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筷子的作文
我们每个人,每天吃饭都离不开筷子这对好朋友,它们总是和别的筷子组成最好的搭档来为我们人类服务。
筷子,它们有一样的长短,没有好坏,没有美丑,它们总是任劳任怨地为人们服务,每当我们吃饭时,它们就会“立刻”跑到我们的手里,不求一点的回报,也不求把自己洗的十分漂亮,它们只求为我们人类服务,让我们高兴地吃饱。
它们虽然长得不比竹子有翠绿色的美丽外衣,也比不上湿竹子那样光滑,但是它们让我们看起来十分的朴素,十分的无私,因为,他们干起来活来,十分的认真,只为了为我们人类服务,这比起外表虽然十分美,却只能看的青竹子,那么,你会选青竹子还是这一些忠诚、无私、朴素、只是不能看的筷子呢?如果让我选的话,那么我一定会选这朴素的筷子的。
筷子,它不能单独行动,因为那么样,它将无法为人们服务,所以,它们十分的团结。不争不夺,和别的同伴们一起过安心、快乐、高兴的生活,它们以人类吃饱为自己最高兴的工作。
如果,我们人能和筷子一样团结的话,世界会怎么样呢?我觉得那时世界将不会有战争,那时的世界一定会和平、和谐,那时候,一方有难将会十方支援,那时,无论到哪里,都一定会有家一样的感觉。
筷子在3000多年前就诞生了,这个小东西可蕴藏着不少的文化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这个小东西。
传说在商朝时,姜太公的老婆嫌姜太公除了钓鱼什么都不会,想毒死姜太公另嫁其人,于是在姜太公的肉里下了毒药。当姜太公拿起肉要吃时,一只青鸟飞过来,啄了一下他的手。连续3次,姜太公开始好奇了,跟着青鸟上山。只见青鸟停在一根细竹枝上,嘴里念道:“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能用手抓,夹肉就在我脚下。”姜子牙知道这是一只神鸟,忙摘了两根细竹回到家。老婆催他吃肉,姜子牙将细竹伸入碗中,顿时冒出一股青烟。姜子牙对老婆说:“肉怎么会冒烟,难道有毒?”说完要将肉往老婆嘴里送。老婆忙逃出门去。此事传出后,四领也纷纷用竹枝吃饭,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子吃饭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
筷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有象牙筷、牛骨筷、银筷……。还有最普通的木筷。筷子的颜色也越来越多,有红色的、有土黄色的、有棕色的……还有些筷子上面还有花纹呢!有些筷子上面是方形的,下面是是圆形的;有些筷子一凹一凸,呈现出波浪状,十分美丽。不过这些筷子都是上粗下细的。筷子长约25厘米左右,和一支毛笔的重量差不多,是个瘦高个。
我们拿筷子的方式也是千姿百态。
我拿筷子是用食指按在第一支筷子的内侧,中指压在第二支筷子的外侧,大拇指压在两支筷子的前侧。我们拿筷子时,手指都是夹在筷子中间的。因为如果拿在筷子上面夹菜容易掉,拿在下面又不容易夹着菜。所以,筷子还是拿在中间最合适了。
嘿!想不到这小小筷子还蕴藏着不浅的文化传统和礼仪风貌呢!
说起筷子,这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餐具。筷子在中国源远流长,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使用筷子的人越来越多。据医学专家的研究,使用筷子还能开发儿童的智力。
筷子的种类非常多,如:竹筷子、象牙筷子、银筷子、金筷子,筷子有粗有细,有方有圆,形状各异,竹筷子:上面方方的下面呈圆形,有时还有一点点的粗糙;你瞧这象牙筷子,雪白光滑,晶莹剔透;再瞧这银筷子,一个浑身银光闪闪,上端还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一看就知道这是大官家里用的筷子;皇帝用的筷子又有所不同,他用的筷子闪着耀眼的光芒,体现着高贵、优雅的气质—金筷子。这银筷子和金筷子对于我们的现代人来说都太过奢侈了,我们现代人一般都使用竹筷子和木筷子。
我们家人使用筷子的方法主要分三种:“三指派”“四指派”和“双手并用”。我和妈妈是“四指派”,使用的时候把中指夹在两根筷子的中间,食指放在第一根筷子的边上,无名指垫在下面,大拇指就握住了,用这样的方法来夹食物比较轻松、灵活。外婆和爸爸是“三指派”握筷子的姿势和我比差不多,所以有时候碰到滑溜溜的食物,经常会让它溜走了,这种取食物的方法不太便捷。在我家用筷子最特别的是我弟弟“双手并用”。使用的时候一手拿一根筷子,来去食物,这种方法最不便捷,经常会把菜“抛”到外面,太不卫生,但弟弟毕竟也只有四岁。
原来筷子也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啊!让我们去知识的海洋里去探索更多的知识吧!
