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伴我成长初中作文
1名著伴我成长
在大家的眼中,阅读是什么?在我的眼中,阅读是一阵微风,抚慰着我的心灵;阅读是一场春雨,滋润着大地万物;阅读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把我的人生照亮。我爱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它就像是爸爸给我买的天文望远镜,带我一起了解世界的奥秘。
我最喜欢的一本名著是《鲁宾逊漂流记》,主人公鲁滨逊从小爱好航海,在他流落荒岛的28年里,他抗击过野兽,打败过野人,最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读完之后,我不禁反问起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岛,能活几天?一天?两天?我又能干些什么?会劈柴?会打猎做饭?我连洗自己衣服还笨手笨脚的呢!再说了,没有一个人讲话,多孤单呀!我准会憋死的!可见鲁滨逊是多么地乐观向上呀!从他的身上我学习到了一种顽强的意志和永不放弃的精神!这种精神将鼓舞着我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像《鲁宾逊漂流记》这样的名著还有很多很多,《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已经个个成了我心中的英雄,我喜欢李逵的粗犷可爱,威武的鲁智深,阮氏三兄弟的足智多谋,更喜欢梁山好汉的侠义之举。我敬佩他们,甚至也想成为梁山好汉中的一员,保国安民。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请你们也爱上名著吧,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海底两万里》的神秘,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的自强不息,《三国演义》中聪明绝顶的诸葛亮,这一本本经典的名著都将让我们感到心灵的愉悦和生命的奇妙!它们将永远伴随着我们一起健康成长!
2名著伴我成长
盏盏茶香,淡淡书香,交错纵横,散发一阵阵幽香,使人无法不沉迷于其中。茶,可以使人静心;书,可以使人高尚;一边品茶,一边读书,那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早在我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便与名著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依偎在妈妈的怀里,一边望着妈妈潭水般的眼睛,一边缠着妈妈给我讲故事。这时,妈妈总会拿出《格林童话》,给我讲着一个个天马行空、妙趣横生的故事。而我也总会一边用稚嫩的小手轻轻拍打着书本,一边朝着妈妈憨笑,并且每个故事总要听上好几遍才肯罢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一颗热爱名著的种子便深深地扎根在我小小的心田中。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进步的阶梯。”到了三四年级时,我也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童话书了,书店里那一本本名著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爱的教育》里那一个个爱的镜头,宛如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我全身,令我无比感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犹如一座高耸的丰碑,他那不向困难低头,勇于同命运搏斗的精神令我钦佩不已;读着《绿野仙踪》,我仿佛和多萝茜一行人一起,去探寻那神秘莫测的奥兹国……这时,我也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陈寿说过:“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现在,我对名著的感情也与日俱增,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记得有一次,我一写完作业便津津有味地看起《西游记》来,一页,两页……我就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也不知过了多久,正当我看得如痴如醉时,突然,妈妈站在我面前,指着时针已指向“11”的时钟说道:“也不看看几点了,还在看书,快去睡觉!”我自知理亏,吐了吐舌头,放下书闭上眼睛假装睡着了。待妈妈的脚步声渐渐远了,我又小心翼翼地打开小台灯,继续看起书来,心里美滋滋的:危机解除,继续看书。
在书香中,去领悟那沁人心脾,去领略那神清气爽,获得一份高原的旷远,获得一份自省的静谧与安详。让名着伴你我成长!
3名著伴我成长
从小爸爸妈妈就跟我说过世界上有很多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格林童话》、《昆虫记》、《森林报》、《三字经》、《千字文》等等,现在我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这些名著我已经读过一部分,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刚上幼儿园慢慢识字的时候,妈妈就带我去跟着老师一起读《三字经》、《千字文》……这些国学名著。虽然当时并不是完全理解《千字文》的含义,不过里面有这么几句话给我印象最深: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意思是:苍天是青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混沌蒙昧的状态之中,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星辰布满在天空中。
“尺璧非宝,寸阴是意”告诉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再贵重的宝物也比不上时间的珍贵。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意思是: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学习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意思是: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现在一去到夫子庙的江南贡院,远远的就可以看到白墙黑瓦的外墙上刻着的《千字文》,便不由自主地顺着读起来,仿佛回到了古时候,参加科举考试的现场,让人肃然起敬!
