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货币战争3读后感

时间: 10-22 栏目:话题作文
篇一:《货币战争3》读后感

顺着《货币战争》,《货币战争2》的思路,我最近看了《货币战争3》。

这一系列书都是在用一种全新的视觉、不用的思路看待我们的历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着金融货币知识。

《货币战争》主要聚焦在美国货币发行权的反复争夺是如何影响美国社会和世界历史的,《货币战争2》重点关注欧洲各国围绕货币发行权的激烈博弈,是怎样塑造着历次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全球权利的形成与变迁。

《货币战争3》则沿着金钱的主轴,展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画卷。本书从胡雪岩收购蚕丝开始,演绎了当年一代红顶商人因为资金链断裂被当时的国际资本打击,迅速从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人沦落到破产的故事,从而非常巧妙地把大家的思路带到了一百多年前的清朝。从1840年到现在,中国金融战争一共经历鸦片战争列强用鸦片打败白银,国民党时期列强用白银打败法币,现代社会美元正在打败人民币的若干时期。本书从大清帝国的银行系统开始深入浅出演绎,历经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民党时期、新中国时期的各个时期,每一个政府的统治和运营,都离不开背后强大的资本支持。其中蒋介石北伐战争时期著名的四一二惨案,与蒋介石投降江浙资本有着重大的关系。

中间还讲述了日本怎样进行货币崛起。最大的核心内容就是金融必须独立——金融主权,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惜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只有新中国1949年到2005年期间非常短暂的金融独立时期。

金融没有国度,但一个国家没有了金融主权,将是一件极其悲哀的事。

这本书还特别将中国的金融体制与日本的金融体制做了相关对比。日本明治维新的胜利,其重要原因就是金融高边疆获得了胜利。简而言之,就是在金融上必须自主,摆脱列强动用国际资本对于日本国内资本的染指。对比可知,在丧失金融高边疆的中国,洋务运动也好,戊戌变法也罢,甚至推翻清朝统治,都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富国强兵之梦。

然而,令人感慨的是,一百年后的日本,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泡沫,其根本原因也就是日元升值。中国今日之经济和十几年前的日本经济已经很相似。回头看看中国,从本世纪开始,上世纪90年代那种稳步发展的局面似乎已经不再,人民币不断升值,国外的热钱发疯一样的进来,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房地产价格突飞猛进,虽然说人民币升值到国外消费便宜了,可是又有多少人去国外呢?在国内的老百姓只好看着物价飞涨。日本当年的股市神话已在中国上演,房地产狂热正在中国重现,人民币正迅速滑向债务货币的深渊……这一切犹如日本经济的翻版,按照《货币战争》中所说也许这就是美国为抑制中国经济发展所设下的“局”,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的又一手段。或许这一说法有些夸张,但我认为《货币战争》一系列书最重要的是其所流露出的金融主权的重要性,最大的意义在于其对中国经济的警示。

书中的一大亮点:一直以为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只是在军事和政治上比较有成就,但是在金融领域却也具有非常独到的解决方案。看到山东根据地的金融创新:“物价本位”的北海币,挺有意思的。山东解放区的北海币,可以在解放区内部自由流通,靠的是和物价相结合的兑换价值;也可以在国统区和法币自由沟通,靠的也是北海币的通货信誉。北海币没有用黄金、白银、外汇做储备,而是用物资来做储备,随着物价的涨落,工商局随时吞吐物资,调节货币流通数量,以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正是因为这种原理,根据地完成了“驱逐法币,稳定物价”的货币斗争。中国共产党的货币实践,可是说是货币战争史上的一大创新,这对于人民币的诞生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现如今,人民币与建国初期人民币的发行机制出现了明显变化。当时中国金融战略的最高原则就是独立自主,不与任何货币挂钩,只取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60年之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融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民币的发行机制做出相应调整是势所以然。中国的货币体系也因此陷入了困境,现在的困境就在于,人民币已经基本被“美元化”了。虽然现状令人忧虑,但是本书的作者还是指出:在目前的金融战争状态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金融高边疆的独立性,藏富于民。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必须加以防范,如果应对得当,控制好金融主权,并逐步让人民币走出国门,人民币的困境就会自然而然摆脱了。

看了中国近代货币史上的众多案例,不禁想起了《货币战争1》中的著名的那句话:只要控制货币发行权,金钱就是祖国,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篇二:《货币战争3》读后感

货币战争3绝对比前两部更精彩。

该书以鸦片战争为起点,开始了对中国金融发展的探究和解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从金融的视角看就是,谁能控制金融高边疆,谁就拥有了巨大的战略优势。而金融高边疆的崩溃最终必将导致政权的崩溃。国家的边疆,不仅是由陆疆、海疆、空疆(包括太空)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还需要包括第四维:金融高边疆。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首先打垮了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抢占了中央银行这一金融战略制高点,渗透和蚕食了金融网络,掌握了清算体系,控制了金融市场,进而剥夺了清帝国的财政税收大权.......

