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捉蝉高中作文
1捉蝉
今天,我看见阳光灿烂,天气晴朗,便去乡下舅公家玩。一进门,我就看见哥哥节结正拿着几个口袋准备出去。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去给母鸡捉蝉吃。听了这个消息,我感到很新鲜:捉蝉?是爬到树上去捉吗?为了找到答案,我便决定跟着哥哥姐姐一块去。夏天,树林里到处是蝉叫声,每一只蝉儿都热得“知了,知了”得直叫唤,树枝也被晒弯了腰。我对姐姐说:“姐姐,我不会捉,怎么办?”“那我给你示范一下吧。”说着,姐姐就向一棵树走去。只见她把右手放在树上,五指张开,慢慢的向后退。咦?可真奇怪?怎么蝉儿一个接一个的退下来,退到了口袋里,姐姐把口袋一收,蝉儿就变成“囊中之物”了。
我走到一棵树前,学着姐姐的样子开始捉蝉,蝉儿也退了下来,我很紧张一下子就抓住那只蝉,结果用力太猛,把蝉儿弄扁了,其余的蝉也被吓飞了。我很灰心,不想抓了。可我一想到老师说的,做什么事都要有毅力。于是,我向姐姐请教,姐姐告诉我:“慢慢来,不能太紧张,不能用力太猛,要轻轻的。”我又重新捉蝉,果真捉了几只。“一回生,二回熟”,我越干越起劲。最后,我、哥哥和姐姐各捉了满满一袋,踏上了回家的归途。
我在回家的路上问哥哥:“为什么蝉儿会‘自投罗网’呢?”“因为现在是蝉的繁殖期,雄蝉一看见雌蝉就紧追不舍。”哥哥说。“我在书上见过。”我说,“蝉对静物不觉察,对动物却很敏感。”“还是城里人有知识。”姐姐说。听了姐姐的话,我们哈哈大笑!
2捉蝉记
暑假的一天,吃过晚饭,天还没有黑,我和姐姐,弟弟就忙着去捉蝉。
我们拿着电灯,竹竿,还有瓶子去树林里去捉。在路上,我们进行了分工:姐姐负责拿灯照蝉;我负责把照到的蝉捉下来,弟弟负责把蝉装在瓶子里。我呢还有一项任务,就是用竹竿把手够不到的蝉扫下,弟弟就把蝉捡起装起来。
很快走到了树林里,没用灯照,姐姐和弟弟就各自找到一只蝉。看到他们高兴的样子,我很沮丧,心想:自己怎么捉不到呢?后来我慢慢的沿着树一棵一棵找,果然也找到了一只。我很高兴的继续找下去。天慢慢黑了,这时按照原来的分工顺着树捉了。姐姐前面照着灯,我看到一只很像蝉,赶紧让姐姐停住,又上前一看,原来是树隆起的地方。唉,让我空欢喜一场。我们继续向前慢慢走,照呀照呀,找呀找呀,在一棵大树上,我们惊喜的发现有两只蝉在蠕动,我赶紧上前捉住交给弟弟放到瓶子里。又顺着树向上一看,还有一只呀,太好了!我们简直要跳起来了。
慢慢的我们找到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经验,专门到大树上去找,果然又捉到了几只,我们更有信心了。最后,我们一共捉到16只蝉,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回到家里,顾不上满头的汗,就跑到收蝉的地方把蝉卖了,共卖2元5角。看着小卖部里的冰激凌,我对弟弟说:买一个?弟弟摇摇头说:不,存起来!正合我意!千辛万苦才这么一点收入,我们才舍不得花掉呢!
