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农民工的作文
他们从一个城市奔向另一个城市,他们奔走在城市的边缘,有时连梦都奔走在上下班的路上。
很多时候,他们就像一只只吸干饮料的易拉罐,不是被孤零零的扔掉,就是挤进角落当废品。
街道熙熙攘攘,一辆老掉牙的的自行车刹车不住,重重地撞在一辆小轿车上了 来自,骑车的“农工”跌落在地上,争挣扎了几下爬起来,裤子破了,手上直流血。小轿车上随即下来几个人,他们团团围住“农民工”,一阵拳打脚踢后,凶神恶煞的说:“赔钱”
“农民工”摸遍了全身的口袋,只摸出三张汗液斑斑的十元纸币,他们夺过钱加车绝尘而去了,看热闹的人也渐渐散去,民工推着自行车一拐一拐的消失在车水马龙之中。现场只留下一个烟头,一阵风吹来,很快就熄灭了。
我从他们中间穿过,曾今我也是他们的孩子、儿女,血液里流淌着同样的辛酸,走近他们,我就不会怕被人鄙夷。
他们走出村庄,走进城市,一步步甩开了炊烟和泥土。从此在异地他乡既家乡的颠沛流离中,家园被演化成概念或者意向。
各式各样的文化符号,换上了城市的表情,面目全非,随时都有会撩痛他们脆弱的神经。
城市的路越来越宽,越来越直;路上的车轮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有时候车轮旋转出的飓风拖出地面;一个个生命扁血肉模糊,魂飞魄散。
城市的建筑越长越高,那些不慎从脚架上跌落的“农民工”兄弟如一片轻飘飘的落叶,无法砸痛包工头的直觉,也难以牵引一路人的视线。
故乡早已没有属于他们的山林和树木、田土,没有属于他们的房屋和身份。他们是“农民工”,在风尘仆仆中渐渐远去。他们只希望能堂堂正正做人,堂堂正正的拥有权利,堂堂正正的享有尊严。
他们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活自己的命。他们只想交几个朋友,几个铁哥们,有空的时候叨叨彼此的欢乐和烦恼,聊聊各自的悲伤和希望,抑或口无遮拦的齐声骂娘。
他们没日没夜的工作,把健康廉价的卖给电脑、空调、流水线。……他们犹如一团云,风从北方来,呼啦啦向南飘移,风从南方来,哧溜溜得向北游弋。南来北往的车轮上,旋转着他们的身影。
一列列火车把他们拖来,一辆辆汽车把他们运来。他们提着五颜六色的蛇皮袋,背着刚从地里新摘的棉花弹的棉絮,面带窘色,忐忑不安地走下车来。他们像一支牙膏里挤出来似地,眨眼间,又像一群麻雀铺天盖地栖息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心里头流淌着家乡的溪水,怀揣着家乡麦地里的阳光,他们融进城市的火炉,打造着房屋,打造着地铁隧道,打造者机器。
在奔跑中,他们有意无意的忘记身份,他们在别人手中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滋养了机遇和财富,也滋养了偏见和歧视。
他们的存在,就是要让春风吹拂大地,让和谐洒满人间。他们在水土不服的地方苦苦挣扎、挣扎。
他们有时迷失在大陆上,有时围困在城脚下,有时匿息在暗道里。他们认真地工作,积极生活,他们在工作中创造价值,在追逐中绽放梦想。他们在改变中坚守本性,在适应中调整心态。
尽管脚下的路还很艰难,但他们依然前进。他们为何而活?他们的明天会走向何方?
篇二:赞美农民工有一种农民,是土生土长的,像我爷爷他们;有一种农民,像我父亲他们,背井离乡,抛家弃子,在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城市里,从事最卑微的工作,享受最低廉的工资,无论风雨,无论烈日。在那繁华的地方,他们挥汗如雨的背影是喧嚣人群中一道永远沉默的风景。
我永远也忘不了我在电脑上看到的那一幕,那中凄惨,那种悲凉……
生在农村的我从小就向往大城市里的一切。每次父亲出门,我都以为那是多么令人向往和羡慕的事情;在大城市里生活该多么美好,多么享受;灯红酒绿的城市,夜里仍不黑暗的城市。在我的脑海中,一切都显得那么让我如痴如醉!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我已长大,如今也在所谓的大城市里工作,在公司上班轻松的很,无聊的时候,我总喜欢上上网、聊聊天,看看电影……无意间,我点到了一个有关于农民工的视频,我停下点击的鼠标,认真的看了起来,里面就是农民工工作的情形,他们在若高的楼上站着,有的还悬在空中,他们的工作是不是充斥着12分的危险是不是充满了恐惧……但是他们依旧轻松自如的干着自己的本分工作,我惊呆了,那是怎样一种令人惊骇的情形……
吃饭时间到了,我清清楚楚的看见他们的饭盒里的食物,是那样简单,是那样苛刻——偶尔饭盒里会有块肉或是有个鸡蛋,他们都会欣喜,都会感动……一个妇女带着她的小孩来给自己的丈夫送饭,于是他停下手里的工作,轻轻抚摸了小孩的头,小孩看着自己父亲那双粗糙、满手是茧的手,不禁心疼的留下泪水,父亲对小孩说道,别哭,这个地方挺好的,大城市啊,挣的钱要比家乡多上几倍。他们就沿街坐着,一家人端着饭盒吃着饭,来来往往的人穿梭着,打量着他们——
此刻,我感觉他们就像乞讨的乞丐,一家为了在这个城市生存而乞讨的乞丐,夏日的太阳白花花的照在地上,照的人心发慌……
所有来到这个城市的农民工,为了多挣那么几个钱,不惜好几年不回家,在灯红酒绿的城市里拼搏着自己的未来。为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能够更好的生活,在灯红酒绿的城市卖命!
