的、芹菜的、胡萝卜的、豆角的……五花八门,想起喷鼻。到了门外,走在路上,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灯,所有的大树都成了路灯,为这条路增添了一种色彩。回到家,香喷喷的饺子熟了,吃着美味的饺子,别提那滋味了。
晚饭后,不能睡觉,春节这天都要熬夜,而且这天晚上还有春节联欢晚会,什么节目都有:歌曲、舞蹈、相声、魔术、杂技等节目让人百看不厌,坐在沙发上,看着联欢晚会,吃着瓜子、糖块。别提多舒服了。
到了十二点钟,鞭炮声响彻云霄,“霹雳叭啦“家家都要到楼下去放鞭炮,或者趴在阳台上欣赏天空中燃放的烟花,五光十色,颜色繁多,红的、黄的、蓝的、紫的、别提多好看了。
这时已经12点钟了,联欢晚会也结束了,困的眼睛都睁不开了,大家这时也该关上灯去床上睡觉了。
躺在床上,听着鞭炮声,看着各样的烟花,渐渐睡去……睡去……
春节就是这样从鞭炮声中过去了。
这就是我家乡春节的特色,大家一直忙活了一整天,直到十二点钟才肯去睡觉,我爱我家乡的春节。
6家乡的春节
除夕夜的那一天,至今让我很难忘。一大早,奶奶宰鸡宰鸭,忙着准备大家的年夜饭,妈妈和大妈当奶奶的助手。
妈妈两只手都拿着一把刀,左右手轮流剁着肉沫,大妈在洗菜。我和哥哥也没闲着,在打羽毛球。
打完以后,我和哥哥玩一盘飞行棋。下午两三点钟,村庄里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我问妈妈:“妈妈,我们家什么时候方鞭炮呢?”妈妈说:“好吧,我们准备上菜吧!”大伯和哥哥准备放鞭炮,点着鞭炮之后,我的耳朵都要震聋了。然后大家上桌吃饭。哇!只见桌上有鸡、鸭、鱼、虾……丰盛极了!奶奶说:“我们这里有个风俗,过年的时候要烧两条鱼,一条吃,一条留着,代表我们年年有余。”我们全家一起举杯共饮,互相说着祝福的话。年夜话结束后,爷爷、奶奶、大伯、大妈、妈妈和爸爸每人给我发了一个红包,呵呵,我成了一个小富翁咯!
接下来,我们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我又长大了一岁,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7我家乡的春节
正月初一是全国的节日,而我家乡的春节特别热闹。
那天,天都没亮,大伯、爸爸、叔叔到公墓上给祖辈、爷爷、奶奶烧香拜年。到了天亮,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去各长辈家拜年,大人给孩子压岁钱都高兴极了,还拿着各种各样的花炮放着,初二以后,大人们带着孩子拿着各种礼品拜亲戚访朋友,去互相打招呼问好。村委会还邀请了唱戏的,举办了男子篮球比赛,女子拔河比赛,象棋比赛,还有社火队、高跷、耍龙、狮子上高凳的表演。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吃上香甜可口的元宵,晚上,人们都到集市上看各种各样漂亮的花灯笼,五颜六色的烟花炮竹,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闪闪的星星,又圆又大的月亮挂在天空照亮了整个世界。
我看到这一切,心想,多美的夜晚,多么热闹的春节啊!
8家乡祥和的春节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人们忙着准备年货,而我们下孩子呢?则高兴地跑里跑外。
在我的家乡春节前几天,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妈妈忙着做馒头。你瞧,有金鱼形状的预示着年年有余,有元宝形状的代表着年年发财,有圆圆的年糕代表着步步高。还有枣饽饽、大馒头、小馒头……
馒头做好了,妈妈又开始忙着煎鱼、炸肉丸子……等到春节时,亲戚朋友们来做客时,拿出来招待他们。忙碌几天后,除夕这一天到了,家家户户开始忙着贴春联,挂灯笼,处处弥漫着喜庆的气氛。吃饺子是春节必不可少的节目。在我的家乡包饺子的时候还会在教子里放上硬币、枣、栗子,花生。吃年夜饭时,如果谁吃到饺子里的硬币预示着一年都会发大财。
除夕夜时,家家都会做一顿丰盛的饭菜,全家围坐在桌旁,一边吃着香喷喷的饺子,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还有外面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伴着我们又度过了一个祥和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