我终于亲身体会到父母挣钱也是来之不易的,我今后再也不乱花钱了。
3童年捉蝉
又到了暑气蒸人的盛夏,树上的知了拖着长长的尾音,此起彼伏的叫着,到了捉知了的最佳时期。“麦子上场,知了叫娘。”知了也就是蝉,我们老家叫“知了牛”蝉蛹退壳之后称之为知了。
每到盛夏,每棵树下都有密密麻麻数不清的知了洞。每到傍晚,天刚一擦黑,我就约好小伙伴们,拿着一根细长的竹竿和手电筒,带着小瓶子,捉知了牛“大军”就雄赳赳气昂昂的向小树林出发了。这时候,“知了牛”按耐不住长期在地下的寂寞,用他那坚硬的前爪挖开厚厚的土层,慢慢向上攀爬,这时地面上会露出一个薄薄的小洞,我和小伙伴们每个人都低着头,仔细地在地面上寻早着,看到洞口,就会熟练的用手指一抠,“知了牛”就会乖乖的顺着手指爬出来,落到了我们手中。有的“知了牛”赖在洞中不出来,我们也有办法,顺手拿过来一根柴棒,插入洞中,“知了牛”就会顺着柴棒爬出来。实在不出来,方法也很简单,我们就用一把小铲把他挖出来。有的”知了牛“出来的比较早,爬到树上很高,我就用竹竿把它打下来。
夏日的雨天,别人在家躲雨,我就提着小瓶子,跑到河边的小树林里逮“知了牛”。因为这时正是它们出来由“知了牛”变“知了”的好时光我蹲在树底下,两眼瞪圆,不一会地面凸起一小块黄黄胖胖的长得像马猴似的“知了牛”呆头呆脑的从地下爬了出来,有点傻气,见人不逃也不躲,像一头负载沉重的老牛沿着树根慢悠悠的往上爬,不知不觉的就当了我的俘虏。如果没有人去捉,它爬到一定高度时,就六爪抓住树皮停止前进,好像运足了力气,逐渐脱掉那金色的外壳。有一夜,月色如水,世界都睡了,我出去捉蝉,仿佛约好了似的,篱笆上,小树上,枝柯上就挂满了新蝉。他们有的已爬到了树的高处,有的正在做脱壳的最后努力,有的已经蜕了皮,刚刚从脆薄的蝉衣里钻出来,舒展着稚嫩的、柔软的身子,煽动者薄如纸的蝉翼,煞是可爱。
我借着月光细细地看着,果然,那双翼是松绿色的,绵软而纤巧,有些像雨过天晴的淡烟,充满了新生的气息。捉“知了牛”,是我们闲暇的乐趣,更是我们难得的美味。知了牛是我们最丰盛的的美餐。每天晚上我们都满载而归,把数十上百的“知了牛”用水稍微清洗一下,放在盐水里浸泡一夜。这样,“知了牛”既不会蜕皮影响它的鲜嫩,也不会因为夏日的炎热而变坏。第二天一早,放在油锅里一炸,饭桌上便多了一碗清香酥脆的“知了牛”,那香气真让人垂涎三尺。秋日渐远,知了渐渐地少了。留在树上的蝉蜕(皮)就成了我们最后收拾的目标。这时,我们会提着篮子,拿着竹竿,把蝉蜕一个一个的收集起来,然后拿到收购站,可以卖上几块钱,就可以买文具零食了。
有蝉的夏日格外甜美。我不但捉到了一个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情趣,还拾到了一串串美丽的蝉歌,它深印进入人生壮丽的往事里,变成诱人的如痴似醉的思念。
4捉蝉
刚一放假,我就迫不及待地回了老家,那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到了地方,就听说这几天开始捉蝉了,我高兴地一蹦老高。可我从来没见过蝉,很想见一见,姐姐就就拿来一只活蝉放到我手里。“我的妈呀,”我吓得一下子把蝉扔到地上,“这玩意儿不会咬我吧!”姐姐过来告诉我:蝉不咬人也不扎人也没有毒。我这才不那么怕了,但还是不敢摸。这时妈妈说她也不敢摸,她还说她也要练习,我一听来劲了,心想:我是男子汉,一定要比妈妈快、先敢抓、比妈妈勇敢。我这一来劲,拿起一个放手里,刚开始我还是有些怕,但我坚持没扔下它。渐渐地我敢拿蝉了,但姐姐又说:“晚上蝉活动比这剧烈”。我听了又有些害怕了,我想晚上蝉会不会又蹦又跳的呢?为了不害怕,我拿了一个小工具-捏子。一切准备就绪,下面该选跟谁一起捉蝉了,我选来选去,最后选了跟哥哥一起捉,因为哥哥有摩托车。
