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与书相伴作文
1与书相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书是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之一。
我从四岁开始接触幼儿园的课本,那是布满彩图和拼音的世界。封面,滑溜溜的细腻;纸张,麻酥酥地爽心。
从此,我将注意力转移到书中。啊,原来这里别有一番滋味,别有一番天地。在书中,我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秘密,猿人是人类的祖先,恐龙十分高大可怕,遥远的年代人们钻木取火……原来世界如此奇妙!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渐渐地,我告别了娃娃书,书变厚了,变深奥了,我也体会到将一本好书中的营养真正分解、吸收,“好读”是不可或缺的消化液。
课余闲暇之时,书始终陪伴着我。我几乎每周都到新华图书城,每看到好书,便一见如故,难舍难分,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在醉心于阅读和做读书笔记时,我自觉受益匪浅。倚着晨曦,揣上本《骆驼祥子》纵情朗读,阳春美景中无不弥漫着醉人的情趣:瞧,祥子悠闲地拉着人力车,迈着矫健的步子与我擦身而过……
读书是跨越时空的邂逅。在书中,你还可以和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摘白云红霞;可以和李清照共赏绿肥红瘦,和她在荷花丛中争渡;你也可以和徐志摩在康桥上信步徜徉,共同关注桥下河中的水草;你还可以和海明威一起观察老渔夫桑地亚哥抗拒鲨鱼的肆虐,感受“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一崇高的精神境界。你还可以和孔子、司马迁、曹雪芹、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成为知心朋友,和鲁迅、沈从文、巴金、钱钟书在书中进行一次畅谈。拥有这么多的朋友,你的腰板也会挺得特别的直。
好书着实令我获益匪浅。
“要诚实,要勤劳,要忠孝,要创新,要学会忍耐,要……”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经事妙方”,哪一点不是听了“书”这位良师的谆谆告诫?哪一点不是受了“书”这位益友的帮助与激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会它的意蕴,吸取它的精髓,以使自己思想得到启迪,心灵得到净化,境界得到升华,何乐而不为?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许多高尚的朋友在谈话”。读不同类型的书,就是和不同的朋友交心,与这些“高尚的朋友”对话,听听他们的“指点”,真乃大有裨益。我从心底发出由衷的感叹:“读书真好!”
新年忽有新感受:未来的路,也是用书铺成的,它将引导我到达理想的远方。
2与书相伴
花儿红了几度,树叶绿了几回。十四岁的我徜徉于青春的殿堂,有挫折,有泪水,有胜利,有欢喜。但因为有了你的陪伴,我面对困难不低头,因为你告诉我擦干泪水再去搏,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我面对胜利不骄傲,因为你告诉我,玫瑰带刺,骄傲后必是失败。你是书,我的好朋友,因为有了你,世界才充满着奇迹。
儿时的我就喜欢与你在一起,为灰姑娘的变化而惊喜着,为白雪公主的遭遇哭泣着,为匹诺曹的长鼻子哀叹着,为皮皮找到了爸爸欢呼着。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鱼,在童话这片汪洋中游戏着,吐出一串串幻想的泡泡,摆动着那对还不成熟的尾翼。
长大后,明白童话虽美好但是虚幻的,不会真有什么巫师把我领到某片怪异的森林中,但我依旧与书相伴。在卡夫卡的书里我看到一位穿着灰色大衣的中年人在异国积雪的街道上踽踽而行,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在钱钟书的书里我看到乐观的学者在桌前引经据典,厚厚的镜片后面闪烁着睿智的光彩;在张爱铃的书里我看到雍容的少妇盘着精巧的髻,袭着一身华丽的旗袍,在上海滩辉煌的灯光下顾影自怜……,我为他们感动、嗟叹。与你相伴,我像一只雏鹰,羽翼未丰,翅膀还软,但我依旧在不停地飞,即使飞过的弧线不完美,我也品尝了欢欣。
与你相伴,我开始了自己的旅途,在喷洒着浪漫的巴黎喷泉旁,在美国闹哄哄的黑人区,在战火弥漫的前沿阵地,在晨光熹微的山冈上,我和盖茨一起微笑,和奥列佛一起哭泣,和斯嘉丽一起呐喊,和简一起哀叹……我周游了世界各地。像一匹乳臭未干的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着,证明着自己。
与你在一起的日子,我少了孤独多了快乐,少了泪水多了欢笑。我看明了世态炎凉,学会了为人处事,与你在一起,真好!
