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格调作文800字
1生命的格调
母亲的文化程度不高,为了照顾我们姐弟俩,又辞掉工作,失去了经济来源。因此,与父亲相比,她总说自己是个格调低的人。
儿时的我,也确实这么认为。
让母亲陪我上南京参加艺术考试是迫不得已的,因为父亲要上班。当母亲拎着家中古董般破旧的行李箱和我站在南京城里时,我觉得自己突兀得与这座城市格格不入。
“妈,你不能买个新一点的箱子啊?”
“那不是花钱嘛,再说这箱子不是好好的?”说着,她还把那箱子拎得更紧了。这一举动顿时让我觉得整座城市的人都在看着我。
“可是……”
我终究没有说下去,害怕妈妈骂自己太虚荣。但我也更坚定了自己的看法:母亲太土,格调不高。
母亲总是这样扫兴。她总是把家中打扫的干干净净,甚至在我和爸爸高兴地看着电视时,也能把我和爸爸赶出去,说要拖地。在爸爸拿了奖金,高兴地要请全家下馆子时,她会说:“我就不去了,你们吃了能挣钱、学习,我吃了却什么用都没有!”因此,爸爸总说妈妈目光短浅,太市侩。我不知道他是在开玩笑还是在说真的。
总之,在那个叛逆的青春期,母亲对我而言,就是一个格调低下的乡下妇女。
学艺术的同学,个个都打扮地花枝招展,很潮。当母亲穿者那件自认为很体面实则庸俗无比的外套站在考场外给我送考时,我觉得很丢脸。
“妈,你先到别的地方呆会吧,我可能会比较晚。”
“没事。妈等你。昨晚你在南艺考试,我借了另外一个送考家长的《扬子晚报》,两个小时一会儿就过去了。”
“什么,你借的?这会让别人笑话我们的。”
考试时,考官问我最感谢的人是谁,为了容易,我说了“母亲”。开始没感觉,后来自己便哭了起来,也不知道为什么。
出来时,外面正下着雨,蒙蒙细雨。母亲没有打伞,正焦急的注视着考场出口。
“妈,我明白了。”
母亲不是什么乡下人,也不是格调低下。她只是朴实无华,精打细算地经营着这个家。她的格调很高尚,高尚到可以捧起我们姐弟俩的未来。
2生命的格调
在踽踽独行的漫漫长路上,在大浪滔天的滚滚长河中,在荆棘遍地的人生旅途里,用我们昂扬的精神提升生命的格调,从而使我们的人生之路熠熠生辉。
用坚定的信念提升生命的格调。有坚定信念者,摧不垮打不倒,坎坷之路拦不住,比天青山仍可攀。秋瑾,作为一名伟大的革命烈士,只活了三十多载便死于反动派手中。生命的长度是缩短了,然而她生命的格调却攀上云头,一览众山小。她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生命格调,是因为她有着坚定的信念。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她面色冷峻,为了维护革命纯洁这一信念,她宁死不屈,于是,她生命的格调便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信念如同一阵春风,在它温柔地抚摸下,生命的格调会如同田野中的麦苗般茁壮成长,达到新的高度。
用广博的知识提升生命的格调。海迪,一个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她在苦难面前没有自甘堕落,而是选择了不断学习,以提升生命的格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凭借顽强的毅力与刻苦的学习态度,她自学了法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多门语言。在坎坷面前,她谈笑风生、乐观积极,你可以轻易察觉到她骨子里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知识的淡淡馨香。她在遨游学海中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并以此充实自己,从而提升了生命的格调,成为时代的楷模。
用淋漓的鲜血提升生命的格调,鲜血不等于牺牲,而是一种誓死如归的精神,用这种敢于挥洒热血的勇气,提升生命的格调。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黄继光飞身堵抢眼,罗盛教舍命救落水儿童,他们是一群普通的军人,可他们也用他们满腔的热血证明了朴素的外表下有着颗不普通的心。他们在自己如日中天的壮年倒下了,却彰显出了生命格调的崇高与伟大。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用不着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也可以用这种视死如归的热情与勇气,拼搏奋斗与人生之路上,照样可以提升我们生命的格调。
用昂扬的精神提升我们生命的格调,在坚定信念的指引下,我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求,抱着誓死如归的决心与勇气,踏上生命之路,让生命的格调在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洗礼下,如同参天大树般伟岸。
3生命的格调
如今的文坛,一派喧嚣热闹的景象。
易中天、于丹等百家讲坛的坛主推出了一份又一份的“文化快餐”,在其粉丝的追捧下,网络点击率不断上升;郭敬明、张悦然以极快的速度“生产小说”,可是其小说的内容,终究只是局限在奇幻、早恋、打架上。作家学者不再甘于孤坐冷板凳。媒体吹风会、新书发布会哪里有镜头,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这样的学者能研究出不一般的东西吗?这样的作家能写出震撼人心能穿越时空的作品吗?
