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英雄作文议论文
三国里,刘备是英雄,曹操是英雄,孙权是英雄。水浒里,宋江是英雄,吴用是英雄,武松是英雄。而现代中国的英雄,更是不计可数。
而在众多的英雄里,唯独一个让我赞叹不已,他就是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
小时,他就热爱学习,发愤图强,加上父母的启发与教育,使他考中了理想的大学。但那时正是中国实力弱小、遭受侵略的时期,生活在这个社会背景下的钱学森看见人们惨遭刀枪的样子,就立志要让祖国繁盛,便来到美国,并以优异的成绩,换来了很高的地位。但他始终没忘记祖国的使命,便在学业有成的时刻,回到祖国。但美国政府咬住不放,将钱学森关了起来。但最后在中国的强烈要求下,美国政府才不情愿的放了钱学森。回到国后,他便励精图治、日日夜夜的工作,先后发明了“两弹一星”,使中国逐渐强大。
英雄是什么?在我认为,英雄是保卫祖国,服务祖国,建设祖国的人。而钱学森则是英雄,在祖国危难之际用去其它国家学来的知识,来发明“两弹一星”,保卫祖国,并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学生,指导他们,一起来服务祖国,建设祖国。
钱学森,你是坚强的。在发明导弹之时,没有其他国家的帮助,你便坚强地站起来,靠自己的双手来完成;钱学森,你是不屈的。在被美国压留的日子里,他们每10分钟开一次灯,但你不肯屈服,抱着一颗爱国之心,驱散黑暗;钱学森,你是无私的;在领取荣誉时,你总是希望让年轻人去,让他们也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一起来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观英雄之事,品英雄精神!
去年暑假,我读啦《三国演义》这本书,我经常在想,《三国演义》里,到底谁是英雄?
曹操是英雄吗、爸爸说他雄才大略,善于打仗。便以弱胜强,打败啦袁绍,平定啦北方。但是,后人却始终说他是奸雄。可我并不以为曹操是奸雄,曹操之所以被称作奸雄是因为曹操的儿子曹丕篡啦汉,做啦皇帝就追称他父亲为汉武帝。在《三国演义》中,看不出刘备有啥足以和曹操并论的,在他称帝前,就像做皇帝了。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名封,一个名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即天子祭天地之礼!可见他念念不忘此类事。曹操却从未想过做皇帝。天下英雄何须以地位自重?其次,曹操收复过刘备,收复过关羽,虽然地位使然,识英雄,为遇时,或成人之美,绝非易事!刘备就连曹操于已显时也未必知道曹操是天下英雄。又是,曹操是实干家,曾行刺董卓,诏聚诸侯讨董卓,此类事刘备也没怎么干,大家说曹操是不是英雄、
随即,妈妈有说:“那关羽是不是呢、”这回妈妈就说对啦,关羽他不是人,而是神!而且历代加封,一直封到“善天古佛”,成为人与神的极致。他降汉不降曹、秉烛鞑靼、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就万里不辞地往投。这是忠的一种新形式。所以,大家说关羽是不是英雄呢?
再想想诸葛亮,,他有通天彻底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装乾坤的能力,呼风唤雨。诸葛亮本身一生谨慎,是一个鞠躬尽瘁的人物,还是一个祭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识魏延反骨、只去成都、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锦囊杀魏延、死啦还以木偶退兵的“妖”!
其次,在《三国演义》里的英雄不止这些,但是以我的标准只有这些在我的心里才能算真正的英雄!
今天上了一堂历史课,说的是秦朝的兴与亡。
回到宿舍之后,我正在复习历史。看着看着,我就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忽然,一道彩色的光将迷迷糊糊的我笼罩,我浑身轻飘飘的,好象飞了起来。
一会儿之后,我落地了,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我睁开眼一看,视线之内的都是身着古装的人,老弱妇孺都有,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带着脚镣,瘦得皮包骨头!
