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茶艺表演解说词
时间: 11-30
栏目:解说词
篇一:铁观音茶艺表演解说词
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铁观音,体现了和谐健康新生活的时尚追求。
谁人寻得观音韵,便是百岁不老人。安溪铁观音品饮艺术,讲究茶叶之优质、泉水之纯净、茶具之精美、茶艺之高雅、茶境之和谐。
安溪铁观音茶艺,源于民间功夫茶,浓缩着中华茶艺的精华。细腻优美的动作,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安溪茶道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神妙境界,使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启发人们走向和谐健康的新生活境界。
下面请大家欣赏安溪铁观音茶艺:
神入茶境:首先造就一种宁静平和的品茶氛围。
茶具展示:下面,向大家展示的是安溪铁观音功夫茶茶具:炭炉、水壶、若深瓯、茶杯、茶罐、茶匙、茶斗、茶夹。
烹煮泉水:好茶需要好水,山泉上,河水中,井水下。同时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效果最佳。
沐淋瓯杯:也就是用开水烫洗盖瓯和茶杯中。
观音入宫:借助茶斗和茶匙将铁观音茶叶放入盖杯中。
悬壶高冲:铁观音冲泡讲究高冲水低斟茶。悬壶高冲,可以使茶叶在盖瓯中翻滚,促使早出香韵。
春风拂面:用杯盖轻轻刮去茶叶表面的浮沫。
瓯里酝香:安溪铁观音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是茶中的极品。其生产环境得天独厚,采制技艺十分精湛,是天、地、人、种四者的有机结合。茶叶入瓯冲泡,必须等待一至两分钟,方能斟茶。
三龙护鼎:用右手的拇指、中指夹紧盖瓯边沿,食指压住瓯盖顶端,便于出水。
行云流水:提起盖瓯,循托盘边沿绕一周,让在瓯底附近的水滴落。
观音出海:也称关公巡城,就是端起盖瓯,按序低斟入杯。
点水流香:也称韩信点宾,将瓯中的茶水点斟各杯。观音出海和点水留香是为了保持每杯茶水的浓淡均匀,也是为了表达对各位品茗者的平等和尊敬。
敬奉香茗:姑娘们敬茶、品茶、这里做示范性表演:铁观音品饮,需要“五官并用,六根共识”,鉴赏汤色、细闻幽香、品啜甘霖,呷上几口缓缓品啜,您会觉得味道甘鲜、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从来佳茗似佳人,喝茶要喝铁观音。安溪铁观音茶艺,演绎的是和谐自然,体现的是健康快乐。
谁能品出铁观音的特殊香韵,那真是人生的一件快事,愿今天的茶艺表演能给各位嘉宾留下美好的回忆,愿铁观音的香韵永驻您的心田。
篇二:铁观音茶艺表演解说词
安溪是乌龙茶的故乡,是著名的茶都,产茶和饮茶有悠久历史。在安溪,不但有独到之处的乌龙茶采制技艺,而且十分讲品饮艺术。品饮乌龙茶,茶叶选用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等名茶,茶具选用精致的瓷质、陶制小壶、小盅,冲泡选用泉水、井水和纯净的淡水。
(一)展示茶具
茶匙、茶斗、茶夹、茶通是竹器工艺制成的,安溪盛产竹子,这是民间传贯用的茶具。茶匙、茶斗是装茶用,茶夹是夹杯洗杯用的。
炉、壶、瓯杯以及托盘,号称“茶房四宝”,这主要是遵循本地传统加工而成。安溪茶乡有悠久历史的古窟址,在五代十国就有陶器工艺,宋朝中期就有瓷器工艺。这不仅泡茶专用,而且有较高的收藏欣赏价值。而用白瓷盖瓯泡茶,对于放茶叶、闻香气、冲开水、倒茶渣等都很方便。
(二)烹煮泉水
沏茶择水最为关健,水质不好,会直接影响茶的色、香、味、只有好水好茶味才美。冲泡安溪铁观音,烹煮的水温需达到 100 摄氏度,这样最能体现铁观音独特的香韵。
(三)沭霖瓯杯
“沭霖瓯杯”也称“热壶烫杯”。先洗盖瓯,再洗茶杯,这不但是保持瓯杯有一定的温度,以讲究卫生,起到消毒作用。
(四)观音入宫
右手拿起茶斗把茶叶装入,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铁观音装入瓯杯,美其名曰:“观音入宫”。
(五)悬壶高冲
提起水壶,对准瓯杯,先低后高冲入,使茶叶随着水流旋转而充分舒展。
(六)春风拂面
左手提起工瓯盖,轻轻地在瓯面上绕一圈把浮在瓯面上的泡沫刮起,然后右手提起水壶把瓯盖冲净,这叫 “ 春风拂面 ”。
(七)瓯面酝香
中国茶叶有六大类,其中红茶全发酵,绿茶不发酵,乌龙茶是半发酵。铁观音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其生长环境得天独厚,采制技艺十分精湛,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具有防癌、美容、抗衰老、降血脂等特殊功效。茶叶下瓯冲泡,须等待一至两分钟,这样才能充分地释放出独特的香和韵。冲泡时间太短,色香味显示不出来,太久会“熟汤失味”。
