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环境的作文
1人与环境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是人类生命的摇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生物在繁衍,形成了今日生机盎然的大好局面,我们人类成了万物之灵。
记得在远古时代,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有着各类丰富的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她才对;可是不然,人类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和科技发展的同时,不顾一切地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使她遍体鳞伤: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淡水被污染,大量的野生动物被捕杀……每年有55000公顷森林从地球上消失,15000万吨工业烟尘滞留在大气中,排放2—3立方公里工业废水,100多种生物灭绝,1400万公顷土地被沙漠吞噬……大家看看,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头顶的天空不再那么湛蓝,脚下也不再是一片净土。人类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被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水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环境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人类将受到自然的种种惩罚!
够了!够了!我们人类是该好好反思一下了!地球妈妈对我们已是太慷慨了!把美好的一切奉献给我们,我们却回报了什么?1998年,地球妈妈终于恼恨成怒,用特大洪涝灾害给人类敲响了一次警钟。如果我们仍然执迷不悟,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人类的这些行为,地球妈妈曾给我们留下一句话:“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们仿佛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开始在享受环境的同时保护环境,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们开始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记得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位老爷爷在他们附近的荒山坡上植树,还是小树苗的时候,他每天都来看一回,浇浇水或除除草;现在树苗长大了,他还要去其他地方植树。他说,他老了还有他儿子,他儿子老了还有他儿子的儿子。”老人种树也有大半辈子了,乐此不疲。一位老人都能如此,我们有什么不能?这则新闻报道之后,更多的人开始植树。很多调皮的小朋友不再掏鸟窝了,而是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筑鸟巢。
我相信这样下去,地球妈妈一定能恢复原先的美丽,人与自然会更和谐地相处,人类生活将更加美好!最后,请记住一句话: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2人与自然环境
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人类是创造自然的,也是毁灭自然的凶手。
在过去几十年里,水土流失面积从153平方公里增加到18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渐渐增大,但是人们为了开发和利用土地,从而又导致更加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中国土地荒漠化问题也正在加剧,沙化面积目前正以每年264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北京今年已经发生了12次的沙尘暴,在北京离沙漠不远已经成为了不可争论的事实。
水是人类无法缺少的东西,可是我们贪婪的地索取甚至浪费!全国的江河,湖库普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的程度也在加重,水体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近岸海水也存在明显的污染带,赤潮发生率明显增加。水资源的短缺是人类生态环境脆弱的一个根源,另外,2000年的生存又过度了多年的文明史对祖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21世纪了,科技日渐发达,可是人们太自私了,工厂排放出的工业污水,对祖国黄河母亲造成不可收拾的伤害,她每年被迫吞下几万吨的污水。
自然给予了人们太多太多,可是人类给自然的伤害比多更多。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所得到的有所联系,当然,伤害自然就等于人类的慢性自杀!人类啊,觉悟吧,让我们一起维护我们生存的地方。
3人与自然环境
人和自然原本和谐一族,自然养育了人类,人类离不开自然,然而,各种珍贵的皮毛和日益增长的经济怪圈,使人类利令智昏,数典忘祖,残害老虎、鹿、蓝天、白云等,其状况令人惨不忍睹……
记得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片安静祥和的大森林里,生存着一群鹿和一群虎,鹿以食草为生,虎以食鹿为生,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界中最寻常的食物链关系,可不知从哪一天起,森林里来了一群贪婪的捕猎者,他们肆意捕杀老虎,然后取得虎皮,在一声声枪声中,在一句句惨叫声中,这群老虎便消失在曾经是那么祥和的森林中,从此,生态不再平衡,鹿由于没有虎的追赶,每天,吃饱了就躺在草地上休息,晒太阳,结果变得越来越胖,疾病也越来越多,最终鹿也离开了这片广茂的森林。然而,现在吟呻着的,渴望被保护的,不只那些野生动物,还有给我们带来奇思妙想的蓝天,白云,土地等。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环境污染极为严重,工厂废气的任意排放,煤的不充分燃烧,增多了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含量,使地球产生了温室效应,酸雨的下降量增多,严重的污染了我们的环境,使天空不在蔚蓝而变得灰暗,森林的乱砍滥伐,使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而这一切的一切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我们破坏了地球的和谐发展,为了弥补我们犯下的这些过错,唯一的方法就是保护环境,保护已被人类糟蹋的变得千疮百孔的地球……
如果你还爱这个地球,爱这个有生命的地球,爱这个被人类喻为“家”的地球,如果你还希望人与自然能够再次和谐一族,希望自然能带给你富饶、快乐,那么就不要再犹豫,快行动起来吧,为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和发展,为了蓝天与那些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企盼与等待……
4人类与自然环境
“哔——哔——”我的喇叭花钟响了,揉揉眼睛,可真想再睡一会儿。但是今天不行啊,上回,“森林之王”委托我要每天进行对“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调查,并要每天写好调查日记,我还得去执行任务呢!我来不及多想,连忙洗漱完毕,带上本子和笔,出发了。今天的天气可真好,我跟太阳公公打了个招呼,便快速扇动翅膀,往前飞去了。突然,我闻到了一股很难闻的气味,让我呼吸都很困难,猛烈地咳嗽起来,往下一望,原来,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从森林来到了小镇上空。“咦,那儿的天空怎么这么黑!”我自言自语道。乍一闻,这不,气味就是从那儿传过来的!“不行,我必须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污染了这清新的空气?”