我站在一旁,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知居然没有人理我,好象他们看不见我似的。
我总觉得里边有个人挺眼熟的,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见过他。只见那个人一把抢过了旁边一个军官打扮的人的刀,一刀砍翻了那个军官。随后跳上了桌子,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的脑中灵光一闪:陈胜?我该不是回到两千多年前,目睹了大泽乡起义吧?
阵让我做呕的感觉,我又“飘”到了一座宫殿里,正中坐着一位君王打扮的人。他怀中搂着一位绝色佳人。他们欣赏着柔逸的舞蹈,听着美妙的乐曲,君王不住地叫唤着佳人的名字:夷光!(西施)君王一脸满足的表情,馆娃宫内一片升平景象,这时的夫差万万没有想到,曾是他手下败将的勾践,正率着几十万大军向他杀来……
再一次盛大的庆功宴中,意味得胜归来的青年将军正接受他君主的赏赐。君主问他:“你在前线杀敌,真是辛苦你了。”将军回答:“我这么做是为了汉朝的天下,是应该的。”君主又问道:“你不觉得你应该有个家了吗?”将军凛然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一阵阵的天旋地转,我看到了一个个场面。从玩物丧志的宋徽宗,到气壮山河的岳飞;从垂帘听政的慈禧,到推旧维新的六君子;从卖国求荣的伪满政府,到为国而战的红军战士……
人们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大有贡献,可其凶残让人不寒而栗;人们说毛主席是开国领袖,大圣人、大救星,可又发起了黑暗的“文化大革命”事件……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问: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到底怎样的英雄才值得我们学习?
这正是“千古功过谁来评?数‘英雄’人物,还在今朝!”
自古到今人们都在赞美所谓的“英雄”。比如:曹操、关羽、秦始皇、岳飞、成吉思汗、斯巴达克……人们都以为所谓的英雄是千里挑一的,但事实上,每个都是英雄!
就拿三国时期来说吧,那时诸葛亮本可以征服天下,但因为有魏、吴两国阻碍,没能成功。那如果没有吴、魏两国阻碍,可能就因会因为小小的变动而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历史上消失和无影无踪。严重的还会导致人类灭绝!每个生物都有它生存的价值,就连一个十平庸的人也是历史上的英雄,如果你硬要这个人成为一名有名的科学家,那么有可能有些坏人就会利用他制造的东西干一些坏事,这样就会使科技的进步的伐子停下来,使以前、未来都会产生极大的混乱,打个比方说,本来在未来可以造出时空机,然后回到古代帮助古人创造科技,但如果某一个时空的某一小部份发生了变动,就可能使一些人在未来制造不了时空机,更无法帮助古人发展更高科技的文明,从而使整个文明一慢再慢,一变再变。
所以我们不应该忽视任何一个人存在,因为每个人都是英雄,只不过有一些是成就比较明显的英雄,一些是历史中不可缺少而又不闻人知的英雄罢了。
时间的流水淘不尽英雄的故事,岁月的长风吹不老英雄的容颜。“英雄”自古至今就是一个说不尽,道不明的话题。从小到大,每个人心里都自己认定的英雄。那么,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王昭君,一个传奇般的女子,为了汉匈两国的交好,为了两国百姓的幸福安定,她放弃了汉宫秋月,放弃了锦衣玉食,放弃了玉砌雕栏,义无反顾的走上了荒芜萧瑟的和亲之路,在她这舍己为人的举动背后是汉匈两国之间几十年的和平安宁,她为付出的是自己美丽的青春,收获的却是两国百姓数十年的景仰和爱戴……
谁说女子不如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王昭君,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义放刘邦,不是他不听亚父范增的劝说,而是他心胸宽广,不惧怕刘邦小儿的阴谋,很多人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然而,我却认为,这是他心胸宽广的重要体现。在乌江江畔,他断然拒绝了渔翁的摆渡,只因“无颜见江东父老”即使在穷途末路之时,他仍坦然面对敌人的围攻,徒手击杀百余人,这是何等的气概!这才是真正的西楚霸王!