3与书相伴
如果把知识比作咖啡,那么书籍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咖啡豆;如果把书籍比作佳肴,那么书籍就是至关重要的调味料;如果把知识比作大树,那么书籍就是不可或缺的果实。而我觉得书籍是我的挚友,是我的良师,伴随我快乐成长。
自我记事起,书就与我形影不离。书包里、课桌里、床上、座椅上到处都是,可谓是数不胜数。书多,种类自然也多,不仅有通俗易懂的故事书,还有深奥复杂的学术书,小到身边的一草一木,大到银河的每个角落。不同的书,也告诉了我们不一样的道理,《西游记》让我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成功的秘密》让我明白了淡泊名利的思想;《水浒传》让我知晓至仁至义的关键。
记得我看的第一本书是《唐诗300首》,妈妈本没有期望我能够看懂,但我却一发不可收拾地沉静在诗的海洋中。通过读这本书,我体会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感受到了“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领悟到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凄凉;品味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含义。这种感觉仿佛打开了异时空之门,走进了世外桃源一般,神奇、美妙。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买了一本名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书,此书讲的是作者海伦凯勒那传奇而又不朽的一生,当时的我便如痴如醉地陶醉在其中,品味着她的酸、甜、苦、辣、咸,为她身患重病而惋惜,为她遇到一位好老师而庆幸,为她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喜悦。
读完后,我意犹未尽,心潮澎湃,想着自己平时种种顽劣的行为和出现在独生子女的各种缺点,不禁面红耳赤,更被她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崇高的品质所折服,因此提笔写下了读后感。自那以后我将此书放在床头,每天总会以她为目标,奋发前进。每当快要放弃时,我脑海中总会映现出海伦凯勒的形象,想着那时的她面临那么多的困难和挫折都昂首挺胸地坚持下来,我又有什么资格说放弃时,就又会重燃斗志坚持下去。
如果你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定会扬起天真的笑容对你说:“我的梦想是,抱着书走过人生旅途!”
4与书相伴
与书相伴,我学会了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的朵朵浮云;与书相伴,我坚持寻找那虚无缥缈又不可或缺的自己;与书相伴,我体验了同龄人接受不到的高贵与优雅。
一次漫无目的的闲逛,我与你擦肩而过。心里激动又迷惑那一本本用塑料薄膜精装的那是何方神圣。可是买书的老板已经收摊了。
周末休息结束后,接过父母那带着体温的百元大钞刻意来得很早。只为见你,我曾经一见钟情的你。终于找到了你,依旧素颜,给人清新的感觉;依旧华丽,冲击着更多青少年的视觉;依旧风姿绰约,一种少有的高贵;依旧孤寂,一种自我排遣与自娱自乐。我决定用钱交换这一奢侈的物品,只为取悦自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它一直在我身边从未走远。如果你快乐,你可以读读“明”流;如果你悲伤,你可以看看“寒”流。你可以穿梭在笛安与落落之间,感受文字的细腻。你可以混际在TN新人的身边,体验应有的紧张与疲怠,来追求自己的梦想。蹬在郭总监那瘦弱的略显稚嫩的肩膀,呼唤青春,激情满怀。徜徉于韩寒同学的理性与冷静之中,独特的视角,锐利的语言,冷静清醒的大脑来用发掘,指出,面对世界那许许多多不和谐的画面。“明”流的浪漫唯美充满魔幻,“寒”流的真实具体,相映成趣,一张一弛。作用又反作用我,给予我文科生的恬淡高雅的风笔,赋予我理科生的沉着睿智的思想,来造就我们这一代。
兄弟聚一起讨论郭小四的文章烂,人也烂。殊不知那边女生正在议论韩寒的不三不四。是不是中性的,认为把他们融合呢?坚持自己的不完美,它才是生命的本质,热爱自己的不完美就是生活的开端。
社会充斥着懒惰、贪婪、勾心斗角的怪兽,俨然一个罪恶之城,一个欲望的都市。多亏有书相伴,我的心灵才有一方净土。
与书相伴,我学着告别自卑,告别厌世;与书相伴,我心静舒畅,快乐不断,平和处世。与书相伴,我坚持不懈,与书相伴,真好。