我们来到树下,因为天色还亮,我们先玩了一会。开始捉蝉了我左手提着小桶右手拿着手电筒来到梨园边。哥哥家的梨园有三排树,所以有两个通道,去的时候我在右边,哥哥在左边,回来时我和哥哥调下一位,我和哥哥商定好后,就开捉了。我刚一到树林就见许多蝉往树上爬,一时间我把蝉蹦蹦跳跳的想法排除了。这时我又见每颗树上都有粘的一圈宽宽的透明胶,我就问哥哥:“这些透明胶干什么用?”哥哥说:“这透明粘带很滑,蝉爬到这儿就爬不上去了,我们就不用担心来晚了蝉爬到树的高处找不到或够不着。”我听了感慨地说:“真聪明!”我和哥哥又接着捉蝉了,这些蝉慢慢地爬呀爬,我一见它慢,就又敢捉了,上手从一棵树上拿了三四个放进了桶里。我和哥哥一共在树林里走了四五趟,一共捉了127只,最后满载而归。后来我又和哥哥一起捉了两个晚上,分别捉了108只、111只。
最后一天晚上,姥姥捉的、大姨捉的、姐姐捉的、当然还有我自己捉的,一共800多只,全让我带回了家,放进冰箱够我享用一年的了。吃着自己亲自下手捉的蝉,感觉比买来的好吃多了!
5夏夜捕蝉
我最喜欢夏天这个季节。不必说夏天到处绿树成阴,百花争艳,另人心旷神怡;不必说夏天果实累累,可以品尝到美味得水果。单是捕蝉就有无限的乐趣。
夏天,村里的小树林就成了捕蝉的好地方。来捕蝉的人络绎不绝。每天吃完晚饭,我就会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去捕蝉。刚开始捕蝉时,蝉儿们还大都没出来,所以我们得找蝉咬的洞。可是那种洞很薄,很小,很长时间才找到一个。我躬着腰,仔细的找,但一会就腰酸背痛,这时候想的就不是能少作一点作业之类的了,而是想,要是有了神仙遁地的法术,不就可以把地下的全部抓走了吗。每找到一个洞,我们都很兴奋,马上找一根细树枝把洞慢慢挖开,生怕产跑了。这时,往往会有一些蚊子来凑热闹,但即使会被蚊子咬几个大包也会全然不顾的在那里专心挖洞。
蝉儿们陆续爬上树了,这时就得拿着手电筒往树上照了。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走”蝉也不例外。等我照过一圈再回来,有的蝉已经爬的很高了。这时就得去找一些桑条,砖头。找来的砖都是一些破砖,人站在上面晃晃悠悠,稍站不稳就会一下子摔下来。捕蝉时,树上会有许多“仿冒品”,但无论它怎么伪装,也逃不过我的“火眼金睛”。捕蝉时最担心的就是遇见蛇。有时捉着捉着,会有个调皮的小青蛙偷偷的溜到你的脚边,一不小心碰到它,便会“啊”的大叫起来,还以为碰到蛇了呢!而那个搞恶作剧的坏家伙,也逃之夭夭了。这时,产儿以经开始蜕皮了,可以捉到许多弓腰的蝉,它的身子一点一点蠕动,不一会它就变成了知了,翅膀非常美丽。
月光轻柔似水,还有几个调皮的小星星蹲在天边,我也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家去了。
捕蝉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它不仅给我带来了丰富的课余生活,也让我有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6捉知了
