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雨桥作文
1家乡的风雨桥
我的家乡是一座古老而有又文明的小县城——贵州黔东南锦屏县,至今现在有三座大桥,其中两座有着民族风情的桥叫做风雨桥,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第一座风雨桥名叫赤溪坪风雨桥,它是由独石拱桥桥长148米,宽6。1米,高16米。有3墩2台、4拱、拱跨度30米。楼有4廊5亭小青瓦盖顶,木桥高11.8米,桥脊上“双龙抢宝”、“丹凤朝阳”堆塑造型更是栩栩如生,尤如腾空飞跃之势。桥上飞檐流丹,翘角凌云。桥下潺潺江水碧波荡漾。 尤其是到了晚上,整座桥边檐的彩灯亮起来,这时的桥变成了五彩缤纷的阁楼,美丽极了。
第二座风雨桥名叫清水江风雨桥,说到这座桥,它可神气了,因为它属于我国最长的、也是最高的风雨桥,它的桥长是177.46米,宽7.8米,此桥与赤溪坪风雨桥不同,桥顶有两条龙。风雨桥,又称回龙桥、花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族建筑之一。侗寨多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故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等,而最具民族特色的便是风雨桥。风雨桥集桥、廊、亭、塔、楼、阁的建筑特色于一体。桥状似长廊,两侧有凳,遭风遇雨,行人可以在上面躲避,故名风雨桥。
啊!我很庆幸成为此地的子民,我爱我的家乡——风雨桥!
2家乡的风雨桥
我的家乡,鸟语花香、山清水秀。清晨,画眉鸟伴着朝阳婉转歌唱。傍晚,夕阳西下,舞水河上渔舟唱晚,微波荡漾。这里还有美味的侗家小吃,还有最具特色侗乡风雨桥!
晃洲风雨桥在始建于2013年造,2014年在震耳欲聋喜庆的鞭炮声中开通。
晃洲风雨桥,雄跨在舞水之上。远远望去,像一条巨阵长龙,飞檐画栋,鳞次栉比,又像一位威风的将军守护着家乡,保护着家乡的人民。桥上,红红的灯笼,好似一只只既调皮又可爱的小精灵,在向我们招手微笑,向外来的客人表示热烈的欢迎。
从侧面看,风雨桥上面有七座亭子,叫鼓楼,传说是古代人们用来奏乐的地方。风雨桥下面有三根很大很大的的石头柱子,因为这三根石头柱子很像《西游记》里面的“定海神针”,但它们又不能变大变小,所以我叫它们是“定河神柱”。
晃洲风雨桥还是人们休息游玩的好场所呢,不信你看:这儿有正在强身健体的爷爷奶奶;有往来行走散步的叔叔阿姨们;当然,还有许许多多放学后来到这儿嬉戏玩耍的同学们……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美丽的晃洲风雨桥,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3家乡的风雨桥
我的家乡景物很多,其中我最喜欢风雨桥。
风雨桥又称花桥。远远望去,桥洞就象天边的彩虹,桥身就像一条长廊。桥下,一条小溪静静地流淌着。走近桥体的一端,就会看见“芙蓉亭”三个大字,亭子的顶端有几副仙女图,人物栩栩如生,翩翩起舞,让人感觉到像步入仙境一般。过了一节长廊,就到了龙凤亭。亭子的顶部,图案惟妙惟肖,一条长龙和一只凤在激烈地争抢着一颗金光闪闪的珠宝。旁边有许多人在围观,有的在为龙加油,有的在为凤鼓劲,实在太精彩了。又过了一节长廊,就来到了牡丹亭。欣赏亭上图案,抱着着琵琶弹奏的仙女,琴声婉转,让人如痴如醉。风雨桥不但很美,而且作用很多。农忙时,是人们歇息、避雨的好场所;炎夏时节是人们乘凉、聊天的好去处。
这么美,这么有用的桥,不正是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不正是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一个缩影吗?
4家乡的风雨桥
在我们宣恩的兴隆大道那边,有一座已经建造五年的建筑。那就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风雨桥。
风雨桥又名文澜桥,说起风雨桥我就自豪。因为这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的风雨桥是侗族的特色,而我呢,也是侗族人。这座桥长80米,宽10米,高约26米。桥下部为钢混结构,五礅四跨,上部为全木质结构、桥头南北两面有砖石结构的门楼,门楼两边分别立有麒麟和走式独角兽。风雨桥的造型工艺、建筑风格目前是湖北省之最呢!
白天时,风雨桥内行人不断,参观者络绎不绝。有的在那里兴致勃勃地下棋,引来一大群人的观看;有的在那里摇着蒲扇,乘乘凉;有的孩童在那里快乐地做起了游戏;还有的在那里观赏着这十分美丽的风情楼,还盛赞不绝呢!这桥和美丽的贡水紧紧相依,贡水清澈美丽,像一颗绿宝石。风雨桥雄伟壮观,屹立在贡水的上方,和美丽的贡水配起来,让人看着回味无穷,联想不断。
晚上时,风雨桥五彩斑斓,挂满了喜庆的,红彤彤的灯笼。五颜六色的光芒照射在桥上,个个红灯笼和束束五彩光陪衬着这风雨桥,又给宣恩城的晚上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到了晚上,河水凉幽幽的,这里便成了一个乘凉的好地方。晚上呀,人就更多了。许多人爱在这里散步,乘凉。许多老人爱在这里娱乐,还有一些老人经常就坐在那里边乘凉,边聊天,十分惬意。
这就是我们宣恩的风雨桥,你愿意来这儿做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