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的作文
时间: 06-21
栏目:话题作文
作文一:我的数学
当初,当我第一次步入数学的海洋,我充满了无限的渴望与僮景。可是,当我越了解数学,越感到自己是那么微不足道,我更如饥似渴吮吸着知识的甘露,将大地知识到入脑海中。
但是渐渐的,我又去学了奥数,在奥数的殿堂中,我就像断了翅膀的小鸟无法飞翔。然而,这就导致了我开始害怕数学。
渐渐地,我的数学成绩开始往下降,从以前的九十几一下就跌到了七十几,这可使我和家长都很吃惊,最后决定放弃奥数,老老实实的把数学抓起来。
终于,我努力没有完全白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绩开始绽开放朵,数学向我微笑,学习开始初见成效,分数怜惜我,总算有所回升了。我又感到自己再次复活了,没有辜负老师的教导。看到了黎明署光,我更加努力学习,认真向上。
在这次毕业考时,我竟然出奇的拿了97分,当我得知了这回成绩以后,我激动极了,心中喜悦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整个人掉入了蜜罐子,甜美几乎把我融化掉了。
目前,小学生涯已消逝了,初中将会更紧张,任务会更加的繁重,题目将会更上一层楼。哈!又是一轮新的挑战,不过我会用努力与钻研来克服它,开启成功的初中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相信不久的将来,数学的大门会为我敞开!!!
作文二:我们的数学老师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大花园里,有一棵健壮的大芭蕉,在它的身旁有一颗嫩嫩的小芭蕉,大芭蕉把自己身体的养分全输到小芭蕉体内,使它茁壮成长,而自己却慢慢地“枯萎”了……
故事中的大芭蕉,使我想起了我们的老师,她们不正像故事中的“大芭蕉”吗?
我们的数学老师——潘老师,经常身穿西服,脚穿皮鞋,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360˙无死角的帅。
每当学几何课时,潘老师一进教室。腋下夹着衣服三角尺,左手拿着课本,右手以自然下垂的形式,手里拿着一叠导学案。潘老师讲课举止活跃,但一点也不失绅士的风度。每次黑板上写完之后,潇洒的转过身,以优雅的动作点起同学来回答他的问题。潘老师每次微笑时先左嘴角微微翘起,随后右嘴角也跟着翘起来,像一个月牙一样,弯弯的,笑的那么活泼那么帅气潘老师每次一进教室就会说:“把导学案拿出来。”时间久了也自然成了口头禅,每次只要有导学案,他潇洒进教室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把导学案拿出来。”时间久了,我们也意识到了,往后每次课前我们都习惯性地将导学案拿出来,担仍能听见他那句话,直到今天。潘老师从不打人,心地宽容,有宽容心,有时谁违纪了。他绝不会过来打你,而是在远处,用尖锐地目光瞪着你。直到你意识到了安静下来为止。我们的潘老师有独特的教学方式,是一位好老师。看!这就是我们即帅,又宽容,又有独特的教学方式的好老师。
作文三:数学课
今天早上,老师来了,这节上的是数学。老师讲的是图形的加加减减。我们都聚精会神的听着。
老师叫了我回答问题3次,我得了3颗小星星。我心里好高兴。因为我举手很快,像火箭一般。茅晋源抢不过我都有意见了。
可是,到了下午郑老师进来的时候,听到一声叫:“黄雨琳!”大家都愣住了,我的心扑通扑通的跳,糟了,是不是我犯了错?老师皱着眉头问:“你怎么口算只做了一张?”
我笑着说:“反面还有呢!”
大家立刻哈哈大笑起来。郑老师羞的脸都红了,心里好像在想:我好粗心呀!下次可不能再粗心了!
今天真有趣啊!
