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的高中作文
每天早上,我都会坐车去上学。但是,总是在车站“遇到”一个“不速之客”——烟!我每次都要躲着吸烟的那个人,还要使劲憋着气,不让烟进入我的身体里。每次,我都是憋得头晕眼花的!
我们都知道,公共场所是禁止吸烟的,可是,公交车站是否为公共场所呢?
我们可假设来看。如果,公交车站是公共场所,那么,那些吸烟的人是不是不讲道德了呢?本人早上坐车时,车站有许多的人。上到老人,下到儿童。如果有人吸烟,那么,那些老人小孩不就成了二手烟的危害者了吗?现在,又出来了三手烟。三手烟是指烟的细小的颗粒附着在衣服上,被人直接或间接的吸入呼吸道,这样一来,危害就更大了。
假设公交车站不是公共场所,那么烟民们就可以“大吸特吸”了。但是,仔细想想,在车站等车的人还是有很多的,这样一来,还是会有人遭受到二手烟和三手烟的侵害!
我国每年都有很多人死于吸烟所导致的并发症,常处于二手烟或三手烟的环境下,诱发并发症的可能性可能远比一手烟要大得多。像车站这样人多的地方,如果有人吸烟,那么,被尼古丁侵害到的人会不会更多呢?
今天,我们所要谈的是“公交车站是否为公共场所?”当然,可能我有点跑题,不过,现在,我们继续回到这个问题。公交车站是否为公共场所?这应该要引人们去深思一下。如果,公交车是公共场所,那么,我们下次再去坐车时,就尽量不要抽烟,就当是为了社会。其实,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最重要还是一点,只要不吸烟,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你认为“公交车站是否为公共场所呢?”
早晨六点半,我跳上一班公交车,挑了个座位坐下。车上的人渐渐多起来,已经没有空位了。我看了一眼那三个漆着绿漆的椅子,无奈地叹了口气。椅子上坐着的,是两个正在旁若无人攀谈着的年轻少女,浓装艳抹,花枝招展。另一只椅子上坐着一位男士,看上去也蛮结实。那三个绿椅是专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人准备的。我每次上车都看见上面坐着的,却并非什么老弱病残之类的。也罢,他们自己都不觉羞耻,就由他们去吧。
车靠站了,上来一位老奶奶。绿椅上的三个人并无动静:两位姑娘谈得更大声了,那位仁兄也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镇定自若地稳坐钓鱼台。其实我自己也没有作出任何反应,或许我本来也不属于那种很讲社会公德的人吧,况且背上还背了个大书包,这就是我所谓的借口。
一位现役军人站起来让了座,那老奶奶扫了他一眼,便坐下了。不但没说一声谢谢,似乎连给她让座的人是谁也不愿知道。我不觉有些幸灾乐祸。潜意识里突然发觉自己很坏,大概这是每天都搭公共汽车耳濡目染的缘故吧,我觉得自己也蛮可悲的。一位乘客匆匆下了车,黑色的钱包悄悄地落在地上。待到了车下,他才发觉掉了什么,连忙朝车上喊:“我是不是把钱包掉在车上了?”邻座的贪小者急忙捡起来,说:“没,没有吧?!”那人无奈地叹了口气,目送公交车渐渐远去。
我没有声张。那人根本不需要使刀子,只要用威吓的眼光瞪我一眼,我便识相地转头看窗外。可我心里并不踏实。孤掌难鸣。为什么孤掌难鸣的总是学生?他们不成熟,或是太有激情,或是太幼稚易受人欺骗吧?
这时车后座传来一股刺鼻的臭味,一阵急吵声钻入我的耳朵。原来是一位摩登女郎带着一只臭气熏天的长毛哈巴狗上了车。女郎站定,一位乘客急忙从她身边走开,边捂鼻子边说:“你的狗真臭。”那狗似乎颇通人语,“汪汪”地吠叫起来。女郎横眉冷对一夫指,喊道:“你以为你很香?哼,比狗还臭……”我忍不住小声地插了一句:“乘车规定不许带狗的。”那女郎朝我冷冷地说:“管你什么事!”我刚涌起来的一点点勇气马上消失殆尽。不知怎的,今天这车乘得我心里堵堵的,幸好我很快就要到站了。
下车了,我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又是新的一天。我无奈,也许在车上,我从来不是个好女孩,没有同情心,没有正义感。我总是无数次地自责,可我也无数次地逃避,我缺少面对的勇气。只有到了学校,我才觉得活得快乐,帮助同学,关心集体,尊敬老师,我觉得自己是个纯洁的热情的好孩子。有时我也困惑:在车上我的冷漠和自私,胆怯和无奈从何而来?我是不是一个卑劣的两面人?我的勇气呢?毕竟,还是学校这个小社会最单纯。但我想我也该学着去面对这个复杂的大社会,学着勇敢地去做一些我该做的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老话已经在中国人中间获得了公认。我们杭州人也许没有感觉到,因为人往往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就“身在福中不知福”了。但是,任何外地人来到杭州西湖,都会为她的美丽所惊叹,所折服。常常会说:天堂也不过如此!
天堂是虚无缥缈的空间,但杭州却是实实在在的空间。这个空间,过去只能由我们杭州人享用,现在不仅我们杭州人,全国人民都可以前来享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活动范围的扩大,使地理空间有限的西湖变得空前扩大起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湖已经不仅是杭州的西湖,也不仅是浙江的西湖,而已经是全国人民的西湖,还正在向世界人民的西湖发展。西湖,你的空间越来越大了。
其实,西湖是地理空间是不变的,或者说变化是极小的,变化的其实是她的“公共空间”。西湖公共空间的不断扩大,既是科技的进步,也是时代的进步。当汽车、火车、飞机成为人们日常的交通工具时,当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越来越快时,当巨大无比的地球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变成为“地球村”时,西湖的公共空间反而在反向地扩张、变大。杭州的西湖正在变成世界的西湖,正在走向作为公共空间的西湖的扩张极限。
认识到了西湖公共空间的这个变化,我们一方面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感到责任重大。这个责任,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物质方面是基础,这就是我们有责任保护好西湖的生态,不仅不能使她受到破坏,而且要把她打扮得越来越美丽,使她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见人爱的西湖。因为它是全人类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对此我们决不能能掉以轻心。从精神方面说,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历史上形成的那些以“爱”为核心的优秀西湖文化:如以岳飞、于谦为代表的爱国文化,以梁祝、白蛇为代表的爱情文化等等;而且要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文化,社会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更是人与人和谐幸福的文化,是走向世界大同的文化。这是西湖公共空间扩大后的历史必然要求,是我们全体杭州人民的光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