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大课间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的精神为指导思想,本着“健康第一”的观念,积极响应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中提出的“掀起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高潮”口号,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能够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学习领导同志的讲话,结合我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着力开展体育工作,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实践,我们更深切体会到,进一步提高认识,扎扎实实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把“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在实处,是当前教育战线上的一项紧迫任务,只有做好体育工作,才能更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科学、和谐的更快发展。
二、具体活动方案
1、目标
我校在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坚持德、智、体、美都要抓、都要“硬”的办学理念。我们认为,生命是教育之本,健康是教育基础,体育是生命质量的体现。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是学生在校搞好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将来“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重要基础,必须从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对国家、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来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正是因为全校上下都有着这样的一种认识,有着这样的责任感、使命感,体育工作,包括“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大课间操体锻活动在我校受到了应有的重视,落在了实处。
2、具体措施
(1)重视课堂教学和运动队训练
借助体育课堂,训练学生,使其掌握跑、跳、投、篮球、排球等基本的体育技能;竞技体育—主要指办校篮球队和田径队,使学有专长的学生,能在专业上得到长足的发展。为学生健康素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中的技能教学为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提供了主阵地。
(2)绳、操结伴,为我校大课间操体锻活动精选合适载体。我校将开展上午25分钟的大课间操活动(在大课间操时间内既做广播操,又做绳操)作为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主要载体。在大课间操活动中安排做广播操是传统做法,其对学生体质锻炼,品质培养的意义自不待说,安排做绳操,则主要基于这样的考虑:跳绳运动历千年而不衰,广泛在民间流传,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受人数、场地、时间、季节、性别等限制;其器具价廉,便于携带;跳绳的花式很多,有其特有的魅力,无枯燥感,是一种运动量可大可小,运动强度可自由掌握且变化多样、简便易行的锻炼方法,而且绳操运动特别利于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如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力量素质等,而这些基本素质正是目前中学生所明显缺乏的。总之,绳操的高效、经济且又便于管理的特点,有助于实现在同一时间(大课间操时间),同一空间(操场),全校近千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绳操所占地方少,人均仅占(5—6)平方米,所用时间好掌握,几分钟的高强度跳绳亦能达到健身目的,很适合我校实际,设想一下,如果开展其他运动项目,比如篮球、足球,人均占地要3、40平方米,时间要几十分钟,要做到“人人运动一小时,天天运动一小时”,且又便于管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安排一小时大课间操体锻活动内容,实现健身育人目的,为使大课间操体锻活动达到既健身又育人的目的,我校对大课间操体锻活动内容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大课间操体锻活动由跑步进场、整队、做广播操、做绳操(含绳操、放松操和2组一分钟跳绳、花式跳绳)、跑步退场五个环节组成,各环节间衔接由音乐完成。对于各个环节,我校都提出了精致化管理的要求,如进场,要求班级整队、喊着口号跑步进场,行进中要两两对齐,口号响亮,手臂摆动有节奏;整队,要求同学进场到位后依次转身,面向主席台后呈跨立姿势站好;做广播操,要求班级队列整齐,同学精神饱满,动作规范、到位、有力;做绳操,要求精神饱满,按要求跳绳,动作有力,不随意中断;退场,要求班级整队,跑步离开操场等。大课间操内容的安排,科学合理,紧扣新课程理念,体现了健身育人思想。首先,保证了学生每天运动的量,广播操,再加上一套绳操,其运动量,据测试,对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等都有很好的锻炼,绳操含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
