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作文
作文一:少年不识愁滋味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大家会想起辛弃疾的那句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确,在旧时,少年放学归来,不是“忙趁东风放纸鸢”,就是“儿童急走追黄蝶”。衣食住行都有父母,学业上又不像今日这般竟争激烈,又何谈愁滋味?
然而,不禁要问,如今的儿童就真的不识愁滋味了吗?未然。现在的少年儿童,经济条件远比他们父母那一代优越,不愁吃,不愁穿。在干家务活方面,也远比父母轻松。现在的家长,都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上能取得突破,也不要求孩子做家务,即便是要做,也无非就是洗洗碗,扫扫地之类的。而他们的父母呢?用他们自己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实在是太幸福了,我们像你这么大时,就要下地干活直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呢”。从这里可以看出,现在的少年在生活条件,做家务上,都是比他们前几代的人都要幸运的。然而,如今我们这一代人承受的在学业上的压力,却是前所未有的。随着社会的变迁,如今这个社会,学习是唯一的出路,不得不引起家长的关注,学校的关注。于是乎,所有的压力,都只能压到我们这批年少的学生上。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老师想让自己的学生更出色,学校想让自己的教育更成功,要看什么?只能看成绩!小学的时候,有单元考,期中考,期未考;到了初中,在小学的基础上更是增添了月考,不仅如此,还进行了全校排名,使得竟争更加激烈;高中,又增加了会考。而且,还有关乎我们未来,也就是家长们憧憬的:中考、高考。喘息于一大堆考试之下的我们,就仿佛被架在火上烧“考”,被“考”得焦头烂额,由不得不愁。
少年不识愁滋味,在这个时代严然已成了幻想。过去,少年们为衣食担忧;现在,少年们又为成绩犯愁。依我见,少年不仅识愁滋味,而且更懂愁滋味。
作文二:少年不识愁滋味
倚在门外,一向都无所谓的她——终于落泪了。一直为无谓的愁所流泪的眼睛,终于可以真正地宣泄挤压许久的情感了……
三点一线的生活,黑暗的世界,无聊的学习……她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压抑。作业很多,烦恼很多,唯一没有的就是快乐。她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快乐的女生了,那个把她唤作女儿的人懂吗?她懂得一遍又一遍的唠叨逼得女儿心烦意乱吗?她懂得有时候即使女儿努力了很多也得不到满意的成果吗?女儿突然觉得很迷惘,很孤单,泪水肆意流淌……
“为什么考成这样!”母亲对着她大声吼叫。她再也无法克制了:“你知不知道我已经很努力了!你只知道分数,根本就不知道我有多委屈!”“啪”的一声,门重重地关上了。门外的母亲呆呆地伫立着。女儿把头蒙在被子里,带着泪痕,进入了梦乡。她不知道,门外的母亲正在焦急地守候,痛斥自己的过失……
夜晚,母亲没睡她轻手轻脚地走进女儿的卧室,轻轻地帮女儿盖好被子,擦去泪痕,她捧着女儿的相片,花一般绽放的笑容,到底已经多久没有看到?女儿的愁苦,便是她日复一日的愁容……
女儿还是醒了,她还是看到了那个憔悴的妇人,静静地守在床边。她应该恨这个女人,是“母亲”让她没有了欢乐,整日提心吊胆。可是此刻为什么她的心突然缩紧了呢?是因为看到了母亲那张因劳累过度而布满皱纹的面容?她不想再看,怕自己的恨意减少几分……不知过了多久,母亲走了,去准备早餐。她第一次有想看看母亲的冲动,轻轻地下了床,倚在门外。她看见,看见母亲如雨般的汗珠湿了全身,她看见油烟让母亲呛得直咳嗽,她看见母亲在厨房里,憔悴的面容,她看见母亲那颗隐藏在坚韧外表下愁苦的心!母亲……
她奔出房门,开始悔恨,原来自己竟是如此幼稚,将自己的“痛苦”归咎于母亲;她发现原来自己竟是如此麻木,未曾知道世上最懂得“愁”字的人竟是母亲!
少年不识愁滋味,可怜天下父母心。
作文三:少年不识愁滋味
古人说过:“少年不识愁滋味”。
而在斑驳流年里一段段遗失的美好,只有自己能懂。青春如果不用来莽撞,那么流年又有什么可以拿来追忆。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也是人不识少年吧,那些清澈见底的痛,似有还无的伤口,明亮饱满的眼泪。
-----题记
青春的哀愁也许是好莱坞鬼才导演蒂姆.伯顿的电影吧:杂乱不羁的精致色调,冷暖色泽的心事起伏。光影慢慢转动,那些曾经纷纷扰扰的笑容,唯唯喏喏的心事,熙熙攘攘的回声,却在每一次视线慢慢地迷离的时候把心事从内心里推涌而出,往事就随着泪水而出,散落了一地。
记得那还是我第一次见她们,是在拉丁舞学校,黑色的舞服、挺直的脊背,旋转时仿若黑天鹅,高傲,却依然挂着温和的笑容,清澈干净,那时的我依然沉默内敛,可她们却一次又一次地邀我同去河畔看天,拉我去看放在墙角的玩偶,把我的生活涂上暖色调。
我还记得,放学后骑上单车欢笑追逐的人那么多;我还记得,风吹过香樟惊得树叶纷纷飘落;我还记得,春末时偷偷摘下白色的花朵;我还记得,男生为标榜自己而闯的祸。
我也还记得,元旦前的晚上,我们安静地走到街上,看见教室里,一盏一盏关掉的灯光,月凉如水,晚风来急,身上泛出凉意。我们默默地相视一笑,然后快步走上回家的路,似乎想把黑暗甩在身后,夜色中有车辆打开音响张扬地呼啸而过,声响渐渐变得微弱。一曲终,四年空。就好像融解在舞蹈里的时光碎影与我在一瞬遇见,于是指盘上的针仿佛全部静止,而下一秒又与我擦肩而过,留下淡淡哀伤的尾音,和串串晶莹的泪滴。
回想起:
当老师笑着说这是今年最后一节课。
当我们停下重复无数次的旋转。
当我们收拾好背包最后一次以放学的名义离开,我才惊觉,那个逃掉一节又一节双人舞的时代,那个张扬肆意的舞蹈时代,已悄悄被随后的时光淹没。
没唱离歌。
那些花开,日落。那些时光唯美易逝的美好,那些青春年少单纯清澈的岁月,那些荏苒岁月里的过往云烟,恍若浮生一梦,铸成了少年双眸里的哀愁。偶尔听见一句--人散,若相惜。听五十弦奏出离别的悲伤,人别不再,熟悉似海。少年在层楼轻叹: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