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浪费作文
时间: 11-14
栏目:话题作文
作文一:舌尖上的浪费
近日,随着全国主流媒体对“舌尖上的浪费”大加挞伐,一项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带走的“光盘行动”正在全国兴起,并得到许多民众、餐饮业经营者、公益组织的热烈响应。
我们要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就餐点菜时,适度适量,吃饱为好。实在吃不了,记得“兜”着走。
我号召,青少年不仅自己要带头,还要带动身边人。首先从自己的家庭做起,发动和监督自己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亲朋好友都来参加“光盘行动”中来,都来做一名“节约达人”。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我们需要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更需要储存下明天的粮食。
青少年朋友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那么,不妨就从参加“光盘行动”开始吧!
作文二:舌尖上的浪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光盘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崇尚节约、绿色健康的生活习惯。
所谓“光盘行动”就是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与此同时,饥饿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6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吃多少、点多少,吃不了、就打包”应当成为一种文明的就餐消费行为,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坚决不浪费一粒米、一棵菜。
现在光盘行动已经进入我家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今年春节我们家在饭店里吃年夜饭,以前,为了排场,大家每次都点很多的菜,等到吃完饭,桌上还是有很多剩菜没有吃完,但是大家为了面子,怕别人笑话小气,也就不把剩菜打包回家。而今年的年夜饭,点菜的时候大家都根据人数和大家的食量合理的点菜。吃完饭后,如果有剩菜,大家都主动的要来打包盒,把剩菜打包回家,下顿再吃,既不浪费粮食,又做到了经济节约。
从我们家用餐习惯的变化,我明显地感受到“光盘”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和意识。“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光盘行动你我同行”,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响应光盘行动,加入光盘行动。
作文三:舌尖上的浪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暖花开,是谁,在播种田地?是农民伯伯。烈日炎炎,是谁,在弯腰锄苗?是农民伯伯。硕果累累,是谁,在耐心收割?是农民伯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农民伯伯的辛勤耕耘,因为有他们,我们才从一棵不起眼的小树长成了能庇荫的大树;从牙牙学语的孩子长成了一名中学生。“粒粒皆辛苦”,这是对农民伯伯辛勤工作的高度肯定。
滚烫的太阳照着大地,农民伯伯在农田里,洒下了辛劳的汗水。在秋高气爽的季节,他们收获了他们耕作一年的成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现在,我们却让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汗水付之东流。
据统计,每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浪费,年浪费量达13亿吨,相当于全球谷物产量的二分之一。这么惊人的数字,都是由于我们不爱惜粮食,浪费粮食造成的。在贫困山区的人们,每天都面临吃不饱的问题,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一日三餐能吃上饱饭,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节约一粒粮食,那么他们的心愿将在不久实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呢?又有多少人可以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呢?如果每个人都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掉的粮食还会那么多吗?所以,从现在开始,把节约粮食当成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爱惜粮食,不能辜负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要记住,10月16日是“世界爱粮日”。
还记得那则公益广告吗?“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是我的行动,也是,我的习惯。今天,让我们重新找回,对粮食的敬意;今天,让我们接力,成为‘光盘’一族;今天,让我们一起,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是的,正如广告中所说的,节约,是公益,是美德,是智慧,也应该是行动和习惯。让我们一起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光盘’行动,我们都在努力;“浪费粮食”,终将与我们告别。我们今天的节约,就是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生存做努力。“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作文四:舌尖上的浪费
有一种炽热的情愫在弥漫,有一种深切的怀念在升腾,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在召唤。
雷锋你是一粒希望的种子,把嫩绿与金黄无私奉献给大地。
