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一年级作文
1中秋赏月
有一首诗写道:月到中秋分外明。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爸爸奶奶在小院里,一边品尝甜甜的月饼,一边聊天赏月。
夜静悄悄的。深蓝色的天空,月亮好似圆盘,已不是平常的那种弯弯的小船了。它把一片片皎洁的光辉洒向大地。它不像太阳光那样耀眼、夺目,只是将自己的光轻轻地洒向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爸爸,月亮上有没有嫦娥和玉兔?”没有,那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那里只有环形山和一些巨石。哦,我很失望。爸爸又问:那你知道吗?全世界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谁?好像是阿姆斯特朗吧!我回答。对呀!
清风习习,我感到清爽怡人。一家人说说笑笑,让人感到温馨无比。
我看着那圆盘似的明月,体会着浓浓的亲情,我的心好像长了一对翅膀,飞向那无垠的夜空。
2中秋赏月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在院子的中央处赏月。我望着那月亮,月亮原来是红红的,慢慢的爬爬、爬爬渐渐变白了。
上面的图像明亮了,像两个国旗一样很好看。
月亮是银的,玉玉的非常明亮,我想地该是银的,墙该是玉的,嫦娥一定很好看,穿着也一定很好看。我说道:“你们那儿有牛奶吗?”
“没有”好像满不在乎,“有月饼吗?”又是满不在乎吧!这是怎么了?我忽然想起了月亮上是没有嫦娥的。一会儿想独立四望,一会儿想低吟一句小诗。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月亮吧。
我心中有月亮,月亮在我心中。
3中秋赏月记
今天,是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
当夜幕降临,夜空撒下了深蓝色的幕布,几颗闪烁的小星星点缀在上面,看着大地上的一切,看着一幕幕全家团圆、合家欢乐的场面,小星星笑了,月亮也笑圆了脸。
今晚的月亮很美很美,美得无与伦比。我抬起头来,注视着月亮,向它倾诉我的心声,告诉它今天的一切美好事物。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吴刚在伐桂,玉兔在捣药,嫦娥在起舞。啊!我早已被这美丽的景象陶醉了!
一阵微风吹拂着我的头发和脸颊,这让我想起了苏轼的《永遇乐》词中的:“明月如霜,晚风如水,情景无限”和《中秋月》诗中的:“幕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月,依然那么圆,那么亮,星星还在眨着它的小眼睛,似乎永远都不会疲倦。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四川灾区的小朋友,他们也曾有过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可这个梦却是那样的脆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碎了--他们有的缺少四肢,有的痛失亲人。人们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知他们的中秋节是怎么度过的。是泪水?是欣慰?还是------;我也想到了解放军叔叔--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和安全而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还有那些奋战在各行各业不能和家人团聚的叔叔阿姨们,他们为大家舍小家。我知道,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团聚,但我相信,他们心里肯定彼此牵挂,心心相印。
好人一生平安!但愿每个家庭都能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每个人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4中秋赏月
今天郭老师带我们去看月亮。那时天还没有黑我玩了一会儿。当我坐在山坡上往东边一看哇!月亮就象夕阳一样红但不是很红有点橘红色的样子。
又过了一会儿夜幕初垂、明月东升皎洁的月光映照在大地上大地好象涂了一层银灰银光闪闪的好看极了。
我吃着月饼看着月亮仿佛在仙境里一样。在这明净的月光下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让人心旷神怡呢?
5中秋赏月
中秋节的晚上,小红和她的爸爸妈妈一起坐在她家的院子里赏月。月亮圆圆的,真像一面镜子。小红说:“我想起了两首诗:一首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另外一首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爸爸说:“我们家的小红真聪明!”
6中秋赏月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不仅是一个团圆的佳节,还是一个赏月的好时机。
吃过晚饭后,我们忙碌地搬桌子、凳子,整齐摆好各式各样的水果和月饼。坐在院子里,我们静静地等待着月亮的到来,七八点的风正好清凉而爽快,使人神清气爽,还能闻到小路边淡淡的花香。过了一会儿,皎洁的明月终于出现了,她看着我们,我们也专注地看着她,她是那样的美丽、纯洁,看着月亮,让人不由自主地就想象到了广寒宫中孤独的嫦娥和可怜的玉兔,仿佛身临其境。皎洁的月光还让我联想到远方的亲人,不禁有屡屡深刻的思念……
中秋节使人快乐,也使人思念,更使人感受到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7中秋赏月
今天郭老师带我们去看月亮。那时天还没有黑我玩了一会儿。当我坐在山坡上往东边一看哇!月亮就象夕阳一样红但不是很红有点橘红色的样子。
又过了一会儿夜幕初垂、明月东升皎洁的月光映照在大地上大地好象涂了一层银灰银光闪闪的好看极了。我吃着月饼看着月亮仿佛在仙境里一样。在这明净的月光下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让人心旷神怡呢?
这是一篇描写中秋赏月的文章,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作者赏月的情趣,对皎洁的月光、圆圆的月亮的生动描写,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语言简洁生动,给人心旷神怡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