(八)三龙护鼎
斟茶时,把右手的拇指、中指夹住瓯杯的边沿,食指按在瓯盖的顶端,提起盖瓯,把茶水倒出,三个指称为三条龙,盖瓯称为鼎,这叫“三龙护鼎”。
(九)行云流水
提起盖瓯,沿托盘上边绕一圈,把瓯底的水刮掉,这样可防止瓯外的水滴入杯中。
(十)观音出海
“观音出海”民间称它为“关公巡城”,就是把茶水依次巡回均匀地斟入各茶杯里,斟茶时应低行。
(十一)点水流香
“点水流香”在民间称为“韩信点兵”,就是斟葮斟到最后瓯底最浓部分,要均匀地一点一点滴到各茶杯里,达到浓淡均匀,香醇一致。
(十二)敬奉香茗
茶艺小姐双手端起茶盘彬彬有礼地向各位嘉宾、朋友敬奉香茗。
(十三)鉴赏汤色
品饮铁观音,首先要观其色,就是观赏茶汤的颜色,名优铁观音的汤色:清澈、金黄、明亮,让人赏心悦目。
(十四)细闻幽香
这就是闻其香,闻闻铁观音的香气,那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桂花香,清气四溢,让您心旷神怡。
(十五)品啜甘霖
这叫品其味,品啜铁观音的韵味,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当你呷上一口含在嘴里,慢慢送入喉中,顿时会觉得满口生津,齿颊流香,六根开窍清风生,飘飘欲仙最怡人。
篇三:铁观音茶艺表演解说词
各位嘉宾大家好,欢迎来到xxx,我是茶艺师邱霞,今天由我为大家带来铁观音的茶艺表演。
铁观音产自于福建安溪,属于乌龙茶类,不仅有绿茶的清香甘爽,红茶的鲜强醇厚,还具有花茶的芬芳幽香,是中国茶叶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铁观音冲泡有十八式
一、樊香静气,茶需静品,香可逼灵,所以我首先点燃了一柱香,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清心宁静的品茗环境,愿各位嘉宾随之袅袅青烟而升华到一个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二,孔雀开屏,就是我像各位嘉宾介绍冲泡铁观音的精美茶具。
1,茶盘也称茶船,用于盛放所有泡茶用具。
2,冲泡铁观音的只要器具紫砂壶,产自于江苏宜兴,吸水性极强,冲泡出来的茶汤香味持久不散。
3,公道杯也称茶海,用于均匀茶汤,以免你浓我淡。
4,茶漏,用于过滤茶汤,漏放茶渣。
5,闻香杯,铁观音的品饮重在闻香,所以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6,品茗杯,用于品饮茶汤。
茶道组,也称茶叶六君子。
1,茶匙,用于量取茶叶。
2,茶夹,用于夹起品茗杯及闻香杯。
3,茶导,用于拨导茶叶。
4,干茶漏,用于扩大壶口面积,以免干茶外溅。
5,茶针,用于疏通壶嘴,以免壶嘴堵塞。
6,茶托,用于托起品茗杯及闻香杯。俗称茶叶六君子
备水用具及电磁炉
叶嘉酬宾
叶嘉是苏东波对茶叶的美称,现在请各位嘉宾鉴赏干茶叶,铁观音外形紧结,呈青带绿,形如蜻蜓头,有美如观音重如铁之美称。
大彬沐淋
大彬是一代制壶大师,后人为了纪念他,也把烫壶温杯这道程序称为'大彬沐淋'也起到清杯洁具的作用。
乌龙入宫
宫指紫砂壶,乌龙入宫是将铁观音投入紫砂壶中。
高山流水
清水三起三落,雅称凤凰三点头。
春风佛面
用壶盖将壶口的白色泡沫刮去,使茶汤更为清澈。
青龙入海
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类,第一道茶汤不便饮用,直接注入茶海,所以称为青龙入海。
白鹤晾翅
我将洗茶的茶汤一一注入品茗杯以及闻香杯,让杯底留有铁观音的余香。
重洗仙颜
也就是正泡,壶外追温,让壶内外温度达到一致,使茶香更好的散发。
蛟龙出海
茶汤倒入公道杯
关公巡城
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情谊
韩信点兵
也称凤凰点头
龙凤呈祥
恭祝各位嘉宾幸福美满
鲤鱼翻身
传说鲤鱼翻身跃进龙门,便可升天而去,借助这道程序恭祝大家事业飞黄腾达。
敬献佳茗
喜闻幽香
请诸位嘉宾随我品这杯茶,左手扶住品茗杯,右手轻轻旋转闻香杯,在杯口旋转一周,称为挂水,双手轻轻搓动闻香杯,闻铁观音独有的兰花香。
三品其茗
以三龙护鼎的手法端起品茗杯,品字三个口,一口润喉,二口留香,三口品铁观音独有的韵味。
篇四:铁观音茶艺表演解说词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与茶息息相通,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胜于宋,贵在情操高洁的内在品性。现在就请各位领略中国茶文化,欣赏铁观音茶艺表演。
