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的感受作文
消费,一个与社会民生须臾不可分离的词语。如何消费,始终是千百万消费者密切关注的话题。除了政府部门的努力和社会的保障,消费者还要有自我保护和自我教育意识。面对消费诱惑、消费误导,应该学会理智消费;面对消费欺诈、消费陷井、消费侵权,消费者更应该拿起法律武器,学会依法维权。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以有效抵制各种消费侵权现象,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90年代初,我国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是从立法的高度来专门强调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49条还特别规定了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的,应该按“退一赔一”的双倍“赔偿”惩处。当初法律如此规定,带有对经营者强制和惩罚的性质,虽然现今市场经济飞快发展变化,但消法该条规定对广大消费者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法律保护手段。关于消费者的权利,消法、税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还有许多规定。这些权利其实也都是经营者的法律义务。比如消费者在接受消费服务时有要求经营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权利,有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质量保证的权利,有要求经营者开具消费发票的权利。
而这些,又都是经营者应该负担的法律义务。广大消费者要站到“守法主体”的宪法高度上,依法维权。维权不仅表现在消费后权益遭受不法侵害之时,还表现在消费时自觉树立法律和法律维权意识,不忍让退缩,不委曲求全,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依法监督经营者合法经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学会“斤斤计较”,以打造全社会的市场法制氛围,从而积极建设并维护国家整个市场经济的法制秩序。消费者学法、用法,掌握法律,学会自觉用法律的强大武器维护消费者自身的消费权益和国家的市场法制经济秩序,成为守法主体,那么,消费者就将真正“强大”起来。在健全的市场法制经济和依法消费的“强大”的消费者面前,一切市场经营者都只有依法经营一条路可走,他们将变得谨小慎微,真正视顾客、消费者为“强大”的上帝。那时,市场不单是经营者的市场,更是广大消费者的市场,消费者才是市场经济中真正强大的上帝!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是一个典型的宅女。在我上高中之前,我所有的生活用品几乎都是妈妈一手为我操办的,在那之前,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消费感受。进入高中之后,离家远了,我才开始学着自己购买生活用品。第一次去服装市场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我邀了几个好友一起来到了当地有名的服装城。当我们乘电梯来到二楼时,映入眼帘的全是衣服,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眼花缭乱。许多衣服是我根本就没有见过的,当时,我就傻在那里了,这么多的衣服我该买哪一件呢?朋友看我那傻样,笑了,拉着我进入了衣服的海洋。
我们从这一头逛到那一头,又从那一头看到这一头,逛了许久才看中了一件衣服。朋友拿着衣服在我身上比划了大半天,才让我穿上试一试。一穿出来,朋友大加赞赏,我也是很满意。可是,一看价格158,我马上将衣服换下来,不敢买了。朋友问我喜欢不,我心内自是欢喜,朋友笑了,二话不说和销售员砍起价来。朋友一出口将价格定在了50,讨论了大半天,销售员就是不松口。朋友拉着我佯装要离开,那销售员见了立马拉住了我们,口里不停的说道:“算我碰到行家啦!卖给你们吧!下次多来关顾!”
看着标价158的衣服,用50就买到了,我更加傻眼了,原来这里的衣服最高价不超过一百。看来很多事情真的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身体会才知道真面目。后来购买的次数多了,才发现只要不是名牌店里购物,很多东西是可以靠嘴巴来节省不少钱的。
现在随着经济的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总喜欢购买地摊货,现在偶尔也逛下品牌店,两下一比较才发现,一分钱一分货,消费必须是理智活动,不能感性对待,那就显得过于盲目了。
近来网上购物被炒得火热,进入e时代我当然也不甘落后。我通过搜索引擎随机找了一家购物网站,注册成为会员后,首先进入电器超市,欣赏了一通各类新潮家电,只看不买,好好地过了把瘾。接下来去服装超市,看中了一条长裙,可屏幕上却出现了“对不起,此商品暂时缺货”。我又转到百货超市,看来看去,都是些常见的东西,而且要很久才出来商品图片,速度比蜗牛还慢。时间已过去一个小时,购物车内还是空空如也,我只好转到最容易购买的食品超市。食品类分项很细,我点击饮料栏,出现了碳酸饮料等。为了不虚此行,我往购物车上装了一箱可乐,下了网上订单,再次确认后,屏幕上显示24小时内送货上门。
等了两天都没人来送货,等到第三天,我只好去杂货店买了箱可乐自己扛上楼来,并发了封电子邮件催问,同时后悔没在3。15投诉这骗人的网站。一个星期后,就在我几乎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时,门铃响了,我打开门,只见对面站着一位西装笔挺、精瘦斯文、肩扛可乐的小伙子,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位送货员。一问才知,他是购物网站的技术总监,因近来没拉到风险投资,经费紧张,网站的各级领导每周都要送一天货。
我喝着这来之不易的可乐,浮想联翩,但可乐的味道和杂货店买的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
关于产品质量,我可不敢苟同,大商场DD就是好的,不是这样的!有很多品牌在旺季或者商场搞活动的时候会经常断货,为了救急,就从动物园、木樨园等批发市场进货,把自己的标缝上去就是了。在我们商场搞活动的时候,在客人摩肩接踵的时候,就有一些品牌的导购和业务在我们的办公区贴标的场面,真不敢往下想,不知道谁又该挨宰了!
而有的品牌干脆直接从那里进货,他所有货架上的货品都是批发来改的标,因为他们的实力小,没有自己的加工厂和设计师,只有这样才能暂且生存,而生存下来了,就意味着有可能缔造自己的品牌王国!
我们有很多大品牌都是这样起家的,他们的老总当初是骑着三轮自己送货的!!谁能够做的大,就要*智慧和运气了!
每个商场的活动都不一样,而消费者不可能全部掌握,我们每周都要出去调研,看看周遍竞争店的活动情况,然后再回来制定自己的方案,厂家叫苦不迭,谁不心疼呀,都是钱呀!!!但是又必须参加活动,只有自己来解决利润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