作文四:小学数学论文
在四年级的奥数课上,有一个数学专题是“年龄问题”。
题目是这样的:三个兄弟分别收到了奶奶给他们寄来的苹果。没人收到的苹果个数是他们三年前的岁数。三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向两个哥哥提出了一个交换苹果的建议:他说:“我只要留一半苹果,还有一半送给你们对方;然后让二哥也留一半,把另一半让我和大哥平分;最后也要大哥留下一半,把另一半让我和二哥平分。”两个哥哥没有怀疑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都同意三弟的要求。结果大哥在分吃自己的苹果前是16只苹果,而二哥和三弟各有四只苹果。二哥在分出自己的苹果前有8只苹果,大哥有14只苹果,三弟有2只苹果。由此可见,三弟在分出苹果钱前有四只苹果,二哥有7只苹果,大哥有13只苹果。最后一定有注意“每个人收到的苹果个数是他们三年前的岁数”这句话,在分别加上3。所以,三弟是7岁,二哥是10岁,大哥是16岁。
作文五:数学考试
上个星期,我期中考试的数学才考了可怜巴巴的85分。为了不被妈妈骂,我只好使用了“撒娇计”,来保住我的“小命”。
第一招——嘟嘴。
我嘟着嘴对妈妈说:“妈咪,能不能替我保守成绩这个秘密呀?”妈妈毫不领情,自己依然在玩手机。
过了一会儿,妈妈要打电话给爸爸,告诉爸爸我的“犯罪行为”,我一看情形不妙,就连忙使出了第二招——苦肉计。
“妈咪,你不要把成绩告诉老爸嘛!如果你不告诉,我就一星期不玩电脑!”“No!”妈妈坚决的说。
我只好使出了最后一招——三十六计,逃为上计。
我溜到沙发后面,以为妈妈找不到我了,没想到,妈妈却一下子找到了我。
唉!“吴迪”还真不愧是“无敌”啊!
作文六:我身边的数学小能人
我们班有个数学小能人,她就是数学课代表——赵含笑。
两条淡淡的弯眉毛下面长着一双黑珍珠般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上还架着一副桃红色的眼镜。看起来真像一位小博士。
说赵含笑数学学的好,我可是有根据的:一次上数学课,老师教我们解方程,一开始便给出了一道很难的题让我们解,没有举手的。老师点了赵含笑的名字让她说:没想到赵含笑不加思索的说出了正确的答案,老师点点头,露出了恬静的微笑,同学们也在为她鼓掌。
还有一次,放学后,我在学校写数学作业,不一会,有一只“拦路虎”迎面而来,我在稿纸上不停地算,思来想去,硬是解不开,正当我手足无措时,看赵含笑没走,便跑去请教她。这个好办!赵含笑说着就在纸上随便写出了答案。我听了不禁敬佩的竖起大拇指。当我看到她再次豁然开朗时就知道她又有什么好主意,她拿起白纸和笔做起了方程,她边做边讲给我听。讲的令我目瞪口呆。也许,正是这种不解的探究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怎么样,我们班的数学小能手是不是很厉害呀!
作文七:关于数学
现在数学问题越来越严峻了。小学时候还能准确地知道1+1=2,可连滚带爬混到了高中以后,不禁日日以泪洗脸,天天仰叹数学何物了。说真的,屹今为止我还没有真正地知道数学这个概念。小学的时候我还可以昂首挺胸自豪地说1+1=2就是数学,可现在我如果还说出这样没水平的话,相信一定会有很多数学天才骂我是白痴。我是数学白痴这点我承认。只是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变成了白痴。
我真的深深地感觉到了数学的严峻。韩寒说过一句这样的话,他说数学学到初一就已经可以了就已经足够了。这话说得太绝了,可现在认真想想,这也不无道理。我真的不明白学数学有啥用,至少在高中以后我不明白许多人为什么还为数学奋不顾身,视死如归。我不明白高中以后的那些函数和曲线以及那些逻辑的可以让人义愤填膺想要自杀的复杂得让人目瞪口呆的方程和公式对现代生活还有怎样的作用。说到这里相信一定有人要掌我的嘴巴。可是有些事我真的不明白,那些对数学不想有太多研究的人为什么还要苦苦强迫地去学数学,有些人其实只要拥有一般的计算水平,出到社会不会被人坑蒙拐骗就可以了,就足够了。可为什么他们还会为数学如此拼命呢?是因为他们真正热爱着数学还是因为数学是应试教育必考,我不知道。但我想后者比较多点,要不,不会有那么成千上万的人为它如此玩命,甚至没命。
上面所述并不是我刻意要打击中国人学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性,也并不是我鼓舞中国人不去学数学。我只是觉得有相当一部分有数学天赋和资质的人去努力然后为数学领域作贡献就可以了,又何必强迫中国13亿人以身相许于数学,为数学献身呢?