在我们的周围,还发现有一些人使用筷子的方法和有意思。
有一次,中午我去幼稚园看我弟弟的时候他们正在吃午饭,有的人直接用手握住筷子,直接去戳食物,简直是把筷子当叉子了。还有早摊上炸油条的伯伯,他们的筷子可真长,足足和我手臂一样长。他在夹油条时握在筷子的顶端。我想:这样的话,他就不用担心自己的手被油烫了。
今天,老师还让我们做了一个试验,让我们分别试一下拿在筷子的上端、中间、下端自己有什么感受。开始试验了,我拿在筷子的上端,感到非常舒适,这样我们可以夹到离你远的菜。握在筷子的中间,感到还好。握在筷子的下端感到非常的不舒适,一难夹菜,二夹菜时,自己手还会沾上一层油,真不方便,我还是习惯握在筷子的上端,如果能灵活并用双手就能更加灵活了。
现在,筷子已经是我们中国人吃饭的必需工具,一般是细细的,圆柱形的,有两根,大约2分米长。
大概很早的时候,人们还没有使用筷子,都是用手抓饭吃的,今天的手抓饭就是证据吧!
筷子的使用,听说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有两个人在船上捕鱼。该吃饭了,两人便熬了一锅粥。一个人端起碗,说:“我们来比赛吧!看谁吃得快!”等到另一个人同意后,两人便争先恐后地吃起来。粥很烫,一个人本想用手把粥拌凉,但是会烫手,便只好朝粥里吹凉气,一点一点地喝。另一个人随手从河岸的树上摘了两根枝条,一边搅拌着碗里的粥,一边往里吹凉气,粥很快就凉了。于是,那个人取得了胜利。因为“快”,他们把这两根枝条取名为“快子”。后来,用树枝吃饭这个消息立刻传开了,大家都用起了“快子”。有些人嫌树枝不好,又用竹子做了“快子”,于是,便加上了竹字头,成了“筷子”。皇帝听说了,也用起了筷子,但他嫌用竹子做的筷子太土里土气,又叫人打造玉筷子,金筷子。筷子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
筷子,它有先人后己的精神。主人要吃菜了,就由筷子负责把菜夹来,然后送进主人的嘴里。筷子不仅自己没有品尝到美味可口的饭菜,而且还沾上了主人的口水。但是它无怨无悔,始终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为主人服务。这是令我非常敬佩的“筷子精神”。
现在科技发达了,很多人都用起了“一次性筷子”。一双很好的木制筷子,主人用过一次后,就被扔进了肮脏的垃圾桶。因为一次性筷子寿命短,需要量大,所以要砍伐更多的树木来制造这种筷子。于是,森林资源就大量地减少了。这是不是也应了它起源时的“快”了呢?嗨,森林快速的灭绝将是巨大的灾难啊!
虽然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便提倡少用一次性筷子,有的国家已经不用一次性筷子,听说日本自己不生产一次性筷子,而是向中国进口呢。
筷子含有献身精神、牺牲精神,是不是该这么短命呢?大家一定要尽量延长筷子的使用寿命,不要让树林也在我们国土上快速灭绝。
筷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据说,世界上共有三种吃东西的方式,直接用手拿的占40%;用筷子夹的占30%,用刀叉的也占30%。
中国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使用筷子,不过,最初不叫“筷”。在《先秦文献》中作者把筷子称为“著”。隋朝时期,筷子又被称为“筋”。
筷“这个称呼是怎样出现的呢?据明代陆容在《菽目杂记》中说,江南吴中称”著“为”“快儿”。称帆布为“抹布”这是因为行船人忌讳“住”和“翻”。大约在明朝以后,快字上又加了个“竹头”,成为“筷”。这大概是由于筷子大多数是用竹子做的缘故吧。
筷子的结构几为简单。我国的筷子是上粗下细,下圆上方的。当筷子传到日本时,日本人就把筷子制成圆锥型。
筷子虽然简单,但中国人在筷子的质材和雕饰也做了不少文章。先秦时以有了象牙筷和铜筷,隋唐以来,宫廷,官府和富豪之家,用金银做筷子,用玉石,珊瑚等雕饰筷子。考究的筷子还要镶个银头,这是用来试验食品是否有毒。如果有毒,银头立刻会变成黑色或绿色。
中国人用筷子的功夫常常吸引外国人,西方近年兴起了“用筷热”。还出现专门教人用筷子的“培训中心”。有的医学家认为,使用筷子能带动人体的30多个关节个50多处肌肉,有助于手的灵巧和脑的发达。也有人说,中国人手特别巧,与从小就使用筷子有很大的关系。
据说,世界上第一家“筷子博物馆”在德国。那里展览了一万多种产地不同,质地不同,以及时间不同的筷子,真可谓一应俱全呐!我们用的筷子原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如此高的地位。你掌握了吗?如果掌握的不是太全面,那就请拿起筷子,好好研究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