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敬畏生命的作文
1再谈敬畏生命
因几句口角,陕西张智伟、郭亮和王云璋3位花季少年便对女乞丐李文兰施以长时间的暴打凌辱;而当受害者拖着受伤的身体寻求帮助时,人们表现出了惊人的麻木:卫生院值班医生眼见其浑身是伤,却不采取任何诊治措施;派出所接到报警后三个小时才派了名司机去处理,村支书非但不采取救治措施,反与派出所商量如何将李送出辖区之外……于是,一条有望得救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
一、
很显然,张智伟等人的残暴是令人发指的。即便面对“孩子”这样一个无比广阔的群体,张智伟等人仅仅是极端的个例,但人们还是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如今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或许一切都缘于偶然,我们甚至可以进行这样的设想:如果“孩子们”没有喝酒,他们就不会酒后“闹事”了,如果“孩子们”后来没有找到李文兰,也就不会再发生“乞丐之死”了……
但偶然之外的必然是当我们的孩子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将自己摆放在高位将旁人视为卑微的时候,他们也就丧失了对生命最起码的敬畏之心,于是旁人的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也就随之贬化。我不知道,当孩子们用菜籽杆插进李文兰的下身的时候,在他们眼中,作为乞丐的李文兰是否仅仅是一只蚂蚁——在很多的孩子的游戏中,屠戮蚂蚁的方式往往是用最小的一个手指头掐死它,或者是抬高脚,然后狠命下跺。
二
如果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么善花是如何结出恶果呢?
其实,在中国很多的历史时段,对人的蔑视是有传统的,比如说,文革时,孩子们斗“反动老子”是革命的光荣,于是光荣的事业允许最卑劣的方式。而在当代中国,当国民的“生命意识”普遍高涨的时候,“先朝遗风”同样还会时不时的趁虚而入。
在“乞丐之死”事件发生地二里镇,医生将乞丐李文兰推开了,派出所片警将乞丐李文兰给推开了,村支书将乞丐李文兰给推开了,于是他们将李文兰最后生的希望也给推开了,然后就有了供人谈资的“乞丐之死”——所有的人都在强调李文兰的“乞丐”身份,“乞丐”意味着什么?乞丐就意味着如同一只蚂蚁?而蚂蚁就意味着该死?
——这就是张智伟等孩子的生活土壤。
三、
和李文兰事件相似的是孙志刚案。
孙志刚,这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仅仅因为随身没带身份证而被收容,接着被打死。人们因此而出离愤怒:一个人的生命竟是这样轻易地被剥夺,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被剥夺呢?
孙志刚案,人们可以清楚地将愤怒倾泻到某些执法者身上,而面对李文兰的惨死,我们多少又有点迷惘,因为,这一次,施暴者仅仅是几个花季少年,纵容助虐者仅仅是和我们相似的“凡夫俗子”。
于是,谁能拍着胸脯保证,当你面对着“乞丐”李文兰的求援时,你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四、
在一场战争中,一位战士不幸牺牲。他的妻子在他的墓碑上写上了这样两句话:“对全世界来说,你是一名普通的战士;对我来说,你就是整个世界。”
读到上面这段文字很久之后,我在互联网上看到了一张广泛流传的照片:在得知李文兰的死后,她的丈夫,她的儿子在痛苦流涕。只有这个时候,我才异常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的乞丐,是一个丈夫的妻子,是一个儿子的母亲,是一个家庭的全部的世界。
2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生命,一个多么简单的词语,谁没有生命呢?生命,也是一个宝贵的东西,它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所以珍爱生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命是宝贵的,还记得那天吗?2008年5月12日,汶川一震,举国悲痛,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就直一瞬间倒了下去,死神将他们一个一个地带走,将一条又一条的生命带走!也许,震前的小朋友还在欢快地唱歌;也许,震前的学生还在认真地听课;也许,震前的老人还在一起说家常……多么有活力,多么有生机,多么宝贵的生命。死神,请问您:“忍心吗?”宝贵而炙热的生命被坚硬而冰凉的石头压在下面,呻吟着,呼唤着:“谁来救救我?”对不起,我不能到那里去鼓励你们,但荧屏面前的我,从心底里为你们加油。活着的人们,请你们不要放弃,继续坚持,知道最后一刻;死了的人们,为你们哀悼,同时请你们保佑更多的人活下来。就像温家宝总理说的:“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被掩埋和受伤的群众。”对!一切的一切只为——宝贵的生命。