作文八:我的数学
我的数学,与其他人一样,“扑朔迷离”、“情节曲离这些词可以用在我的数学上。
我的数学自从上了五六年级以后,数学试卷的满分逐渐由低中年级的数学满分100分转化成为了120分。这120分,可不是那么容易拿。老师说,小学升初中的数学试卷的题量比是7:2:1。寓意为基础七份,提高占2份,剩下的三份便是让你考重点中学的。这120分满分,我在印象中好像从五年级到现在六年级下学期,好像也就拿过那么10、20多次吧。每一次都是因为粗心,有的时候因祸得福,看错了题目,结果算错数,竟还对了,有这么几次的。至于其他的,大多是因为把应用题的数计准了,单位化好了。
Ofcourse,其它的我记得最差的就只有99分,本来这分数在我们班已经可以排上了前3名了,可老师非说我考得差,“逼”我喊我妈到学校见她,结果回来就被我妈唠叨了整整一星期(哦,我都不愿意提起~~)。不过现在想起来,我那次的确是考得失水准了。老师说我本来可以拿110多分甚至满分的,我也那次对自己挺失望。不过幸好,偶的自信心是绝对爆满的,失败对我来说,顶多是一次教训,不是说过了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偶会吸取教训,跌倒了就爬起来了嘛。受伤了贴“创伤纸”就OK了嘛,慢慢就痊愈了。留下疤痕还可以提醒自己,警觉自己了嘛,呵呵。
还有几次,倒也没有那次那么差。不过都是粗心坏事。有好几次都是119分或119.5的,甚至再粗心一点的,就只剩下118分了。555555......有的时候粗心得不是地方,到应用题去了。然后老师对我特别严格,人家列对式子算错数,老师还给他三分之一的分,老师反倒就一分也不给我了,惨!
这次死得最惨。数学最后一题应用题将“终点”看成“中点”,然后,就只剩下114分了,汗呐,从第一退到了50多名(年级的),要是最后一题不错,对的话,我就可以到20多名了,汗呐!再加上英语因为几个粗心的地方,又扣了不少分!救命!我敢保证,从昨天到今天,老师骂我,训我决不下10次。而且每一次都是当着全班同学和教导处所有老师来训我。好惨。不过我也知道老师是为我好的。
当初,当我第一次步入数学的海洋,我充满了无限的渴望与僮景。可是,当我越了解数学,越感到自己是那么微不足道,我更如饥似渴吮吸着知识的甘露,将大地知识到入脑海中。
但是渐渐的,我又去学了奥数,在奥数的殿堂中,我就像断了翅膀的小鸟无法飞翔。然而,这就导致了我开始害怕数学。
渐渐地,我的数学成绩开始往下降,从以前的九十几一下就跌到了七十几,这可使我和家长都很吃惊,最后决定放弃奥数,老老实实的把数学抓起来。
终于,我努力没有完全白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绩开始绽开放朵,数学向我微笑,学习开始初见成效,分数怜惜我,总算有所回升了。我又感到自己再次复活了,没有辜负老师的教导。看到了黎明署光,我更加努力学习,认真向上。
在这次毕业考时,我竟然出奇的拿了97分,当我得知了这回成绩以后,我激动极了,心中喜悦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整个人掉入了蜜罐子,甜美几乎把我融化掉了。
目前,小学生涯已消逝了,初中将会更紧张,任务会更加的繁重,题目将会更上一层楼。哈!又是一轮新的挑战,不过我会用努力与钻研来克服它,开启成功的初中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相信不久的将来,数学的大门会为我敞开!!!
作文二:我们的数学老师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大花园里,有一棵健壮的大芭蕉,在它的身旁有一颗嫩嫩的小芭蕉,大芭蕉把自己身体的养分全输到小芭蕉体内,使它茁壮成长,而自己却慢慢地“枯萎”了……
故事中的大芭蕉,使我想起了我们的老师,她们不正像故事中的“大芭蕉”吗?
