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走进屈原作文

时间: 03-23 栏目:话题作文

1走进屈原

“屈原”我崇拜你。你一生竟作了这么多令人赞叹的文章,你的忠心令我敬佩。我想穿到你的时代,看看你为什么会投汩罗江自尽。

终于有一天,我们村里出现一个大黑洞。把我吸了进去,当时我被吓晕了。等醒来的时候,我看见一大堆人在看着我。我问了一个人“这里是哪里?”他说这里是楚国,这位是我们的屈原大夫。说了一会话,人们就散了。我心里想这不是上天给我的机会吗?于是我开始跟踪“屈原”。发现他为人正直,头脑非常聪明。突然有一天,皇上让他编写国家法令。可他还没写完,就有许多人嫉妒他。有一天一名大夫觉得皇上太重用屈原了,于是就去抢屈原编写的法令,屈原不给。他就去楚王那里告状说:“皇上,您不是让屈原编写法令吗?今天我走过屈原门前,听见屈原在屋里说这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写出这么明智的法令了。”楚王听完后,大怒,决定以后不再相信屈原了。从此以后,楚王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冷漠了。事后屈原听到此事,很伤心。因此写出了《橘颂》,最后因小人陷害依次写出了《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四篇文章。被小人诬陷逐出国以后,还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在秦国攻打楚国的时候,他也无力回天。他披头散发来到汩罗江边,有一个渔翁看见他的样子。问他:“你怎么了?”他说“这个世上就我一个干净的人。”渔翁说“那你为什么不跟着同流合污呢?”他说“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说完后他就投江自尽。之后,人们为了不让他的尸体被鱼吃掉。每年5月2日都往汩罗江里丢粽子喂鱼,从此有了端午节。

屈原的精神是纯洁的,他有一颗效忠的心。生是一个天才,死了是个鬼才,被人悼念。

2走进屈原

我怀着敬仰之情去访问一位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当我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跳鱼儿喷泉,几条喷泉如同离弦的箭向上冲去,喷泉时而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时而像漂亮的补花在夜空中绽放,时而像翻腾的海浪此起彼伏的;在道路两旁五颜六色到处是秋天的气息,有黄色的银杏叶,有金色的柑桔,美不胜收。

走到一个广场中,广场对面是三面牌楼,上面刻着“屈原祠”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郭沫若先生写的,在头顶上“光争日月”四个大字让我感受到了屈原的伟大,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到另一个侧店前,只见一尊青铜像注入我眼中,走近一看只见屈原头戴峨冠,身带长铗,头微低,眉宇紧锁,好像在思考些什么呢?它迈动右脚,抬起左手,两袖生风,飘逸的长袍尽展他他大夫的风采。身体前倾,颔首思索着。我抬头望着他那满目苍桑的面容,紧皱的额头好像思索着“楚国哪日可以富强。”

我做为宜昌人对屈原了解不是很深,可是我从他的诗词中让我感受了屈原的爱国爱民的满腔激情和孤忠高洁的美好的品质,可是看一看屈原,在低头看一看自己和屈原有多么大的区别。

记得在我的学习之旅中,我们遇到过许许多多的磨难、困难,可我却一次又一次的被拦路虎给压倒,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没考好,我非常的沮丧,认为我自己永远都考不好,我躲在被子里偷偷的抽泣,没有一丝信心,我认为自己以后再也考不好,每次都会考不及格,我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在困难面前打退堂鼓,爬也爬不起来。

今天我深层的了解了屈原,他的精神鼓舞了我要不在困难面前低头,要勇敢的向前冲。

3走进屈原

没有易水送别的豪情,没有乌江自刎的悲壮,却是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造就了一代圣人,也留下了那风骚万种。

回想当年,辅佐怀王。议国事,出号令,应诸侯,忠肝义胆,义薄云天。有卧龙的智谋,魏征的直言。却不想,君王无道,官场浑浊,空感叹:世间险,人情恶,欲笺心事,独语斜阑!冥冥之中早也注定,君无用武之地,英雄终归末路。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铁血男儿,铮铮傲骨。生亦何欢,死亦何惧,但为君故,可抛头颅。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冷却了你一腔热血。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梦醒后的屈公无路可走!

