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印纹教学反思
《美丽的印纹》是一年级的一节美术课。《美丽的印纹》分为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用手指或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进行拓印并添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特别是对于初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尚未形成,只有激活他们的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在本课活动之初,我采用儿歌《雪地里的小画家》来导入新课,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究,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操作体验是让学生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活动中,我没有用讲的方法去直接告诉学生怎样拓印,而是以自己编故事的形式演示树叶和手指拓印添画的过程。这既是一个学习情境的创设,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在掌握树叶和指纹添画的过程中,轻松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并为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造作品奠定基础,
对孩子来说,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成功的感觉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教学中,教师的表扬,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鼓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说得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的想象真丰富”“你做得非常好”“你的画真有创意”……积极肯定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这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如同兴奋剂一般,源源不断注入孩子的心田,使他们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因为赞赏而把学习活动当作愉快的享受。
由于指纹添画比较小,所以我让学生在老师的范画上拓印添画,并进行简单的评价,让一年级的学生逐渐了解儿童绘画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自编故事或说几句话,给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课的最后环节,通过欣赏动画片“有趣的指纹画”拓展延伸,让学生体验美术绘画的多样性和技巧性。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让课堂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
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对待每一节课,针对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并在课后经常对照新课标进行教学反思,找到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使孩子们更加喜欢美术课。
新课改下的美术教材较之以前更有趣味性。一年级的一节《美丽的印纹》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课堂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反思这节课,有以下几点让师生共同受益:
一、“趣”贯穿于教学始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特别是对于初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尚未形成,只有激活他们的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在本课活动之初,我首先问学生:“你们看过变魔术吗?喜欢看吗?”引起学生兴趣,再进一步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变魔术”,有效的把学生兴趣引入到教师设置的活动中,通过“变魔术”,把学生最初的“感兴趣”提升为“探索秘密的兴趣”,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打下基础。在学生带着兴趣去发现了秘密——拓印,就能在活动中不断体验拓印带来的乐趣,体会到成功拓印的喜悦,让学生在趣的引导下,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去创造,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动手操作成为学生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操作体验是让学生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活动中,我没有用讲的方法去直接告诉学生怎样拓印,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我体验,寻找发现问题,通过交流、体验,找到正确的拓印方法,这样比教师讲更有效。另外在感受实物纹理特征时,也是由学生动手摸,比较后说出来的,让学生直接体验到实物纹理所具有的立体感、浮雕感。
三、激励评价,培植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
对孩子来说,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成功的感觉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教学中,教师的表扬,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鼓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说得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的想象真丰富”“你做得非常好”“你的画真有创意”……积极肯定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这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如同兴奋剂一般,源源不断注入孩子的心田,使他们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因为赞赏而把学习活动当作愉快的享受。
四、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拓印
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正确拓印方法以后,我再提出:“除了用蜡笔还可以用什么拓印呢?”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在实践中发现,拓印不止能用蜡笔,还能用铅笔、橡皮泥……让学生单一的蜡笔拓印形式,得到更宽的发展,让学生更能体验拓印带来的乐趣。
