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关于家风演讲稿

时间: 10-26 栏目:演讲稿

1家风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良好的家风无言的教育”。说到“家风”,在此和大家分享下什么是“家风”,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旧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是上辈人对下辈人的言传身教,是靠自身的行为影响下一代。

记得上学那会,父亲教育我“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好好学习。”;参加工作时,父亲叮嘱我“在单位要尊重领导,爱岗敬业,敢于担当。”;成家立业后,父亲教育我“如今你已成人,要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常怀感恩之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家庭的作用、组成、教育、风气也在不断变化。但是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家庭这个小集体具有的亲情联系和生养教育子女的功能,却始终没有变化。也正因为如此,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家庭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良好的家庭美德,就不会对子女有良好的素质教育,就不会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促进作用,就不会有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和谐。

古代家风家训,大都浓缩了先辈们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后辈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我们今天读来也深有感触。时代发展到今天,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里,那些好的家风对我们现代教育依然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古代家训中的名篇如诸葛亮临终前留下的《诫子书》中说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文章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但是,诸葛亮作为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母者对子女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良好的家风,源于良好的家训。我国古代家训源远流长,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涉及到安身立命、待人接物、齐家守业以及治国平天下等方方面面。如《包拯家训》,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刻于石上,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这些优秀的、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精神遗产,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取向、人文关怀。

好的家风家训一方面传承者优秀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承载着国家、社会发展的精神追求,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颇多共通之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提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生活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就全社会反映来看“家训家风建设”本身就是弘扬传统美德,传递社会正能量。换个角度,从家风家训建设切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无疑是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一条有效途径。家风是家庭在行为处事的风气、风貌与风尚,而家训则是家庭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通过家风、家训的建设、传承来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在家庭的动力。

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在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如果每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进取的,每一个家庭所有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社会就是和谐美好的。

好家风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正能量。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2我的家风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家风》。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家庭的风气。那么,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呢?

从小,该我写作业的时候,电视从不开着,也没任何杂音打扰我。每次都只能是写完当天作业,才可以看电视或玩电脑,不管是冬夏,每天晚上9:00是必须睡觉的,想玩门都没有。只有周日才可以自由。原来父母想让我养成:认真做事,规律科学的好习惯。

每次家里来了客人,父母都教我如何打招呼,他们也是热情招待;爷爷奶奶来了,妈妈总是做一大桌子好吃的,而且最好吃的菜总是在爷爷奶奶面前,螃蟹也是给他们最大的,而妈妈只是吃最小的。仔细想想,这不也是我家的家风吗?尊老爱糼,礼让待客,谦和做人。

这样想起来,我仿佛记起了很多,我们全家人在一起的时候,要么关注国家热点。要么做些趣味游戏。从来听不到父母讲邻里是非,也从不争亲朋得失。他们只是认真做事,认真做人。这也是我家的家风。做有益的事,做坦荡君子,不做戚戚小人。

我想:我家的家风,不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美德吗:厚德载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也要说:小家塑造大家,大家塑造国家,国家影响世界!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国早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界。孔子提倡:“仁者爱人”,以“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而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如此,有的国家总是以老大自居,总是希望别国乱起来,自己坐收渔利。总是不能以“仁爱”的心态对待别人,今天挑点事端,明天做点手脚。这不正是中国人嗤之以鼻的小人行径吗?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用千家万户淳正的家风,用我们民族的精神去影响世界,让世界早日“仁爱”起来吧!

3家风家教演讲稿

我认为一个家庭良好的行为标准就是家训,一个家庭独有的风尚就是家风,良好的家风能够体现家庭成员的家教和素养,然而,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遵守,好的家风能够熏陶出有教养的家庭成员,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非常重要,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吧。我是一个在美好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幸福孩子,欢乐的笑声,优美的音乐声,琅琅的读书声一直萦绕在我的幸福小屋,伴随着我成长。爸妈总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我努力学习,积极锻炼,从而让我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这还少不了爸爸制订的家训的功劳。我的家训是“五为”准则,即是:为人、为学、为用、为体、为生。为人是根本,为体是基础,为学是手段,为用是目的,为生是理想。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的确,在生我养育我的这块土地上,父辈的经历过太多的艰苦日子,到我们这一辈虽然还时常有听到“旧社会”“土地承包到户”等,但那些艰苦岁月留给我们没有太深的印象;因为我的父亲母亲早已把往日的磨难当作一种精神,一种积极面对生活,勤劳节俭的家风传承给我们这一代。