我屏住呼吸,快速飞去一看,只见一个大大的烟囱笔直地耸立在那儿,上面冒出的,则是一些灰色的气体,原来这是一个造纸厂。我很快吸了一口气后,问烟囱:“烟囱哥哥,你头上冒出来的气体可真是把我们给害惨了,你看,白云姐姐的身上都变得这么脏了!”“哎,我也没有办法呀,谁让这些人类一定要让我把这些气体‘发送’出去呢?”烟囱无奈地说。我听了,摇了摇头,一边飞着,一边叹气,想:“哎,人类也真是的,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们会污染空气吗?”
这么想着,我便把这则日记给写了下来。在回去的途中,我经过了一条街道,又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哦,是那些人类称之为“汽车”的东西产生出来的尾气,真是太……还没等我想完,我就一头栽了下去,哦,我被熏倒了……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自己的床上,听别人说,我昏倒时,正巧被巡逻的百灵鸟发现才逃过一劫,否则……我听了,想:哎,人类啊,请你们不要再污染空气了,请你们还我一个晴朗蔚蓝的天空吧!还我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5人与环境
人与环境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人能够改造自然环境,而社会环境却能造就人。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他完全可以凭自己勤劳的双手去改造,使之变得令自己称心如意,令世人赏心悦目。这样,他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又当了一回造物主。”
然而,一个人想要改变他不满意的社会环境,那可比登天还难。
唐朝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性格豪迈,青年时期就显示了超凡的才能,并且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李白关心国事,向往建功立业。然时运不济,他的一生怀才不遇,直至31岁才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后又因永王李璘一案受牵连,获罪入狱又遭流放,最终病死。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才华横溢的伟人李白尚且不能改变恶劣的社会环境,不得不于无奈中写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抒写自己的怀才不遇和仕途艰难的千古名句。诸多平凡的人又能怎样呢?
古人做诗,很多名篇皆是有感而发,借景寓情。试想,如果李白没有那样的遭遇,他会写出“《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千古名篇吗?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造就人的伟大。
一个人,生活在顺境中,一切都顺心如意,一帆风顺。倘若他知道珍惜且会把握并恰当地利用,他的一生可能是事业辉煌,前程似锦。如果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则必然是庸庸碌碌度过一生。反之,生活在逆境中,如果他以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奋力拼搏,他仍然可以创造出奇迹。假若他身处逆境便消沉堕落,消极处事,那也是自欺欺人,不会有好结果。
恶劣的社会环境可能造就英雄,也可能滋养一些社会的渣滓。好的环境往往使人健康向上。把范围缩小一点,就比如说工作环境。长时间在农村工作,人的意识会被周围人的观念影响,有时也不得不表现出入乡随俗。如果周围的人都斤斤计较,狭隘自私,你还会大度宽容吗?然而,如果你生活在一个人文气息很浓的环境里,人人都谦恭有礼,大方随和,你还好意思跟他们斤斤计较吗?
自私的环境造就自私的人,宽容的环境造就宽容的人。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这是规律。
所以说,一个人,最终发展成为什么样,不仅仅只有他自身的原因,还有社会的责任。虽然不能改变社会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选择最佳,最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让自己的一生在平凡中体现伟大!
6人与环境
这个的暑假,我去了新加坡。
其实新加坡还没有常州大,论起发展程度嘛,我认为也只比常州繁华一点。可是它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的环境。
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果然,一眼望去,满眼的都是绿化,空气也特别清新。在炎炎夏日,顿时给我带来了一些清凉的感觉,让我的心也跟着安宁起来,不再那么烦躁。到了晚上,我很奇怪:这里的花花草草这么多,应该会有很多蚊子啊!可是这么久我一只蚊子也没看见,怎么回事呢?
经过两天的观察,我发现:新加坡的马路很干净,上面一点垃圾都没有。我恍然大悟:垃圾是蚊子产生的主要来源,没有垃圾,自然就没有蚊子了!那几天的夜晚,凉风习习,没有蚊子的打扰,宁静而美好。
听着导游的讲解,我渐渐知道:它的美丽,来源于这里公民良好的道德素养,而公民道德素养的提高,与它的严格管理和严厉处罚是密不可分的。有许多行为只用道德谴责是无效的,必须采用法律的强制力才能改变。在这方面新加坡就是通过采用道德立法来提高人们遵循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有人打趣讲,如果把一个满是坏习惯,又没有自律意识的人,放到新加坡,他为了不坐牢和被罚款,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好习惯,就有了新加坡公民的意识。环境对人很重要,因此新加坡的罚款环境对改变一个人也是很有效果的。在新加坡对于不文明或破坏文明的行为,轻则罚款,重则起诉,法庭很快会作出判决,加以执行。严密的道德立法和严格的执法使新加坡的道德建设有了强大的后盾和有力的保证,不仅形成了具有较高水平的法治环境,也大大地推动了整个生态环境的建设。
回到中国,我竟有点失望,因为我觉得中国的环境实在没办法和新加坡的相比。我走在路上,没几步路就会发现路上有好多吐的痰。有一次放学走到公交车站的路上,看见有居民从楼上的窗口把一包垃圾“嘭”的一声丢到河里,怪不得那条河的污染那么严重,连河水都变了颜色!公交车上,我还看见有个女的直接把痰吐在公交车的地上,完全不顾车上的卫生。今天去青枫公园玩,又看见路上满是别人吃完东西后丢弃的垃圾。我不禁从心底感叹:中国人的素质啊!
说到底,环境好坏,还不是直接由人决定!随地吐一口痰,扔一个垃圾,看似小事,然则积少成多,就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我实在希望中国也能制定一套像新加坡那样严格的保护环境的法律,又知道在这里是很难实现的。我只能默默的叹气:希望所有公民能自觉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改掉那些有害于环境的习惯,为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做出一点贡献,构建一个美好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