“知了……知了……知了”,池塘边、门前的树上、路边的树上,知了一直叫个不停。今天太热,热的人们不想出门,热得蚂蚁不想搬家,热得小草不想钻出地面,我想知了也是热的叫个不停吧……当然,家里可比外面凉快,可那知了吵得人--心烦呀!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我和弟弟拿着自制“捕知了网”来到外婆家门前的枣树下,外婆家枣树长的非常茂盛,很多枝枝桠桠交错在一起--郁郁葱葱、严严实实,知了的藏身之处到底在哪呢?是在树枝干上,还是在树叶子上呢?我不知道,太阳也不知道。
我细细的观察,亏我眼睛精,第一时间搜到了知了藏身之处,我和弟弟定了定神,小心翼翼将网靠近知了身边,谁知由于我的粗心大意,没注意脚步下一块大石头,摔了一跤并大叫一声,弟弟手一抖,竟捕错了目标,把快要捉到手的知了给吓跑了。“哎!都怪我不好”,弟弟也感到惋惜。
只有寻找下一个目标了,可是第一次简单,第二次就难喽!目标要么太高,要么在杂草丛生的地方,无立足之处,难啊!突然,弟弟轻声叫了声“姐”看电线杆上有一只知了哦。
我急忙奔过去,这次弟弟换了一个大网,把小网给我,现在两面夹机,天网恢恢,那知了是不会再逃的了,我们小心翼翼的靠近、靠近……耶!成功了,一只大大的知了被我们成功捕获。
刚捕的知了还不太乐意,扯着嗓子高歌那唐老鸭似地歌:“知了、知了、知了、知了、知……了”哎真有点难听,可它就这嗓门,能怎么办了?再来看看这丑陋的面止,心里难受啊!真想给它做个变形手术,”长得丑、歌唱的难听”真不知道刚才是什么促使我将它捕获。
“知了、知了、知了、知……了”,虽然它歌唱的难听,但我还是庆幸,第一次捉知了,竟然有收获,此时地心情还是挺高兴的哦。
7捉知了猴儿
在一个雨后的晚上,伴着清新的空气和知了的蝉鸣声,爸爸妈妈领着我去民心河捉知了猴儿。
当夏天的一场透雨过后,民心河边的小树林中,湿润的泥土上有很多小洞,妈妈说:“这就是知了猴儿的家,它已经在树下呆了3年了,在成熟时就会破土而出。”我用手伸进去试了试,什么都没有。这时候,草丛中的蚊子找到了大餐,咬了我们好几个大包,又痒又痛。突然,我看见远方的一颗绿油油的松树上有一个知了猴儿,我高兴得跑过去,仔细一看,只见它的背上裂了一道口子,爸爸说:“这个知了猴儿已经变成知了飞走了,只剩下了知了皮,它的学名叫蝉蜕,还是一味中药呢。”我遗憾的想伸手去摘这个知了皮,却忽然发现在松枝下面一圈儿挂满了密密麻麻的知了皮,就像松树结的小果子一样,真好玩。
天越来越黑了,我们找了很长时间,见到每个可疑的小洞都要伸手试一试,每棵小树都要拿着手电筒照着看一看,却只是发现了许多蝉蜕,我的心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妈妈看出了我的心事,不断地在安慰我,但我还是失望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还有几颗树就走到了树林的尽头,就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不料却是峰回路转又一村,用妈妈的话说是:“成功就在坚持的那一瞬间”,我猛地隐约看见前面一棵树上有一个知了猴儿好像爬了一下,我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哇赛!”我大叫道:“妈妈,快过来,这是一只活的!”此时我的心中像有千只小鹿在跳跃,心情激动得像万马在奔腾,但当我伸出手时却犹豫了,这个有着土一样褐色身体的小家伙趴在树上一动不动,我如果抓他,会不会被它咬一口呢?这时爸爸故作轻松的说:“好吧,如果你不愿带它回家,我们今天估计就要空着手回去了。”哎,怎么办,放弃吗?我脑海里斗争着,最终我还是鼓足勇气小心翼翼的把它拿起放在手心里,它似乎受到惊吓,用两个锋利的小爪子使劲夹住我,把我也下了一大跳,还差一点把它扔掉呢。过了一会儿,它适应了,开始在我手上爬来爬去,我也就伸出胳膊,任它自由玩耍。就这样我像看护宝贝一样带着它胜利回家了。