最近语文书中刚刚学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更加坚定了我热爱读书的决心,那些还没有读到的名著里,一定藏着更多更宝贵的知识,等着我去挖掘、吸收!我相信在今后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有这些名著的陪伴,将会使我的成长道路更加宽阔!
4名著伴我成长
一个人的童年离不开什么?
快乐?金钱?朋友?
不用说,名著少不了。
名著,有很多好处。
读名著,对我们有很多益处:名著中所表现出的意志和品质需要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我们还能提高写作水平。
我最喜欢的名著,就数《童年》了。
《童年》是高尔基三部自传体小说之一,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阿廖沙(高尔基小时的乳名)。
这本书写了阿廖沙3岁到10岁的童年经历。阿廖沙3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可怜的他只好跟随母亲来到外祖父家。外祖父脾气暴躁,经常和舅舅们吵架。每到星期六,外祖父会把这一星期犯错误的孩子毒打一顿,幼小的阿廖沙也因此被打昏过去。他的小伙伴也相继死去,可怜的阿廖沙只好和外祖母相依为命。随着外祖父事业的衰败,他变得更贪婪;,更自私,更暴躁。他母亲给他找了一个继父,而这个继父对他很暴躁。在阿廖沙9岁时,他的母亲也去世了。他10岁时,错学在家,外祖父让他去“人间”讨饭吃,阿廖沙的童年就结束了。
阿廖沙在一个充满火药味的家庭里长大,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最后也成长了起来。他勇敢、他正直、他坚强、他乐观。他勇敢,他勇敢地面对现实,他自立、自强、自信,遇到困难勇敢地去解决,他顽强的成长,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他正直,遇到别人欺负自己的亲人他就会“报复”他;他坚强,遇到挫折不言放弃,他总会坚持下去,他知难而进,不畏困难;他乐观,一直有着乐观的人生态度。
阿廖沙的童年没有我们的童年幸福,我们现在要什么有什么,可阿廖沙什么也没有,最后也有了成绩。我们的环境比阿廖沙的好得多,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我们还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要学阿廖沙那坚强、勇敢、正直的意志品质。
不仅《童年》,还有许许多多的名著伴我成长,和我一起长大。
5名著伴我成长
随着时间的流逝,千百年来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以及他们写出的千古名句,今日与家人一起阅读,重新翻开那失去的《童年》。
《童年》,一部以高尔基自身经历为创作原型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阿廖沙童年时的故事。在这七年中,幼小的阿廖沙早早的体会到了人间的疾苦以及人性的丑陋。在这弥漫着残暴及仇恨的家庭里,看一看阿廖沙如何度过这一段童年。阿廖沙暗地里放高利袋,鼓动帮工们去偷东西来反抗祖父的残暴。因为家业的衰败,祖父变得吝啬,贪婪,残暴,专横,经常毒打他的亲人及孩子,剥削他手下工人的工资。阿廖沙的外祖母是一个慈爱善良,智慧能干,热爱生活,有着圣徒一般胸怀的人。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心里的世界,并感染了阿廖沙,使他变得不孤独,不敏感,让他拥有了一颗对生活布满希望以及对穷人怜悯慈爱的心。在阿廖沙的童年里还有小茨冈,格里戈里,正是他们的力量及支持,使阿廖沙始终保持对生活布满了勇气及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善良,布满爱心的人。
我认为阿廖沙能给我们带来的东西非常多,他的性格,处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阿廖沙的自强,自立以及对家人的爱心,是我们这些90后应该具备的。阿廖沙纯朴,正直,勇敢坚强的品质,也同样值得我们品位。阿廖沙的身上集成了太多的优点,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榜样。
家长:首先,我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个人认为《童年》这本书很值得我们与孩子们共同阅读、欣赏。里面所说孩子童年的故事,可以使孩子们了解高尔基的往事,学习到高尔基童年时那种坚韧不拔、顽强、勤劳、刻苦的精神,并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处事里来。这是一本教育孩子的书,同样,我们读了也觉得很有意义。读这本书,让我回忆起我小时候的经历,使我与孩子读这本书的时候,难忘那一段泯灭不了的童年。
《童年》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味,永久的珍藏,名著伴我们成长,我们会学得更多,学习更有价值的东西。
6名著伴我成长