我家的家风家教有四条:一是积极的生活态度,二是认真做事、勤俭节约,三是善良真诚待人,四是孝敬尊长。

下面就把这四条做一个讲解:父母总说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我们很重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总是和蔼的面容,从不在晚辈面前讲家中生计的困难,经常告诉我他们小时候每到开学前些天,父亲(我的爷爷)都忙于东奔西跑的筹借学费;记忆中父母亲讲给我们的都是明天会更好,你们遇上了好时代要好好学习,不管上什么学校家里都支持,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要是我们想要买的书籍或一些学习用品总是会如愿以偿,当我们由小学升到初中,到高中,每成长一个阶段,这种积极的态度便转换成一种精神,鼓舞着我们。

今天不必要建一堵完美的墙,只需要砌一块完美的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向前走,这是认真做事的第二点家教;一口吃不了胖子,凡事不可心急但必须认真去做认真对待,从小事做起,不管是以前在校读书还是现在在家中,家里每个人都会主动的做家务;父母亲言传身教的是勤奋节俭,自己的衣服鞋子都是穿的实在是破了穿不出去了才买新的,吃饭时总是把好吃的菜让给我们吃,从小我们就耳濡目染传承这种勤劳和节约的风气,也教会了我们不浪费不奢侈。

第三点是为人要善良,真诚待人,在我年纪很小的时候,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这些耳熟能祥的故事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父母亲教导我们做人做事要诚实,做人,要诚实、诚信、知错就改。“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这句则是爸爸的口头禅。父母从小就教育我做人要诚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要改正,不能撒谎。父母让我们知道了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富裕的生活要靠自己双手来创造,有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父母总说记得家中最开心的事情是我们考试取得了好的成绩,而丰盛的饭菜是父母亲一种鼓励的方式,与亲人们聊聊学习上生活上的事情总是那么开心、有趣,不管我的学业到哪个阶段成长到什么年纪,这种开心、有趣的感觉从未减弱。四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坚定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许多年以来我深深的理解这四点家风家教,也同样会传承给下一代,并且在我们这个大家族中,这优良的家风家教也早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无论子女们学业有成走多远,或者事业有成有多么的成功;都忘不了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以致于我们自己同样的要言传身教,教育我们的后辈代代传承。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生活环境和各方面的条件越来越好,但这些优秀的精神永远不会被弃忘,它激励我们积极向上,教会我们面对生活,遇见困难不气馁。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4良好家风演讲稿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良好家风,从我做起。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受悠久的儒家文化熏陶,形成了我们仁义、宽厚的个性和忠诚国家、孝敬父母的观念。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良好家教家风,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育与传承良好家风从我做起。优良的家风,可以使个人获得进入社会的基本品质,在道德观念上进行自我约束,尤其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树立道德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独特作用。

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多年构成的为人处世的风尚,或叫家规、家风、精神、品格等,包括家庭成员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动准则。构建良好的家风最重要的是家长或家庭的主要成员的思想、观念、态度、行动的认识和体现;其次,是家庭的规则,家庭规则虽然大多数没有文字记载和要求,但身教、口传的传统美的教育非常关键;最后有着良好传统家风的家庭,在中国自古到今最重视的是子女的教育,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素养,构成良好的思惟方式、处世原则、行动规范,从而代代相传,代有提高,家庭的文化,良好的家风。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我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记得小时候,我背着书包去读书,爸妈交代的就是: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打架,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他们还告诉我在外边碰到长辈一定要叫人,小一点的叫哥哥、姐姐;大一点叫叔叔、阿姨,老一点的叫爷爷、奶奶等。礼貌、友爱、诚实是爸妈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家风的一个体现吧。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平时的学校教育中,家风体现在孩子的言行之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孩子有家教,那个孩子没家教。家教也是一个家风的体现,它是通过孩子的言行表现出来了。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孩子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是不大需要操心的,因为家长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已经帮学校教育好了。家风不仅是一些道德教育、礼貌教育、规矩教育,更是对我们的一种规范、一种风气、一种文化,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如何更好地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应该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重视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资源的发掘和转化。应把家风家教看成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发掘,在全国逐步建立起家风家教的文化研究体系;发挥各类先进家庭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学习型家庭等创建活动,结合城乡文明建设带动家风培育;抓好培育公民德行和成人、家长教育。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要放在培育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公民道德上;建立家风家教宣传的长效、联动机制。要运用各种方式,多方配合,建立相应的切实有效制度。

