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年的作文
1过年了……
每到过年,我们都是兴高采烈的,因为过年时候大人们都会给我们红包。
但是过年也有过年的缺点:1,除夕的晚上,大街上一直都在放鞭炮,吵的人都睡不着。2,春节的早上,有些小朋友放鞭炮,他们居然把鞭炮扔到别人的房子里,搞的人提心吊胆的。
总之,大家都要过个快快乐乐的春节!
2喜欢过年
终于等到放寒假了,我特别地高兴。因为春节就要到了,就要过年了。
过年时,爸爸妈妈会带我去叔叔阿姨家拜年。也可以舒服地坐在沙发上看春节联欢晚会。去年过年,我最喜欢的两件事就是可以得到红包。到除夕的晚上,爸爸妈妈就会每人给我一百元。以前小的时候,只给五十元。这些钱我要存起来,用来买文具或者玩具。第二件事情是除夕晚上十二点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放烟花,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一下楼,就看见天空被烟花染得特别亮,像白天一样。伴随着烟花阵阵响亮的声音,非常热闹。我马上抢过打火机,点燃引线,然后飞快的跑得远远的。不一会儿,一个亮点冲向天空,一朵蘑菇一样的烟花绽放开来了;紧接着,一朵又一朵的烟花在天上绽放开来,色彩绚丽。顿时,天空也被染上了五颜六色。我蹦跳起来,不停的叫喊着,开心极了。
看着这美丽的夜景,我心想:“如果能天天过年,该多好呀!”
3过年的高兴与烦恼
大年三十的时候,妈妈包了许多饺子。有的饺子里面放了五角和一角的硬币;有的饺子里放了豆腐。奶奶说:“这样做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多财多福。如果吃着带硬币的表示他进钱的路子广,能发大财;吃着豆腐的就说明他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多多。”
大年初一的早上,六点钟我们就开饭了。爸爸第一口就吃到了豆腐饺子。我也特别希望自己能吃到一个特殊的饺子,三口两口的我也吃到了一个豆腐饺子,我高兴得蹦了起来。我心中暗想:每年饺子里的钱都是由奶奶和爸爸吃到,今年我要让大伙看看我的本事。要想吃到钱,只有一个办法——多吃饺子。“哎呀!真是一举两得呀。”我高兴的说。“儿子,别为了吃钱撑坏肚子啊!那就不合算了。”妈妈说。正在我们说笑间,“咯嘣”一声,我想:谁敢跟我坚硬的牙齿作对,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吐出来一看,原来是五角硬币。我高兴得手舞足蹈,爸爸、妈妈也都笑了起来。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啊!
可是吃完了饭,还要挨家挨户的去拜年,那我也不例外。我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才拜完整个村子,还要马上到姥姥家去拜年,我心想:这是谁立下的老规矩呀?罗嗦死了!
这就是过年的烦恼。
4过年了
过年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大街上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
除夕前几天,人们都忙着去购买年货,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超市里人山人海,人们各自挑选着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挤得都喘不过气来了,我和妈妈挑选了一些年夜色饭需要的食品和生活用品。
除夕那天,窗外响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孩子们个个脸上喜气洋洋的,他们拿着红包,穿着新衣服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走亲戚。我们一家去了舅公那里拜年,在那里,我一下子收进上千元呢!我祝舅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万事如意。舅公听了开心好笑了起来。
除夕夜里,天空中到处都是五彩缤纷的烟花。人们点着火线,过了几秒,烟花便冲上了云霄。随着“嘭”的一声响,烟花就如天女散花般散了开来,有的像千万个小流星撒下来,有的如孔雀开屏一般美丽,还有的如百花绽放。这些烟花把城市的夜空点缀得更加美丽。人们一边吃着可口的年夜饭,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桌子旁吃年夜色饭,过年的味儿更浓了。
5在乡下过年
大年初五那天,我和爸爸、还有他单位的叔叔阿姨去一个乡下的叔叔家过年。
我们开着车路过黄河桥,看见了宽阔的黄河,还有一片农田。我大叫一声:“草原到了”。车上的人都被我逗笑了,爸爸说:“傻孩子,那是一大片麦田。”开了几个小时,终于到了。我们先去县城买了许多炮,有长鞭、旗火、飞天炮等,我们把这些炮摆在桌子上,只等着天黑放。
吃过晚饭,我们开始放炮,炮声震的心慌,火花满天飞,十分漂亮,我们大家欢呼起来。我都不想回家了。
6过年了
虎年到了,人们张灯结彩,欢天喜地。“噼里啪啦”地放鞭炮。
小明和丽丽、妈妈、爸爸一起去奶奶家过年。
到了奶奶家,小明首先奔进屋,找了一根树枝,又剪下一串鞭炮,用香点燃,鞭炮“啪,啪,啪!”地响,丽丽害怕地捂着耳朵,小明说:“胆小鬼!”爸爸正在挂灯笼,妈妈忙着贴对联,他们满面笑容,心中无比喜悦。
孩子们觉得今天真快乐呀!