先来介绍一下茶具:随手泡,茶叶罐,茶荷,茶道六君子(包括茶桶、茶则、茶针、茶匙、茶漏、茶夹),茶洗,杯托,茶船,紫砂壶,公道杯,品茗杯,滤网,茶宠,茶巾。
1. 孟臣沐淋:孟臣是明代人,他制作的紫砂壶令后人叹为观止,所以后人将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孟臣壶。此步也称为温杯洗盏。茶圣陆羽认为泡茶用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如今根据便利条件选用纯净的矿泉水为宜。
2. 孟臣夺冠:打开壶盖,将茶漏置于壶口。
3. 观音现身:铁观音属乌龙茶,产于福建安溪,形似观音重如铁,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
4. 乌龙入宫:茶则用来导取干茶,将茶叶缓缓投入壶中。
5. 高山流水:向壶内注水使紧卷的茶叶松散,更好地发挥香气和滋味。
6. 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表面的白色泡沫,令茶汤更加均匀透亮。
7. 观音出海:将茶汤注入公道杯中,俗话说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此泡茶汤称之为温润泡,因此我们不喝。
8. 重洗仙颜:再次向壶中注入沸水,冲泡铁观音的水温较高为宜。
9. 乌龙蕴香:把温润泡的茶汤浇淋在壶表面,既能养护紫砂壶又能提高壶温。
10. 普降甘霖:均匀地分配茶汤正如待人交友之道,以彰显中国茶人博大无私之胸怀,我们把分茶时的动作比喻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
11. 敬奉佳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茶会友,一盏香茗奉知己。
12. 三龙护鼎:用食指和拇指夹住品茗杯身,中指拖住杯底,这样拿杯的姿势稳妥大方,我们雅称为三龙护鼎。
13. 闻香观色:空谷幽兰般的香气和金黄明亮的汤色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14. 三品得趣:品字是由三个口字组成,我们建议大家将茶汤也分三口来品,第一口轻啜茶汤,让舌尖与味蕾充分接触,感受茶汤的鲜美醇和;第二口让茶汤在舌尖与齿缝间反复游荡,去体会茶之六味,酸甜苦涩香甘;第三口将茶汤一口饮下,由喉滑至腹内,享受酣畅淋漓唇齿留香的感觉。
15. 谢茶,行礼。
16. 恭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篇五:铁观音茶艺表演解说词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有所不同,饮茶的习俗也有所不一,今天,我表演的是盖碗茶茶艺。
1.焚香静气,丝竹和鸣: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通过焚香奏乐来营造安静祥和温馨的气氛,茶艺小姐行礼恭迎佳宾。
2. 孔雀开屏,展示茶具: 随手泡(我们今天用到的是纯净水)、茶道组、赏茶盒、杯盖誉为天,杯身誉为人,杯托誉为地。天地人三才合一乃盖碗茶泡茶之精华,三才杯。
3.烫杯: 我们用苏轼的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来比喻烫杯。
4.赏茶: 我们称之为"香花绿叶相扶持"。赏茶也称为"目品"。"目品"是花茶三品中的头一品。 特极茉莉花茶茶坯多为优质绿茶,色绿质嫩,在茶中还混有少量的茉莉花干花,称为"锦上添花"。
5.投茶: 当我们用茶导把花茶从茶荷中拨进洁白如玉的茶杯时,花干和茶叶飘然而下,恰似"落英缤纷"。称之为"落英缤纷玉杯里"。
6.冲水,润茶: 我们称之为"春潮带雨晚来急"。冲泡花茶也讲究"高冲水"。杯中的花茶随水浪上下翻滚,恰似"春潮带雨晚来急"。冲泡特极茉莉花时,要用90度左右的开水。
7.摇茶: 我们称之为"三才化育甘露美"。使茉莉花的香气充分的散发出来。
8.凤凰三点头:一高一低点斟茶水,像似凤凰在向来宾点头致意,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凤凰三点头。
9.搅茶:香叶翻腾百眉生。用杯盖搅茶,使茶叶与茶汤充分的融合。
10.敬茶:"一盏香茗奉知己"。敬茶时应双手捧杯,举杯齐眉,注目嘉宾并行点头礼。
11.闻香: "杯里清香浮清趣"。闻香也称为"鼻品",这是三品花茶中的第二品。左手端起杯托,右手轻轻地将杯盖揭开一条缝,从缝隙中去闻香。一股新鲜、浓郁伴随着清悠高雅的花香,沁入心脾,令人陶醉。
