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责任作文
1爱与责任
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什么时候懂得感恩?这些问题相比人人都知道,但未必人人都遵守。
一个寓言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幼儿时期,整天在大树下玩耍,少年变得愁容满面,大叔让他把自己的果子卖了,买了新的玩具完成了学业。青年时,孩子把大树的树干砍了盖了房子娶了新娘。中年时,他把主干锯了做了独木舟遨游世界,老年时,孩子回来了一直陪伴在大叔的身边。这个故事中的大树就是我们的父母。父母用这样的方式完成了孩子的一生,而我们懂得感恩的太少了,甚至给家长夹菜都不愿意做,在古代都有正为本,孝为先之说,孝敬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周恩来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时间该父母喂饭,而自己随便吃几口。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人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团结同学。这让我受益匪浅。以前,我总是在家大呼小叫,有时候父母做好了饭,我还挑挑拣拣。一会说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当我真正开始做饭时,在体会到做一顿饭多么不容易。妈妈做饭时烫了手,我也只说了一句话“没事,用冰敷一下。”便不再问了。现在我知道了要懂得感恩,感谢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切,不要·把父母的心伤透了,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在家 要感恩爸爸妈妈,在学校要感恩老师和同学。
“仁”这个字很简单,有俩个人组成的。在人群中树立一个好榜样是种责任,一个人能否与社会重合,能否与世界重合,更好的去交流,是人自身的交往能力,俩个人的和谐就构成了仁爱或不仁爱。如果从小到大不会跟人打交道,在社会上是很艰难的。一个孩子不跟同学交往,不和老师交往,那他就会感到孤独,从而自卑甚至自闭。1991的元旦卢刚打死了同学和老师6人,后自杀。27日黄谷阳杀害了自己的女上司,这些事件都和孩子的人际关系有问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一次,我们上自习,顾思怡的同桌对马良辰说“班长,顾思怡肚子疼”马良辰马上放下手中的笔走过去,轻轻地问“:怎么样了?很痛吗?先喝点热水吧。”说完,俯下身子,拿起了顾思怡的杯子,拧开盖子,倒了杯热水让顾思怡喝下。说“:要不我把老师找来吧。”“不用了,我一会就好。”“那你趴在桌子上休息会,有什么事叫我。”就这么一件小事却让我记住了老班的热情。
在人群中去学会爱,在山水间去发现永恒,在社会的规则中去勇敢承担。每一个孩子要懂得爱与责任,让我们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成长吧!
2爱与责任
有一个故事,被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赞扬,传送;有一段往事,回忆起来让人不禁热泪盈眶;有一篇传奇,演绎着一个伟大无私的奇迹;有一个人,在生死关头仍然诠释着爱与责任。他,就是谭千秋,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民教师,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为他人铺设了一条生命之路!
那是2008年5月12日的一个阴沉沉的下午,谭千秋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学生们上课。一切平平常常,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吞噬着四川大地。这将是谭千秋老师的最后一堂课。突然,楼房摇晃起来!安静的教室突然之间乱成一片,同学们拥挤着,疯狂地往外冲。谭老师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大家逃生,他并没有往外挤。在那坍塌的瞬间,教室里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刻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死死地护住了身下四个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地动山摇,教学楼塌陷了……几天之后,当人们从谭老师身上搬开最后一块水泥板时,人们惊呆了,谭老师早已血肉模糊,双手僵硬地撑在课桌上,身下的四个学生都还活着!谭老师在这最后的时刻,选择了责任的坚守,选择了大爱无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我读完这篇课文时,我的双眼已被泪水模糊了。谭老师用自己的无私大爱,护卫了祖国的花朵。这份爱,感天动地,这个故事,传颂千秋万代!
