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课题研究年度计划

时间: 06-19 栏目:计划
篇一:年度课题研究计划(711字)

课题类别:宝应县“12”五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初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开展的研究

课题批准时间:20XX年4月

课题实验学校: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初中

课题实验负责人: 张振华

本课题研究以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为方向,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利时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创造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初中政治活动课的可操作性方案;

2、探索初中政治活动课的特点与规律;

3、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4、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5、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争做高水平的科研能手。

三、具体工作安排

本课题是我校政治组县级立项课题,学科特点强。课题研究在政治教学内进行。本人为课题组的组长,王秀龙同志为课题组副组长,整合了学校政治组中坚力量。目前成员分工明确,措施具体,可有效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本学年工作安排的具体时间与任务

1、20XX年4--6月

⑴制定年度计划。

⑵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依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关教育理论书籍和报刊文章进行学习,并做好读书笔记。

2、20XX年9月——11月

⑴开展一次课题的研讨活动。

⑵收集课题组成员研究的个案及素材,进行交流学习。

3、20XX年12月——1月

⑴举办课题案例交流会。

⑵进行活动课教学案例评比。

4、20XX年2月——20XX年4月

⑴课题组成员进行成果展示。

⑵各人总结阶段性课题研究成果。

5、20XX年5月

⑴课题组长整理课题资源。

⑵提交到学校教科室。

20XX年5月

篇二:年度课题研究工作计划(1989字)

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正处于第二阶段,属于积极进行课题试验的过程性阶段,是大力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的阶段。XX年--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已顺利结束,上一学期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课题组成员明确了各自所在的模式中应该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课题组也在活动中积累和收集了一些原始而有价值的资料。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足,特别是过程性研究资料搜集不全,有些资料不够精细,为使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使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满意的成果,特做课题研究计划

二、总体目标

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在课题组组长的带领下,要经常进行研讨活动,探索出教学光盘播放模式和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网络教室三种教学环境下,适合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课题实验教师要抽出时间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积极地查阅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服务于课堂教学,做到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并及时地进行反思,努力营造一支能自觉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与资源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能力发展;注意收集相关过程性研究资料,建立资源开发、整合、传输和应用的机制,形成教育资源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对周边学校能起到辐射示范作用,力争使课题研究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具体要求

1、加强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课题实验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并留有课题研究理论学习笔记,记录自己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2、制定学期研究方案。课题实验的教师根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3、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实验教师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实验反思一定要有针对性,一要针对实验记录的内容,二要针对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4、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课题组长根据课题组成员的特长,选择研究的相关主题,把任务分解到小组,落实到每个课题组成员,并且要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5、课题组组织收看“教育信息”中的“空中课堂”节目,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名师精品课例。

6、每一位实验老师要根据平时的实验,做好课题研究记录,这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实验记录的内容可以是整个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一个片断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等,但记录的内容一定要围绕着本课题所研究的具体内容;

7、每位课题实验教师要结合课题研究的情况,精心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论文必须紧紧围绕农村远程教育课题撰写。要全面体现新课改理念,充分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观点要独特、内容充实、现实针对性强。论文内容要来源于对课题研究实践的思索与总结,要能够给现行教学以一定的指导与启迪。严禁东拼西凑,抄袭他人论文。

8、各课题组每位实验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研究内容整理收存好研究资料。资料是记录研究轨迹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完整的资料是规范课题研究的重要保证. 课题组也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过程性材料

9、课题组的教师与其他学科、其他老师密切协作,定期做好学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五、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订XX年——2011学年第二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2、各子课题组长制订子课题研究计划;

3、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本学期研究任务。

4、林乃喜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5、杨甫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6、代玉军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7、王道兵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8、侯玲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9、中心校组织农远资源利用优质示范课活动。

四月份:

1、参加校课题研究课听课、评课活动。

2、子课题组理论学习。

3、参加课题组组织的相关理论学习。

4、王永平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5、胡万勇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6、朱昌叶老师上课题汇报课。

7、严保忠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8、詹丽丽老师上课题汇报课

五月份:

1、参加课题组组织的相关理论学习。

2、非课题组教师利用课题组探究研究出来的一些方法进行上课。

3、与合肥少儿艺术学校进行教学、课题交流活动。

4、子课题组理论学习。

5、课题组网管教师定时、及时更新、完善课题组“课题实验”专栏。

6、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总结,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7、相互学习评定“课题研究”和“教师博客”专栏。

六月份:

1、理论学习、交流活动。

2、撰写听课心得,上交一篇案例,教学设计或论文

3、开展优秀教学案例、论文评比活动;

