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时间: 11-21 栏目:话题作文
篇一:《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在学习”邓小平文学”中,有两句话,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更体现出他的伟大,使我受益匪浅。一是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二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一句话就是人们常说的猫论,其实就是实事求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能达到”三个有利于”采用各种的工作方法及手段,亦有何妨。联系到教学上,只要我们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又何必局限于某一种教学程式和方法呢!9年的时候,放开去争论,”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是否符合经典理论,是否符合这个符合那个,却不去先大胆地闯一下——那么,我们也许可以肯定三点,第一这种争论至今仍未有结果。第二,后来的其它改革方略及其带来的成就便不会取得。第三,就不会有哪些成就所带来的社会条件之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却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等思想观念。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是为了争取时间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什么也干不成。联想起在我们教学中也应该有摸论精神,不要总是评头品足,说三道四,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样不符合什么模式,到头来,什么也干不成,只要我们看准了,就大胆地去试,大胆地闯,就能闯出一番事业。

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时代发展了,世界的大趋势是和平和发展,不发展是要落后挨打的,而发展就是要靠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而这些都要靠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已经证明是懒人经济。并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垮台,证明苏联模式是行不通的。我们要搞市场经济,又不能丢掉政权,只能说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这也是中国特色家长制的需要。

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不知道他意识到没有,发展生产力的动力不是来自大多数人们的自觉,而是来自金钱的刺激,而人们为什么要靠金钱刺激才有动力呢?因为为了生存和繁殖。这是根本原因,在那个不靠金钱刺激就能达到上述两个目标的年代,人们变的很懒惰,这是有历史经验的。这一点说明,物质世界是多么残酷,光靠精神理想是无法战胜物质世界的。这进一步证明物质决定意识。说到剥削和两级分化,在这个私欲社会里,不知道他老人家如何做到这一点,因为无私很可能就没有生存和繁殖权。

邓小平理论一开始就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可见,任何人都要面对现实,现实是多么残酷,乌托邦的理想在现实中行不通。他还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好像西方社会不是实用主义盛行一样,西方社会还不是一样实用主义盛行。

不知道邓小平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会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教条化,把苏联模式神圣化,因为我们的封建传统的需要,因为我们的家长制的需要。

邓小平所说的”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级分化。”实际是让一部分人快速实现了资本原始积累,而另一部分人沦为被剥削者,反而使两级分化严重。

至于他说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请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经济基础相同是否意味者社会性质也大体相同呢。就是说,他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篇二:《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读了《邓小平文选后》,我了解邓小平是人民的儿子,他的一生都在为着国家地发展而不断奋斗,他博大地思想体系、高向地情操、直面挫折的勇气深深地折服了我。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我受益匪浅。

邓小平是伟大的,在建设中国的道路上,他以独特的洞察力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他思想的精髓,他曾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将停止,就要亡国亡党。邓小平的这些简明扼要的论述中,体现了他深刻地思想内涵,即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强大,它离不开人民的努力,而要人民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就得解放人民地思想。只有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民族的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赶上先进社会的潮流。放眼世界,于是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中国的经济才能不断的发展,综合国力才能不断的提高。邓小平是睿智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他提出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的做法。

他曾说:不管是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当中国进行经济建设时,因为经验的不足,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即使这样,邓小平并没有退缩,而是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发展的经济道路。在经济建设中,他抓住了经济发展的本质,找出了正确的方法,更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沿海经济开发区,到沿海城市,再到内地,这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深刻的体现了邓小平用全面、发展的眼观看待问题的方法。正是因为有了邓小平这明智的决定,宏伟的目光,才有了深圳的崛起,才有了沿边城市的繁荣,内地的发展。这也深深地启示了我们,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要用全面、发展的眼观看问题,这实践的基础上找出正确的方法论,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同时我们也要把实事求是作为认识事物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实事求是就没有中国的大发展。因此,作为今天的我们。在领略了邓小平实事求是的精髓后,更因该在以后的人生中,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邓小平是爱民的,他的一生都在为着人民的生活而顽强拼搏。为了让人们生活地更好。邓小平曾提出了:解决温饱问题,奔小康。针对这一决策,他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并带领全国人民朝着这个目标一步步挺进。他的所作所为无不体现一个为官者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看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今天我们的为官者,他们在其位并不为其职。我们一直所希望作为为官者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可是在今天,我们很多为官者并没有做到这样。他们反而滥用职权,做出危害人民,危害国家的事来。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如今官场的腐败。我想作为今天的为官者,更因该学习邓小平的爱民之心,向邓小平看齐,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好官。这也启示我们以后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要热爱自己的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利益。邓小平是爱国的,他的一生都在为着国家的独立、发展、富强而奋斗。书中邓小平说道: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为最大光荣。这无不体现他的爱国之心。我想这既是他对全国人民的希望,更是他一生追求的真实写照,他为中国事业奋斗终身,一切只为了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而在今天,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我们要发扬这种爱国精神,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全面发展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让我们的民族傲然地林立于世界之林。