3爱与责任
爱是什么?爱是一种思绪,似蓝天里飘荡的白云。爱是阳光,是风,空气。爱是一种心痛,似拨动你心灵的颤音,爱是一汪情怀,似静谧而又荡漾的海湾。责任是什么?责任是应该做的事,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质。
76秒,这个也许对我们来说微不足道的时间,一位司机却用他的生命诠释着责任。是的,这名司机就是杭州的最美司机——吴斌。当异物如炮弹般飞来,砸碎驾驶座正前方的挡风玻璃,飞进驾驶室,击中了他的腹部和手臂,他只是本能的捂了一下肚子,然后紧紧握着方向盘,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然后站起来,面向乘客说出他最后的话语……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用自己76秒的坚守和生命完成了保证乘客安全的神圣使命和英雄壮举。
看完这段视频,我的心灵不禁被震撼了。那块铁片击穿玻璃之后还以30米/秒的速度飞向吴斌的腹部,相当于一块2.5公斤的铁片从50米的高处坠落,砸中了吴斌的腹部。这是多么大的痛苦,而又要用多么大的毅力来忍受啊!可吴斌他忍受住了,忍受着数根肋骨骨折、肝脏碎裂的巨大疼痛,以他震撼山河的泰山姿势,诠释了一个职业人的敬业与牺牲精神。他的英雄之举,令人肃然起敬,感动了全中国,成为时代的灵魂和行为标杆。
在这个“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里,吴斌用他的生命燃起一盏明灯,照亮人们黑暗的双眸,引领多少迷途的心灵回归。他让我们明白即使是在最危难的时刻,也会有人挺身而出,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自私。我们要用信任与仁爱的目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许他曾经伤害过你,你要相信他会改变,因为在我们身边有像吴斌那样的平民英雄,他们就像蝴蝶效应里最初的那只蝴蝶,扇动着人性光辉的翅膀,刮起一股有力的龙卷风,驱散人们心中的黑暗。
这也是一个人人都需要反思的时代。当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是否会毫不犹豫地上前?面对自己的职业,自己所应当的责任,是偷偷推卸还是勇于承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做到了这两句话?我们是否怀着温暖、平和与感恩看待世界?是否总觉得付出太多而得到太少?
责任,细细想一想,真的是重于泰山的,对家庭、对职业、对社会,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只是享受者,只有负责任的人,才能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英雄就是那些把责任看得高于一切,甚至高于自己生命的人。
爱与责任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爱便有了责任,有责任便也有了爱。我们也不是幼稚的孩子了,应当试着担起责任。在前进的路上与爱同行,与责任同行。
4爱与责任
爱,能温暖人的心灵;爱、能鼓励人一直朝前迈进。有人说:有爱才有追求,有对爱的追求,才有对爱的奉献。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
作为一名教师,所面临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渴求知识,有着五彩斑斓般梦想的孩子们,对他们更应该给予无私的爱。唯有爱的雨露才能催开最美的花朵;唯有爱的交流,才能搭起师生之间心灵的彩桥。我们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像春风那样慢慢吹开学生的心扉,就应该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二.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对学生要真诚,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师益友。三.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问题学生”也不例外,相反,对这些“问题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爱,。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真正闪光,例如;我2009年任四年级的数学,该班有个学生张有飞,成绩差只写几个简单的数字,还有学生经常欺负他,但他喜欢劳动,我抓住这一闪光点用爱帮助了他,现在学习成绩大有进步。使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转化“问题学生”除了多观察外,还应多了解、多关心、多谈心、少发火、不体罚、不放弃。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学生”是绝对可以转化的。
对学生除了所给予的爱以外,还应有一份责任感。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源于爱的话,那么更确切地说是基于一份深深的责任。我们说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其实责任也是一种爱,正如歌德所说的那样:“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我们都知道坏学生是家庭的溺爱、或歧视、漠视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坏学生是社会不良环境塑造出来的,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一种“以人为善,以人为本”的工作,是心灵塑造、价值观与人生观塑造的人性工作。就是以‘人性向善’为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去营造明丽的内心生活,;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去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总而言之,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学生的责任感是每个教师所必备的,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对孩子多一份爱吧,因为在给予的同时会多一份收获;对孩子多一份责任感吧,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愧对教师的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