我们的数学老师——潘老师,经常身穿西服,脚穿皮鞋,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360˙无死角的帅。
每当学几何课时,潘老师一进教室。腋下夹着衣服三角尺,左手拿着课本,右手以自然下垂的形式,手里拿着一叠导学案。潘老师讲课举止活跃,但一点也不失绅士的风度。每次黑板上写完之后,潇洒的转过身,以优雅的动作点起同学来回答他的问题。潘老师每次微笑时先左嘴角微微翘起,随后右嘴角也跟着翘起来,像一个月牙一样,弯弯的,笑的那么活泼那么帅气潘老师每次一进教室就会说:“把导学案拿出来。”时间久了也自然成了口头禅,每次只要有导学案,他潇洒进教室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把导学案拿出来。”时间久了,我们也意识到了,往后每次课前我们都习惯性地将导学案拿出来,担仍能听见他那句话,直到今天。潘老师从不打人,心地宽容,有宽容心,有时谁违纪了。他绝不会过来打你,而是在远处,用尖锐地目光瞪着你。直到你意识到了安静下来为止。我们的潘老师有独特的教学方式,是一位好老师。看!这就是我们即帅,又宽容,又有独特的教学方式的好老师。
作文三:数学课
今天早上,老师来了,这节上的是数学。老师讲的是图形的加加减减。我们都聚精会神的听着。
老师叫了我回答问题3次,我得了3颗小星星。我心里好高兴。因为我举手很快,像火箭一般。茅晋源抢不过我都有意见了。
可是,到了下午郑老师进来的时候,听到一声叫:“黄雨琳!”大家都愣住了,我的心扑通扑通的跳,糟了,是不是我犯了错?老师皱着眉头问:“你怎么口算只做了一张?”
我笑着说:“反面还有呢!”
大家立刻哈哈大笑起来。郑老师羞的脸都红了,心里好像在想:我好粗心呀!下次可不能再粗心了!
今天真有趣啊!
作文四:小学数学论文
在四年级的奥数课上,有一个数学专题是“年龄问题”。
题目是这样的:三个兄弟分别收到了奶奶给他们寄来的苹果。没人收到的苹果个数是他们三年前的岁数。三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向两个哥哥提出了一个交换苹果的建议:他说:“我只要留一半苹果,还有一半送给你们对方;然后让二哥也留一半,把另一半让我和大哥平分;最后也要大哥留下一半,把另一半让我和二哥平分。”两个哥哥没有怀疑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都同意三弟的要求。结果大哥在分吃自己的苹果前是16只苹果,而二哥和三弟各有四只苹果。二哥在分出自己的苹果前有8只苹果,大哥有14只苹果,三弟有2只苹果。由此可见,三弟在分出苹果钱前有四只苹果,二哥有7只苹果,大哥有13只苹果。最后一定有注意“每个人收到的苹果个数是他们三年前的岁数”这句话,在分别加上3。所以,三弟是7岁,二哥是10岁,大哥是16岁。
作文五:数学考试
上个星期,我期中考试的数学才考了可怜巴巴的85分。为了不被妈妈骂,我只好使用了“撒娇计”,来保住我的“小命”。
第一招——嘟嘴。
我嘟着嘴对妈妈说:“妈咪,能不能替我保守成绩这个秘密呀?”妈妈毫不领情,自己依然在玩手机。
过了一会儿,妈妈要打电话给爸爸,告诉爸爸我的“犯罪行为”,我一看情形不妙,就连忙使出了第二招——苦肉计。
“妈咪,你不要把成绩告诉老爸嘛!如果你不告诉,我就一星期不玩电脑!”“No!”妈妈坚决的说。
我只好使出了最后一招——三十六计,逃为上计。
我溜到沙发后面,以为妈妈找不到我了,没想到,妈妈却一下子找到了我。
唉!“吴迪”还真不愧是“无敌”啊!
作文六:我身边的数学小能人
我们班有个数学小能人,她就是数学课代表——赵含笑。
两条淡淡的弯眉毛下面长着一双黑珍珠般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上还架着一副桃红色的眼镜。看起来真像一位小博士。
说赵含笑数学学的好,我可是有根据的:一次上数学课,老师教我们解方程,一开始便给出了一道很难的题让我们解,没有举手的。老师点了赵含笑的名字让她说:没想到赵含笑不加思索的说出了正确的答案,老师点点头,露出了恬静的微笑,同学们也在为她鼓掌。
还有一次,放学后,我在学校写数学作业,不一会,有一只“拦路虎”迎面而来,我在稿纸上不停地算,思来想去,硬是解不开,正当我手足无措时,看赵含笑没走,便跑去请教她。这个好办!赵含笑说着就在纸上随便写出了答案。我听了不禁敬佩的竖起大拇指。当我看到她再次豁然开朗时就知道她又有什么好主意,她拿起白纸和笔做起了方程,她边做边讲给我听。讲的令我目瞪口呆。也许,正是这种不解的探究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怎么样,我们班的数学小能手是不是很厉害呀!