树立良好家风要与妇女素质提升相结合。良好家风是人成长进步的起点。树立良好家风要与家庭教育工作相结合。优良的家庭教育孕育着优秀的子子孙孙。回顾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勤”为曾家之家风。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只有把的良好风气融入到每个家庭的血脉中,不断地规范做人做事的思维和方法,良好家风才能坚实并历经风雨传承下来。只有让良好风气与千家万户共同价值追求相互融合、互为依托、共生共长,才能在全社会激发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对于我来说,我家的家风就是“学会做人”。这里讲的“学会做人”指的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说要做到最好,但在一般情况下,我都以此来告诫我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对别人要做到宽容、和善、认真地对待;在生活上,我会做到细心,对每件事都坚持认真地去处理;在道德方面,我时常提醒自己绝不做任何破坏、违反社会规则的事情,我会尽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待它们。

正是有了良好的家风,我才成了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有时,我所学到的家风,是从父母的身上借鉴而来的。我觉得在此方面,父母对我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一些好的家风就会养成一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有了这样良好的家风,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因为只有正当的家风,才能给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风是孩子终身的财富。

5爸爸谈家风演讲稿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故事叫《爸爸谈家风》,要说这个故事,那还要从另一个悲惨的故事谈起:

20XX年9月18号,我正在书房做作业,突然听到爸爸喊道:“你们快来看啊,南京饿死女童案宣判了!”我和妈妈都赶忙围到电视机前,电视上正在播放宣判画面:“被告人乐燕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真是罪有应得!”妈妈说。

“真是家门不幸!”爸爸说。

我们一家人从6月份就一直关注这个案子。乐燕在丈夫坐牢后,只顾自己在外面玩乐,吸毒,把两个女儿关在家里饿死了,她们是3岁的李梦雪和一岁的李梦虹。两个可怜的孩子被民警发现时尸体都腐烂了。这是多么悲惨啊!

真无法想象,天底下竟有这样的妈妈!

原来乐燕自己小时也很惨,父母离异,从没得到过关爱,所以也不懂爱孩子。“看来,不幸也会遗传啊”妈妈感叹的说。

“不是遗传,是家风,家风歪了”爸爸纠正道。

“爸爸,什么是家风”我不解的问。

“什么是家风呢”爸爸说,“你坐下听我慢慢说”。我和妈妈都围着爸爸坐了下来。“你听过班风这个词吗?”爸爸问。

“听过呀,我们老师经常说班风班风的,一个班同学都积极上进,团结友爱,遵守纪律就是班风好啊”

“是啊,一个家庭也一样,家庭成员相亲相爱,团结和睦,个个求上进,走正道,就是家风好啊。”爸爸说。

“那,什么是走正道呢”我问。

“问得好”爸爸说,“走正道,就是缺德的事不干,违法的事不做,像那些坑蒙拐骗的人就是不走正道。你能举些例子吗?”

“卖假药,卖地沟油”我抢答道

“对,还有呢”

“拐卖儿童”

“还有呢”爸爸追问道。

“还有什么,我想想,还有大贪官”

“真聪明”爸爸表扬我,“你说的这些人都是不走正道,家风都不好。”

爸爸说:“有一副对联叫做:‘忠厚传家远,诗书及世长’说的是家风正,这样的人家就兴旺发达;一代代把好的家风传下去,子子孙孙个个都会有出息。岳母刺字传的是‘精忠报国’的家风,诸葛亮《诫子书》传的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家风。家风正,民风就正;民风正,国家才会强盛啊!”爸爸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同学们,谈起这次“走复兴路,圆中国梦”的故事比赛,我爸爸告诉我,只有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复兴,才能真正走上复兴路,只有家家传承优良的家风,才能真正的圆一个幸福的中国梦!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