5今生与书相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是那么生动,更加坚定了我“今生与书相伴”的决心。我和书的友谊,如深千尺的桃花潭水,那么深厚,那么清透。
我从三岁就开始“看”书了。那时,我还是个稚嫩天真的孩子,还有好多字不认识,只看书上的画儿,故事一般都是爸爸妈妈讲,我似懂非懂的应和着。大一点儿了,我上了幼儿园,认识了许多字,便吵着要自己看书。妈妈拗不过我,便把我三岁时看的小书都翻出来,给我看。我的读书生涯便这样开始了。
我对这些书简直入了迷。什么《小猫钓鱼》《爸爸妈妈讲故事》我都说它们是知识,一出门儿就吵着要奶奶把“知识”带上。就算去广场玩儿,也要带,一屁股坐在广场的花坛上就开始看起来,拉也拉不走,像是粘在那里的一尊雕像。
慢慢地,我步入了小学的殿堂。我不再满足看那些一半都 是画的小书了。每当星期六星期天,我都会拉上奶奶走向新华书店,在里面看《童话三百篇》《神话故事》《睡前故事》等一系列童话类的书。因为上面大多注了拼音,看起来很容易。童话里善良的人或动物,总让我感动,而童话里凶恶的那方,则让我咬牙切齿,恨之入骨。看到 幸福美满的结局时,我总是开心地笑起来,仿佛在祝福童话里的主人公。
升到高年级,我便开始看一些侦探故事,探险故事,还常常为主人公的成功而喝彩。那些作家笔下的人,栩栩如生,好像我就在他身边,倾听他诉说自己的故事。惊险刺激,跌宕起伏的情节,总让我暗暗佩服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爱好又变了,那些中外名著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我每天穿梭于书行之间,像一只小书虫,慢慢地啃食着那一本本厚书。读《巴黎圣母院》时,我为敲钟人卡西莫多的悲惨身世感到伤心,不禁泪如雨下;读《鲁滨逊漂流记》时,我为鲁滨逊的坚强自立感到惊奇和敬佩。一有了书,我就废寝忘食。
读书,如饮清泉,如品佳酿,让我陶醉,让我痴迷。今生与书相伴,无怨,无悔!
6与书相伴的岁月
不知不觉,慢慢长大,渐渐地迷恋上了读书,竟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地步。我爱读书,不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总是那样吸引我,就像我一直所喜爱的零食一样诱惑着我。那本本好书、篇篇美文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我对书从来是来者不拒。曾经走过琼瑶、岑凯伦的言情梦,亦曾穿过金庸、古龙的武侠风,几度花开花落,我执著地做着我的读书梦。
后来,我接触到了张爱玲散文集、人生、平凡的世界……我竟有种“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我知道,我找到了真正属于我的好书,从中我真正品味到了读书的乐趣、成长的快乐。钟爱诗,爱诗的婉约,“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花影弄月,让人见落花而伤春,望落叶而悲秋;爱诗的豪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才有“谁言女子非英雄”的气概。懵懂中,我悄然立志,女子亦如男,“你长大了”,老师在我日记中如是说。钟爱散文,“她的崇高磨炼我的意志,她的坦荡舒展我的胸怀,她的严谨启迪我的神智,她的神秘激发我的求知欲”。散文犹如一曲曲轻婉柔和的无标题音乐,犹如一首首凄清的民谣。从它的韵脚里,我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看着篇篇发表的文章,爸爸说“你长大了”。钟爱小说,为小说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惊叹,为小说主人公的悲惨身世而哀伤。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些都使我感慨万千。人或许就是在这冷暖与炎凉中走向成熟的吧。难怪妈妈总说我“成熟了”。
欢乐的日子,听着“阳春白雪”,和着苏轼低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哀伤的日子,把李清照词的哀伤记于日记中。下雨的日子,倚窗而坐,捧着朱自清的散文集,让散文优美的文字敲击我的心扉。夜里则孤灯伴影,独品香茗,心随三毛穿越撒哈拉大沙漠,拜读席慕蓉的写给幸福,与罗兰交流寂寞的感觉,和冰心一起品味人生的感悟……与书相拥的岁月,内心不再惆怅,不再茫然,因为有书为我校准人生的航向。从书中我读出了墨香,读出了真谛,读出了丝竹缠绕、佩环丁冬。书伴着心静如水的我,望穿秋水,在逝去的岁月里,品味人生的细致和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