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节作文
时间: 06-10
栏目:话题作文
作文一:浓浓拗九节
今天是正月二十九,拗九节。我本来还不知道今天是拗九节,后来我从报纸上知道了,是拗九节。是孝顺父母的节日。
拗九是从后九而来,俗称正月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一些民间说法认为,拗九节这天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家庭成员的人中要是岁数逢九的晚上最好分居而寝。因为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根据一些民间说法,凡人的岁数逢九或是九的倍数在拗九节这一天都要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在逢九的年岁里一切平安。
关于拗九节的来历也有许多的传说,但我只听说过一种: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后来母亲去逝了,儿子非常伤心,每天都带饭菜来到母亲坟前孝顺自己的母亲,突然,有一年儿子梦见母亲对他说:“每年的正月二十九这天总是会有一群饿鬼来抢食,母亲人老体弱斗不过他们,就饿着肚子。儿子听了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他知道母亲最喜欢吃甜的食物。于是就用糯米,花生,芝麻,红豆,红枣,桂圆等用来煮粥,最后在粥上加一层黑芝麻,正月二十九这天,儿子来到母亲坟前,把粥摆上。第二天,母亲又在梦中说,那些鬼又来抢了,他们看见你那碗里黑糊糊的,又难看又恶心,不敢吃了,最终母亲吃上了儿子做的粥,母亲还说好吃呢!
从此每年的正月二十九儿子都会做一碗粥来到坟前祭拜。人们都被儿子的行为感动了,慢慢的这种习俗在民间流传开来。这种粥被称为拗九粥。
现在许多小区,政府都会邀请老人过节,干部送菜上门,有的地方还免费送粥给老人吃,尊老,敬老。我的爸爸妈妈也不例外,他们也尊老,敬老。他们抽出自己的时间陪爷爷奶奶,给爷爷奶奶买衣服,裤子啊!带他们出去玩,在外面吃饭。父母就是我们心的归宿,他们就像一把伞,为你挡风遮雨。他们就像手帕,当你流泪,难过的时候为你抹去泪水和心头的烦闷。
每一个人都是从蹒跚学步的小孩,成长为懂事有用的人才,其过程是艰辛和曲折的,其中父母流了多少汗水和泪水,倾其一生的心血。是父母培育了我们,我们在充满关爱和鼓励的环境下成长,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孝顺!
今年的拗九节,我早上起来, 厨房早就飘出拗九粥浓浓的香气。于是就在奶奶手中拿过拖把拖起地来,奶奶摸着我的头,说我长大懂事了,我说:奶奶我每天都要帮你做事。从奶奶欣喜和慈祥的目光中,我更坚定我尊老,敬老信念!
作文二:浓浓拗九节,深深感恩情
“浓浓拗九节,深深感恩情。切切念母恩,终身不相忘。”父母就是我们心的归宿,他们就像一把伞,为你挡风遮雨;他们就像手帕,当你流泪难过的时候,为你抹去泪水和心头的烦闷。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又是个拗九节了。这天,儿女们都要为父母送去一碗拗九粥,表示对父母的孝敬和祝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的行动在印证着这句话,身边尊老爱老的事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我的姨夫,非常孝顺他的父母。还记得去年,姨夫的母亲被确诊为不治之症。这消息如晴天霹雳重重砸在姨夫的心头。姨夫想在他母亲有生之年好好孝顺自己母亲。于是,他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回家照顾母亲。每天都帮她洗脸洗脚、按摩。有一天,姨夫母亲忽然昏倒了,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姨夫母亲这么一合眼,就走了。在祭拜时,一直很坚强的姨夫,默默流下了眼泪。姨夫母亲走后,姨夫买了套新房,装修得漂漂亮亮,把他的父亲接来住。大姨问姨夫:“为什么要把爸接来?”姨夫说:“妈走了,让我懂得了不要等到失去了,才会珍惜。我以前都没抽空陪陪父母,这次我要好好陪爸。”
是啊,我们总是不懂得珍惜,失去了又痛苦、悔恨。父母是自己最亲的人,我们要懂得去回报父母。其实,有时间的话多陪陪父母,和他们聊聊家常,他们已经很开心了。
周六,我和表哥去敬老院做义务劳动。我为老人们特地学了首《映山红》,还学了“东北大秧歌”。我表演完后,老人们一个劲儿的鼓掌,那掌声,让我美得呀!快到午饭时间了,我和表哥到厨房包饺子,包完后,我整就一大花猫。下锅时,饺子不知道发啥脾气,老粘盘子上……饺子还是被我征服了,煮熟后,端给老人们吃,他们吃得津津有味,我和表哥看了,别提多高兴了。吃过午饭,老人们要休息了,我和表哥向老人们告别后,依依不舍地离开敬老院。
每个人都是从蹒跚学步的小孩,成为懂事有用的人才,其过程是艰辛曲折的,是父母得汗水和泪水织成的,是他们倾其一生的心血。是父母生养了我们,培育了我们,让我们在充满关爱和鼓励的环境下成长,所以我们要学会孝顺、学会感恩!