雷锋的成功并非不可再现。这样的偶像,并非让人望而却步或遥不可及。在关注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关心一下集体利益;在追逐利益的同时,把公共利益放在眼中;在看到别人有困难时,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这样你也会获得雷锋的快乐,赢得雷锋那样的尊重,成为雷锋那样的榜样。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行,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的必经之路,有理想的﹑有出息的青少年必须是乐于吃苦的人。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雷锋就给我们树立了如光盘一样的榜样。记得有一次雷锋去参加运动会,由于天气炎热,又热又渴,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排队买汽水,他也是其中的一个。一小时又一小时过去了,终于轮到他了,这时他突然改变主意,心想:一瓶汽水可以解渴,两瓶汽水可以使空巢老人不空,三瓶汽水可以使失学儿童重回课堂……于是他毫不犹豫的转身就走了。这小小的举动是他厉行节约的铁的见证,是“螺丝钉”精神的践行,看,在另一旁的“官二代”“富二代”迅速露出鄙视的目光,喊出“小气”的恶语。可雷锋他只是觉得东西哪怕只浪费一点儿,他也会特别心疼。为了充分利用每一件物品,雷锋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只木箱子。打开木箱子里面全是厉行节约铁的见证有螺丝钉,牙膏皮,破手套,废铁丝……纯粹说它就是一个“百宝箱”,里面的东西要么是雷锋捡来的,要么是用坏了有不舍丢掉的。每当工作或者生活中缺少了哪样东西,他都是先到“百宝箱”里去翻找,找到合适的替代品。当汽车缺少螺丝钉时,“百宝箱”里有;当擦车布破旧的不能再用时,“百宝箱”里有……而那些牙膏皮和废铁丝雷锋就收集起来卖废品,得来的钱他也都交给了部队。他用实际行动响应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
“积少可以成多,积德可以成河”所以我倡议全世界的人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让我们从生活细节入手,争做“光盘行动”的实践者和推行者,并将良好的生活习惯带入每个家庭,让更多人了解参与“光盘行动”。在此我希望全世界的人参与进“光盘行动”中都能从自身做起,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厉行节约,时代的主流。
厉行节约,不朽的丰碑。
作文五:舌尖上的浪费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有首诗说得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舌尖上的浪费”这句话每个人都知道,但知道为什么不去用行动来表示呢?比如我妈妈,我因受到她的感染,也要节约粮食。
一天,妈妈炒了一盘青椒菜,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由于吃的太猛,我呛住了,而且几根青椒也从筷子里掉了下来,此时,妈妈见桌子上有几根青椒丝,便对我说:“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你如果不节约粮食,就等于不热爱生命,你看那些非洲的小朋友,饿得面黄肌瘦,你有饭吃就算好的啦!你快点用筷子把桌子上的青椒丝夹起来吃了吧”。我说:“粮食还多着呢,我就不吃”。妈妈瞬间变得严肃起来,说:“你不要不把珍惜粮食当回事看,如果有一天粮食没有了,你肯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节约这一点点粮食,这一点点粮食肯定会让许多饥饿的小朋友得到营养活下去。现在广告、新闻、报纸上也都在宣传“光盘行动”呀!”。我说:“啊!好的妈妈,我现在就把这些吃完”。我顿时恍然大悟了,珍惜粮食应该从一粒米,一口菜做起,积小成为大成,一个人节约一粒米,那么十三亿人就可以节约许多粮食,就可以挽救许多饥饿的人!
我们学校那里,有一个散发着臭味的桶,里边装满了同学们吃不完的剩饭剩菜,“品种十分繁多”:有被小同学咬几口就扔进去的馒头;有酸酸、咸咸的榨菜;有一大团“白蛇”——没吃完的粉;有已臭味熏天的白粥……所有的老师同学,都不敢靠近那里。现在,每当有同学去倒饭菜,妈妈的教导就会在我脑海里一闪而过,我便会快步走到那个同学面前,语重心长的对他说:“小朋友,怎么啦?为什么要倒饭呀?是饱了还是不喜欢吃呢?倒饭可是不好的哟~老师不是常常告诉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吗?那你可不要浪费了!”久而久之,也有许多同学加入了我这列,同学们都被我们的行为打动了,再也不剩饭剩菜了。
“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诗人海子曾经说过,“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们也不妨这样赶紧行动起来,接力成为“光盘”一族。
让我们一起向浪费说不,争做节约达人,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快快的投入到勤俭、节约中去!
作文六:舌尖上的浪费
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人们的关注。“舌尖上的浪费”有民间的,更有官场的。人们去餐馆吃饭,点完的饭菜吃不完就直接废弃在饭店;同时,公款吃喝之风盛行,大行其道。
节庆时节,聚会增多,请人吃饭一定要多点菜,不然觉得丢面子。往往造成请客的点得不少、赴宴的吃得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会被浪费。
有调查显示,一个人每天至少消耗粮食一公斤,而一个中等规模以上城市一天就要浪费掉64000公斤饭菜,64000公斤饭菜能至少满足6万人一天的口粮。
多数人认为,在餐厅就餐把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回家,是一种当下所提倡的节约行为,他们表示会把吃不完的剩菜打包回家。而部分人则认为,打包剩菜得视情况而定,都是亲朋好友餐后打包大家习以为常,但生冷菜品是否会变质,与不熟的人共同用餐,对他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熟悉,又没有使用公筷,这样的情况不会选择打包。部分市民会因“菜没剩多少”、“嫌麻烦”、“碍于面子”,很少把剩饭菜打包带走。
我认为人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有一首古诗这样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呢?是啊!我们每天都吃着又香又甜的大米饭,碗里吃不了就倒了,一点儿都不觉得在浪费,真是无所谓,难道真的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诗意吗?现在我们不妨想想农民是怎样在地里为庄稼除草松土的。一位农民正在地里铲除草已经忙到中午,热汗滴到了苗下泥土里的情景。我们就这样浪费地倒掉了,一点也不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所以我呼吁从现在开始大家要珍惜粮食,爱护。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近日,随着全国主流媒体对“舌尖上的浪费”大加挞伐,一项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带走的“光盘行动”正在全国兴起,并得到许多民众、餐饮业经营者、公益组织的热烈响应。
我们要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就餐点菜时,适度适量,吃饱为好。实在吃不了,记得“兜”着走。
我号召,青少年不仅自己要带头,还要带动身边人。首先从自己的家庭做起,发动和监督自己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亲朋好友都来参加“光盘行动”中来,都来做一名“节约达人”。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我们需要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更需要储存下明天的粮食。
青少年朋友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那么,不妨就从参加“光盘行动”开始吧!