12. 品茶:我们称之为"舌端甘苦入心底"。品茶是指三品花茶的最后一品:口品。左手托杯,右手将杯盖的前沿下压,后沿翘起,然后从开缝中品茶,品茶时应小口喝入茶汤。
13. 回味:"茶味人生细品悟"。人们认为一杯茶中有人生百味,无论茶是苦涩、甘鲜还是平和、醇厚,从一杯茶中人们都会有良好的感悟和联想,所以品茶重在回味。
14. 饮罢两腋清风起,谢茶
篇六:铁观音茶艺表演解说词
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铁观音的功夫茶冲泡技法,所谓功夫茶既是:制茶有功夫,泡茶讲功夫,品茶磨功夫(首先,我向诸位来宾介绍一下今天所要用到的茶具)
铁观音生长环境得天独厚,采制技艺十分精湛,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誉,由于其茶性刚烈,泡茶用水宜软,我们所采用的是净化纯水,冲泡铁观音,水温要达到100℃才能体现出她的独特香韵,茶圣陆羽在《茶经》提到:“见水起如蟹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若水面浮珠,形式鱼目,声若松涛,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所以这煮水的程序我们称之为{腾波鼓浪候甘泉}
泡茶之前,须先用开水淋烫茶具,使其受热升温达到泡铁观音所需的最佳状态。文人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我们茶人也有茶房四宝:潮洲炉,玉书碨,孟臣罐,若琛欧。所以这一道淋烫茶具的程序我们称之为{石鼎汤沸沐新欧}
明代以前称茶叶为龙团凤饼,今天我们冲泡的铁观音属中发酵乌龙茶,干茶外形紧结成珠,色泽墨绿油润,香气沉敛厚重,所以我们把投茶的程序称之为{团龙沉香叠青甲}
待水初沸,向泡壶中悬壶高冲注入开水,水的冲水使茶叶在壶内上下翻滚,目的是使茶沫上扬,这样让茶叶均匀受热而微微绽开呈含苞欲放的状态。由于铁观音蕴含幽幽兰香,所以我们称这道程序为{兰香半吐空谷幽}这一泡茶汤又称温润泡,只作滋润干茶而不宜品饮,将茶汤直接注入茶海。
再次沿壶口注入开水,使水柱有力地冲击茶叶,茶的香味才能很快地挥发,我们茶人称此注水方式为“散点冲泡”,我们把这道程序称为{银河水侵黄金叶}
茶经中说:茶性俭。是指茶叶中可溶物的含量有限而不宜久泡,所以要及时地把泡壶中地茶汤倒出,以保证未来每一泡茶汤滋味基本稳定,壶中茶水涓涓流出,我们形象地称为{灵山玉泉流不竭}
茶汤完全流入海壶(公道杯)后,即可快速均匀地巡斟到闻香杯中,缓则茶温降低,斟茶时手势不可高,高则茶香散失,斟茶完毕将品茗杯扣在闻香杯上,再翻转对杯,我们称之为{点水流香绕连环}这是形容洒差和翻杯时的手势要如同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古人有云“寒夜客来茶当酒”今天,我也以一杯香茶来敬奉诸位爱茶的客人,这一道程序就是{流霞赠与蓬莱客}“流霞”是形容茶汤的甘醇鲜美。(您请)此时轻轻旋出闻香杯,移至鼻端深吸一口温润的茶气,您可以感受一下铁观音高爽袭人的茶气,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高一筹,世人奉兰香为王者之香,而我们茶人认为铁观音独特的茶香该比兰香更胜而富于变化,因此这道程序就称为{喜闻人间圣秒香}
持杯品茶也讲究一个手势:称“三龙护鼎”(男士用同心手,显得成熟稳重,女士用兰花手指,显得俏丽端庄)品茶时分三小口进行,头一口茶汤须缓缓吸入,俗称“龙吸”然后轻轻咀嚼,让茶汤布满口腔,当口中茶汤变浓时再徐徐咽下,再从杯沿小抿一口咽下,称“牛饮”第三口将杯中茶汤一饮而尽,叫做“鲸饮”如此品茶,才有“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的感觉,因茶乃百草之冠,万木之英,所以这道程序既是{含英咀美入诗肠}
品过香茶,再次向壶中注入开水,我们称为{弱水 抚仙草}安溪有诗曰“六根开窍清风生,飘飘欲仙最怡人,谁能寻得观音韵,不愧是个品茶人”此时茶叶经过两泡,生涩已过,滋味开始回甘,茶汁过喉时的感觉更加细腻润滑,呼吸之间也能口鼻生香,两颊生津,喉甜爽微酸,这就是茶人所说的“观音韵”
唇齿余香之际,再请诸位来品一这君子之水,领略一下品茗的最高境界,喉舌生津,齿颊留香,正是此时无茶胜有茶,所以我们称这道程序为{尽品淡泊知交长}希望能够通过品茶可以和诸位爱茶的客人结为天长地久的知音。
铁观音十二道功夫差泡法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希望能够时常与各位朋友品茗赏艺,交流心得,愿今天的茶艺表演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回忆,愿铁观音的香韵永驻您的心田,谢谢大家的观赏。