4、李丙秀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5、学校评选课题研究积极分子

七月份:

1、课题组长召集召开本学期课题组总结会议;

2、撰写个人课题研究实验总结。

3、课题阶段性小结

4、做好学期课题资料总结工作。

5、收集、整理本阶段的研究资料,入盒,入档。

篇三:课题研究年度计划(2278字)

为了使我校申报的市级课题《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有效地进行,保证课题研究在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制定20XX——20XX年度课题研究计划如下:

(一)研究目标:

1、让参加研究的课题组教师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丰富理论素养,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作好充分的理论准备。

2、让每位实验教师在学习理论,进行实践的同时,积极撰写与课题相关的经验总结、教育教学案例等,将实践上升为理论,使研究成果日趋丰硕。

3、让每位实验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摸索出一套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实施水平。

4、逐渐改变我校低年级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专心听讲、积极动脑、预习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研究内容:

1、良好的课堂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读课文,完成预习作业)

(2)课前准备的习惯。(音乐响,马上进教室,书本放好,安静端正坐好)

(3)出声早读的习惯。(按时到校早读,出声读书,读记结合。)

(4)认真上课的习惯。(专心倾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努力做到当堂理解、记忆)

(5)勤学好问的习惯。(刻苦用功,不懂就问。当天的疑难当天就解决。)

2、良好的作业习惯:

(1)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到校先交作业,按时交;独立完成;口头作业也要完成好;注意教师的评价,及时订正错误)

(2)书写正确的习惯。

(执笔姿势正确,字迹清楚,字体工整,作业整洁,格式正确)

(3)认真审题的习惯。(作业、考试先审题再作答)

(4)学习反思的习惯。

(每次出现错误后,都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反思,找出缺漏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5)讲究效率的习惯。

(按时学习;学习有计划,不贪玩,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3、良好的家庭学习习惯:

(1)课后复习的习惯。

(读课文,复习生字词,记住要点,当天功课当天复习掌握)

(2)晚上读书的习惯。

(不管有没有作业,每天晚上都要认真读书半小时以上。可超前学习或复习旧知识或阅读课外有益读物)

(3)整理书包的习惯。

(每天睡觉前要把明天要交的作业及要带的学习用品整理好放进书包)

(4)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本学年我们重点培养学生认真上课的习惯和书写正确的习惯。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1)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日常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人格的主阵地,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从偏重于灌输知识转变为有意义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活动。特别是在语文、数学等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孩子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指导学习方法,分类确立明确的习惯制度(共性的习惯以及分学科习惯),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顺口溜形式呈现,让学生熟记于心,有据可依,及时对照。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促进作用。在班级环境布置等方面,要呈现出一种浓厚的爱学习的气氛,并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小朋友竞争意识,如在班级里设立“红花我最多”“成长树”等园地。遵循习惯养成的规律,从点滴做起,从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入手,及时强化,使其最终形成习惯。同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活动、主题班会、竞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良好学习习惯的用处。在活动中,通过观察、评价、激励学生优化的学习行为。

(3)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营造家庭氛围。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校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让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让孩子在家中也能及时巩固学校学到的习惯,从而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在学习情感、学习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学生矫正不良学习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形成不良习惯。

09—10年度第二学期课题计划安排表:

时间、具体工作安排:

第3-5周

(3月8日-28日)

1、教研组制订课题年度研究工作计划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并研究课题工作计划

3、课题负责人落实课题组每个成员的研究任务。

第6周

(3月29日至4日)

1、组织部分课题组成员走进课堂听课、评课

2、个别化教育教学研究方案

3、整理课题相关资料,并发放到课题组成员手中。

第7-8周

(4月5日-18日)

1、组织好教学案例征集工作

2、选择课题组成员交流的论文推荐发表

3、组织交流课题随笔

第9周

(4月19日-25日)

1、向学校汇报课题研究进展

2、组织课题组成员相互听课、评课

第10-12周

(4月26日-5月2日)

课题组成员交流和学习

第13周

(5月3日-9日)

1、组织部分课题组成员走进课堂听课、评课

2、个别化教育教学研究方案

第14-15周

(5月10日-23日)

课题组成员汇报各自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负责人撰写工作小结,课题组组长配合学校组织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汇报。

第16-17周

(5月24日至学期末)

1、收集整理相关教科研资料

2、总结、整理本课题研究的成果上报学校、

3、配合学校做好教科研积极分子的评选工作;对照标准,对有教科研成果的老师实施奖励。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