作文二:舌尖上的浪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光盘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崇尚节约、绿色健康的生活习惯。
所谓“光盘行动”就是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与此同时,饥饿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6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吃多少、点多少,吃不了、就打包”应当成为一种文明的就餐消费行为,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坚决不浪费一粒米、一棵菜。
现在光盘行动已经进入我家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今年春节我们家在饭店里吃年夜饭,以前,为了排场,大家每次都点很多的菜,等到吃完饭,桌上还是有很多剩菜没有吃完,但是大家为了面子,怕别人笑话小气,也就不把剩菜打包回家。而今年的年夜饭,点菜的时候大家都根据人数和大家的食量合理的点菜。吃完饭后,如果有剩菜,大家都主动的要来打包盒,把剩菜打包回家,下顿再吃,既不浪费粮食,又做到了经济节约。
从我们家用餐习惯的变化,我明显地感受到“光盘”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和意识。“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光盘行动你我同行”,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响应光盘行动,加入光盘行动。
作文三:舌尖上的浪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暖花开,是谁,在播种田地?是农民伯伯。烈日炎炎,是谁,在弯腰锄苗?是农民伯伯。硕果累累,是谁,在耐心收割?是农民伯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农民伯伯的辛勤耕耘,因为有他们,我们才从一棵不起眼的小树长成了能庇荫的大树;从牙牙学语的孩子长成了一名中学生。“粒粒皆辛苦”,这是对农民伯伯辛勤工作的高度肯定。
滚烫的太阳照着大地,农民伯伯在农田里,洒下了辛劳的汗水。在秋高气爽的季节,他们收获了他们耕作一年的成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现在,我们却让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汗水付之东流。
据统计,每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浪费,年浪费量达13亿吨,相当于全球谷物产量的二分之一。这么惊人的数字,都是由于我们不爱惜粮食,浪费粮食造成的。在贫困山区的人们,每天都面临吃不饱的问题,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一日三餐能吃上饱饭,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节约一粒粮食,那么他们的心愿将在不久实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呢?又有多少人可以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呢?如果每个人都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掉的粮食还会那么多吗?所以,从现在开始,把节约粮食当成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爱惜粮食,不能辜负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要记住,10月16日是“世界爱粮日”。
还记得那则公益广告吗?“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是我的行动,也是,我的习惯。今天,让我们重新找回,对粮食的敬意;今天,让我们接力,成为‘光盘’一族;今天,让我们一起,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是的,正如广告中所说的,节约,是公益,是美德,是智慧,也应该是行动和习惯。让我们一起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光盘’行动,我们都在努力;“浪费粮食”,终将与我们告别。我们今天的节约,就是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生存做努力。“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作文四:舌尖上的浪费
有一种炽热的情愫在弥漫,有一种深切的怀念在升腾,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在召唤。
雷锋你是一粒希望的种子,把嫩绿与金黄无私奉献给大地。
雷锋的成功并非不可再现。这样的偶像,并非让人望而却步或遥不可及。在关注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关心一下集体利益;在追逐利益的同时,把公共利益放在眼中;在看到别人有困难时,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这样你也会获得雷锋的快乐,赢得雷锋那样的尊重,成为雷锋那样的榜样。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行,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的必经之路,有理想的﹑有出息的青少年必须是乐于吃苦的人。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雷锋就给我们树立了如光盘一样的榜样。记得有一次雷锋去参加运动会,由于天气炎热,又热又渴,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排队买汽水,他也是其中的一个。