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铁观音,体现了和谐健康新生活的时尚追求。
谁人寻得观音韵,便是百岁不老人。安溪铁观音品饮艺术,讲究茶叶之优质、泉水之纯净、茶具之精美、茶艺之高雅、茶境之和谐。
安溪铁观音茶艺,源于民间功夫茶,浓缩着中华茶艺的精华。细腻优美的动作,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安溪茶道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神妙境界,使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启发人们走向和谐健康的新生活境界。
下面请大家欣赏安溪铁观音茶艺:
神入茶境:首先造就一种宁静平和的品茶氛围。
茶具展示:下面,向大家展示的是安溪铁观音功夫茶茶具:炭炉、水壶、若深瓯、茶杯、茶罐、茶匙、茶斗、茶夹。
烹煮泉水:好茶需要好水,山泉上,河水中,井水下。同时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效果最佳。
沐淋瓯杯:也就是用开水烫洗盖瓯和茶杯中。
观音入宫:借助茶斗和茶匙将铁观音茶叶放入盖杯中。
悬壶高冲:铁观音冲泡讲究高冲水低斟茶。悬壶高冲,可以使茶叶在盖瓯中翻滚,促使早出香韵。
春风拂面:用杯盖轻轻刮去茶叶表面的浮沫。
瓯里酝香:安溪铁观音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是茶中的极品。其生产环境得天独厚,采制技艺十分精湛,是天、地、人、种四者的有机结合。茶叶入瓯冲泡,必须等待一至两分钟,方能斟茶。
三龙护鼎:用右手的拇指、中指夹紧盖瓯边沿,食指压住瓯盖顶端,便于出水。
行云流水:提起盖瓯,循托盘边沿绕一周,让在瓯底附近的水滴落。
观音出海:也称关公巡城,就是端起盖瓯,按序低斟入杯。
点水流香:也称韩信点宾,将瓯中的茶水点斟各杯。观音出海和点水留香是为了保持每杯茶水的浓淡均匀,也是为了表达对各位品茗者的平等和尊敬。
敬奉香茗:姑娘们敬茶、品茶、这里做示范性表演:铁观音品饮,需要“五官并用,六根共识”,鉴赏汤色、细闻幽香、品啜甘霖,呷上几口缓缓品啜,您会觉得味道甘鲜、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从来佳茗似佳人,喝茶要喝铁观音。安溪铁观音茶艺,演绎的是和谐自然,体现的是健康快乐。
谁能品出铁观音的特殊香韵,那真是人生的一件快事,愿今天的茶艺表演能给各位嘉宾留下美好的回忆,愿铁观音的香韵永驻您的心田。
篇二:铁观音茶艺表演解说词
安溪是乌龙茶的故乡,是著名的茶都,产茶和饮茶有悠久历史。在安溪,不但有独到之处的乌龙茶采制技艺,而且十分讲品饮艺术。品饮乌龙茶,茶叶选用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等名茶,茶具选用精致的瓷质、陶制小壶、小盅,冲泡选用泉水、井水和纯净的淡水。
(一)展示茶具
茶匙、茶斗、茶夹、茶通是竹器工艺制成的,安溪盛产竹子,这是民间传贯用的茶具。茶匙、茶斗是装茶用,茶夹是夹杯洗杯用的。
炉、壶、瓯杯以及托盘,号称“茶房四宝”,这主要是遵循本地传统加工而成。安溪茶乡有悠久历史的古窟址,在五代十国就有陶器工艺,宋朝中期就有瓷器工艺。这不仅泡茶专用,而且有较高的收藏欣赏价值。而用白瓷盖瓯泡茶,对于放茶叶、闻香气、冲开水、倒茶渣等都很方便。
(二)烹煮泉水
沏茶择水最为关健,水质不好,会直接影响茶的色、香、味、只有好水好茶味才美。冲泡安溪铁观音,烹煮的水温需达到 100 摄氏度,这样最能体现铁观音独特的香韵。
(三)沭霖瓯杯
“沭霖瓯杯”也称“热壶烫杯”。先洗盖瓯,再洗茶杯,这不但是保持瓯杯有一定的温度,以讲究卫生,起到消毒作用。
(四)观音入宫
右手拿起茶斗把茶叶装入,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铁观音装入瓯杯,美其名曰:“观音入宫”。
(五)悬壶高冲
提起水壶,对准瓯杯,先低后高冲入,使茶叶随着水流旋转而充分舒展。
(六)春风拂面
左手提起工瓯盖,轻轻地在瓯面上绕一圈把浮在瓯面上的泡沫刮起,然后右手提起水壶把瓯盖冲净,这叫 “ 春风拂面 ”。
(七)瓯面酝香
中国茶叶有六大类,其中红茶全发酵,绿茶不发酵,乌龙茶是半发酵。铁观音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其生长环境得天独厚,采制技艺十分精湛,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具有防癌、美容、抗衰老、降血脂等特殊功效。茶叶下瓯冲泡,须等待一至两分钟,这样才能充分地释放出独特的香和韵。冲泡时间太短,色香味显示不出来,太久会“熟汤失味”。