生命是有价值的。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它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句话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段落,同时它也是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该书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本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其实,他不仅是这本书的作者,也是主人公,故事取材全来源于他的亲身经历。这本书被我们现在正在学习的语文书称为“理想注意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其实几百页的内容就仅仅阐述了一个道理——生命要过得有价值。
我们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我们要增加生命的长度,更要努力增加生命的重量。
3也谈敬畏生命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彻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高中时候,我家后院的墙洞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有没有死,但那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
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下的白斑,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突然凸现得那么耀眼,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的卑劣和龌龊。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对我来说,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份量。
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今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4学会敬畏生命
六年十一班殷嘉锴生命,只有一次,一去不复返;面对着生命,要学会珍惜,才会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重要和意义。
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世界将会呈现出无限生机。有许多关于生命的故事,都体现出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在缺水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水潭里的水,纵身跳进潭中;在两山咫尺的伤心崖上,猎人追赶这一群羚羊。到了山头边,小羚羊们因没有力气而无法跳过山头,老羚羊们为了小羚羊们逃生,一个接着一个跳下悬崖,以使小羚羊们在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的身体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始终弓着身子,保护腹中的鱼卵;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一只母狼望着陷阱中的小狼,在凄冷的月夜中呜咽嚎叫……生命是伟大的,只有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生命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辉。
这是我在书中看到的一件真实的故事。有一个人家里的后墙洞,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的。所以,那个人躲在墙洞边,等大老鼠出来找食时,用开水把大老鼠烫的伤痕累累。大老鼠在以后的三天都没有出现,那人认为大老鼠被烫怕了,再也不会来他家了;到了第四天,那人甚至认为大老鼠被烫死了。可是,在两个月后,那人改变了想法。因为,看见大老鼠又重新回到了自己家。而他发现,大老鼠回到自己家的原因,是为了让它的宝宝出生后有吃的,所以才又挺着大肚子勇敢的回到自己家偷吃的。从那以后,令那人一看到那个后墙洞,就会羞愧不已。这件事,在别人看来很可笑,但他却坚持着他的想法。每当那人看到浪费生命的人,就讲起这件事。但也有些人,对生命毫不珍惜,恣意挥霍。
在青少年中,有很多沉迷于网络的人,整天在电脑桌前虚度光阴,无所事事,浪费了大好时光,浪费了生命。他们和敬畏生命的人和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我们敬畏生命,生命也同样会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所以,我们为何不能像小动物一样体现出生命的美丽光辉呢!让我们敬畏生命吧,珍惜每一天的时光!
