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我学书法作文1000字

时间: 12-29 栏目:话题作文
篇一:我学书法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我学习书法的故事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放暑假的时候,妈妈问我:“儿子,做完暑假作业有什么打算吗?”“嗯,反正我喜欢书法,就去学写毛笔字吧!”“嗯,不错。”妈妈很高兴,第二天就带我来到玉峰小学况老师教的书法班。况老师是书法协会的人,写得一手好字,教学严格,有时又很幽默。我报了名,第二天,来到了教室,况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写毛笔字的作用,讲了大书法家一字值千金的故事,接着,教我们怎么样握笔、运笔,怎样搭好架子,以及怎样才能写出笔锋等一些基本动作,特别强调在练习写字的过程中培养我们良好的性格和品德,然后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纸,握好毛笔,写了个“一”字,边写边说:“先停一下,再走,然后再停一下,慢慢回锋。”刚开始,况老师要我们照着字帖临描,我总是把字写得大小不一,东倒西歪,有的粗,有的细,十分难看,老师告诉我:“心情放松,不要紧张,姿势要保持端正,握笔要正确,写毛笔字的速度再放慢一些。”还手把手教我练字,我仔细的看着况老师的一笔一画,可当我自己写的时候总是把字写得跟蚯蚓一样弯弯扭扭的,一个字大,一个字有小。我灰心了,心想:唉,学毛笔字实在是太困难了,干脆,放弃吧!这时,况老师似乎看出了点端倪,说:“同学们,刚开始学毛笔字是有些困难,但这本身就是一个考验,通过了,你便成功了,认输了,你便失败了。

不付出辛勤的汗水,不持之以恒,又怎么能写出一手好字呢?”我想:是呀!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半途而废就是像困难低头了,面对困难,我不能轻易认输,我要努力练字,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于是我波涛汹涌的心平静了下来,不管天气多么闷热,我都认真练字,点、横、竖……各种笔画我渐渐都熟悉了,韵味也或多或少的体现了一些,我一笔一画的写着,在学校,我认真地盯着老师的一笔一画,回家时,我认真的练字,于是我的速度越来越快,字也渐渐工整了,老师表扬我字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的鼓励个了我很大的动力,爸爸妈妈也说我的字进步很大。

通过练习毛笔字,不但提高了我写字的质量,也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不怕困难,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成果,有进步。正如况老师所说的“不付出辛勤的汗水,不持之以恒,又怎么能写出一手好字呢?”

篇二:我学书法

在这宁静而炎热的夏日,坐在那一尘不染、明亮、宽敞的书法教室里,手捏一支毛笔,在洁白无暇的宣纸上龙飞凤舞,感受着那乌黑的墨水中散发出的那种独特的油墨清香,陶醉在白与黑的世界中,聆听着窗外那棵高大,茂盛的香樟树中偶尔传来的一阵蝉鸣,让浮躁的心慢慢地静下来……美妙至极。 五年前,我才上小学三年级,幼稚而又无知。暑假来临,爸爸妈妈总会让我上一两个兴趣班,以不至于清闲而又漫长的暑假时光被白白浪费。这次,爸爸妈妈让我自己选择。“趣味数学” 、“经典诵读”?不行,这两种兴趣班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上了,每年都学,都老掉牙了,太枯燥。乐器?不行,我天生没有任何音乐细胞。选来选去,最后,我选择了书法。书法? 看着这似曾相识而又完全不了解的两个字,我感到了莫名的兴奋。

书法班很快就开学了。我满怀憧憬和激动,踏进了书法教室。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后,按照老师的要求摆放好爸爸给我新买的文房四宝,拿好毛笔,就开始跟着书法老师后面一笔一画地练习“横,竖,撇,捺……”就这样,我的书法学习生涯正式开始了。从学习书法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练习着,练习着,从笔画练到字,再从简单的字练到复杂的字……我逐渐掌握了笔画的轻重,字也写得端正、秀丽了。老师也开始夸奖我了。很快。半个月的时光就如白驹过隙,一闪念间就过去了。书法班结束了,我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书法教室。光阴似箭,又一年的暑假开始了。这次爸爸又把我送了陈老师那儿,让我接受更为专业的书法培训。在那里,我的书法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也更喜欢书法了。虽然是夏日,天气闷热,人练着练着就会流汗,不一会儿后背就会湿透,但我终究还是坚持下来了。到了八月份,陈老师让我报考书法四级。我感到有些紧张,心想:我能行吗?我才学习书法一年多呀! 带着丝丝慌乱,我走进了考场到了考场之后,我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熟练地展开文房四宝,心情反倒没那么紧张了。“叮呤呤……”考试时间到了,我迅速抓起毛笔,“龙飞凤舞”起来。很快,我的第一张作品完成了。我抬头看了看钟,见还有时间,便又写了一张。最后,我在我的两张作品中选择了一张较好的给了考官,便回家去了。