同时,整齐划一、口号响亮的跑步进场、退场,做操过程中的严格管理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锤炼学生的意志,展现班级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良好班集体和良好校风的形成。
说明:绳子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根,每天随身携带,广播操做〈时代在召唤〉,绳操用〈健康快乐动起来〉音乐。放松操用轻音乐。)
(3)课外活动安排
每天下午三节课后,全校师生走出课堂,跑向操场,按照年级进行活动,每当大课间操体锻活动时,从校长、书记到管理干部、年级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都来到操场,按照各自的职责,全员参与到对活动的管理,对学生的指导中来,如校领导、中层干部对分管年级、班级的巡视、督促、评分;年级主任、班主任对年级、班级学生精神面貌、纪律及做操质量的检查,指导;体育教师到分管年级,从技术层面上具体指导学生做好操等,每次大课间操结束后,德育处及时反馈管理部门对各班的评价,各班主任、体育教师则对做操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于做操不格的学生要求其重做,及时予以矫正。全员参与、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精致的过程管理,打造出了我校“每天锻炼一小时”大课间操体锻活动的精品。
星期一:初一年级跳长绳接力
初二年级羽毛球、乒乓球
初三年级跑步
星期三:初一年级羽毛球、乒乓球
初二年级跑步
初三年级男生篮球、女生排球
星期四:初一年级:跑步
初二年级:男生篮球、女生乒乓球
初三年级:拔河比赛
星期五:全校总动员,跑步
(注:星期二全校开班会、课外活动时间为20分钟)
3、场地划分及器材提供
篮球场比赛时,其余班级不得入内
拔河比赛在综合楼前的水泥地
羽毛球在田径场中央举行
绳子、沙包自己随身携带,其他器材由专门的教师统一发放。
4、安全预防及要求
(1)大课间活动时,要求学生要穿适于运动的服装和鞋子。
(2)行政值班人员做好安全巡视,班主任组织好班级活动,保证秩序井然。
(3)绳子学生每天自己保管,上操和课外活动时带到操场。
(4)校园110做好每天的评分记录,一周公布一次,每月选出每个年级的“阳光体育文明班级”,并颁发锦旗。
一、指导思想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需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二、活动的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改革学校课间操单一做操的模式,提高课间操的锻炼实效,优化课间操的时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尝试多种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新,通过身体练习在强身的同时,健心育智,全面发展。
3.发挥其他教师的体育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地设备,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4.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管理。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规律。
3.创新性原则。根据现有条件,创新性的组织活动开展。
三、组织机构组长:李广杰副组长:周远成员:全体班主任和部分老师
四、活动安排
1.跳绳、踢毽子
2.棋类活动(跳棋、象棋、五子棋等)
3.球类活动(乒乓球、羽毛球等)
4.广播操练习
五、活动要求:
1.全校师生应高度重视,共同参与。各班级必须严格执行并落实大课间活动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时间与活动质量。
2.各班原则上必须按规定内容活动。如果在活动中有多余时间或在已熟练掌握规定内容的情况下,各班可以结合本班师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师生乐于参与,易于进行的简单、安全、文明健康的活动作为补充内容活动。
3.有关活动所需器材。各班每月到体育器材室领取班级对应活动器材,借还器材必须履行学校体育器材管理的有关规定。各班应大力宣传,动员学生自带部分器材(如绳、毽、棋等)。一月结束后各班先归还器材到体育器材室,再由器材室安排交换器材,履行借还手续。器材属人为损坏将追究责任。
4.在活动中,若需要在活动方法、运动技术上给予指导,班主任可以要求负责本场地的教师给予指导。行政值日人员必须加强巡视。
5.各班在活动中应加强安全教育。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停止活动并汇报当天行政值日人员,在排除安全隐患后才能进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新的《义务教育法》,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进一步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学校决定所有学生利用上下午课后30分钟,集中参加阳光体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
夏秋作息时间:上午10:00-10:30下午4:00-4:30
冬春作息时间:上午10:20-10:50下午3:10-3:40
二、活动地点
学校操场教学楼前校食堂前
三、活动内容
1上午30分钟课间操
流程:随音乐进场集合8分钟-眼保健操4分钟-广播操5分钟-退操3分钟-10分钟自由活动
2下午30分钟活动内容,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
星期一:091.092.103.104.113.114
星期二:093.094.105.111.112
星期三:092.095.101.102.113.114
星期四:093.103.104.105.111
星期五:091.093.094.101.102.112.