不要一讲到中国的近代史,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就一副什么都听腻了的表情,其实对这段历史,我们要真相,要反思,更要不断的借鉴学习其中与西方列强,四大家族斗争的成功经验。共产党能够得天下,不单单是靠运气,里面有太多的必然。《货币战争3》后记中提到“深入研究了苏区,边区和解放区的金融问题,后来老杨见人就说,在研究了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创新之后,他佩服得想交如党申请书。”当年浴血奋战的共产党人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但他们更是机智灵活,敢想敢做的实干家,当中国共产党将美英势力绑架的蒋介石政府赶到台湾那样一个弹丸小岛时,就证明中国成功之路只有一条——即独立自主,摆脱外国霸权势力对中国的控制!

“为什么蒋介石会输掉了货币战争?

这是因为他的货币权力只考虑极少数富人的福祉,蔑视和践踏大多数穷人的利益,最终结果只能是他的政权连同他的货币一起被大多数人所抛弃!”

“人民币只所以能够稳定币值,恶性通货膨胀之所以能够有效遏制,除了措施得力的主观原因外,客观因素就是中国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实现了四大平衡:预算收支平衡,断了通货膨胀的根;货币出纳平衡,巩固了币值稳定的源;物资供求平衡,抄了投机势力的底;外汇进出平衡,绝了货币恐慌的路。

只有拥有完全独立的货币,才谈得上经济,政治和军事的独立自主!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中国的买办官僚资产阶级,以金融手段控制中国的历史,毛泽东,陈云等人知道得比谁都清楚。中国近代一百多年里,外国资本势力,洋买办阶层,官僚地主垄断阶级形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盘根错节,利益互锁的关系网,无论哪个军阀执政,无论哪家政府上台,都不得不依赖和借重这张关系网。他们相互勾结,相互庇护,共同盘剥人民大众。只有在1949年,中国才将这个巨大的毒瘤网络连根铲除,甚至掘地三尺,以确保永无后患。

人民币拒绝与任何外币挂钩,就是为了从金融的根子上切断外国资本势力对中国的渗透和控制,目的就是完全控制中国的金融高边疆,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金融战略!”

当年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共产党人,没有学过洋理论,没有见过洋顾问,但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从人民大众的利益出发,解决了蒋家政府无法解决的通货膨胀和法币贬值的问题。腐败的国民党政府人才济济却昏招频出,视百姓利益于无物,才会输了江山。可见,失败的政府不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缺的是触碰利益阶层的决心和强大行动力!

篇三:《货币战争3》读后感

从看货币战争开始,我就很焦虑很纠结。偶尔看一下时寒冰先生的博客,还有他的《中国怎么办》。很自然的就想,作为一个小民我们怎么办。危机一来囤油囤粮?你那间小屋子装得下什么啊,够吃多久啊,光是米你也活不了。没办法,倾巢之下啊!还是劳动改变生活吧,走一步再看。

从一开始,就有人说这本书的不是。人红是非多啊。其实里面那些很多都是历史迷案,你一般人没有一手资料弄得清楚。其实是2+3还是3+2有什么关系。那书里不过是说,在社会的进步中,有的人通过钻社会的漏洞发了财了,而大发横财的人(既得利益者),他们是会用一切手段来捍卫并扩充他们的财富的,就像你面对小偷保卫自己的钱包。

3里面,感觉到一个不同,作者的文字功底出来了,对金融的认识升华了。他必然在这本书的准备中,大量资料的消化中悟到了什么。可惜我没看完。

书中提到几个红色根据地的金漂(瑞金)反击了国名豆腐的金融攻击。里面提到和日本的解决方式不同。日本靠出口换汇,根据地靠实物,比如米啊,布匹。这说明什么。米在市场上流通,我就不把它当食物,它就是市场上的元素之一。它能换到钱,我就可以说它是钱。米又是劳动来的。我们劳动出的米,那么可不可以说我们,劳动者在创造钱。本生是我们劳动者在创造价值,而不过是银行的一张纸来为它打上标签。但是现在反过来的。我们觉得,是银行在变化出通货来。

这是劳动者地位底下的最根本原因。我们知道最先在银行贷款出来的人是最收益的人。想象一个苹果,中央银行是肚肌眼,周围是其他银行,然后是企业,最后是我们这些员工,在苹果花凋谢后的**上。

其实货币战争系列,改变的是国民的财富观。让人们知道什么是钱。以前读书是时候自告奋勇在讲台上给同学讲什么是钱。很幸运在看到这书前我吸收了一点点金融知识,并对钱的认识提前做了思考。这就像功课预习。害我看了这书很跟得上宋先生的思维。

我就想如果是我们在创造财富,那么就有一个新的可能。彻底的掉转过来,我们手里生出钱来,我们才是中心。看我以后能不能建立这样一个可良性循环的模型。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