(八)三龙护鼎
斟茶时,把右手的拇指、中指夹住瓯杯的边沿,食指按在瓯盖的顶端,提起盖瓯,把茶水倒出,三个指称为三条龙,盖瓯称为鼎,这叫“三龙护鼎”。
(九)行云流水
提起盖瓯,沿托盘上边绕一圈,把瓯底的水刮掉,这样可防止瓯外的水滴入杯中。
(十)观音出海
“观音出海”民间称它为“关公巡城”,就是把茶水依次巡回均匀地斟入各茶杯里,斟茶时应低行。
(十一)点水流香
“点水流香”在民间称为“韩信点兵”,就是斟葮斟到最后瓯底最浓部分,要均匀地一点一点滴到各茶杯里,达到浓淡均匀,香醇一致。
(十二)敬奉香茗
茶艺小姐双手端起茶盘彬彬有礼地向各位嘉宾、朋友敬奉香茗。
(十三)鉴赏汤色
品饮铁观音,首先要观其色,就是观赏茶汤的颜色,名优铁观音的汤色:清澈、金黄、明亮,让人赏心悦目。
(十四)细闻幽香
这就是闻其香,闻闻铁观音的香气,那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桂花香,清气四溢,让您心旷神怡。
(十五)品啜甘霖
这叫品其味,品啜铁观音的韵味,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当你呷上一口含在嘴里,慢慢送入喉中,顿时会觉得满口生津,齿颊流香,六根开窍清风生,飘飘欲仙最怡人。
篇三:铁观音茶艺表演解说词
各位嘉宾大家好,欢迎来到xxx,我是茶艺师邱霞,今天由我为大家带来铁观音的茶艺表演。
铁观音产自于福建安溪,属于乌龙茶类,不仅有绿茶的清香甘爽,红茶的鲜强醇厚,还具有花茶的芬芳幽香,是中国茶叶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铁观音冲泡有十八式
一、樊香静气,茶需静品,香可逼灵,所以我首先点燃了一柱香,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清心宁静的品茗环境,愿各位嘉宾随之袅袅青烟而升华到一个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二,孔雀开屏,就是我像各位嘉宾介绍冲泡铁观音的精美茶具。
1,茶盘也称茶船,用于盛放所有泡茶用具。
2,冲泡铁观音的只要器具紫砂壶,产自于江苏宜兴,吸水性极强,冲泡出来的茶汤香味持久不散。
3,公道杯也称茶海,用于均匀茶汤,以免你浓我淡。
4,茶漏,用于过滤茶汤,漏放茶渣。
5,闻香杯,铁观音的品饮重在闻香,所以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6,品茗杯,用于品饮茶汤。
茶道组,也称茶叶六君子。
1,茶匙,用于量取茶叶。
2,茶夹,用于夹起品茗杯及闻香杯。
3,茶导,用于拨导茶叶。
4,干茶漏,用于扩大壶口面积,以免干茶外溅。
5,茶针,用于疏通壶嘴,以免壶嘴堵塞。
6,茶托,用于托起品茗杯及闻香杯。俗称茶叶六君子
备水用具及电磁炉
叶嘉酬宾
叶嘉是苏东波对茶叶的美称,现在请各位嘉宾鉴赏干茶叶,铁观音外形紧结,呈青带绿,形如蜻蜓头,有美如观音重如铁之美称。
大彬沐淋
大彬是一代制壶大师,后人为了纪念他,也把烫壶温杯这道程序称为'大彬沐淋'也起到清杯洁具的作用。
乌龙入宫
宫指紫砂壶,乌龙入宫是将铁观音投入紫砂壶中。
高山流水
清水三起三落,雅称凤凰三点头。
春风佛面
用壶盖将壶口的白色泡沫刮去,使茶汤更为清澈。
青龙入海
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类,第一道茶汤不便饮用,直接注入茶海,所以称为青龙入海。
白鹤晾翅
我将洗茶的茶汤一一注入品茗杯以及闻香杯,让杯底留有铁观音的余香。
重洗仙颜
也就是正泡,壶外追温,让壶内外温度达到一致,使茶香更好的散发。
蛟龙出海
茶汤倒入公道杯
关公巡城
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情谊
韩信点兵
也称凤凰点头
龙凤呈祥
恭祝各位嘉宾幸福美满
鲤鱼翻身
传说鲤鱼翻身跃进龙门,便可升天而去,借助这道程序恭祝大家事业飞黄腾达。
敬献佳茗
喜闻幽香
请诸位嘉宾随我品这杯茶,左手扶住品茗杯,右手轻轻旋转闻香杯,在杯口旋转一周,称为挂水,双手轻轻搓动闻香杯,闻铁观音独有的兰花香。
三品其茗
以三龙护鼎的手法端起品茗杯,品字三个口,一口润喉,二口留香,三口品铁观音独有的韵味。
篇四:铁观音茶艺表演解说词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与茶息息相通,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胜于宋,贵在情操高洁的内在品性。现在就请各位领略中国茶文化,欣赏铁观音茶艺表演。
