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1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每次端午节,奶奶家都会包起粽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
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奶奶。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2端午节
你们知道端午节要做什么吗?哈哈不知道吧!我来告诉你没吧!端午节要包粽子,划龙舟。再问一下你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呢?哎又不知道!当然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啦。不问了再问你就没面子了。
我先来说说,我包粽子的情形吧!
我看到外婆和妈妈在哪里包粽子,我便冲过去拿两片粽叶,用些糯米乱包起来;包完后看了看外婆和妈妈包的精致、可爱漂亮的粽子,再去看看我这个乱七八糟的粽子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啊!妈妈看到我那沮丧的脸便教我包粽子,我一下子欣喜诺狂,首先用两片粽叶卷成一个顶角没洞的圆柱,然后往里面塞糯米,塞玩后用筷子按紧,最后粽叶剩下的部分封口用粽叶子绑紧就做好了。我用着方法包了个精致、可爱、漂亮的粽子我高兴极了。
说完包粽子,我们就来说说划龙舟吧!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划龙舟,一个人在前面打鼓,其他人就在后面划,还跟你们说一下啊!每当划龙舟时,岸边就人山人海,所以看一回划龙舟很不容易。
你们想知道爱国诗人屈原为什么跳入汨罗江呢?好吧好吧!我现在来告诉你。简要的哦!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爱国诗人叫屈原他不愿与国家的官员同流和,便跳入汨罗江。
从此,每到端午节,人们就赛龙舟,包粽子,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至今还这样的风俗还没变。
3端午节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端午节。因为“端午”又称“重五”;所以许多习俗就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搓成彩绳系在儿童的脖领、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上“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并且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这一天,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赛龙舟、吃粽子。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体。这一天,我们家的人都在忙着做粽子,妈妈把泡好的糯米拿出来,里面放上枣、花生等材料,用粽叶包起来,再用水煮熟就可以了。看着妈妈熟练的包着粽子,便问妈妈:“妈妈,我从来不会包粽子,但是我觉得很有趣,你能不能教教我?”妈妈答应了。我看着妈妈包粽子的同时,我也包了两下,第一个粽子完成了,可是却七扭八歪,于是,我便按照妈妈所说的办法重新做了一个,可还是没那么完美,但是我没有气妥,一个又一个地包,就算包得不如妈妈的好,我也心中沾沾自喜,因为我学会了包粽子。
粽子出笼了,我第一个吃的就是我自己包的,虽然不是很好吃,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龙船下水喜洋洋。
4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我们一定想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赛龙舟、吃粽子。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在我们这里端午节的时候,孩子们都要戴上“长命缕”,家家门上要插艾草,以防蚊虫叮咬;并且到了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粽子,很是热闹。
今年的端午节我跟妈妈学习怎样包粽子。把长长的粽叶围成菱形,放上红枣和江米,再把粽叶包起来,用线绳紧紧地捆住,一个粽子就这么包好了。再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一个小时左右,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我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与自豪。
我爱吃粽子,但我更爱端午节!
5端午节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五月节、女儿节、诗人节等20多个。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知道此消息后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后来,渐渐发展成赛龙舟。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原因。
端午节有许多习俗,我映像最深的就是戴香包。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比如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等。戴香包很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
因为相传端午节是恶日。所以,端午节那天,家门口都要挂艾草、菖蒲或石榴。通常把这些东西绑成一束,然后挂在门上。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插在门口可保健康。菖蒲等也各有寓意。
中国的文化真奇妙、丰富啊,吸引了多少外国人关注啊!