一小时又一小时过去了,终于轮到他了,这时他突然改变主意,心想:一瓶汽水可以解渴,两瓶汽水可以使空巢老人不空,三瓶汽水可以使失学儿童重回课堂……于是他毫不犹豫的转身就走了。这小小的举动是他厉行节约的铁的见证,是“螺丝钉”精神的践行,看,在另一旁的“官二代”“富二代”迅速露出鄙视的目光,喊出“小气”的恶语。可雷锋他只是觉得东西哪怕只浪费一点儿,他也会特别心疼。为了充分利用每一件物品,雷锋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只木箱子。打开木箱子里面全是厉行节约铁的见证有螺丝钉,牙膏皮,破手套,废铁丝……纯粹说它就是一个“百宝箱”,里面的东西要么是雷锋捡来的,要么是用坏了有不舍丢掉的。每当工作或者生活中缺少了哪样东西,他都是先到“百宝箱”里去翻找,找到合适的替代品。当汽车缺少螺丝钉时,“百宝箱”里有;当擦车布破旧的不能再用时,“百宝箱”里有……而那些牙膏皮和废铁丝雷锋就收集起来卖废品,得来的钱他也都交给了部队。他用实际行动响应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
“积少可以成多,积德可以成河”所以我倡议全世界的人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让我们从生活细节入手,争做“光盘行动”的实践者和推行者,并将良好的生活习惯带入每个家庭,让更多人了解参与“光盘行动”。在此我希望全世界的人参与进“光盘行动”中都能从自身做起,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厉行节约,时代的主流。
厉行节约,不朽的丰碑。
作文五:舌尖上的浪费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有首诗说得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舌尖上的浪费”这句话每个人都知道,但知道为什么不去用行动来表示呢?比如我妈妈,我因受到她的感染,也要节约粮食。
一天,妈妈炒了一盘青椒菜,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由于吃的太猛,我呛住了,而且几根青椒也从筷子里掉了下来,此时,妈妈见桌子上有几根青椒丝,便对我说:“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你如果不节约粮食,就等于不热爱生命,你看那些非洲的小朋友,饿得面黄肌瘦,你有饭吃就算好的啦!你快点用筷子把桌子上的青椒丝夹起来吃了吧”。我说:“粮食还多着呢,我就不吃”。妈妈瞬间变得严肃起来,说:“你不要不把珍惜粮食当回事看,如果有一天粮食没有了,你肯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节约这一点点粮食,这一点点粮食肯定会让许多饥饿的小朋友得到营养活下去。现在广告、新闻、报纸上也都在宣传“光盘行动”呀!”。我说:“啊!好的妈妈,我现在就把这些吃完”。我顿时恍然大悟了,珍惜粮食应该从一粒米,一口菜做起,积小成为大成,一个人节约一粒米,那么十三亿人就可以节约许多粮食,就可以挽救许多饥饿的人!
我们学校那里,有一个散发着臭味的桶,里边装满了同学们吃不完的剩饭剩菜,“品种十分繁多”:有被小同学咬几口就扔进去的馒头;有酸酸、咸咸的榨菜;有一大团“白蛇”——没吃完的粉;有已臭味熏天的白粥……所有的老师同学,都不敢靠近那里。现在,每当有同学去倒饭菜,妈妈的教导就会在我脑海里一闪而过,我便会快步走到那个同学面前,语重心长的对他说:“小朋友,怎么啦?为什么要倒饭呀?是饱了还是不喜欢吃呢?倒饭可是不好的哟~老师不是常常告诉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吗?那你可不要浪费了!”久而久之,也有许多同学加入了我这列,同学们都被我们的行为打动了,再也不剩饭剩菜了。
“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诗人海子曾经说过,“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们也不妨这样赶紧行动起来,接力成为“光盘”一族。
让我们一起向浪费说不,争做节约达人,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快快的投入到勤俭、节约中去!
作文六:舌尖上的浪费
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人们的关注。“舌尖上的浪费”有民间的,更有官场的。人们去餐馆吃饭,点完的饭菜吃不完就直接废弃在饭店;同时,公款吃喝之风盛行,大行其道。
节庆时节,聚会增多,请人吃饭一定要多点菜,不然觉得丢面子。往往造成请客的点得不少、赴宴的吃得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会被浪费。
有调查显示,一个人每天至少消耗粮食一公斤,而一个中等规模以上城市一天就要浪费掉64000公斤饭菜,64000公斤饭菜能至少满足6万人一天的口粮。
多数人认为,在餐厅就餐把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回家,是一种当下所提倡的节约行为,他们表示会把吃不完的剩菜打包回家。而部分人则认为,打包剩菜得视情况而定,都是亲朋好友餐后打包大家习以为常,但生冷菜品是否会变质,与不熟的人共同用餐,对他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熟悉,又没有使用公筷,这样的情况不会选择打包。部分市民会因“菜没剩多少”、“嫌麻烦”、“碍于面子”,很少把剩饭菜打包带走。
我认为人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有一首古诗这样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呢?是啊!我们每天都吃着又香又甜的大米饭,碗里吃不了就倒了,一点儿都不觉得在浪费,真是无所谓,难道真的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诗意吗?现在我们不妨想想农民是怎样在地里为庄稼除草松土的。一位农民正在地里铲除草已经忙到中午,热汗滴到了苗下泥土里的情景。我们就这样浪费地倒掉了,一点也不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所以我呼吁从现在开始大家要珍惜粮食,爱护。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