中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名著。读书,犹如春雨哺育着大地,使我们的生活蓬勃生机;犹如夏风凉爽着世界,使我们的人生绚丽多彩;犹如秋果挂满了枝头,使我们的丰收累累硕果。名著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塑造着我,成就着我……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奇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令我留恋忘返,回味无穷。长大后每当又我翻开《西游记》时,总会又有不同的感受。那曲折的情节中我又读到了人们渴望而不可即的生活理想及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长时间个性受约束的日子,新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石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花果山上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历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这是我此次阅读《西游记》体会最深的,以前的热闹已烟消云散,我就是孙悟空,我要去寻找我的自由,去开拓我的天空。
7名著伴我成长
他,善良而又好强,体面而又健壮。他,不断追求,不断奋斗。他,对生活有着超乎想象的积极和坚韧。但即使这样,也未曾改变他最终的落魄。
初翻《骆驼祥子》是在小学二年级时,记得那时总是费劲的看着拼音对着字,没一会儿,我的兴致就被磨灭了,随手一扔便扔到了书架上,再没有翻开过。第二次翻开它,已时隔三年。它作为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呈现在我的眼前,似是没有了拼音的阻挠,我被祥子那跌宕起伏的经历所吸引。轻捏泛黄的书页,目不转睛的盯着那语句和下面所对应的一幅幅画面,没过多久就把整本绘本啃完了。懵懵懂懂的对情节有了印象。骆驼祥子经历了三次重创,他挣扎着,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但一切都是徒然,他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但不久又不得不卖掉为了料理虎妞的丧事。从这里开始有了一个极大的转折点,他几乎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开始吸烟,喝酒染上了一切不好的恶习。开始堕落,变得自私自利。这大概就是我初读绘本的体会吧。
第三次翻开这个故事,那泛黄、薄薄的拼音绘本变成了崭新的黑纸白字。精练的故事变的生动形象。添加了更多的细节描写,我也明白了更多。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不知道是往前走呢,还是已经站住了,心中只觉得一浪一浪的波动,似一片波动的黑海,黑暗与心接成一气,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祥子像被一口风哽住,往下连咽了好几口气。”
这段文字道出了即使祥子是个很要强、肯奋斗的人,但在这种只认金钱的社会环境中,一次又一次重重的打击还是让祥子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和企求。也为后文祥子不再那么拼命的拉车,自甘堕落,变得懒惰狡猾,甚至可以为金钱出卖朋友。
兴许,我仍没看懂。但我懂得了我们要努力坚强,去摆脱厄运的齿轮,现实残酷战胜苦难的勇气与同在。
8名著伴我成长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读了鲁迅先生的《秋夜》
怎么说呢,那时候年纪小,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这篇散文抒发了先生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
《秋夜》开篇的第一句话‘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那时候,总跟着同学一起取笑这段话。后来长大了,突然觉得他是在说孤单,读书不是抠字眼,要放到自己的人生里去读,时而愚钝,时而明了。
在长大一点,读了龙应台的《目送》,现在想想我想我过早的就体会到了龙应台那种“目送”的感情—————他越走越远,我想跑过去送他,给他打伞,给他遮阳。但是他用背影告诉我。不必追。
再小一点的时候,很喜欢一本书,叫《彼得潘》。为什么喜欢呢或许是因为它的结局太与众不同了吧。Jude没有和彼得潘在一起。甚至是当Jude当了妈妈,彼得潘还是那么小。
后来长大了,又重新读了一遍,这本书也太可爱了吧,我想,当Jude看见她的小彼得潘从天空中坠落,看见他坠入尘世,这一次,只要她愿意,她伸手,彼得潘就能带她走,可是她她没有,就把那根顶针放在那里吧,永远,都不会变。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吧。
我后来想,并不是Neverland上才有长不大的彼得潘吧。就像是商场橱窗外看着汽车模型的小男孩,也许十年二十年后他开着很好的跑车在道路上奔驰,可他还是忘不了橱窗里里那辆还未得到的汽车模型。他们都是彼得潘,都是。
读书不是抠字眼,要放到自己的人生里去读,时而愚钝,时而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