8捉蝉
暑假里,在户外不知疲倦玩滑板的孩子突然像鸣蝉样的吵醒了我的午睡。推开窗,看他们无忧无虑快活的样子,我突然想到我快乐的童年。
我的童年在皖南度过,夏日的记忆和蝉有关,夏天是我们捉蝉捕蝉的好时节。记忆中每年夏天六七月份一到,早晨,我们这些孩子背着书包走在上早自习的路上,走着走着,无意中就会看到树上、草叶上、麦苗上、土地上、泥孔里到处往外爬着的幼蝉。一当看到它们后,我们心里会掠过一阵惊喜,然后会继续不管不顾往前走。走着走着,就走不动了,连学校上课的预备玲都敲响了我们还是像没听见一般。因为,走着走着,猛然发现地上有一块泥土松动起来,停下脚步用手一扒一只幼蝉从拇指般粗细的洞里露出了头,两只黑眼睛绿豆样突出着。再往前走,又一块泥土开始松动,用手一扒见一洞,隐约可见幼蝉的影子,用手够不着,“往洞里灌水,不行,再挖一挖,对,再灌水,还是不行,再”……一群孩子就这样为挖出洞里一只幼蝉而努力着。
随着洞里的水泡一点点往外冒,十几双眼睛盯着洞口一动不动,幼蝉还没爬上来,伸手还是够不着,再挖恐怕会伤了幼蝉。怎么办?这时有经验的小黑不知从哪折来一根草棍将它伸入洞中,这办法真灵,不一会,那幼蝉抱着草棍泥猴样的爬出了地面。
这时上课玲正好敲响,我们像打了胜仗样的撒腿便跑。跑到教室掏出课本高声朗读。
上完早自习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时再见到幼蝉态度就明显的与先前不一样了。能捉到手的尽管捉,连泥洞里的也不放过。这样一路捉蝉到家,差不多就有多半碗。奶奶将它们摘洗干净,用盐一腌。然后放在铁锅里一烤。不一会外焦内黄香喷无比的幼蝉如吞蛹般满屋飘香。走在的上学的路上,在齐腰深麦苗的掩映下和同学们一起吃着烤蝉真是幸福无比。
中午放学后,焦阳似火。从教室里一出来,我们这些孩子飞跑着盯着树上的鸣蝉两眼放光。因为,这时候身边已没有我们能够得着的幼蝉,一眨眼间幼蝉从洞里钻出来,迎着夏日的晨风找到树,在树干或枝叶间完成了蝉蜕(蜕皮),变成了成虫--蝉。变成蝉后,它柔软的身子像刚出壳的小鸟,稚嫩的身上长上了淡绿色透明的翅膀,再然后,翅脉和体色都逐渐变深。
心里惦记着树上的鸣蝉,午饭胡乱吃点。偷偷乘家里大人出外乘凉时,和小伙伴一起挖出面缸里少许的白面,放在门后面盆里一阵猛洗,洗出像皮大小的一块面筋后,找来一根长竹杆,然后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了。
从家里出来,满耳都是蝉呜,门口大槐树上蝉鸣声此起披浮,但树下坐满了人。要想捉到蝉又不被人们惊扰只能到村西柳树林。那里靠近一条小河,河边有一块瓜地,瓜地旁是一人多深的庄稼,庄稼中央有一片坟地,坟地里长满大大小小的柳树。中午,我们常常吃了饭到那里去捉蝉。
趟过瓜地,走过麦田,我们来到蝉鸣不止的大柳树下,将手中的面筋小心揪下一块放到竹杆顶端,然后迅速踮着脚将竹杆伸向树上不知不觉鸣叫的蝉。说也奇怪,就在面筋要沾住蝉时,那蝉以迅雷不及掩耳慌地从竹杆下一张翅膀飞跑了。没事,接着再来,这下我看准它正好落在离我很近的树枝上,我眼疾手快从伙伴手中抢过竹杆,几乎它还没停稳就成了我们手里的俘虏。
