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诚信
1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题记
从古至今,我们一直在倡导——诚信。可是,为什么诚信却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
学校——诚信
在学校,老师教导我们,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要讲诚信,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等等。
回到家,父母问起今天都学到了什么?我们能够很流利地告诉父母诚信是什么?可是,诚信,我们真的理解了吗?真的学到了吗?
考试中,一双“明亮”的眼睛在不停的运转着,小心谨慎地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趁其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后方成功抛出一条完美的抛物线。稍待片刻,一团“不明物体”便躺在了桌上,然后慢慢地用手接近那“不明物体”,将其置于桌下慢慢打开,在奋笔疾书一会儿,最后,笔帽一扣,大功告成。悠哉悠哉的走出了考场。
几天后,成绩公布出来了,“嗯,考得还不错,爸爸要好好奖励你!”“太好了爸爸,我想要……”
社会——诚信
诚信,是社会秩序稳定的保障。
可是,在如今这个利欲熏心的社会中,谁还会去在意那些呢?
先是三鹿奶粉里查出的三聚氰胺,接着是猪肉里的瘦肉精,雨润火腿里的蛆虫……
这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人们极具的恐慌,不禁都在想: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我们还能活多久?如果像这样发展下去,那我们是不是都会饿死?
答案不得而知……
国家——诚信
诚信,是一个国家立足于民族之林的根本。
美国,这个众所周知的世界超级大国,它的所做所为实在令人发指。
作为一个世界超级大国,他却不曾有着大国的形象。
说话出尔反尔,笑里藏刀,表面上对其他国家表现出极度的尊重,表示要和平相处,内里却在策划着侵略者的阴谋,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给小国施压……
诚信,离学校越来越远;诚信,离社会越来越远;诚信,离国家越来越远。最终,诚信将会从这个世界消失……
学校里没有了诚信,学生将失去了做人的准则;社会里没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便只剩下利益;国家之间没有了诚信,世界将是一片混战……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何以行之哉?
2诚信
有人问:“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心灵的真、善、美的一种折射,它是人类内心深处一种纯真的美,正犹如那霏霏斜雨后那纯澈的天空,毫无杂质,透彻明朗。”
伫立在祖国历史的长廊上,我看到至圣先师们的身影,孔子的“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我听到热情奔放的唐代大诗人李白高声吟唱着《侠客行》中“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不朽诗句,颂扬着那些将承诺看的比五座大山还要重的人;我领略了讲诚信的典范——孔子的学生曾子的风采,他的杀猪换诚的事迹,誉传千古……我叹服,我震撼,是他们,带我的心灵步入一座诚信之美的殿堂;是他们,为祖国诚信的史册谱写了多么华美的篇章,赢得了多少赞誉啊!
细数自己的生活历程,也不乏一些守信的人。对门小店的王阿婆就是其中之一。 记得有一次晚上,我和爸爸在阿婆小店玩,我硬缠着爸爸给我买玩具熊,爸爸却皱着眉头对我说:“如果你这次期末考考好了,我就给你买。”在一旁的阿婆也凑过来道:“如果你考好了,阿婆就在你每次生日时送一包你最爱吃的花生糖。”为了得到他们的奖励,在学习上我更加刻苦,那次期末考我果然取得了好成绩。自此之后,每一次我生日时,阿婆就会递给我一包花生糖。
但今年我生日时,却迟迟不见阿婆的身影。我便跑到阿婆家,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只见阿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她的嘴角都是血。我连忙叫来了大人,大人们把阿婆送进了医院。那天下午,爸爸回来时递给了我一包花生糖,我诧异地问道:“爸爸,是你买给我的吗?”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是阿婆给我的,她醒来后硬要我把这包糖给你。孩子,你看阿婆对你多好啊,你将来要好好地报答她!”望着这包被压得不成样的花生糖,我的眼泪不住地往下流。阿婆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农村人,但她那质朴的言行却让我感受到了她内心伟大。
每个人都知道要诚实,要守信,但在诸多因素面前,许多人却昧着良心做事。回首凝眸,又有多少刻骨铭心的记忆刺伤了我们的心。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你是否会对不绝于目的倒版光碟嗤之以鼻?在自家的门口,你是否会欣然让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踏如家门?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你是否会拒绝一切“善意”的微笑与请求?在这些看似普通的场景背后,我们发现了“诚实与信任”的黑色幽灵,它在我们中间游荡,挥之不去。于是,我们每天都在面对:面对大街小巷“降价大抛卖”叫声的此起彼伏,面对电线杆上一串一串的“办证”小广告,还有那背弃了誓言与信仰的贪官、那制作假药的小商贩、那使用假文凭的大学毕业生、那骗取人们的善良的虚假乞丐……什么时候,“诚信”也披上了丑陋的外衣,在金钱、权利、名誉等一切贪欲的计算声中粉墨登场了,令人触目惊心,唏嘘感慨。那些诚信亵渎者,应该能听到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悔恨的叹息还在历史的深处回荡。
诚信是火,它会焚去人心的樊篱;诚信是水,它会洗去思想的积垢。诚信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诚信是生活里的一泓请泉,诚信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诚信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用我们的双手开辟出一片更加欣欣向荣的诚信净土,让诚信真正地滋润大地,滋润人们美好的心灵!
3诚信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将军之恩义,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绍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庸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不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