生活在21世纪,生活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事求是,学习先进的思想,同时我们也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要有洞察事物本质的魄力,更要有创新的精神。我们要学习,发扬邓小平的伟大精神,用它激励我们一路前行。

篇三:《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最近,趁闲暇时间,我阅读了《邓小平文选》。这本书,由人民出版社一共分三卷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它讲述了一位伟人在其辉煌一生的不同阶段中的各种重要讲话、文章和著作,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人格魅力,他遥远又亲切的形象深深地征服了我,使我对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及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邓小平同志,能够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也是因为他经历了与众不同的坎坷一生。邓小平也如同那些历史人物一样,是诞生于普通的平民阶层。他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在父亲严格而又谦和的教育下,形成了自信、有抱负而又处事果断的处世态度。在他到法兰西求学时,他过的十分的艰苦,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漂泊过许多的地方,而他却一直都坚持不懈。后来他遇上了周恩来,在周的影响下,他开始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而后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虽然,邓小平身处国外,但是他仍然心系祖国的形势变化,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毅然回国与同胞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邓小平虽曾三起三落,却从没被真正的打倒过,他总是从一次次的磨难中,积累经验,纠正自己的失误,再以郑重、严谨的态度做出符合实情的科学判断,走出一条新道路。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集中了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以前28年中的重要文章、讲话,而第二卷收入了邓小平在1975~1982年中共十二大以前的讲话、谈话,最重要的第三卷记录了邓小平1982~1992年期间的重要著作,这一部分内容也是邓小平一生中思想的最精髓,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部分,其中的言论均体现了邓小平本人的思想政治价值观。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他的思想影响着中国前进的进程,而他的这些理论,彻底的改变了中国,到现在也在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

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邓小平同志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

读了《邓小平文选》之后,我认为作为时代的代言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大学生是新一代的代表,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而目前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积累知识和经验,掌握不断创新的科技,不要让过多的课余活动占用我们宝贵的时间,知识的天堂、智慧的书屋才是我们真正向往的殿堂。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学才能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

篇四:《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提出者,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大战略家,他灵活、睿智、能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引领着全党乃至全国人民走上了快速发展和民族复兴之路。

此次根据党校学习课程的安排,我有选择性地拜读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部分篇目,大有收获,在此梳理了一下:

一、发展生产力是我们当前的头等任务。小平同志拔乱反正,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主的重大转变,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论在全党中广泛学习,反复强调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非常务实、非常及时必要。正是由于小平同志在关键时期、关键问题上能站出来坚定地表明态度,才为全国各地的改革探索撑了腰。实施证明,只有改革才能解放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和进步发展。

二、中国只有靠自己自力更生,才有发展壮大的希望。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中国利益的苦果。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同时,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现在看来同样也是如此,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外国经验、别国模式,并不能取得成功。

三、中国必须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对自己有利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只有中国快速发展壮大了才能在国际社会中站住脚跟,才有话语权。80年代末,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的历史时刻,对于中国改革将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人们没有统一认识,整个社会气氛亦见低迷。邓小平同志不顾高龄,前往有“改革开放窗口”之誉的深圳、珠海、上海、武昌等地视察,并发表一系列讲话。南巡讲话廓清了当时困扰国人的种种认识问题,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中国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同志指出: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一个事情后,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小平同志提到:“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五、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灵活处理和解决国际争端和领土争议。小平同志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从实际出发创造性提出:“一个国际,两种制度”的构想,香港和澳门已回归中国。

六、中国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小平同志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七、要注意培养政治接班人,保证社会主义政权永不变色。小平同志说过:“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

以上是我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粗浅感想。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的主要领导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为你推荐
201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