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读后感400字
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人都理解自己的母亲,可你理解得了革命者的母亲吗?
众所周知革命者是很英勇的,而革命者的母亲呢?本书也就诉述一个革命者巴威尔,他不怕艰难险阻,反抗沙皇。之后母亲被儿子感动,也成为了个革命者。她无私奉献,尽力想帮助自己的儿子。发放禁书,贴发传单……令我感动的是这“两件事”第一件:在五一节那天,巴威尔举起旗子后。被士兵抓了过去,(“可怜的巴威尔啊!”我心里惋惜的想到。)而且旗子也被枪射成两半了。母亲捡起旗子,招来了很多人的围观。母亲苦苦的诉说着一切。嘴唇干了,嗓子哑了。(多可怜啊!)最终人们对母亲说,休息会吧,老妈妈。
而第二件事,也就是本书最后的内容:母亲在车厢里,发着巴威尔的演讲稿。不幸,被两个暗探发现。(我胆战心惊——)暗探把这件事告诉了宪兵们,宪兵们蛮不讲理地冲了过来,母亲还在演讲。宪兵让母亲停下,可母亲还在说。最终,母亲被宪兵们扼住脖子,英勇的牺牲了。
多伟大的一个母亲啊!虽然我们的母亲很平凡,但她也像课文中的母亲一样,有着善良勇敢无私的心。我们应该热爱养育自己的母亲。
《母亲》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为社会事业而奋斗的巴威尔的形象,揭露了沙皇在俄国的黑暗制度和社会的腐败。
书中描绘了母亲有一次发现了主人公巴威尔在看禁书,对巴威尔开始担忧。巴威尔把所收获的道理耐心跟母亲说,母亲心中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情。巴威尔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引导下迅速走向革命道路,并成为工人革命的代表。巴威尔向工人进行鼓动、宣传、号召,巴威尔的母亲接受了他与同志的要求,把革命传单悄悄带进工厂发放,进行宣传,为革命贡献力量。最后巴威尔的母亲因散发传单被宪兵抓走,她大喊:“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灭不了的!”
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是巴威尔的母亲,通过她的一步步觉醒,直至在儿子的感召下投入革命,从一个封建社会逆来顺受的被压迫者,变成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不屈服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她,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读了高尔基的《母亲》明知道了那位生活在郊外的工人区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母亲,也可以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伟大的“革命者”。
“真理是血海也不能扑灭的!”“复活了的心是不会冻死的!”“用血是冲洗不掉理性的!”“这种生活每天折磨你们的心,吸干你们的心灵。”这些是她在人间的最后几句话,这些话蕴涵了多少的辛酸苦辣与愤怒啊!着气势是无法可阻挡的,连血海的澎湃汹涌都不能把它扑灭,可见着的的确确是真理,是不可磨灭的真理。
“不幸的人们……”这是她的最后一句话,然而“回答她的是悲动的哭声——不知是谁发出来。”
谁发出来的?是有良心的人发出来的;是复活了的心发出来的;是着“革命真理”启发人们的心灵所产生的共同语言、效应;是对光明的渴求者所发出来的;是……说到底是对爱的一种倾诉、发泄与宣扬。
作者运用简短的几句话就把作品的高潮与结局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想作者高尔基是经过严密地考虑的,不过,我想这也是必然的,这完全符合高尔基的写作风格。
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行动胜于九打宣言。这位母亲由她的行动--死,来证明她的真理——革命是正确的。
这位母亲的事例告诉我们,要做个坚强的人,不要被苦难说打败,坚强的走下去。
无产阶级革命作家高尔基写过许多举世闻名的文章,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母亲这篇小说则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
《母亲》描叙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反帝国主义分子行动和人民的觉醒。这篇小说曾受到列宁的高度评价。《母亲》的主人公是巴威尔。巴威尔是反帝国的首领,他们经常散发传单和传阅进步的革命书籍,当巴威尔的母亲知道这件事时非常支持。在儿子的影响下,她也加入了这场战争。
《母亲》这本书我虽然看不透澈,但从对人物的刻画、人物语气和神态的描写以及周边环境的体会我仿佛看到了当时的状况,理解作者写作这本书的心情。他们每完成一次任务都冒着很大的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暴露,一不警惕就可能掉进陷阱,他们每天都在生死之间游动。我非常佩服他们,为了众人的幸福他们不惜牺牲自己……
这本书十分感人,我很喜欢。希望大家都来读读这本书,把他们的精神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