先来介绍一下茶具:随手泡,茶叶罐,茶荷,茶道六君子(包括茶桶、茶则、茶针、茶匙、茶漏、茶夹),茶洗,杯托,茶船,紫砂壶,公道杯,品茗杯,滤网,茶宠,茶巾。
1. 孟臣沐淋:孟臣是明代人,他制作的紫砂壶令后人叹为观止,所以后人将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孟臣壶。此步也称为温杯洗盏。茶圣陆羽认为泡茶用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如今根据便利条件选用纯净的矿泉水为宜。
2. 孟臣夺冠:打开壶盖,将茶漏置于壶口。
3. 观音现身:铁观音属乌龙茶,产于福建安溪,形似观音重如铁,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
4. 乌龙入宫:茶则用来导取干茶,将茶叶缓缓投入壶中。
5. 高山流水:向壶内注水使紧卷的茶叶松散,更好地发挥香气和滋味。
6. 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表面的白色泡沫,令茶汤更加均匀透亮。
7. 观音出海:将茶汤注入公道杯中,俗话说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此泡茶汤称之为温润泡,因此我们不喝。
8. 重洗仙颜:再次向壶中注入沸水,冲泡铁观音的水温较高为宜。
9. 乌龙蕴香:把温润泡的茶汤浇淋在壶表面,既能养护紫砂壶又能提高壶温。
10. 普降甘霖:均匀地分配茶汤正如待人交友之道,以彰显中国茶人博大无私之胸怀,我们把分茶时的动作比喻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
11. 敬奉佳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茶会友,一盏香茗奉知己。
12. 三龙护鼎:用食指和拇指夹住品茗杯身,中指拖住杯底,这样拿杯的姿势稳妥大方,我们雅称为三龙护鼎。
13. 闻香观色:空谷幽兰般的香气和金黄明亮的汤色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14. 三品得趣:品字是由三个口字组成,我们建议大家将茶汤也分三口来品,第一口轻啜茶汤,让舌尖与味蕾充分接触,感受茶汤的鲜美醇和;第二口让茶汤在舌尖与齿缝间反复游荡,去体会茶之六味,酸甜苦涩香甘;第三口将茶汤一口饮下,由喉滑至腹内,享受酣畅淋漓唇齿留香的感觉。
15. 谢茶,行礼。
16. 恭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篇五:铁观音茶艺表演解说词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有所不同,饮茶的习俗也有所不一,今天,我表演的是盖碗茶茶艺。
1.焚香静气,丝竹和鸣: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通过焚香奏乐来营造安静祥和温馨的气氛,茶艺小姐行礼恭迎佳宾。
2. 孔雀开屏,展示茶具: 随手泡(我们今天用到的是纯净水)、茶道组、赏茶盒、杯盖誉为天,杯身誉为人,杯托誉为地。天地人三才合一乃盖碗茶泡茶之精华,三才杯。
3.烫杯: 我们用苏轼的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来比喻烫杯。
4.赏茶: 我们称之为"香花绿叶相扶持"。赏茶也称为"目品"。"目品"是花茶三品中的头一品。 特极茉莉花茶茶坯多为优质绿茶,色绿质嫩,在茶中还混有少量的茉莉花干花,称为"锦上添花"。
5.投茶: 当我们用茶导把花茶从茶荷中拨进洁白如玉的茶杯时,花干和茶叶飘然而下,恰似"落英缤纷"。称之为"落英缤纷玉杯里"。
6.冲水,润茶: 我们称之为"春潮带雨晚来急"。冲泡花茶也讲究"高冲水"。杯中的花茶随水浪上下翻滚,恰似"春潮带雨晚来急"。冲泡特极茉莉花时,要用90度左右的开水。
7.摇茶: 我们称之为"三才化育甘露美"。使茉莉花的香气充分的散发出来。
8.凤凰三点头:一高一低点斟茶水,像似凤凰在向来宾点头致意,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凤凰三点头。
9.搅茶:香叶翻腾百眉生。用杯盖搅茶,使茶叶与茶汤充分的融合。
10.敬茶:"一盏香茗奉知己"。敬茶时应双手捧杯,举杯齐眉,注目嘉宾并行点头礼。
11.闻香: "杯里清香浮清趣"。闻香也称为"鼻品",这是三品花茶中的第二品。左手端起杯托,右手轻轻地将杯盖揭开一条缝,从缝隙中去闻香。一股新鲜、浓郁伴随着清悠高雅的花香,沁入心脾,令人陶醉。
12. 品茶:我们称之为"舌端甘苦入心底"。品茶是指三品花茶的最后一品:口品。左手托杯,右手将杯盖的前沿下压,后沿翘起,然后从开缝中品茶,品茶时应小口喝入茶汤。
