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那一夜作文
1除夕那一夜
除夕,在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就像西方的平安夜一样。除夕,是一年之中的最后天,过了这一天,就迎来了新的一年。就宛若一场盛大的演出,演出前总要奏响那摄人心魄的优美乐曲,然后将精彩的演出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在我的记忆里,除夕都是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或许,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过年时的城市一定是热闹非凡,烟花礼炮装点着绚烂的天空。遗憾的是,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
在城市中的大部分人,原本并非来自城市,只是由于工作等其他因素而留在城市里,但每年过年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就如在空中飞扬的风筝,无论飞得多高,线的那一头永远系在家乡,心里时刻挂念着自己的亲人。在这看似美好的城市,其实人与人之间是漠然的。邻居和邻居之间,似乎只隔着一扇门,但这扇门永远也不会开启。人们总是热衷于把自己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不愿去一个更大的空间,他们似乎认为只有自己的这方土地才是安全的,其他的空间随时都存在威胁。于是,有了住了好多年也不知道自己邻居是谁的笑话。
可是,城市之外的人,好像都被城市华丽的外表所迷惑了,眼睛都被蒙上了一层纱。他们认为城市的空气是清新的,城市的人们是热情的,城市的生活是自由的。所以,他们一直盼望有一天到城市里,享受这些美好的东西。但是,等到他们真正进入城市,才发现一切都与他们的想象有天壤之别。撕去光鲜的高楼大厦的掩饰,裸露出穷困的人们破败的小屋;看着热情洋溢的面孔,其实是一张张精心粉饰的伪装:有的人上一秒对你微笑,下一秒就可能露出狰狞的面孔。在城市中,难以找到一方净土,难以相识几个真诚的朋友。
因此,人们都选择去乡下过年。因为城市的除夕,注定孤寂凄清,注定毫无生气。
今年除夕,我和父母依旧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过年。
刚下了公路,我即刻便感受到的浓厚的过年气氛。道路两旁似乎拉着一条无限长的红绸,看不见起点,也看不见终点;又好似哪位大意的画家,画完之后忘了整理颜料,把红色遗留在了街上。所有的东西,都被红色渲染,镀上火焰的颜色,,跃动出各式可爱的图案。人们的热情,似乎也被这团浓烈的火焰点燃了,大家互相祝福,共同庆祝。
城市的夜晚,是永远灯火通明、喧嚣热闹,就像不知疲倦的进行曲。而乡村,到了夜晚,就像有人渐渐关小的音响,逐渐安静下来。只有那些不知名的小虫,在此起彼伏地进行着重唱。乡村,虽简陋,但温馨。除夕的夜晚,我们照例一起吃着年夜饭,一起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亲情,好像一个被瞬间点燃的烟雾弹,弥漫在我们周围,甜蜜而美好。
恍惚间,看见爷爷奶奶如雪的白发,心中泛起一阵阵心酸的涟漪。忽然间,我意识到,他们老了。我的思绪又飞回童年时代,看见了阳光下背着我奔跑的爷爷,追在我们后面的奶奶。而如今,再也看不到这样的情景了。他们,就像所有的老人一样,在无情的岁月面前,日渐苍老了容颜,日渐弯下了脊梁。他们不再有青春的活力,只有衰老的身体。他们昔日的健壮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爬楼梯时吃力的喘息,劳累后酸痛的臂膀。
衰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有一天,我的父母,甚至我,都会变成这般模样。青春年少的我们,天真地认为我们永远是现在的样子,却不知道几十年后的我们,会日渐变老了。曾经有力的手臂,有弹性的皮肤,都会变得如枯败的枝叶一样,软弱无力。
可笑的是,现在的我们,却毫不在意地挥霍我们的青春,浪费我们年华中最美好的一段光阴。我们宁愿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与陌生的朋友交谈,也不愿意走出门去,轻轻叩响邻居的大门。现在的宅男宅女越来越多,形势十分严峻。明智的做法就是,别浪费我们的青春,和朋友一起去找回我们失去的青春活力!
2除夕那一夜
又是一个年头迎接了年尾的时刻。
除夕那一夜。
一家人极为难得地聚在一起。和兄弟姐妹们打闹,说笑,满眼都是红到沁人纯到底却又不带一丝血腥的温暖的红色。
除夕那一夜。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新年快乐!”跟着屏幕上闪现的数字,大家一起喊。零点的钟声敲响,大家也互相碰着新年的第一杯,每个人脸上都是不带任何杂质的快乐幸福。一饮而尽,觉得新年是多么奇妙的东西:所有中国人在这时都在做同样的事。
祝福的短信满天飞,QQ群里也都塞满了新年快乐之类的话语。突然觉得很暖,即使是在这样冷的寒假。
除夕那一夜。
一下子发现家人们都看着我。怎么了?哦,舅舅的红包递过来了。我们孩子都在悄悄地测探着红包里的分量。嘿,真好玩儿!
然后红包就一个一个地接着发了过来,装着沉甸甸的压岁钱。我们都睁大眼睛,惊喜地望着这些红色的小精灵。压岁钱对我们来说虽已成为了每年都一定会有的很平常的东西,但我们还是期待它的到来,就像很多摄影家仍然会期待日出一样。
除夕那一夜。
大家都围坐在了餐桌前吃汤圆。外婆做的汤圆,很糯很香。我们这些馋嘴猫一个个狼吞虎咽,吃了一碗再添一碗。“哎呀!”一下子咬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我不禁叫了起来。拨开一看,竟是一枚硬币!