两个月之后,我收到了书法四级证书。唉~当时那个兴奋劲儿,别提了。我信心大增,练习更加勤奋,并于小学五年级获得书法七级证书。可是,到了六年级下学期,由于毕业考试将至,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我便再也没有去陈老师那里练习过书法。但我仍然在空闲时间里,再次展开文房四宝,练上几张,回味一下那沉浸在油墨清香之中的美妙感受……我与书法结缘。书法,改变了我。它更让我明白:只有付出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篇三:我学书法

我的奶奶是一位对书法很有研究的人,特别对毛笔书法。每当她写毛笔字时,我就在旁边看着,平常我也受她的耳濡目染,对毛笔字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毛笔字是一门艺术,不深练,不明白它的背景是学不好的。”“哼,不就是那毛笔写字吗,谁不会呀?”我找来奶奶的毫州大白云,金光墨块,宣城生宣纸,绍兴岩石砚。磨好墨,挥笔疾书。“怎么那么难看?奶奶写得怎么那么好看?”

“嗯,不对,肯定有秘诀!我冲过去问奶奶: “奶奶,怎么写毛笔字,您能告诉我吗?”

“当然可以了,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它是学习书法的第一阶段。怎样写好毛笔字,是一个很复杂、很具体的大问题,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讲透彻的。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所谓笔法主要就是指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时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唯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笔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一开始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经之路。不临帖,全凭自己的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古人都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学有所成。

至于笔和纸没有强求,一般的狼毫笔和旧报纸就是很好的毛笔字书写练习材料,初学者建议从练习楷书入手,由浅到深,循序渐进才可以稳步提高。

像你这么练,怎么练也是不会练会的。明白了吗?”

“明白了,明白了。”

第二天一早,我跑到了书店,买了一些柳公权,颜真卿的字帖,回家后,我按照奶奶告诉我的方法写字,果然不像第一天写得那样难看了。

从此以后,我不论严寒酷暑都坚持练习,在我们书法学校的比赛上还得了奖呢!

世上我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爱书法!

篇四:我学书法

第一次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书法?“是锻炼耐心和毅力吧!”我对自己说。

初中的我,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却又不能看透些事情。我只是觉得烦躁。时间在毛笔画出的墨迹上流走,砚台里的墨水好像永远也用不完。每晚两个小时的练字,让人没有余力去应付作业。三年前得出的答案因此被我抛弃。耐心和毅力有什么用?修身养性又有什么用?它们都比不上理科尖子的那一份灵感。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可人们常常都忘了后面的那一句:可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却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纵然我在书法上有再多的天赋与灵感,可考卷上的分数不如其他人高,又怎么考上一中?我希望面对的不是一堆的宣纸,哪怕取代它们的是题海也无所谓。’

叛逆时期的我,第二次问,我为什么要学书法?

是为了传承文化吧?我又给自己一个答案。

再一次想起它,是在我独立练字的两年里。叛逆期的焦躁已然退去,毅力耐心修养成为了某种财富,而书法也成了一种才艺、特长。可我却渐渐觉得,在这个互联网如蜘蛛丝般包裹着城市丛林的时代里,在这个信息化和“拇指一族”横行的年代里,在这个以钢筋水泥铸成一切的时代里,墨迹好像正在淡去,而电脑取代了一切,它身上挂着无人可及的“高效”和“高产”的勋章。这些勋章闪闪发光,只让人觉得古老的文化抵挡不住第一生产力的产物的洪流来袭。我拿起纸,听到别人的赞扬,却想再问一次:

我为什么要学书法?我学它有什么意义?

最后的这个问题就那样徘徊在我脑海中,久久散不去,得不到一个答案,我想它不会走。后来有一天我放下了笔,不再练字,埋头学习。在我用从前锻炼出的毅力和耐心挺过了冲刺般的初三,又用从容走过跌宕的高一之后,我重又拾起了笔,说实话,在这一次拿起笔之前,我曾无数次回想起从前的辛苦,也回想起曾经无知的烦躁与放弃。我觉得它们很可笑,却又笑不出来。谁可以对着自己的过去发自内心地嘲笑?谁愿意背叛自己?而当我凝神静气,第一次用带有自己风格的笔触写下学过的诗篇时,竟有一种舒畅。

我想我找到了答案。也许学书法,就是这样的过程:先学形,再学神,最后做自己。就算古老文化被高科技冲刷得再厉害,我们还是中国人,我们还是要在长久的练习中找回根源的感觉。就算一幵始只是无味地模仿那些美德的皮毛,但总有一天会探到精髓,最后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成为自己。无论如何,人都要学会做人。也许,学习书法更深的一层意义就是探访人,探访自己的源。

虽然,我无法保证“书法”这一国粹在多年之后仍会有人愿意那般积极地学习它,传承它,但从我个人来说,我不后悔。我对自己说,莫要忘了这个问题。一句“我为什么要学书法”,追问出的,不仅是书法的真谛。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