另外本课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是一个成功之处,电脑课件对自然、生活中有美丽纹理事物的展现,弥补了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不能去室外感知的缺憾,拓展了学生思维,让他们了解自然之美,美就在身边。音乐的引入,在创作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听觉信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蕴藏着的创造潜能,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美的教育,以美为主线贯穿整堂课。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引导孩子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情景中体验和感受、探究和发现,并在学中玩、玩中学,从儿让孩子们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对于学生中那些创造性和富有个性的作品,哪怕是只有一丁点儿的智慧火花,我也像父母呵护孩子一样精心地保护,给他们以成功的鼓励。这样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使他们参与行为艺术。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有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名教师恰如一位导演,教材好似剧本,学生就是演员和观众。”这句话是否值得考虑呢:记得一位专家说过,新课程要求教师既是导演又是一名演员。我认为这种比喻更为恰当,因为教师以导演自居,势必会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使课堂教学失去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自由、尊重、和谐、信任等关系。把自己看成是导演,也看成是一名演员,才能创设出一种理想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魏校长和我们美术学科组还有音乐纪老师一起听了我的《美丽的印纹》这一课。
说实话,上完这节课我才深深的体会到,一节课,说课说的再好听也是白搭的,一切的一切都在课堂上。这节课我从上周就开始准备,说课的准备到教案的整理,再到材料的准备和东西的搜集,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比我准备迎接区视导课时准备的还多呢。晚上嗓子疼的厉害,不能自己在教室里试讲,因为这节课有教学光盘,所以晚上就在房间里反复的看光盘,看人家老师的语言和组织方法,看人家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看完了,自己在心里自己再琢磨好几遍。其实这节课上的时候自己心里不紧张,没有以前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可是上下来心里很不舒服,课堂上没有达到自己预期想象的结果,弄的教室里乱哄哄的。别人来听课,象是让人家来受罪的一样。
先从一开始说起吧。导入时用“雪地里的小画家”来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孩子们对印纹的感知能力,然后借助青蛙的冬眠来引起孩子们参与过程的兴趣。并且让孩子用自己的小脚丫蘸上颜料走走看看,大家一起来观察鞋底的秘密,以此得出:鞋底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这么漂亮的花纹,让孩子知道我们的身边就存在着漂亮的花纹。在这一环节,我由于看到孩子们积极参加的兴趣很高涨,一激动,把“伸出你的小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环节漏掉了,直接将话题转入了同学们也搜集了许多表面凹凸不平的东西。看的这一过程,还可以,孩子们有的带来了,有的没带来还能小声说话,到了用自己喜欢的两三样东西看看能印出什么来时,孩子们就“呼”的炸开了锅。这个时候,她们就开始忙活开了,拿出自己的东西来在纸上印啊印。这里我原本以为孩子们能各自干各自的,没想到她们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对于这个环节,我要进行深深的反思,这与我的准备不充分有关系,如果提前将她们需要的颜料和材料给每个桌子准备好,她们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到了讲评她们的画的时候,我虽然说了好几遍认真听,可发现有些孩子还是翘着屁股在那儿忙活,根本不把老师的话当回事。下课后与纪老师交流的时候也谈到这个问题,他给我提出了一个不错的建议:在自己的课堂上形成一套属于美术课专用的暗语,让孩子能立刻听明白老师的话,而且平时的课上要注意训练孩子的听课能力和常规规范。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我的课堂上目前欠缺的。这与我本身的经验不足和能力有很大关系。
在知识与过程这个环节,我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印纹来讲解,试图让孩子们明白单纯的印并不好看,如果能把这些随意的印纹通过几种方法变成更漂亮的画那才厉害呢。我讲的很起劲,可不知道孩子们会接受多少,所以心里也没底,到了让他们放手去做的时候,我才明白,孩子的心思已经不在老师的讲话中了,她们真正想干的是用这些凹凸不平的东西来印点什么看看。所以课堂上才会出现我一直说的所谓的“乱糟糟”的现象。
看到她们印的那么起劲,我都不想打断他们。因为她们这么长时间以来很难在美术课上这样“活动”了。她们盼着画画,盼着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来做。这个环节我用了三种供他们选择的方式,在地上印出“童年的印记”,在后面给一条龙印出美丽的身子,在小的纸上印出花纹。孩子们很喜欢前两种,都纷纷抢着去做,于是课堂上再一次活动了起来。她们的手里都变成了五彩的世界。她们很高兴,可我很害怕。害怕自己控制不了课堂上的局面。其实上完后想一想,这种害怕事是多余的。即使这节课上的不怎么样,我也做了一个小小的试验,看看这种活动的课上,孩子们的表现到底如何。也为我下一步上好活动的课型打下基础,留下经验和教训。
在展评作业时,因为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喜欢在龙的身上印花纹,小的纸张作业出现的不多,所以展示的时候只是把后面的龙拿到前面来,稍微说了一下。拓展部分过于简单,只是把生活中的常见的物品做成小印章,这样会更好看。
总的来说,这一节课,虽然上的不好,但收获颇多。我想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研究它,继续把美术课当成孩子们喜欢的园地。
在这里,我要谢谢武凤霞老师,和她换课时,她欣然应允,使我很感动。谢谢张红艳老师,利用早读的时间帮我把桌子摆好。后来因为颜料把教室弄的五颜六色,张老师也是笑了笑。我们美术学科的兄弟姐妹们,下课后看我忙不过来,妮娜忙着去洗颜料盆,高老师和王老师忙着收作业,姜老师忙着收颜料。而我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有的忙着收垃圾,有的忙着拖地,这些人,温暖了我一个上午。
课虽然讲完了,但努力没有终点。在这条路上,我们会继续前行,继续朝着目标不断追赶。
一年级上的一节《美丽的印纹》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课堂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反思这节课,有以下几点让师生共同受益。在本课活动之初,我首先问学生:“你们看过变魔术吗?喜欢看吗?”引起学生兴趣,再进一步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变魔术”,有效的把学生兴趣引入到教师设置的活动中,通过“变魔术”,把学生最初的“感兴趣”提升为“探索秘密的兴趣”,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打下基础。活动中,我没有用讲的方法去直接告诉学生怎样拓印,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我体验,寻找发现问题,通过交流、体验,找到正确的拓印方法,这样比教师讲更有效。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说得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的想象真丰富”“你做得非常好”“你的画真有创意”……积极肯定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这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如同兴奋剂一般,源源不断注入孩子的心田,使他们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因为赞赏而把学习活动当作愉快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