13. 回味:"茶味人生细品悟"。人们认为一杯茶中有人生百味,无论茶是苦涩、甘鲜还是平和、醇厚,从一杯茶中人们都会有良好的感悟和联想,所以品茶重在回味。
14. 饮罢两腋清风起,谢茶
篇六:铁观音茶艺表演解说词
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铁观音的功夫茶冲泡技法,所谓功夫茶既是:制茶有功夫,泡茶讲功夫,品茶磨功夫(首先,我向诸位来宾介绍一下今天所要用到的茶具)
铁观音生长环境得天独厚,采制技艺十分精湛,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誉,由于其茶性刚烈,泡茶用水宜软,我们所采用的是净化纯水,冲泡铁观音,水温要达到100℃才能体现出她的独特香韵,茶圣陆羽在《茶经》提到:“见水起如蟹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若水面浮珠,形式鱼目,声若松涛,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所以这煮水的程序我们称之为{腾波鼓浪候甘泉}
泡茶之前,须先用开水淋烫茶具,使其受热升温达到泡铁观音所需的最佳状态。文人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我们茶人也有茶房四宝:潮洲炉,玉书碨,孟臣罐,若琛欧。所以这一道淋烫茶具的程序我们称之为{石鼎汤沸沐新欧}
明代以前称茶叶为龙团凤饼,今天我们冲泡的铁观音属中发酵乌龙茶,干茶外形紧结成珠,色泽墨绿油润,香气沉敛厚重,所以我们把投茶的程序称之为{团龙沉香叠青甲}
待水初沸,向泡壶中悬壶高冲注入开水,水的冲水使茶叶在壶内上下翻滚,目的是使茶沫上扬,这样让茶叶均匀受热而微微绽开呈含苞欲放的状态。由于铁观音蕴含幽幽兰香,所以我们称这道程序为{兰香半吐空谷幽}这一泡茶汤又称温润泡,只作滋润干茶而不宜品饮,将茶汤直接注入茶海。
再次沿壶口注入开水,使水柱有力地冲击茶叶,茶的香味才能很快地挥发,我们茶人称此注水方式为“散点冲泡”,我们把这道程序称为{银河水侵黄金叶}
茶经中说:茶性俭。是指茶叶中可溶物的含量有限而不宜久泡,所以要及时地把泡壶中地茶汤倒出,以保证未来每一泡茶汤滋味基本稳定,壶中茶水涓涓流出,我们形象地称为{灵山玉泉流不竭}
茶汤完全流入海壶(公道杯)后,即可快速均匀地巡斟到闻香杯中,缓则茶温降低,斟茶时手势不可高,高则茶香散失,斟茶完毕将品茗杯扣在闻香杯上,再翻转对杯,我们称之为{点水流香绕连环}这是形容洒差和翻杯时的手势要如同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古人有云“寒夜客来茶当酒”今天,我也以一杯香茶来敬奉诸位爱茶的客人,这一道程序就是{流霞赠与蓬莱客}“流霞”是形容茶汤的甘醇鲜美。(您请)此时轻轻旋出闻香杯,移至鼻端深吸一口温润的茶气,您可以感受一下铁观音高爽袭人的茶气,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高一筹,世人奉兰香为王者之香,而我们茶人认为铁观音独特的茶香该比兰香更胜而富于变化,因此这道程序就称为{喜闻人间圣秒香}
持杯品茶也讲究一个手势:称“三龙护鼎”(男士用同心手,显得成熟稳重,女士用兰花手指,显得俏丽端庄)品茶时分三小口进行,头一口茶汤须缓缓吸入,俗称“龙吸”然后轻轻咀嚼,让茶汤布满口腔,当口中茶汤变浓时再徐徐咽下,再从杯沿小抿一口咽下,称“牛饮”第三口将杯中茶汤一饮而尽,叫做“鲸饮”如此品茶,才有“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的感觉,因茶乃百草之冠,万木之英,所以这道程序既是{含英咀美入诗肠}
品过香茶,再次向壶中注入开水,我们称为{弱水 抚仙草}安溪有诗曰“六根开窍清风生,飘飘欲仙最怡人,谁能寻得观音韵,不愧是个品茶人”此时茶叶经过两泡,生涩已过,滋味开始回甘,茶汁过喉时的感觉更加细腻润滑,呼吸之间也能口鼻生香,两颊生津,喉甜爽微酸,这就是茶人所说的“观音韵”
唇齿余香之际,再请诸位来品一这君子之水,领略一下品茗的最高境界,喉舌生津,齿颊留香,正是此时无茶胜有茶,所以我们称这道程序为{尽品淡泊知交长}希望能够通过品茶可以和诸位爱茶的客人结为天长地久的知音。
铁观音十二道功夫差泡法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希望能够时常与各位朋友品茗赏艺,交流心得,愿今天的茶艺表演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回忆,愿铁观音的香韵永驻您的心田,谢谢大家的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