落叶飞扬的乐章,是树木对大地滋养的感恩;丝缕飘荡的晴空,是白云对蓝天哺育的感恩。在拗九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心存感恩,感谢身边的一切。
作文三:浓浓拗九节,深深感恩情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孝九节”。每年的这一天总会让福州人心底泛起甜蜜、绵长的思绪。
拗九节故事清人施鸿保《闽杂记》记载,来源于“目连僧救母之遗,故亦称孝子粥”。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青提生前凶恶,凶悍的赶走登门化缘的僧尼,死后被关在地狱里受刑,变成饿鬼。目连探监时送给母亲的食物,均被狱卒吃掉。无奈之下他想了个办法,用荸荠、红糖、花生、糯米等混合起来煮成甜粥,比撒上黑芝麻。狱卒看到这一碗黑乎乎的东西,以为很脏,便不再阻挠,青提才吃到儿子送来的粥。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乡人感叹目连孝心,仿其孝行,每年正月廿九日煮“拗九粥”孝敬双亲及邻里长辈,并相沿成俗。
这个故事,不禁让我回想起一次下雨天妈妈带病冒雨送伞的事……
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天里的一个上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正在吃早饭的我的,想:今天太阳挺大的,把书包里的伞放在家里吧。于是,我便按想的做了。老天偏偏与我对着干,选在我放学时请乌云弟弟来做客。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没带伞的我开始有些后悔了。
此时,妈妈的身影缓缓地挪进我的眼帘,我想:这不会是做梦吧!妈妈发高烧了,怎么可能出门呢!便有意识地捏了一下自己,呀!真疼!这不是做梦!我急忙跑至妈妈跟前,接过伞,妈妈的额头上显然又多了几条皱纹,一股暖流涌进我心窝。
这时我忽然想到了什么,拔腿朝办公室跑去,向老师请了个假,老师问我为什么,我说:“照顾妈妈,爸爸不在家,妈妈生病了,还来接我。”老师微笑的点了点头说:“涌涛,你长大了!”老师的话意味深长。当时我并不理解,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老师到底想说什么,她想说:“涌涛,你学会感恩了!其实感恩很简单,但同时它也不简单!”老师的话,我至今难忘。
闽中本地人迷信认为,人的一生中逢九难过,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或是九的倍数: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遇到这些岁数,这一年隐含坎坷,为此家人给他们煮太平面吃,以冲晦气,期冀顺利过九。晚辈“送九”,祝长辈太平长寿。
如果说,在历史的那一头,一个人,一件物,一则故事,成就了一个影响深远的习俗;那么也可以说,在拗九节正式推广后,一种文化的源头,一群志愿者,千万儿女诠释了榕城崭新的表情——和谐欢聚,让我们在正月廿九这一天,放飞感恩吧!
于是,我盼着这一天的到来,盼啊盼,终于让我盼来了!
今天是正月廿九“拗九节”,我心里早打起了主意:妈妈过一会儿会出门办事,趁着她出门不在家时……呵呵。
不一会儿,妈妈悄悄的出门了,我目送妈妈走远后,便急急忙忙穿上鞋,跑到超市,买了荸荠、红糖、花生、糯米、桂圆、莲子、芝麻、红枣这八宝。再加上马蹄、红豆、栗子这些干果,煮成香甜可口的拗九粥……回到家,便学起妈妈的样子开始煮粥。正要开始煮时,我突然想起妈妈的方法:花生要去皮,桂圆要去壳,莲子要用水泡一会儿,泡的过程中要去苦芯,芝麻要放在太阳下晒一会儿或放在锅里炒一炒,才会香,糯米要用淘米碗洗一洗、泡一泡,红糖要刺成丝,红枣要切成三瓣,然后去壳。我便按妈妈的方法做了,在做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麻烦:莲子剥不开,红糖不容易刺成丝。不过,为了这一天,孝敬母亲的这一天,这些困难是难不倒我的感恩之心的!莲子用水果刀刨开,红糖用刨刀挂成丝。
一切困难都被我迎刃而解后,我开始煮粥了,先加上半锅水,然后把糯米、花生、莲子、红豆、马蹄倒入锅里,盖上锅盖,等50分钟左右,打开锅盖,用锅铲来回翻滚,避免黏在锅底,翻滚15分钟后,加入荸荠、红枣和栗子,在翻滚。接下来,把火关了,加入红糖跟桂圆,再翻滚5分钟。最后,出锅!撒上黑芝麻,一锅粥就煮好了。这时妈妈恰恰好回来了。她闻到了粥香,说:“啊,好香!”我立马盛了一碗,端至妈妈跟前,妈妈喝了一口粥说:“孩子,你懂事了!这粥真好喝!你从哪儿学会的?”我神秘地说:“不告诉你!”看着妈妈那灿烂的笑容,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原来,感恩如此“简单”。
浓浓拗九节,深深感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