三朝元老被放逐,满腹冤屈更与何人说!月光皎洁洒银鬓,眉宇深锁吟《九歌》。

屈公才调更无论,外修内美胜世人:绽放出浪漫主义的奇葩,文采风流;引出传世之《离骚》,光华万丈!感动于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倾倒于你“扈江离与辟芷兮,忍秋兰以为佩”的完美;折服于你“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坚毅!滔滔历史长河,留下了你不灭的精神,永恒的身影。

屈公虽无关羽之勇猛善战,却有他的忠肝义胆;虽无陶潜的恨世嫉俗,却有他的高洁傲岸。然而你痛苦终结了曾经辉煌的一生。曾知否?没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壮美的人生,而沉醉于梦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的人生,注定了屈公悲剧的一生!

从左使到囚徒,从郢城到汨罗,屈公之心,为君而发,为国而搏,为天下而奔!却终绝笔《怀沙》,魂归汨罗,不为人杰为鬼雄!

悲哉,风雨一生!

痛哉,多情一生!

壮哉,九死未悔的一生!

4走进屈原

“节分端午自难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值臣冤”端午节就要到了,这使我想起最近我和家长一起读的《立于文化之巅的巨人——屈原》这本书。

回想起这本书,令我感慨,屈原年幼丧父,从小就家境贫困,但他并没有被这些生活上的困难击垮,而是发奋图强,苦读十年余,终于成就了一番学问,当他入郢都后,就受到了楚怀王的重用。

可是当屈原正要对出过实施改革的时侯,楚王却听信了保守派的谗言,最后导致改革没能进行下去,还遭受了流放,当时的楚国也在对秦的战争中失败,国力日渐衰弱。楚怀王不得不召回屈原,但他朝三暮四的政治作风令屈原既不解又不满。怀王客死于秦国后,屈原爱国的情怀和耿直的性格又使他被楚顷襄流放到沅湘,此时的楚国也随着屈原的穷困窘迫而不断衰落。屈原也怀着对国家残破不全的形势感到极度痛心再一次踏上流放的路途,失落、悲伤、痛苦、愤怒······一个又一个地朝着屈原心头上打来。公元279年,秦军在数次战胜楚国后终于占领了郢都,屈原最终怀着哀伤不已的心情投破罗江自尽了,楚国百姓无不为之感到悲痛。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屈原有两点很令我敬佩,先说第一点,屈原小时候家境困苦,而他那求知的欲望却帮助他冲出一切的艰难险阻,孜孜不倦地探索去学习,即便是成才以后仍不失年少时好学的作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的确是屈原对自己一生最好的写照啊!屈原那爱国情操也十分令我敬佩,小时学习时,屈原是想报效国家;面见楚怀王时,屈原口若悬河地讲述了国家的形势;起草变法时,屈原是为了国家的盛强;劝诫怀王时,屈原想到他更不想看见国家的破灭。屈原的爱国家、爱百姓的情怀远远超过了常人,在他的心里自始至终装着国家,装着人民,还有他那早已夭折的变法条例。他也不同于常人,他那高尚的情操,似乎也已经达到了一种别人难以达到的境界。记得这本书中说过,在屈原流放到泊罗江时,一位渔夫遇到了他,并建议他要么同流合污,要么去隐居。而屈原都没有采纳,这难道还不是说明了屈原有一颗高尚纯洁的心吗!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国难当头,屈原没有逃避,更没有与那些腐败之徒同流合污,以保全自己,他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为了楚国,这一点的确令人不得不对这位朴实却不平庸的人肃然起敬啊!

在生活与学习上,屈原的品质的确值得令我们学习啊!再回想起我以前,有时就遇上了一点困难便退缩,现在再想起来,很不应该。读完这本书,似乎有一股力量在鼓励我前进似的。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发奋图强,有像屈原那样热爱祖国,有勇往直前、不畏困难的的精神······

“节分端午自难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值臣冤。”阅读这本书,似乎看到了屈原,听到了屈原。不必为屈原而伤感,因为他活得潇洒,活得正直,活出了生命的价值。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