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高中作文
亲爱的范仲淹老先生:
Hello!
嘻,你可能不懂那五个稀奇古怪、被我喊曰“哈罗”的鬼画符。没关系,人家说三年一道代沟,我们之间跨着316道沟呢!
不过,可别小看了这316道代沟的威力,它将你曾经忧过思过生活过的北宋演变为如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1世纪的我们可以坐在家里看世界,不用骑马日夜奔程,几小时就可以“飞”到很远的地方;不用坐在私塾里吟诵《四书》《五经》,而是多方面学习各种知识;不用征战沙场,社会安定家家小康。
用现在的话来说,你此时一定是羡慕嫉妒恨吧。嘿,别着急,我这不是还没说完呢嘛。
有点的确有很多,进步的确有很快,思想的确有提高,可是却恰恰缺少了您一类的人。
现在啊,都是各有各行,各有各业,吃的是公家的饭,揣的是自个的心。大部分的人都在想如何得钱?如何赚得钱?如何多赚得钱?唉,除了一小部分人心中还有这个国家,想着如何为国家效劳以外,其它的都爱国意思淡薄,很淡薄!呐,人嘛,谁还没个七情六欲,贪念是正常地,但是贪心就不是正常地!范老先生您是进忧退亦忧,如今却是进贪退亦贪。21世纪,何为清官?不贪即清,何谈贡献!
唉,吾乃一介草民,无钱、无权、无宅、无名。不敢痴人说梦大肆奇谈,本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要是在您老人家面前夸夸其谈:带领中国走向经济强国!一类妄言,定是不敢,吾亦无您一样高尚的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吾常是自娱自乐,胸无大志,只求进个好高中,考个好大学,过个好日子,足矣。
最后,还是那句曾经在作文中立下无数次的誓言:好好学习。虽然很老套,但是很实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女子亦是如此,不敢口出狂言当上国家主席,但是至少以后我会向您学习,心怀祖国。
此致
敬礼
范仲淹,他是不是有灵魂存在,借了现代人的身体,活动在我们身边?
古时的他,在作品里,表露出心里的高声铭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借由文字这一神奇的玩意儿,让我,和你隔着时空,却深深收到你深沉坚定的回音,心里感受到强大的冲击力。我要感叹:好一个忧思天下之人!
就凭他的一篇《岳阳楼记》,那不照规矩的写法,在快一千年后的今天,我被打动了!我做了梦,想象了……
这是古装剧吗?一位长发男子,愁眉不展,走在街上。他在为街上这些因饥荒和那多得能要人命的活儿而痛苦不堪的人痛心,紧了眉,立刻甩袖而去。去到了他办公的地方,他向君王痛诉人民之苦!谁知奸臣为了自己的享福而从中作梗,他竟被贬谪做一个小县衙的跑腿!他为不能为社稷做大贡献而自责,但还是着眼了现在的差使,尽力为人民谋福。他有理想,他相信向这理想的方向就一定不会对不起自己的,因为心中小得只容得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穿越回来啦?一个当代的像是“愤青”一般的大学生,高速信息时代,他博览群书,捕捉消息。他力致于研究现在国人的生活,被这个像是政权的东西到底整成什么样子了,这是社会主义抑或是匿名了的资本主义?他不是崇洋,是痛心,他为这些和他生存在同一土地上的人们思考,他不想看太清楚了,那样只会觉得没有希望。
那两人,是谁?他像是范仲淹的灵魂的影子。
这是怎样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样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进亦忧,退亦忧”!
太多太多的人,说那忧思天下,太傻了,太累了,都是不自量力的文书生,这社会顾不了那些了。但是,若没有他们,所有人只顾自身的或者,会如何?所以,我以被说成“天真”的思想,来保证,这范仲淹的影子,不会远的!但是,我不会天真到傻,那样的情况也许真的会违背我的保证……我看得到范仲淹的影子,但愿现在的世界,永远不会让我知道那看到的影子,是幻影!
人。北宋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太宗祥符进士,由晏殊荐为秘阁校理。后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他主张推行新政,改革吏治,提倡农桑,减轻劳役,加强军备,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工于诗词散文,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本来生活在一个官宦之家。五代时期,他的爷爷范赞时任吴越国秘书监。父亲范墉任武宁军(徐州)节度掌书记。范仲淹就是范墉在徐州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可悲的是当范仲淹刚两岁时父亲便去世了。随着家境的衰落,他的母亲谢氏不得不带着他改嫁给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东)朱氏,更姓朱,名说,中进士后恢复本姓。范仲淹小时候很有志气。他曾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县南)醴泉寺读书,因家庭贫苦,每天只能煮一盆薄粥,划作四块。早晚各两块,切一点荠菜,加一点盐来吃,这样苦学了三年。后来,他知道了自己的家世,十分难过,哭着辞别了母亲,到南都(今属商邱)学舍读书。他这时学习更加刻苦,夜以继日,有时通宵达旦,五年没有脱衣服睡过觉。由于范仲淹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范仲淹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当他还是个秀才时,就“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后来他当了谏官,大胆揭发吕夷简滥用职权,任用私人,受到贬谪处分。后来他在与西夏的战争中立了大功,又回朝任副宰相,积极推行新政,因触犯一部分权贵利益而遭到排挤,回到陕西防守边境,新政也就废止了。
第二年,他在岳州做官的老朋友滕子京修建当地的名胜岳阳楼,请范仲淹写篇纪念文章。范仲淹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他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千多年来,这句话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警句。范仲淹一生艰苦朴素,经常把自己的薪俸分给乡亲,深得人民拥戴。他“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人民“哭之如父。”
范仲淹出生在苏州吴县一个贫苦的家庭。早年清贫的生活,使他养成了节俭朴素的良好习惯。后来入朝做大官后,所得的俸禄,往往用来接济穷人,而自己的子侄,却不得不轮流换穿好一点的衣服出门做客。
这年秋天,范仲淹的二儿子范纯仁将举行婚礼。范纯仁深知父亲的风节和家规,对操办隆重、奢华的婚礼,自然不敢妄想。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只买一两件稍贵的物品,父亲、妻子两边都能通过。于是,纯仁将要购买的物品列出清单,壮着胆子交给了父亲。
谁料范仲淹接过清单一看,立刻板起了面孔,大声说:纯仁,你要购买的那两件贵重之物,到底是什么打算?难道我范家的家风,要在你手中坏掉不成?婚姻自然是人生的大事,但是,它与节俭有什么矛盾?又怎么可以借口人生大事而去奢侈浪费呢?一番话说得范纯仁满面羞愧。他低下头,鼓起勇气,向父亲喃喃地说道:范家节俭的家风,孩子自幼熟知,购买奢华贵重用品,儿子知错。可是有件事孩儿在心中苦恼多时,今日如实禀告父亲大人。这些天来,新人想以罗绮作幔帐,孩儿知道这不合范家家风,不敢答应,可她父母又出面提出,孩儿碍于他们的情面,没敢再坚持不买。
范仲淹一听,立刻大怒,指着范纯仁说道:你知错认错,我不再追究你的过错。但是,范家几十年来,以节俭自守,以奢侈为耻。用罗绮做幔帐,岂不坏了我范家的家风?情面事小,家风事大。你可以告诉他们,如果坚持以罗绮为幔,那我范仲淹就敢把它拿到院子里烧掉!
由于范仲淹的坚持,范纯仁的婚礼办得十分简朴,既没购买什么贵重奢华的物品,也没有举办隆重奢侈的婚礼,不仅范仲淹的家风得以维持,同僚们也从中受到很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