伙伴捏着呜蝉的薄翅直蹦高,我看它小肚皮一鼓一鼓的,忙将它塞进提前准备好的蝈蝈笼里。这下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去接着捉第二只蝉了。
第二只蝉捉的够辛苦。手持竹杆站在树下,抑着头,迎着烈日很长时间,汗水顺着额头、脸颊小河样的往下淌,脚上的塑料凉鞋被太阳烘烤的一点点变软,变长,脚踩上去软烘烘的。手里的面筋要用光了,这次再沾不着就该打道回府。知了,知了,蝉鸣一声紧似一阵,一听见叫声,紧着去沾,人还没走到,那知了紧着就飞。它一飞,就会带动身边其它几只一起跟着飞。静下心来,单等它们再次落下,这次竹杆伸上去,它没动,马上要挨着它身体了,不知怎的,它又先知先觉地躲掉了。
一个中午眼看就要过去,站在树下,我们浑身都像从水里捞出一般,倒霉的是才捉到一只鸣蝉,看到伙伴期待的目光,我把那蝉送给了她。
我就不相信捉不到更多的鸣蝉,于是,第二天,第三天中午,我照样和伙伴一起洗了面筋去捉蝉。奶奶发现面缸里的秘密,不但扔了我的竹杆,还在面缸里作了记号,这也没有阻止我捉蝉,相反我有了更多的竹杆也找到了另外一种用爵碎的小麦制作面筋的方法。这以后中午我也捉到了更多的鸣蝉,就连别人很难捉到的一种叫“伏郎”的长相好看的蝉,也被我捉到。
蝉一天天捉也没见少,随着一天天捉蝉,蝉的模样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它的颜色由淡绿变成深绿,由深绿变成深棕,再然后就完全变成黑的了。手摸上它黑黑的身子如干柴。
如柴的蝉不知哪天停止了鸣叫悄悄死了,它身边的树叶好像跟着伤心的活不成了,干枯的叶上落满虮子样的蝉卵。据大人说那是它的孩子。
现在想来,那些在焦阳下捉到的鸣蝉,不能吃,且只能看,看着看着活不过一天就死了---无论喂啥。但是,就是这样,我也没让自己有一个中午的停歇。
在农村,下午放学后应该是盛夏天里除早晨外又一个忙碌的时刻,晚饭前除割草外还要在饭后喂猪、喂鸡、喂鸭、磨镰、洗澡等等。干完这一切活之后,劳累了一天的大人早早扛着远床(一种用麦秸编成的床)在树下乘凉,而我们这些似乎从来不知疲倦的孩子们像雀样的踩着月光听着蛙鸣从家里一窝蜂地飞到田野,来到树旁,就着头上的月光,伸出两手,瞎子摸像般在树上摸蝉(幼蝉)。摸蝉应该是早上捉蝉的继续。因为,幼蝉喜欢在一早一晚钻出地面,在树干上摸着摸着手就会触到蝉,有时一个有时两个,有时一棵树上会有十几二十。这样一个晚上,我们在村里树下来回奔跑,回到家就在煤油灯下一瞧,好家伙,差不多有半脸盆。洗净腌上,明早起来后,就又是一顿美餐。
现在想来,小时在皖南,盛夏里一天中所有的时间似乎都是在捉蝉中度过的,至于皖南的热现在想来最多的就是站在树下那双塑料凉鞋留给我的记忆。
以后,离开皖南来到青海,从此也就离开了酷暑,离开了蝉鸣。但是,无论与家乡离开多久,一到夏天故乡的蝉鸣就在我耳畔回响。
如果生命可以重来,如今,我想我不会再捉蝉了,我能做的除了在树下听它长久的放歌外,我还要对它道歉,说声对不起,原谅我曾经的无知。因为,我现在懂得蝉的一生仅有四五年,在这四五年当中它大概有四年多时间是在地下生活的,在地上生活鸣叫的日子统共也就一个多月。
对这难得的重见天日,难怪它要那么卖力放声高歌,恨不得让整个世人都知道。置暑热与不顾,置酷暑于不闻,置骂声于不理。生命不止,高歌不息。蝉死了,蝉蜕可以入药,歌声还在。有一天,我死了呢?我会如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