作文七:关于数学
现在数学问题越来越严峻了。小学时候还能准确地知道1+1=2,可连滚带爬混到了高中以后,不禁日日以泪洗脸,天天仰叹数学何物了。说真的,屹今为止我还没有真正地知道数学这个概念。小学的时候我还可以昂首挺胸自豪地说1+1=2就是数学,可现在我如果还说出这样没水平的话,相信一定会有很多数学天才骂我是白痴。我是数学白痴这点我承认。只是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变成了白痴。
我真的深深地感觉到了数学的严峻。韩寒说过一句这样的话,他说数学学到初一就已经可以了就已经足够了。这话说得太绝了,可现在认真想想,这也不无道理。我真的不明白学数学有啥用,至少在高中以后我不明白许多人为什么还为数学奋不顾身,视死如归。我不明白高中以后的那些函数和曲线以及那些逻辑的可以让人义愤填膺想要自杀的复杂得让人目瞪口呆的方程和公式对现代生活还有怎样的作用。说到这里相信一定有人要掌我的嘴巴。可是有些事我真的不明白,那些对数学不想有太多研究的人为什么还要苦苦强迫地去学数学,有些人其实只要拥有一般的计算水平,出到社会不会被人坑蒙拐骗就可以了,就足够了。可为什么他们还会为数学如此拼命呢?是因为他们真正热爱着数学还是因为数学是应试教育必考,我不知道。但我想后者比较多点,要不,不会有那么成千上万的人为它如此玩命,甚至没命。
上面所述并不是我刻意要打击中国人学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性,也并不是我鼓舞中国人不去学数学。我只是觉得有相当一部分有数学天赋和资质的人去努力然后为数学领域作贡献就可以了,又何必强迫中国13亿人以身相许于数学,为数学献身呢?
作文八:我的数学
我的数学,与其他人一样,“扑朔迷离”、“情节曲离这些词可以用在我的数学上。
我的数学自从上了五六年级以后,数学试卷的满分逐渐由低中年级的数学满分100分转化成为了120分。这120分,可不是那么容易拿。老师说,小学升初中的数学试卷的题量比是7:2:1。寓意为基础七份,提高占2份,剩下的三份便是让你考重点中学的。这120分满分,我在印象中好像从五年级到现在六年级下学期,好像也就拿过那么10、20多次吧。每一次都是因为粗心,有的时候因祸得福,看错了题目,结果算错数,竟还对了,有这么几次的。至于其他的,大多是因为把应用题的数计准了,单位化好了。
Ofcourse,其它的我记得最差的就只有99分,本来这分数在我们班已经可以排上了前3名了,可老师非说我考得差,“逼”我喊我妈到学校见她,结果回来就被我妈唠叨了整整一星期(哦,我都不愿意提起~~)。不过现在想起来,我那次的确是考得失水准了。老师说我本来可以拿110多分甚至满分的,我也那次对自己挺失望。不过幸好,偶的自信心是绝对爆满的,失败对我来说,顶多是一次教训,不是说过了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偶会吸取教训,跌倒了就爬起来了嘛。受伤了贴“创伤纸”就OK了嘛,慢慢就痊愈了。留下疤痕还可以提醒自己,警觉自己了嘛,呵呵。
还有几次,倒也没有那次那么差。不过都是粗心坏事。有好几次都是119分或119.5的,甚至再粗心一点的,就只剩下118分了。555555......有的时候粗心得不是地方,到应用题去了。然后老师对我特别严格,人家列对式子算错数,老师还给他三分之一的分,老师反倒就一分也不给我了,惨!
这次死得最惨。数学最后一题应用题将“终点”看成“中点”,然后,就只剩下114分了,汗呐,从第一退到了50多名(年级的),要是最后一题不错,对的话,我就可以到20多名了,汗呐!再加上英语因为几个粗心的地方,又扣了不少分!救命!我敢保证,从昨天到今天,老师骂我,训我决不下10次。而且每一次都是当着全班同学和教导处所有老师来训我。好惨。不过我也知道老师是为我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