6我家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前一天,爷爷买来了艾草。只见艾草比水芹菜长出一大截,上边还有一些艾叶。第二天中午,我就看见爷爷把艾草插在窗户上和门上。这种艾草可以防止蚊虫侵入,和蚊香片的用处一样,不过还比蚊香片更美观,更环保。这时我家真是香满堂。有艾草的香味,丁老师发的香荷包的香味,我爷爷煮的粽子的香味,还有一种别人家没有的香味,就是我家栀子花的香。这种花雪白雪白的,向四处展开,有的还没有完全展开,就连花骨朵都有一股清香。
吃中午饭了,“哇!”我开心地大叫。只见桌上有牛肉、鸡翅、肉圆……我一口气也不喘地吃呀吃。粽子终于登场了,这粽子是我小姑包的。粽叶是绿色的,还有一点被煮黄的样子。我家的粽子很与众不同,是粽叶包的,但是没有用线捆,直接弄一个孔,再用第二片叶子的尖尾插好,就是用粽叶打了一个结。我妈妈说:“明年端午我一定要学会这个本事。”粽子里裹着糯米、红豆、花生、蜜枣,又香又粘又甜,吃上去别有一番风味。
端午节在我的家乡又称娃娃节。中午吃完饭,我泡了一个艾水澡。我觉得非常舒服,浑身上下都显得雪白雪白的。洗完澡,妈妈给我穿上了她买的新衣服,别提我有多开心了。妈妈又给我戴上了一个老虎形状的香囊,这是妈妈亲手做的,上面有好几朵开放的小花,还有几只小鸟在枝头歌唱。老虎胡子和尾巴五颜六色的,非常好看。妈妈还给我的手腕和脚腕上扣上了五彩的绒线,它们像五条蛟龙保护着我。
端午节我真开心。
7难忘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呢?为什么每家每户包粽子呢?这都是因为纪念屈原的!
今天,我们也来包粽子!妈妈很早就起床,去市场买材料去了!到了中午,各方面材料准备齐了开始!我先把两片竹叶叠在一起,在三分之一处折了个角。形成三角形。然后,把绿豆沙塞进去,再放一点糯米。
最后,我想用竹绳那糯米包起来,但糯米和豆沙总是从角处露出脸,我想用夹子把那个小孔夹住,可妈妈说:“这可不行,待会儿怎么蒸呀?”我只好把夹子取下来,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孔缩小。最后,我顺利的包好了第一个粽子!有了第一个收获,我越做越有劲,不一会儿功夫,十八个粽子做出来了。
我把我的优秀作品拿去煮。几分钟后,我把我最得意的作品往嘴里送!顿时,一阵芳香在我的嘴里飘来飘去!吃完粽子,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全家吃完粽子后,便举行了一个游戏!把三个不同的人包的粽子放在桌子上。谁能把自己做的粽子看出来,就赢了!一开始,我总是看不出来自己做的,最后,我突然发现了第三个粽子的豆沙从角里漏了出来,我高兴地指着第三个粽子,妈妈翻开下面的答案,果然,我猜对了!端午节虽然没有春节、中秋节那么热闹,但是,端午节有很多民俗,能让我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喜欢端午节!
20XX年6月27日从这片文章看来,主人公是如何过的端午节,是否亲身体验了里面经过,知道了端午节是由何来的,希望下次继续努力!
8家乡的端午节
吃粽子,喝雄黄,挂蒲草,一转眼,端午带着汉族儿女对屈原的浓浓追思又悄然来到……
记得小时候,一到端午节,妈妈和奶奶就会做各种香香的粽子,爷爷也会早早的将蒲草挂在门外,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端午是模糊的,那时所有的记忆就是端午有很多好吃的;慢慢的长大了,我知道了更多关于端午的故事,知道了那位感动着无数中华儿女的三闾大夫,端午在我的生命中开始变得越来越清晰清晰。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在那个众人皆浊我独清的时代,在那个众人明哲保身,甚至出卖国家利益以自肥的时代,他没有放下自己的信仰,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他每日都被国家的疾苦折磨着,于是那个正直的他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终于他在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大浪淘沙,那些历史的人物早已烟消云散,但他们伟大的精神却被传承下来,记录在丹书上,融入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
每年的五月初五,赛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我们这是在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是在传承我们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子,我们无法为保卫国家征战沙场,但我们能够用努力学习来回报我们的祖国,只要我们扎实的学好知识,将来总有我们报效国家的机会,只要所有的学子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相信我们的国家必将屹立于世界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