想到自己的父亲曾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我不禁心痛好久,眼泪情不自禁潸然而下——那是农民工的生活,也是我父亲的生活……
现在的生活不必以前那么苦,而我现在才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父亲曾经多么辛劳,多么苦累,多么身心疲惫……
我爱农民工,更爱我的父亲,他们是世界最可爱的人!
篇三:赞美农民工他是帮我家装潢的民工,爸爸妈妈叫他老成。老成确实像他的称呼一样很老,他的眼角布满皱纹,像大波斯菊一样裂开了,让我仿佛听见皱纹肆意在他脸上繁殖的声音。干活的时候,他瘦小的身体始终弯曲,一双枯木般黝黑的手吃力地搬着木材,胳臂下青绿色的筋像枝条一般扯着一双紧握的手。“真可怜啊,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做工。”我想。
休息的时候,其他人或是坐在地上抽烟,或是几个人聚在一起用我听不懂的外乡方言聊天。只有老成一个人捧着他那个又脏又旧的水壶发呆,我打量着那个与他一样破旧的水壶,担心他喝水之后会不会生病。老成似乎感应到我探究的目光,抬起了低垂的头。我连忙把目光转向别处,这样看人总是不礼貌的。可老成似乎并不介意,单用一双眼盯着我,憨厚地笑起来。
他在笑什么?我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对他有些讨厌起来。
“姑娘,你多大了?”老成突然开口,极其小心地问我。目光里闪烁着一种特别的温存,就像平时爸爸看我那样。
“呃。”我奇怪地看着他。看我不回答,老成有点尴尬地咧嘴干笑了一下,紧张地搓了搓开裂的手,解围似的说了起来:“有十来岁了吧,在上初中么?呵呵,我家丫头也上初中呢。”说到这儿,老成的话突然流利起来,甚至还带了一些小小的自豪。
老成有女儿?刚初中?我吃惊地打量着他如老年人一般灰黄的脸色与微微泛白的如鸡窝一般蓬乱的头发,有些不可置信。他看起来这么老!也许是岁月与生活的重担将他压成这个样子的吧。我看了看老成,提到女儿,他的眼睛弯了起来,浑浊的眼里闪烁着特别的光彩。我突然觉得,老成其实没有这么老。
妈妈拿来饼干糕点给他们吃,民工们笑着伸手拿了几块,却把大部分的饼干留给了老成。老成也不推辞,只是笑呵呵地拿起饼干,也不吃,把饼干小心翼翼地放进口袋,生怕弄坏了。
“带回去给丫头吃。”老成笑眯眯地向妈妈解释,同时向工友们投出感激的目光。
看到老成,我心中突然有种久违的感动,是他父爱,还是工友之间的关爱?我也分不清,只是觉得,这种感觉,很浓,很浓。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我们身上所没有的……
篇四:赞美农民工“春运正在一步步地走向高峰,许多外来人员正在喜气洋洋地排队买票回家过年”电视机里新闻播音员小姐正用她那甜美的声音诉说着岁末春运的盛景,抬头望向窗外尚未建成的气势恢弘的建筑,那些辛勤工作的民工,他们也开始去买车票回家过年了吗?今年春运车票如此紧张,他们能不能买到?我不自觉地走向他们的工地。
还未走进工地,我已经能看到民工们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位民工正座在工地旁边的空地上歇息。他皮肤黝黑,肌肉结实,身材却出奇地矮小,他赤裸着上身,穿着一条已经看不出原色的旧裤子。身上脸上都布满灰尘,汗水淌下来,和灰尘混合在一起,形成了许多灰色的“小溪”,而从他的表情看来已经不屑于这些了,他在杂物堆里拿起一个一公升装的雪碧瓶子,里面是漂浮着许多深色的茶叶,迫不及待地拧开盖子,瓶子里的液体咕咚咕咚地灌进他的嘴里,他突起的喉结上下快速地移动。也许因为过于急促,有些水竟流到了身上;也许因为太口渴了,一公升的水他竟喝了一半。喝完水的民工很舒适地躺了下来,淳朴的眼睛一动不动地望着天空,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也许他在想妻子。他在想着妻子前两天打来的电话,问他什么时候买车票回家,当时他也不知道要怎么回答,该说工地要加班到年三十,还是说今年车票回家呢?他很矛盾,其实他是想回去的,因为他想念妻子做的甜津津的汤圆、香喷喷的年糕、黄澄澄的煎饺、热乎乎的汤、白花花的米饭。他不再想下去了,他生怕想多了口水会流出来;想到这儿,他拿起绿色的雪碧瓶抿了一口淡得像水一样的茶;可是他的工作日似乎是无止境的,他自己也说不出一个确切的放假日期。他甚至有了过年不回家的想法,把钱汇到家里好了,省了火车票的钱,就可以叫老婆给家里人买好一点的衣服,可是一想到妻子思念自己、担心的样子的时候,他又想还是回去吧。内心就一直矛盾着……