乌江情,霸王泪!残阳铺,江似血!乌江畔,记载的永远是霸王的痛。项羽,是我以上中当之无愧的悲愤英雄!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领导者,奋力反抗朝廷的压迫,带领着一群对封建统治心怀不满的兄弟,打拼出了梁山泊这一片血性男儿向往的圣地,数次击退了朝廷的镇压,逐渐壮大,聚集了梁山一百零八好汉,成就了一段英雄佳话……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宋江,是我心中血气方刚的英雄!
谁是英雄?英雄是那品质优秀,武勇超群的人,英雄是那无私忘我而令人敬佩的人,2008年的英雄是那抗击雪灾的人们,2009年的英雄是那勇敢的神舟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英雄就是心中有大爱,敢为人所不能为,敢为天下先的勇士!历史长河,浪花淘尽,方显英雄本色……
英雄,这个词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在《水浒传》中,会找到答案。
“英雄嘛,当然是108将喽。”要是在往日,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但是,你在细细品读《水浒传》这本书,这个答案似乎有些不可靠了。
108将替天行道,战功显赫。他们在战场上,如猛虎,似飞龙。他们虽然是大英雄,但是比起那些些默默无闻的士兵,似乎还……
我佩服这108将,但我更敬重那些士兵。他们是勇敢者,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比将领更英勇,更胆大,更有牺牲精神。
我由水浒故事中的士兵想到,如今社会生活中的无名英雄们。我睁开一双慧眼,仔细搜索,身边的英雄太多了。
在建筑工地上,夏日炎炎,工人们顶着酷暑,搬运材料打基础造大厦;寒风凛冽,工人们仍昌着严寒劳作着。一座座高楼在他们的巧手下,拔地而起。上面有他们的汗水,有他们的辛劳。
马路边,不论严寒还是醋暑,也不论乱风还是下雪,清洁工人们一如既往地清扫着马路。她们是城市的美容师,她们手拿大画笔,在为城市画妆打扮。她们是英雄。
……
对此,大家对英雄这个词一定有更深入地了解了吧。英雄,给了我启示,给了我力量。英雄,就在我们的身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悠悠千百年,弹指一挥间。再多的红尘逸事都已尘埃落定为历史里程碑上隽永的印记。
时光如白驹过隙,是否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倘若英雄无觅,又何以论英雄?史上闻名的楚汉之争,其传奇般的演绎至今令人惊叹,有人为项羽的自刎而唏嘘不已,有人为刘邦的胜战赞叹不已。对于西楚霸王与汉高祖,这富有传奇色彩的两人,“谁是英雄?”一问油然而生,答案更是众说纷纭。
暗自思忖,“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兵家不变的真理。常人曰“不以成败论英雄。”撇开胜负不谈,谁又是真英雄呢?
项羽纵然有“百战百胜之才”,却在秦朝亡后自恃武功,威慑诸侯,坑杀降卒……烧杀掳掠之行残暴,致使民心渐失。失民心者失天下,可见垓下一役四面楚歌的局面并不是偶然。曾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豪杰,所持军队却由盛而衰。尽管乌江之畔,他的死士以一当十,却终因寡不敌众落至血染乌江的下场。一世英名却不善始善终,处于优势却恃勇骄横而无远虑,英雄本色在那句“天亡我,非用兵之罪。”的怨声中褪色。
反观刘邦,虽文不及萧何武不及韩信,却能纳二人于麾下,知人善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待人之道为他化险为夷,军队由弱变强以至于与楚军匹敌。刘邦称王后,与项羽相比,更显王者风范。他解放奴隶,察纳雅言,体恤民情……安定民生得以民众拥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望。”刘邦的君子之度为他赢得战争的筹码。垓下一役的胜利,便如锦上添花,他是胜利者,他是王者,他身上散发着英雄的气息。
任时光荏苒,任岁月蹉跎,心目中的英雄,终不会似繁花落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