活动项目:
主项:大绳小跳绳仰卧起坐篮球乒乓球趣味跑羽毛球
辅项:沙包毽子等小器材作为辅助活动内容;各班也可发掘有本班特色的活动项目
组织流程:大课间活动程序
组织及要求:活动项目将以每周轮换的形式进行
要求:1、参加活动班级在班主任带领下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组织全体学生参加活动。
2、下课后班主任老师安排学生到体育器材室领取所需器材。
3、体育教师负责器材的发放和回收,负责大课间活动的指导。
场地安排:
操场
篮球场
仰卧起坐场(看台)
大绳场
仰卧起坐场(看台)
篮球场
为继续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使全体师生树立"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同时把阳光体育活动与促进和谐校园等紧密结合,培养成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抓好早锻炼、设置趣味性、小型化、多形式的体育健康活动,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同时把阳光体育活动开展与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和谐校园等紧密结合,培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活动目标
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教师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钟;力争使85%的学生在本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达到及格以上,30%的学生达到优秀。
三、活动口号
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
四、活动原则
遵循课外体育锻炼的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自觉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渐进性原则、自主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三章规定,保证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活动时间
每周一到周四下午第八节课后,每天活动40-50分钟。
六、活动负责
组长:姜梦莲副组长:朱晓明
活动教师:各班正副班主任
活动指导:任楷李双双王鹤胡睿张清元
七、内容安排
1、绕校园场地跑一圈
2、各班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组织下在指定场地进行体育活动。(详见活动内容安排表)
八、场地器材安排
1、1-5班初一教学楼前A区
6-10班初一教学楼前室外篮球场D区
11-15班学校西门停车场C区
16-20班田径场后的室外篮球场D区(详见场地分布图)
2、器材出借及准备:按照活动内容要求每班学生自带器材,也可向对应指导教师领取,鼓励班级根据本班情况自行组织特色活动。
九、活动要求
1、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活动,不能活动的人员做好登记,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各区域班级的活动指导,并检查班主任的到岗情况。
2、各班学生由班主任带队到达规定场地,进行相应的活动,如班主任有事不在,必须交接给其他教师领学生活动。
3、负责教师组织好本班活动,由班长及体育委员到体育室领取自己班的活动器材参加活动,活动结束后点清数量归还器材,办好登记出借手续恶意损坏要赔偿。
4、每个负责教师要清楚学生进行活动的要求和所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如活动场所的安全隐患,班级之间进行活动场地的避让等。
5、活动结束后,仍由各班负责教师带队回教室。如遇天气不好,各班组织好学生在室内进行活动(下棋、自习等)。
6、要求检查教师写好每一次活动记录,如活动时间、活动人数、组织形式、具体指导、活动效果等。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活力校园”为指导思想,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大课间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主动积极参与体育、艺术活动,培养道德情操,增强体质健康。
二、大课间活动安排:略
场地安排:
由于我校暂时分为东、北两个操场。由于活动场地有限,部分班级大课间在楼前或走廊过道进行。
三、大课间活动制度:
学生纪律要求:
1、穿运动鞋参加活动,衣着宽松,尽可能穿运动服装,不能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第二节下课后听集合号迅速在教室门口整队集合(做到快静齐)。各班站成三列纵队,队尾补齐。然后按音乐节奏整齐有秩序地进入操场(精神抖擞、步伐整齐)。
3、上下楼梯时不推不挤,不喧哗打闹,高年级尽量避让低年级(全校集合时上下楼梯不用分道行走)。活动时,同学间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4、、在指定位置进行规定项目活动,不能擅自进行其他项目活动,更不能乱窜乱跑。
5、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教师纪律要求:
1、体育组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大课间的准备工作,按时到岗,认真负责辅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保证大课间的质量。
2、班主任要加强安全教育,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每天检查学生衣着并督促学生带好活动器材,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3、班主任在第二节下课后要迅速组织学生。各班要保证学生的出勤,不得私自在教室、办公室留学生,下课不得拖堂。
4、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学生,带领学生上下楼梯、做操时,班主任在队伍前列。在上操期间教师要巡视、辅导学生,保证班级学生活动质量,不能扎堆讲话,不做与大课间无关的事情。活动时,要做好组织及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5、学校针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严格巡视检查,每周进行总结
四、突发性伤害事件处理办法:
1、学生在进入体育活动场所发生踩踏等安全事故时,分管领导、班主任要及时组织疏导,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体育老师要马上报告学校领导,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组织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处理。
2、伤情(如:碰伤、摔伤、扭伤、砸伤等)发生后,在场教师必须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处理,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一般情况由校医治疗,伤害严重必须立即通知学校领导,并及时送医院观察治疗或打120急救。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妥善做好沟通、安慰工作。
3、在场教师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有关记录并保护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要合理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对危险项目要估计到,并有相应的措施,安排学生进行自我保护,体育教师要对危险项目进行检查,纠正不安全的做法,防止事故的发生。
5、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向上级汇报。
6、未依法履行安全职责,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或违反本规定的,经学校及有关部门认定,由学校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者其他处罚。
五、领导小组
组长:史继超
副组长:袁春宝刘长平徐景新王帅
成员:刘长钦李顺时张辽袁堂坡禚宏伟于秀峰
各班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