也许他在想他的娃儿。那是个很灵巧可爱的小丫头,上一次回家时她只有两岁半,最喜欢穿着破旧的小花袄乐颠颠地跟着爸爸在屋里转来转去,她现在应该已经五岁了。他想着,自己给家里打电话时她正在发高烧呢,电话那头撕心裂肺的哭声令他一阵阵地揪着。仿佛那病是因为他三年都没有回家所造成的,这趟回家他打算给女儿买好多好吃的,还有一套新的花袄。那到时候娃儿会不会不认得自己或是不喜欢自己的问题他自然也不敢多想,只是一味地盼望着艰苦的工作日早点过去,他所期盼的春节假期早点来临。因为他将要看见她的可爱的小脸蛋,摸到她那粉嫩的小手。这时他抓着雪碧瓶的手越发收紧了,瓶子竟然凹下了一块地方。
当然他最最想念的自然就是自己年迈的老母亲,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牙齿早就掉光了,那样吃东西也挺痛苦的,他想多赚点钱给妈妈买点好吃的、容易吃下去的东西,可惜工资不允许啊。老母亲头发花白,也许是因为她常年累月辛苦劳动,受尽生活贫困的折磨造成的,他想,再也不能让娘受半点委屈了,她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补补身子了,他想将大部分的工钱寄回家,自己挤着点用,娘就可以买点好吃的了;可是他又忽然想到自己每一次回家时母亲笑成一朵花的皱纹,他又有些动摇了,母亲每天盼望的不就是一家团聚吗?母亲受了一辈子的苦,在她最想得到儿孙绕膝的感觉的时候,自己这个做儿子的却不在身旁,她老人家也不免心中会感到失落……他坚定地放下雪碧瓶,似乎下定决心要买车票回家。
我看到这里,不免心中一阵酸楚,转身回家了,愿他能平安地回到家。刚踏进家门,就看见我一家人都已经围在暖和的饭桌旁等我吃饭了。
篇五:赞美农民工职业没有高下,劳动不分贵贱。今年恰逢“五一”国际劳动节120周年,在这个以“劳动”而命名的节日里,千万别再遗忘了亿万农民工兄弟。他们虽非金领、银领、粉领、白领乃至蓝领,然而这支庞大的“灰领队伍”,却用廉价劳动为城市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农民工享受带薪休假,但愿重庆市总工会这个首例不会成为“孤例”。
每一个城市人,都应该带着感恩的心态看待农民工的劳动。据统计,从1950年到1996年,中国农民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的资本积累总额约占我国全社会资本存量的2/3,正是这种“原始资本积累”撑起了改革开放与经济跨越的坚实基础。时至今日,亿万农民兄弟洗腿上岸,放下锄头穿上工装,成为工人阶级队伍新成员、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和主体,他们还在以低工资为城市发展提供资本。一组很有说服力的数字就是:2005年全国城镇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84万元,北京等地甚至超过3万元,而各地农民工工资尚不及其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的1/3,在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出现10年未涨的怪现象。拿农民工的“口中食”换取低成本发展,放在过去尚能说得过去,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廉价不是农民工劳动成果的永久标签。工资是对物化劳动的一种价值衡量,社会为农民工劳动支付的报酬,寒酸得让人脸红。就拿对农民工相当“慷慨大方”的浙江企业来说,79.7%的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在800元以上,听起来不低。但这绝不是一周工作5天、一天工作8小时的劳动报酬。中央党校的学者在浙江一家拥有5000多名农民工的大型民营企业调研发现,农民工每月只有一天休息,每天工作10个小时。由于实行计件工资,农民工要多挣钱就必须延长工作时间。假如按《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干活,拿到的计件报酬肯定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甚至吃饭都不够!
“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建设蓝图,加快了以城带乡、反哺农业的步伐。前不久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再次重申了同工同酬及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职工休息休假规定等要求。在“十一五”的首个劳动节,我们因而更加关注农民工的劳动。但愿农民工兄弟别再像过去那样“劳动”着过节,连起码的加班费也拿不到。对于那些无私奉献的农民工,城里人需要感恩,更需要兑付责任。从此意义上说,重庆市农民工带薪休养的新闻,预示了一个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