7第三只眼看过年
这些年,“年”味真是越来越淡了—赴不完的饭局,送不完的礼品,年复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越来越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然啦,我们可以找到足够多的替代品,比如说网络,比如说电视,比如说睡觉……
有社会的安定与文明;只有对违法犯罪者严惩不贷,才能使守法者安居乐业。
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法制建设,中央和地方立法之多,平均几天就有一部,这是非常令人欣喜和欣慰的。但也不可不注意到,我们有些地方在有些事情上,无论立法与司法,还远远不够严厉,致使法治很难形成应有的威慑力。以商品的明码标价而论,虽然也有这方面的要求与规定,但又有多少人严守此规定?违者有谁被重罚过?上海反暴利闹得轰轰烈烈,可日前看到公布反暴利的罚款,总数也不过几十万元而已。或许是无暴利可反所致吧,倘是如此,那自然幸莫大焉。当然,相对于拐卖妇女儿童、走私贩私、贩毒吸毒、卖淫缥娟、贪污受贿、制售假货等严重犯罪问题,商品是否明码标价,尚属“小事”,不提也罢。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憔点访淤节目披露:西安有人假办所谓“综合大学”,骗钱上百万元,数百名受骗学子云集西安无着无落。“访谈”表明,此骗局涉及不少为骗子提供种种方便的正牌大学、广告公司以及刊发不法广告的官方报社等等。令人困惑的是,这么大的骗案,却居然很少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汉书》曾云“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群生也”。
“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法律关系万民性命,其重要功能,在于禁止暴力与邪恶,使天下百姓得以平安生息。法律只有使人慑于严酷而能警戒于卒后,其作用才能够充分显现。这些古训,都说明了法不严厉,则难以抑恶安良。过去有句话说的是:“对坏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残忍。”或曰:我们要向文明社会迈进,法律不宜过分严峻,应以教育感化、治病救人为要。此说自然不无道理,但教育感化难以“治病”时,严厉惩治则不可或缺。
8喜气洋洋过大年
“家家喜洋洋嘞,亲人来团圆哟,快快乐乐过亲年哎……”这是家乡人都会哼的小令。我的家乡那可是着名的“世界滇红”之乡——凤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凤庆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在凤庆这个古老而文明的小镇上,要说过春节,那就得从腊月二十三说起了。腊月二十三是过小年,是过大年的前奏,从这一天开始就处处充满了浓浓的年味了,人们就开始盘点新年的用品了。
腊月二十四,人们会把房屋从里到外认认真真地清扫,家里可谓是总动员了。清扫屋角、擦亮玻窗这些都是必须的。扫房顶是十分讲究的,必须是用青竹叶来扫,扫去一年中的晦气。接下来的几天,人们都忙着准备各种年货;大人们忙着购年画、买春联、预备着吃穿用品;小子忙买鞭炮焰花,姑娘忙选花雕头带,好在新年时显摆显摆,让人感觉焕然一新。
小孩子们最喜欢的要数除夕了。除夕傍晚,人们开始贴春联、门神和年画,大都是为祈求幸福安康。除夕之夜,全家团圆,通宵不寐,全家人高高兴兴地吃一顿饭,然后在一起叙旧话新。祝贺来年有个良好的开端。除夕夜,除了很小的孩子,大家都通宵不眠,这叫“守岁”。央视的春晚为人们献上了欢歌笑语。当时钟的三针重叠时,这意味着除夕的又一高潮降临了。家家户户来到阳台上,看着镶嵌在天幕上的礼花,小孩子们也拿起自己的礼花开始燃放,不知不觉,我们一起迎来了新年!
过了十二点,初一就走进了我们生活。随着“噼哩啪啦”的鞭炮声,门外也许会响起一种声音:“开财门,开财门,财门大大开,金银财宝滚进来……”听到这声音你不必惊讶,必须热情的迎上去送上“红包”否则这一年的财运会自己溜走的。这就是家乡——凤庆的传统习俗——“叫财门”啦!
初一的早晨,那真是个不一样的日子。几乎是所有的人,都早早地起来,进行收拾打扮,都穿好了新衣服,姑娘梳好了头、扎好了花,小子拿好了鞭炮;出门去欢庆新年的到来……
大街上真是热闹非凡,人们脚跟着脚,肘碰着肘,簇簇蠕动的人群勾画出了小镇的条块轮廓,舞龙舞狮队随着锣鼓声和鞭炮声在主大街上为人们祈福拜年。文庙便是孩子们的乐园了,孩子们在这里上窜下跳,穿梭在各个游园点之间,嬉戏在领奖台前,他们的喜悦也从这里漫开来了……
正月初二是给祖先进香的日子,儿女们必定到齐,共同点香礼拜,纪念自己的先人。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便把人们带入了春节的最后一个巅峰。家乡的元宵节不像北京城的元宵节到处张灯结彩,有着花灯展。可是,家乡的元宵节也是一个祥和的日子:这一天早晨,家家户户吃元宵,寄托着人们希望家人团团圆圆的美好愿望。浓浓的年味也随着人们的欢笑声和这圆圆的元宵馅四处弥漫开去了……