5爱的本质:敬畏生命
许多人都知道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有个先天患有智障的孩子,取名光;但是许多人都不知道他原本可以没有这个名叫光的孩子。因为,在光正式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母亲在例行的孕检过程中已经得知他会是个怎样的孩子。按照一般人的做法,尽管会很痛苦,可为避免今后承受更巨大也更漫长的痛苦,仍然愿意采取堕胎的方式以进行自我保护。这实在无可厚非。然而,大江健三郎夫妇却不是一般的人,他们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对于这个生命的孕育负有一切责任,根本无权逃避。大江健三郎夫妇的行为令我惊愕,亦令我唏嘘。
后来,我在一位名叫加藤浩美的日本母亲出版的一本书里,竟又看到了对于生命和大江健三郎夫妇完全一致的态度,这使得我曾经的惊愕和唏嘘顷刻间化作了慰藉和沉思。与大江健三郎夫妇的情形有所不同,这位母亲的孩子秋雪是在出生之后才被确诊为先天痴呆的。更糟的是,这个孩子还患有严重得超乎人们想象的肺病和心脏病。医生提醒说,半年内只要得一次感冒,就会使这个孩子轻易夭折。即使他足够幸运,也很难活过1岁。这就是说,不管这个孩子是多么大的负担,可能拖累父母的时间最多也就不过1年。况且,只要父母稍稍“正常”疏忽一下,这一拖累便可随即摆脱。但是,作为母亲的加藤浩美没这么想。相反,听到如此严重的疾病,比听到孩子是个痴呆儿更令她肝肠寸断。她以为,秋雪之所以选择降生在她的家里,那是因为“他相信我们做父母的会陪他一起走下去”,会不遗余力地设法为他提供帮助。那么,他们又怎么能愧对这个无辜小生命的信赖呢?她在书中写道:“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能勇敢地去面对,那就是对生命的失敬啊。”是啊,对于生命的敬畏,让秋雪的父母从一开始便拥有了接受责任的勇气。
在他们的悉心呵护之下,秋雪有惊无险地度过了1周岁生日。很多医生都认为这简直就是个奇迹,但加藤浩美却说:“不,不,我不愿意人们用‘奇迹’这两个字来解释,应该说那全都是因为,秋雪是这个世界上最最体谅父母的孩子。”至于自己的辛苦,她只字未提。
在大江健三郎和加藤浩美这两个日本人的身上,我发现,他们总是以看上去十分被动的姿态去接受这个世界,即习惯于从对方的角度善意地打量自身。可是,当联想到他们共同的责任感时,我只能将这种被动的接受理解为一种主动的回应了。在英语里,“责任”一词是responsibility,而它所用的词根response就是“回应”的意思。至此,我终于明白了——路易斯在《痛苦的奥秘》一书中的那句话:“对我们而言,最高形式的行为便是回应性的,而不是主动性的。”这回应其实正是对于爱之呼唤的高贵应答,从中亦让我们听到了爱的责任性本质。虽然这里的责任多属格外痛苦的担当,但是爱却总能使这痛苦转化为不可替代的幸福。
光依旧在这个世界上平安地活着,并表现出了非凡的音乐才能。秋雪最终战胜了医生的预言,整整陪伴父母度过了6年美好的时光。在秋雪故去之后,他的母亲有一天“忽然很平静地意识到,我们一家三口所走过的日子,曾经是那么的幸福啊!”
6敬畏奋斗的生命
那天上午心血来潮,想到很久没有顾及的老屋,打算去整理一下多年的杂乱。
推开东屋的门,随着吱呀一声,迎面罩来的是一张粘满灰尘的蛛网,接着就映过缕缕阳光——屋顶已经烂了;满地放映着搬家是的零乱。
墙角上有大堆蜂窝煤,煤炉早已不在了。
环视四周,转眼间,那排近乎一人高的煤块上,炯乎于周围嘈杂的一丝清新,好奇心牵引着我的脚步,来到煤块下,掂起脚,望见了蜂窝口中钻出几棵嫩芽,原来是几颗遗留豆粒的创作。我会心一笑,荒芜的心中顿时有些清凉。
下午,我打算带走这些唯一有价值的蜂窝煤,分给那些往日欢笑中的邻居,当我移动一块块的蜂窝煤时,想到了那丝绿意,在取下豆芽下的一块块煤块时并没有连带着豆苗,而展现给我的却是一段嫩白的茎,几次在嫩芽身边抽出煤块,漏出的总是那一段段白茎,一段段晶莹剔透的茎;直到取出那最下端的一块,那上部分的茎已经经不住重力靠在了墙上,但白皙依然傲立。弯弯曲曲的茎展现的是在并不对应的的蜂眼中一次次的碰壁;多少黑暗,多少氤氲中不停的奋斗,坚信总会见到阳光。
豆芽,这奋斗的精神,生命的意义把我震撼了,于是我放下手中的煤块,找来一块木板支起这伟大的生命;俯首退出屋子,轻轻掩上门,头也不回的冲向我面前的荆棘,那一个个的“蜂窝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