“今年你可有福气啦!”外婆笑眯眯地说,每条皱纹里都盈满了快乐的琼浆。对啊,我怎么忘了还有硬币呢,外婆最爱这样了。
除夕那一夜。
外公写好了春联,一家人都去帮着贴。我们争着,闹着,最终还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让大人们占了便宜,把春联贴了上去。
除夕那一夜。
听着隆隆的烟火声,望一眼窗外一朵朵绽放在天空的“鲜花”,只觉得这一年也是美丽的。
除夕那一夜。
跪在长辈面前拜三下,并祝他们健康、快乐。
看着春晚,聊着小事,吃着汤圆,盼着硬币,听着爆竹,贴着春联,拜着长辈,由着快乐:这就是我的除夕。
3除夕那一夜
新年到,人欢笑,家家户户好热闹。除夕的夜晚正是人们团圆的时刻,贴对联、放鞭炮、看春晚一样都不能少。
今天上午,我就和爸爸去大街上买对联,妈妈也想去,可妈妈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煮米糊,因为对联是用米糊贴的嘛。大街上人来人往,每个人手里都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每个人脸上都挂满了笑容,大家都期盼着新的一年里能幸福。街上的装扮更叫一个红火,树杈上挂满了灯笼,人们也和我们一样忙着煮米糊,贴对联呢!卖对联的那更是美极了,虽简单却也很有韵味——一个小板凳,后面的墙上挂着许许多多对联,有红纸黑字的,有红纸金字的,有五言的,有七言的,更绝的是,还有当场写对联的,那真是笔走龙蛇,笔势恣肆纵逸,线条连绵回绕,跌宕飞动。很快,我便看上了一幅名为“喜居宝地千年旺,富到家门万事兴”的对联,虽然我也说不出为什么喜欢这幅,但我坚决肯定地买下了它,虽说爸爸和我一起,但说白了他就是我马仔(付钱的)。买下之后,我们便以非常快的速度跑回来,妈妈的米糊正好熬好了,于是我和爸爸拿着刷子,提着桶(桶里装着米糊)三下五除二把对联贴在我家门前,虽然不是很正,但我们也很开心,毕竟这是我们家第一次自己贴对联。
放炮是孩子们的最爱,虽然我已经上八年级了,已经是一名少年了,但也不例外。吃过午饭后,我便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放鞭炮了。我带了洋火炮,冲天炮,还有小型烟花,我本以为我这就算多的了,没想到他们还带了许多稀奇古怪的跑,什么二踢脚,什么雷王,地老鼠,令人目不暇接,更绝的是有些没学过化学的,竟然拿着自己做的炮来和我们玩。不得不承认的是,那些炮不比我们用钱买的炮逊色,在此种种的炮中,我最喜欢的是雷王,由于之前我没放过雷王,所以他们在放雷王时,也没有离太远,更没有捂耳朵,结果,平地一声雷,把我惊得摔一大跟头不说,耳鸣持续了半小时。吃一堑,长一智,下次看见有人放雷王时,我一定躲得远远地。
一下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晚上八点,我们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看春晚。一年一度的春晚那可真不简单,虽然大家都知道魔术是骗人的,但今年刘谦的魔术《幻境》赢得了最多的掌声。镜子里竟然能伸出一双手,真是神奇到极点了。小品《天网恢恢》展现了人民警察为了社会的安定,甘愿乔装潜入;《荆柯刺秦》让我们捧腹大笑,也让我们明白了穿越剧的虚幻,更让我们明白了历史是不可被篡改的。我最喜欢的节目是《今天的幸福》,它主要讲了一个丈夫为了让自己正在怀孕并得了产前综合症的妻子感到幸福,和自己的朋友郝建演一出戏的故事,里面有句话我很喜欢,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其实幸福很简单,别老想着自己没啥,要多想想自己有啥。
12点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举国欢腾,烟花漫天,天空照的如白昼一般,五光十色,人们在祈求龙年国泰民安,我也祝自己学习进步。
4除夕那一夜
今天农历二十九,是小时候很向往的日子,可以吃好吃的,喝好喝的,干坏事不会被骂,有钱给,晚上还有烟花;还有炸不玩的擦炮,噼里啪啦,热闹又刺激。可是现在呢,总抱怨这年过着没味,真的很难再给这个年奉献一个打心底里的微笑,很难感受这过年的温馨,幸福。
今夜,有人约我们一起去他家热闹下。他们家就他和他爸,叫咱们去也是暖暖气氛。如果他跟我们一样去别人家,留他父亲在这个过年本来该热热闹闹的夜里孤单的守着电视,谁的孩子也不忍心,他确确实实是个孝顺的儿子,说到这我该要很惭愧的。
昨天晚上约了她给她打电话的。大概八点,我就打了。可能是除夕打电话说个祝福话的人特多吧,我打了好几通都占线,还好运气不是太糟。她不爱说话,其实我跟别人认真讲起,也没多少话题。我也就能跟扯淡,跟人瞎捣饬浑身是劲。跟自己喜欢不敢讲太开,毕竟我常说的也拿不上桌面。虽然断断续续了聊的很蹩脚,但我还是觉得挺快乐的……
十二点,她给我发了短信。当然我也给她发了。她提醒我别玩太晚,有她的关心,我感觉到无比的温馨。
这些味道,很美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