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春天的山作文

时间: 12-09 栏目:话题作文

1春天的山

山是美丽的,她亭亭玉立在蔚蓝的天边,像一位纯洁无暇的少女,常常用太阳赐给她的粉红色。橘黄色的纱巾遮盖羞涩的面庞,窥视着人世间,一幅含情脉脉的模样。

春天的庐山,远远望去,仿佛是一个巨人,又像一只乌龟,又像一条巨龙。满山遍野的颜色都是绿色的,因为春姑娘给庐山换上了“新装”,漂亮极了。庐山的树从远处看,一棵棵书昂首挺胸,高大的树就像是爸爸或是妈妈,矮一点的就像是他们的儿子或女儿,正像一家正在吃团圆饭呢!顿时,绿油油的树把整个天空映的绿油油的,云也变成了绿色的,有的像雄师,有的刑小狗,有的像城堡,有的像鞋子……

我被这美丽的景象吸引住了,迫不及待的跑在这条“巨龙”的顶峰,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那里空气新鲜,闻的过去忒别舒服。花草扑鼻而来,香极了。小兔子在草地上蹦蹦跳跳,还有一些雪白的小白兔趴在草地上睡觉呢!我看到了这个场面,我也躺在草地上睡觉。阳光照在我的身上,舒服极了,真像做一个美梦。

我们还在那里吃野餐,用野草编成花环戴在头上,我们还玩了老鹰捉小鸡……

山的春天,是最迷人的季节。从远处仰视山峰,是一片片翠绿的树林与碧空织成的一幅壮丽的图画。

2春天的山

春天的山是很迷人的。

山脚下,一条泥泞的小路,延伸到炊烟笼罩的山村。杂草和野花融为一体。互相盘着,好象是有人特意安排的样子。绿绿的大网围在田地,阳光中的小草,贪婪的吸食着无限的阳光,偶尔有微风。小花小草惬意的摇摆着身躯好象在诉说着它们自己的故事。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到了山腰间,山腰间树木枝叶茂盛,它们争着吸食阳光,它们好象在比高。顿时森林的气息扑鼻而来。泉眼甘甜的泉水滚滚而来,人们一批一批的来喝甘甜的泉水。我还听说用泉水刷牙牙都可白了。你如果细心,还会发现有松鼠在松树之间穿梭。

春天的山是惬意的,是迷人的!

3春天的山

春天到了,小草迫不及待地钻出头来,马路边的树也争先恐后地抽出新丝来……

当然山也不例外,春天的山,不像冬天那样光秃秃的。清晨的时候,云雾迷蒙,群山被白雾环绕着,不知山有多高,有的山像婀娜多姿的仙女披着白纱在跳舞,有的山像害羞的小姑娘蒙着面纱,还有的山像一位位身穿绿色战衣,头戴白色帽子的士兵……太阳出来了,终于看清了山的真面目,绿油油的一片,山下围绕着一条河,真像“白银盘里一青螺!”山上绿油油的,偶尔有几丛映山红在山间冒出来,远远望去就像绿色的布上绣了几朵大红色的花,真美!

我爱春天的山。

4春天的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多美的诗句!多美的春天!

星期六早上,外公说:“今天我们到桃花山玩儿。”我听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我们乘坐公共汽车向风景如画桃花山进发,公路两旁,一排排风景树整齐、挺拔,苍翠欲滴,像列队的士兵,检阅着过往的车辆。田野里。油菜花金黄一片,闪闪发光,像满地的黄金。天空中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还扇动着翅膀,像是在跟我们打招呼。

车子来到桃花山下。那里人潮涌动,交警叔叔正在忙着指挥交通,道路两旁小贩们热情地叫卖着,跟行人打着招呼,真是热闹非凡!

下了车。沿公路往上,只见漫山遍野桃红李白,人头攒动,人面桃花相映,甚是美丽!道路两旁有小朋友在买风筝、水和吃的,欢乐喜庆之气不减新年。往下看,上山的游客络绎不绝,就像一条巨龙不断地向山顶蠕动。山顶上,桃花仙子选秀活动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之中,莺声燕语,宛若天赖之音,给桃花山更增几分喜悦,几分诗意。

中午时分,太阳高照,天气渐热吃过可口的午餐,人们纷纷离开桃花山,我也随着人流心满意足地回到家中。

5春天的山

今天,妈妈要带我去买水果,我高兴地跳起来,心想:我终于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水果了。

夏天的水果真多啊!摆满了整个水果店。圆溜溜的西瓜,穿着绿色的花衣裳,头上的柄像小姑娘的辫子;熟透了的桃子,白里透红,身上还有毛茸茸的绒毛呢!真像刚出生的婴儿,露着粉嘟嘟的脸儿,可爱极了;紫色的葡萄像一颗颗珍珠,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兄弟姐妹抱在一起,看着这些水果,我直流口水,仿佛吃到了甜丝丝的西瓜汁,酸溜溜的葡萄。

我最喜欢吃桃子了,我正准备伸手去捡桃子,突然停住了手,向西瓜旁走去,妈妈奇怪地问:“你不是最喜欢吃桃子吗?”我笑着对妈妈说:“外公外婆最喜欢吃西瓜了,而且天气这么热,爸爸工作很辛苦,吃块西瓜能解解渴。”妈妈会心地点了点头,然后和我一起挑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仿佛看到了全家人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西瓜,一阵阵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评语:小作者写了自己“买水果”时的亲身经历,虽然文中没有直接显露文章的中心,但在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份可贵的“孝心”。在描写水果的样子,小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力丰富,用比喻、拟人手法,将各种各样的水果描摹得形象生动,有滋有味。“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仿佛看到了全家人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西瓜,一阵阵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一结尾,语言简洁、感情真挚,立意深远,饶有余味。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