我拨开现实的喧嚣,穿越历史的迷雾,去追寻那些大师匆匆的脚步,去感受那些大师不一样的格调。那位清瘦的老人首先映入我的眼帘。
他有着留学德国十年的经历,可是他一生的研究却指向东方。他家的灯是北京大学的启明星,他是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的守夜人。他从没有说过东方学好学,他也从没有说过外语简单。关于工作和休息,他这样说:“于我,工作便是最好的休息方式,工作能让我静下心来,静静的感受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存在,生命在工作中不断的延伸与拓展。”关于做学问,先生这样说:“做学问没有捷径,最快的办法就是勤奋。除此以外的任何一条路,都要让你多走更长的路,多绕更多的弯。先生便是季羡林,先生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话,先生的格调是勤奋。
你被后人称作“文化昆仑”,《管锥编》、《谈艺录》中的旁征博引,几万条的书证让后人叹为观止,感叹“大师风华绝代”。你就是钱钟书。你的格调是静。静,你一生追寻的品质。你的字是自己取的,叫“默存”。你一生甘于寂寞,就连遗体告别也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你一生默默治学、读书。清华大学许多难读之书的借记簿上只有你孤孤单单的名字。你不爱记者的提问。从英国远道而来的女记者只想见见这位写了“现代《儒林外史》”的中国作家,却被你一句“知道鸡蛋好吃,干什么还要认识下蛋的母鸡?”拒之门外。无论是下放五七干校时的一声轻叹——只是没有书,还是被世人误解为孤高傲世时的零辩解,先生只是一直在默默地做自己的事。先生的格调是静。
追寻大师的格调,“勤”、“静”让我充满了力量。
4生命的格调
生命短暂易逝,想要在短暂的生命绽放光芒,那么,格调是必不可少的。而斗争就是生命必不可少的格调。
斗争是生命的格调。斗争让一个人的生命绽放光彩。生命是脆弱的,若想击倒强大的敌人,成就人生,斗争就是不尽的动力。斗士鲁迅的格调是什么?是斗争。在面对列强侵略,国人麻木时,他果断弃医从文,用一支笔续写着斗争的的篇章。所谓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但他幷没有像其他国人一样变得麻木不仁,因为他生命的格调是斗争。他用笔尖呐喊,用写作斗争。正是在这不尽的斗争中,他绽放了属于自己人生的光芒。斗争是鲁迅的格调,斗争是生命的格调。因为斗争生命才可以绽放光芒。
反观今日,不少人却丢失了生命的格调——斗争。斗争的丢失,必定会使人失去光芒,落得惨淡下场。 重庆的文强、贵州的黄瑶、上海的陈良宇以及众多足协领导干部。无不在上任前无不许诺要尽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而现在却一一落马,这是为何?因为他们缺失了斗争,生命必不可少的格调。只有永远保持斗争的格调,人才能不断向前,而失去斗争的格调的,必会惨淡收场 。
屈原的格调是斗争,辛弃疾的格调是斗争,闻一多的格调是斗争,中华名族的格调是斗争。
斗争是生命的格调,是一个名族生命的格调。斗争让一个名族绽放光芒。一个名族存在容易,但若想要长久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斗争是必不可少的。中华名族的格调是什么?是斗争。 捐躯赴国难,视
死忽如归。当名族危难之际,无数仁人志士慷慨赴国,无不抛头颅洒热血。是哪里来的勇气支撑着他们,没错,是一个名族的格调——斗争。是斗争。才使独裁终结,让我们懂得立国之道;是斗争,才使原子弹爆炸,让我们跻身大国之列;是斗争,才使改革开放获得成功,让我们步入强国之门。正是在这不尽的斗争中,中华名族才可屹立于东方,绽放光芒。斗争是中华名族的格调。因为斗争名族才可不断向前。
由此可知,生命必得有格调,而这种格调正是斗争。斗争是生命的格调,它是一个人甚至一个名族不断向前的动力。
5生命的格调
有一种生命的格调叫淡薄。
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膛目与叹息,谁人如你——庄子,只偏执于那淡淡的清白,与道教合二为一,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名利、地位与你只是虚空,你了解了蝶舞之偷、螳螂之负,驾一叶扁舟穿梭于泥潭中,清风相伴,明月可缀。
甚至,你看透了生死。妻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嚎啕大哭,谁言生命有不能承受之痛,你依旧逍遥山水,以一颗平静的心相追逐。只言片语的记载中,对你只有惊鸿一瞥,却看到了一份平静致远的处事态度。庄子,如同万花丛中的一株莲花,开的淡漠孤傲,亦如乱世寡淡的丝竹之声,给纷扰的历史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激起历史遥远的绝响……庄子的身影已在岁月里淡去,然而那份淡薄的生命格调却在历史中弥留。
一篇《桃花源记》令多少人心生羡慕,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传颂千古,这就是陶渊明,庄生晓梦已不再,而那份淡薄在东晋传承了下去,他是“守拙归园田”的田园诗人,他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他是独爱菊的隐逸者,远离官场,他获得了一片桃源天,远离喧嚣,他复得返自然,他用一份宁静致远的心胸让我们窥见了一种生命的格调叫淡薄。
而今,物欲横流,信息技术、飞机、汽车……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宽广,而人的心却狭隘了,汲汲于功利,在一片灯红酒绿中孤寂的生活,少了如庄子,陶渊明般淡薄的气度,于是,我们的生命格调迷失了,我们自己迷失了。当今,有多少人为了金钱、名誉、地位迷失了自己。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却让我们失去了心中的那份淡薄,于是桃花源般的生活与我们已是奢求。
淡薄是一种生命的格调,为何不在这样喧嚣的俗世中保持一份淡薄的心,如庄子与陶渊明般获得心中的一份宁静,即使生活部富有,拥有心灵的淡薄便可使心灵富足,为何要汲汲于功利直至迷失内心的自我?
一直淡薄下去,让心得以安宁,坚守淡薄的生命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